不过勋贵怕啥,勋贵又不用科举。
不让科举就不科举,我们可是铁杆庄稼,完全可以躺在祖上的功勋薄上睡大觉……
就在裕亲王暗自得意的时候,就听太子接着道:“对于欠债不还的勋贵,除了不能出门乘车之外,更不允许购买奴仆,不允许……”
一连说了七八个不允许,在场的勋贵,一个个脸色都很平静。
他们觉得,太子这些东西,都没有触及到他们的根本。
对他们来说,这都不算个事儿。
可是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一个个脸色大变。
因为接下来,太子就说到了继承权。
“对于欠债不还的勋贵,以三年为一个档次,每隔三年不还,爵位继承下降一个等级,并减少承袭一代……。”
“……如果爵位降至没有,则国库之欠银可以不用偿还……”
最后一句听上去好像不错,但是勋贵们一个个听得脸色发冷。
他们都想要偿还欠债,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有债不还。
他们的爵位,就是他们一家的命根子,一旦没有了爵位,他们就什么都不是。
谁还会把他们这些人放在心上。
所以此时此刻,欠债的勋贵们,一个个心头发紧。
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做。
而不少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裕亲王,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眼神就已经代表了一切。
这就是你说的太子不上门催缴吗?
好像真的不用催缴!
但是这般做的话,那绝对是让你自己乖乖的去还钱。
要不然的话,自己活着还好,死了孩子连爵位都继承不了。
裕亲王福全并不傻,相反,他也是一个聪明人,听了太子的话,他此时才恍然大悟。
自己这是被骗了!
被自己的好大侄子给骗了!
他不催缴,但是他这般的做法,那比催缴要厉害一万倍啊!
自己虽然是亲王,但是降等的话,那……
如果自己的儿子本来应该是个郡王,结果因为自己的原因,直接变成了公爵,他绝对不愿意。
这代表着他们家族的传承,就要降低很多。
虽然不至于爵位最后没有,但是早日成为闲散宗室,可不是他想要的。
一时间,他气得浑身哆嗦,却又无可奈何。
有心上前和太子理论一番,却又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口。
就在他难受的时候,就听有人大声的道:“陛下,太子此法,万万不可行,他伤及的是陛下的圣明,伤及的是朝廷的体面。”
“它是与民争利,让贤才不能报效于朝廷!”
第152章 又打又拉 两手都要硬
沈叶定睛一看,就见站出来的人,赫然是吏部左侍郎冯古碑!
六部的排名,虽然都是礼部第一,但是论起权力,一直都是吏部第一。
吏部的尚书,更是被称为天官。
而作为吏部第二把手的吏部左侍郎,同样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物。
在很多人看来,宁愿成为吏部的左侍郎,也不愿意担任工部的一把手。
因为工部的地位太低,责任太重。
而吏部管理升降,啥风险不用冒,自然就有人上杆子巴结。
所以,这也是吏部左侍郎身份高的原因。
冯古碑五十多岁,身材干瘦,穿着朴素,在很多人的眼中,这位就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典范人物。
只不过此时,这位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德高望重的冯侍郎,此时正在义正言辞的批判着太子提出来的管理办法。
他郑重地跪在地上道:“百官欠债,该催缴催缴,但是,把催缴和惩罚联系在一起,那就会让陛下的仁德,变成苛政。”
“请陛下明察!”
随着冯古碑的出面,接着又有人跪倒在地:“陛下,臣赞同冯大人的话!”
“您允许百官从太仓之中借钱度过难关,本身就是一种君臣相得的仁政。”
“眼前,太仓虽一时困难,但是欠债的百官却也在急切的筹钱,以报陛下的恩德。”
“这等好事,如果按照太子这般处理,臣生怕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
乾熙帝这个人最爱的就是名声,只要是有损名声的事情,他基本上都不会做。
他这个爱好,绝大部分下属都知道。
所以很多人在奏事的时候,都喜欢拿这个说事。
听到这话,乾熙帝一皱眉。
沈叶看着那第二个跪倒的中年男子,淡淡的道:“刑部郎中李大人,你这话说得好啊。”
“如果从太仓中借银子,可以让百官遇到困难时能尽快渡过难关,这是陛下的恩典,那么我请问你,你把借来的十万两银子,拿去放高利贷,这是怎么回事?”
“我派人打听了,你们家的高利贷铺子,已经占了南城高利贷行业的半壁江山,因为借了你的高利贷而家破人亡的,可不是少数。”
“我这儿有一个名册,是不是要给你念一下。”沈叶在大兴县观政,大兴县的年栋梁对他可谓是言听计从。
对于一些事情,作为地头蛇的年栋梁摸得门儿清。
沈叶虽然不愿意把事情闹大,但是在接了收缴户部清欠问题之后,他就让年栋梁收集这些官员借钱干什么用。
却没想到,这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刑部的郎中,竟然用乾熙帝太仓的钱当本钱,做起了高利贷。
那跪在地上的李大人,听到沈叶的话,下意识地哆嗦了一下。
他实在没想到,太子居然对自己家的情况一清二楚。
他带着一丝颤抖的道:“太子爷,微臣在家里不通庶务,家里的事情,臣一点都没有管。”
“是……是一些家奴打着……打着奴才的幌子干的!”
“陛下,奴才实在不知情啊!”
乾熙帝带着一丝厌恶的朝着那位李大人看了一眼,然后冷冷的说道:“打落他的顶戴,押入大理寺审问。”
“我倒要看看,他借这笔银子,赚了多少钱。”
说到这里,乾熙帝的目光又落在了沈叶的身上道:“太子,你可以继续了。”
沈叶朝着乾熙帝抱了抱拳,然后目光落在了冯古碑的身上道:“冯大人,你是著名的道学君子。”
“你给我说说,像李大人这样,借了太仓银子不还,说朝廷催账是不仁。”
“可是自己呢,拿着不要利息的银子放高利贷。”
“我听说还搞什么九出十三归!”
“不还他钱,他就逼得人家卖儿卖女,家破人亡,你说说,他这叫仁慈?”
“对了,他好像极爱自称读书人。”
“你看,他这书读的怎么样?”
冯古碑的脸色铁青,显然没料到,会遇到这么一个猪队友。
但是他还是强行撑着道:“太子爷,您说的只是个例。他一个人,代表不了全部。”
说到这里,他郑重的朝着乾熙帝道:“陛下,以欠债不还来裁定一个人为官是不是合格,老臣不敢苟同。”
“如果陛下一定要允许这样的条陈,请恕臣不能执行。”
冯古碑是一个重量级的大臣,吏部左侍郎,他提出不执行的话,那沈叶的条陈,就是一个空架子。
沈叶朝着冯古碑看了一眼,然后朝着乾熙帝道:“陛下,冯大人如果不能执行,儿臣觉得,可以换个人执行。”
“作为朝廷大臣,不能一心为朝廷着想,反而全心为自己的虚名,为自己一帮人的利益,无视朝廷的运转,这样的人,不留也罢。”
说到这里,他朝着冯古碑看了一眼,淡淡的道:“这天下,向来都是不换思想就换人,态度不正就挪窝,除了永恒的日月和无上的陛下,谁都是可以更换的!”
“你也不用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冯古碑的嘴唇颤抖,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日里温文尔雅的太子,竟然朝着他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来。
一时间,他就觉得自己的心头发闷,整个人差点摔倒在地上。
他的脸上火辣辣的,不过和这相比,他更加难受的是,他知道自己这次完了。
被当朝太子这般的说你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儿,这简直就是将他多年的道学,毫不客气地撕得干干净净。
即便乾熙帝想要保他,都难以保他。
他手指颤抖,想要说什么,却听太子淡淡的道:“冯大人是在太仓没有欠钱,但是您的堂弟,工部主事冯古秋大人却欠债二十多万两银子,怪不得这么急的站了出来。”
这最后一句,直接打在了冯古碑的要穴上,他整个人,差点直接摔倒在地上。
他颤颤巍巍的道:“陛下,臣……臣……”
乾熙帝挥了挥手,他知道的东西,比太子更多。
如果是平日里,他说不定还会替这个也算是能臣的冯古碑说几句好话,但是此时,他一挥衣袖道:“冯古碑既然不愿意为官,那就回乡吧!”
“以后潜心治学,好好思考一下,一个欠债不还之人,是不是能够成为好的臣子。”
冯古碑面对这种场景,心中一阵悲凉,他朝着四周看了两眼,发现根本就没有人理会他,不由得越发懊恼。
自己怎么就昏了头,不管不顾地顶撞了太子呢?
只是,太子的出手也太狠了,他就不怕得罪群臣,得罪勋贵,得罪太多的人吗!
就在冯古碑摇摇晃晃地要走出太和殿的时候,就听又有人道:“陛下,臣以为太子的条陈,还有不妥。”
听到这话,冯古碑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他很想看看,都这种时候了,谁还能站出来,坚定地和他站在一起。
第153章 分期付款,欢迎来办
太子几句话,就让提反对意见的吏部左侍郎回了家,此时的太子,可以说是威势滔天!
在这种时候反对太子,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就是这个人的头,真不是一般的铁啊!
所以此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朝着这个人看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