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是有一种浩浩荡荡的感觉!
不过乾熙帝这次离开,却也让不少人觉得有点异样。
这种异样,当然是平日里,但凡乾熙帝外出,必要带走一个的明珠和索额图两位大学士,这次居然谁也没有带。
这等的情形,虽然让人觉得意外,却并没有人说出来。
但是,很多在京中经常当差之人,却已经察觉到了不一样,不少人隐隐约约觉得,一场他们不希望有的风暴,就要席卷而来。
带着群臣将乾熙帝的圣驾送走,沈叶这位监国的太子,俨然已经成了紫禁城名义上的掌控者。
毕竟,监国太子虽说不是皇帝,但是没有了皇帝的紫禁城,那就是监国太子最大。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沈叶还是觉得,随着乾熙帝的离开,他的心情也愉快了很多。
只可惜,乾熙帝只是去巡查河工。
要是皇帝一去不复返,那该有多好啊!
沈叶这种话,只能留在心里,可是不敢丝毫表现出来,他朝着跟在自己身后的群臣看了一眼,淡淡的吩咐道:“通知各位大学士和尚书,半个时辰之后,在毓庆宫会面。”
随着这命令的传出,不但要参会的大学士和尚书都知道了,就连已经起驾出去两里地的乾熙帝也知道了。
毕竟,御驾走的速度不快,而他留在京里的赵昌,能够快马加鞭的将这个消息告诉他。
自己才刚刚离开京师,太子就在毓庆宫召集群臣,这让乾熙帝很有一种自己还没有走,太子就已经宣布继位的感觉。
他的身边,此时正有大皇子和张英,对于这种事情,张英老老实实的不吭声。
不过,大皇子却不愿意放过这等的机会,他带着一丝挑拨的道:“父皇,看来,太子已经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要监国了!”
这句话,好像只是在聊天,但是同样也可以理解为,太子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继位了!
乾熙帝对于好大儿的心思,心里像明镜似的,一清二楚。
可以说,好大儿这种心思,正是他培养的。他要让大皇子成为太子的磨刀石,督促着太子破茧成蝶,不断进步。
当然,大皇子也算是他对太子的一个牵制,省得太子的日子过得太过悠闲。
乾熙帝对于大皇子的故意挑拨,心里鄙夷,嘴上却是不动声色的道:“太子奉命监国,自然要召集群臣。”
虽然乾熙帝一副我相信太子的模样,但是,扭头却吩咐赵昌及时送来太子召集群臣商议的内容。
半个时辰的时光,真的是过得非常快。
乾熙帝的御驾半个时辰也就是向南行走了五里路,沈叶也不过是在毓庆宫的后殿中,喝了一杯茶,又和石静容说了一会话而已。
当沈叶来到毓庆宫的时候,就见该来的群臣都来了。
索额图和明珠站在最前面,两个人中,索额图面容发黑,一副和谁怄气的模样;至于明珠,则满脸都是笑容。
好像监国的不是沈叶,而是大皇子一般。
“臣等见过太子。”在沈叶落座之后,索额图等人沉声的行礼道。
虽然心中早有准备,但是看着群臣恭敬行礼的模样,那山呼海啸的声音也是整齐划一,气吞山河,沈叶不由得一阵心动。
自己这个监国太子都有一种迷醉的感觉,更不要说皇帝。以往乾熙帝上朝,他都站在一旁,感受不是太深。
现在,他自己监国,这种感觉很是上头。
“免礼。”沈叶吩咐一声,而后不等索额图等人开口,就直截了当的道:“父皇出巡河工,让我负责监国。”
“以我看来,诸位臣工都是陛下的老臣,办差经验丰富,朝廷的日常事务,诸位臣工按照旧制办理即可。”
说到这里,沈叶接着一挥衣袖道:“至于难以决断的事务,由各位大学士会商,然后报父皇即可。”
“如遇难以决断的紧急事务,可由诸位大学士会商好报我,然后报陛下。”
说到这里,他朝着四周扫了两眼,而后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道:“凡是关系到官员任命,督查院弹劾的奏折,一律着通政司报陛下。”
说到这里,沈叶道:“各位如无异议,就按此办理。”
下面的群臣对于沈叶话语中的意思,都听得明明白白。他说得一条一条的倒是不少,但是总体来说,就一个意思:你们能自己办的,就自己办。
自己办不了的,就去给乾熙帝汇报。
至于我,我什么都不管,凡事和我没有关系。
“太子爷,臣有话说。”索额图此时有点忍不住,直接站了出来。
在他看来,太子监国,就是给他们这些太子的人谋福利的时候。一些在乾熙帝的时候,难以作出的决定,都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抓紧给落实了。
可是现在,听太子这意思,明摆着是让所有人各自为政,管好自己的三分地,至于官员的任命和弹劾,他都不管。
也就是说,这监国和不监国,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沈叶看着一副气呼呼的索额图,淡淡的的道:“索相请说。”
“太子爷,陛下让您监国,是对您的极端信任,您应该勤勉国政,才能不辜负陛下所托。”
说到这里,索额图一副气急败坏的模样道:“您刚刚说的这些决定,臣不能苟同。”
“还请太子殿下以天下苍生为计,勤于政务,这才是天下之福,苍生之福!”
沈叶看着一副我都是为你好的索额图,笑了笑道:“索相,你的好意,我心里都明白。”
“不过我认为,父皇让我做的,只是监国。”
“所谓监国,就是监督各位臣工在陛下离京之时,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而不是让我这个太子越俎代庖,帮你们料理国事,履职尽责。”
“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
“索相如果觉得我做得不对,可以写一封奏折给我。”
说到这里,沈叶加了一句道:“每天辰时,我在毓庆宫正殿办公,有什么特别紧急处理不了的事情,主管大学士可与有关人员来毓庆宫见我。”
“大家都散了吧。”
说话间,沈叶也不等其他人反应,就扬长而去。
看着离去的太子,众人一时面面相觑,很多人都觉得太子监国,要勤政一番,却没想到,竟然落了一个这。
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不要找我!
每天就办公一个时辰!
人员调整和弹劾不归我管!
你们有意见该说说,别在肚子里憋着,至于听不听,那是我的事情!
第121章 这个逆子,实在是可恶
乾熙帝的御驾蜿蜒数里,坐在宽阔的龙辇中,乾熙帝的目光都在那犹如一条巨龙的石板路上。
此时的石板路,已经拉出了路基。
成千上万的灾民,一个个顶着烈日,在不断的运送着石板。
和乾熙帝印象中的灾民不同,这些灾民虽然穿着褴褛,但是精神面貌却是非常的好。
甚至还能够听到他们干活的号子声。
“能够让这些灾民如此卖力地干活,于成龙费心了。”乾熙帝带着一丝感慨的说道。
大学士张英也跟着道:“臣刚刚遇到了一名灾民,他说于成龙每天都会用一些猪骨头、牛骨头给他们熬制大锅菜。”
“虽然肉很少,但是油水不少。”
“而且,每个人一顿饭给三个菜团子,虽然吃不饱,却也饿不着。”
“不过,让这些灾民如此精神抖擞干活的,还是因为工钱。”
“每天的工钱,让这些灾民有钱买东西,也能够攒下钱来。”
乾熙帝点了点头,心里深有感触。
对于黄河大水的救灾,他虽然觉得做的不错,毕竟各种粮食从四面八方运了过来。
但是和这里相比,还是存在着差距。
“于成龙功不可没!”乾熙帝圣心大悦。
“来人,召于成龙!”
作为顺天府的府尹,乾熙帝出宫,于成龙要跟着护送。
听到乾熙帝的召见,于成龙一溜小跑地赶了过来。
当乾熙帝夸奖他救灾办得好的时候,于成龙立马跪在地上,情真意切道:“陛下,救灾之事,臣并没有出什么力。”
“这一切,都是太子的功劳,臣只是奉命执行而已!”
“如果不是太子殿下筹集赈灾银两,这些灾民别说挣银子,即便是一日两粥,也难以保证。”
于成龙说的是真话,他虽然是一个清官,但是他心里很清楚一句话,那就是没有银两,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乾熙帝看着一副郑重模样的于成龙,沉声的道:“太子在这件事情上有功劳,爱卿同样功不可没。”
说话间,他的目光就落在那处在道路两边的铁轨上。
这铁轨主要是用方木外包了铁皮,看上去很厚实。
乾熙帝已经听过汇报,但是此时看着两匹马拉着足足三辆连接在一起的车子呼啸而去,他还是有点吃惊。
作为一个经常出宫的皇帝,乾熙帝对于很多事情,都了解的非常清楚。
他清楚物品运输的难度,特别是陆地运输,不但运货速度慢,而且马车拉得也不多。
因为多了马车拉不动。
可是现在,三辆连在一起的车子上面,都堆满了石板。
按照乾熙帝的估计,这一车至少有两三千斤重。
可是现在,这三辆车连在一起,被马车拉着呼啸而过,也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就跑出去老远。
虽然比不上策马奔腾,但也差不到哪儿去。
“这就是太子设计的路吗?”乾熙帝目视着于成龙道。
于成龙恭敬的道:“陛下,对于这条路,太子命名为铁路,可能是因为这路都是铁轨修的。”
“用这种特制的小车在铁轨上奔跑,不但稳当,而且速度快,既省时又省力。”
“按照太子爷的设计,每十里设置一处驿站,十里换一次马,运送这些石板从朝阳门到通州,也就是一个时辰。”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现在很多商人都意识到了这条路的价值,都在疯狂购买这条路的股份。”
“现在,一股差不多已经涨到了三千两银子。”
乾熙帝听到这个数字,不由得心花怒放。
他可是持有接近四百股的股份,换算下去,就是一百二十万两。
以往,乾熙帝听人说起这条路,还只是听听而已,此时亲眼看到,心里震撼不已。
对于推动这条路的太子,不由得刮目相看。这个聪明绝顶的儿子,像自己的种!
此时,他的心里,除了做父亲的自豪之外,还多出了那么一丝丝的忌惮。
太子的能力,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