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击将军贾珏阵前斩杀满洲正红旗旗主!”
八百里快马载着捷报呼啸而过,传令兵兴奋得声嘶力竭。
街市上的百姓们先是一怔,继而交头接耳起来。
“天呐,辽东?莫不是我听岔了?真是辽东大捷?”
“贾珏?可是前阵子刚立过战功的那位?”
“听闻这贾珏是荣国府贾赦老爷的公子?如此看来贾府要重振声威了!”
“莫非这天下局势真要改弦更张了?”
......
此番捷报在神京城内传得沸沸扬扬,势头迅猛,不过片刻便传遍了大街小巷。
众人皆将荣国府贾珏这个名字牢牢记在了心头。
紫禁城养心殿之中。
“皇上,天大的喜事啊!”
夏守忠领着受辽东总兵差遣前来报捷的将士,匆匆步入养心殿。
“哦?究竟何事,速速道来。”
雍和帝搁下朱笔,刚端起一盏明前龙井浅啜一口,满脸诧异地望向夏守忠。
待瞧见夏守忠身后,那似是远从辽东而来专递紧急军情的兵士时,
登时激动得双手发颤,茶水溅出,险些烫着自己!
见此情形,夏守忠赶忙上前:“陛下当心,别烫着了!”
“哎,别打岔!先说正事!”
“莫非辽东又传捷报了?”
雍和帝满脸期待地急忙问道。
“皇上,辽东宁东堡大获全胜!游击将军贾珏率领麾下将士,在宁东堡与满洲八旗之一的正红旗大军展开激战。”
“此支八旗大军多数精锐被全歼,部分逃窜,部分被俘,更将正红旗旗主代善当场斩杀!”
说罢,他便呈上刘元康的奏折。
雍和帝满脸兴奋地接过奏折。
“哈哈哈哈哈!!!”
“好个贾珏,颇有当年先荣国公英勇无畏的气概啊!”
雍和帝一边翻阅奏折,一边喜形于色。
以寡敌众,斩杀敌方主将,还是满洲八旗中地位尊崇的王爷!
这才是我大乾将士应有的风采啊!!!
“拟旨,封赏贾珏......”
雍和帝话音未落。
太上皇与太后听闻消息后,便火急火燎地赶到养心殿,前来道贺。
“皇上,听闻贾珏在辽东立下赫赫战功啊!”
太上皇笑逐颜开。
搀扶着太后的一名女官听到贾珏之名时,身子猛地一颤,心中满是欢喜。
太后含笑瞥了她一眼,而她,正是来自贾府的那位贾元春。
贾元春原本在太皇太妃身旁充任女官之职,鲜少踏出慈宁宫半步,今日却意外被太后召见,此刻她似乎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太后此番召见的深意。
“珏哥儿?!”
贾元春万万料想不到,在宁荣两府中,如今最出类拔萃的,竟是往昔最不受重视、最被人轻视的贾珏!
“正是,父皇。”
“这个贾珏,竟能阵前斩杀满洲八旗中正红旗的旗主,那可是野猪皮极为疼爱的儿子之一,代善啊!”
雍和帝难掩心中喜悦,对着太上皇欣然笑道。
“代善......”
太上皇不由自主地忆起了往昔,那位愿与自己共铸千古君臣典范,亦可视作知己的心腹重臣贾代善。
眼见如今日渐衰微的贾家终于有人崭露头角,他不由得由衷地感到欣慰,觉得贾代善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了。
“皇帝,你打算如何奖赏贾珏?”
太上皇询问道。
“儿臣本欲封贾珏为一等忠勇伯,但又恐父皇觉得如此平步青云不妥,他年纪轻轻,恐难服众,故而改口为三等伯。”
雍和帝心中一动,又想到昔日汉武帝时的霍去病,不也是年少有为便获封冠军侯吗?这与年龄、资历又有何干?
正当他内心略感纠结之际,一旁的贾元春听闻此言,顿时心跳如鼓。
如今荣国府出了个贾珏,日后她便无需再为家中事务日夜忧心忡忡,贾府的未来也有了坚实的保障。
“无妨,那便封为一等伯吧。”
“此子战功如此卓著,想必群臣也不会有何异议。”
太上皇想到贾珏毕竟出身荣国府,心中不禁涌起诸多回忆,一时感慨万千,觉得应当好好优待这位孙辈,切莫让贾家这位世代功臣心寒。
退一步讲,即便是为了从前先太子之事,也该对贾家有所补偿。
更何况这个贾珏心思单纯,天生一副憨直之相,即便封了顶级爵位又如何,日后也能稳稳掌控,不会成为什么大患。
雍和帝诧异地望了太上皇一眼。
“儿臣遵旨,父皇。”
“夏守忠,你即刻着手拟写诏书吧。”
“臣领命,陛下。”
夏守忠见状,立刻忙碌起来,不敢有丝毫懈怠。
太上皇随后并未多做停留,只是轻轻挥了挥手,便转身离去。
雍和帝则踱步至太后身旁,与她闲聊起近日的宫中趣事、朝堂逸闻以及市井间的奇谈怪论,言语间却似有若无地提及了贾珏。
他将贾珏昔日在荣国府中的种种遭遇与艰难处境,大致向太后叙述了一遍。
贾元春在一旁听得耳根发烫,羞愧得几乎无地自容。
她对此也是满心无奈,自己娘家中的某些人,在某些事情上确实做得太过火了些!
太后只是微微一笑,聊了一会儿后,便起身告辞。
刚走出养心殿,太后便看向身旁的贾元春,轻声说道:“你堂弟如今已封伯爵,你家中恐怕还不知晓此事,你干脆出宫省亲一趟,将这个消息告知你家人吧。”
太后一直有意让贾元春成为雍和帝的后妃。
虽说太上皇和陛下对开国一脉都心存芥蒂,对贾府也颇有防备之心。
但太后却不这么认为。
只可惜贾家实在是扶不起的阿斗,太后担心贾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反而会拖累雍和帝,因此才一直将贾元春留在身边。
如今贾珏崭露头角,或许事情会有所转机……
第17章 贾府惊变-大喜大悲
“多谢太后娘娘恩典。”
贾元春立刻跪地谢恩,不知不觉间,眼眶中已噙满了泪花。
她自从进宫以后,便再未踏出宫门一步,原本以为自己这辈子都要被困在这深宫高墙之内,再也看不到外面的风景了。
没想到如今竟有这样的机会,还能有幸出宫省亲。
贾元春旋即破涕为笑,含泪朝着宫门走去。
荣国府内。
“老太太,大喜临门呐!”
“真真是天大的喜讯啊!”
赖大今儿个外出办事,竟无意间听闻街头巷尾都在热议,说那贾珏于辽东再度立下赫赫战功。
他心中那叫一个惊喜交加,毕竟日后若贾家败落,自己又怎能再倚仗贾家之威多捞些油水呢?
贾家有望重振雄风,他无论如何也是满心欢喜的。
“赖总管,究竟是何等喜事啊?”
正值晌午时分,后院众人皆聚于贾母身旁用饭。
王熙凤正欲起身,前往贾母身旁侍奉用膳,却见赖大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
迎春、惜春等几位姑娘也满是诧异地望了过来。
她们这些深闺女子,平日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自然对外头的事儿都倍感新奇。
一时间,众人皆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赖总管,可是我爹把族学给撤了?”
贾宝玉满怀期待地望着赖大。
他日日夜夜都盼着能得知贾政解散族学的消息,如此一来,自己便再也不用面对那如噩梦般的四书五经了。
便可整日与那些红颜知己们嬉笑玩耍了。
在场之人,除了贾母与王夫人,皆有些无奈地望着贾宝玉。
这家伙,整日里也就这点出息了!
“非也,宝二爷。”
“是大房的三公子珏哥儿,在辽东又立下了大功!”
赖大笑得脸上都堆满了褶子。
王夫人眉头紧锁,自己不是已让胞兄王子腾设法除掉此人了吗?
怎料贾珏非但毫发无损,如今竟还立下大功,要咸鱼翻身了?
“赖总管,你快细细道来,究竟是何等大功啊?”
王熙凤心中满是好奇,说实话,她着实有些难以置信。
毕竟她往昔也与自家丈夫的这个三弟有过不少交集,她实在难以将记忆中那个懦弱瘦弱的少年,与在辽东战场上短短数月间便立下两次大功之人相提并论啊!
“对呀,赖总管,珏哥儿可有受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