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霸业:辽东阵斩奴儿哈赤开始 第278节

  话还没说完,黛玉和湘云就恼羞的上去抓住了她嬉闹,没一会儿姑娘们就都被卷了进去羽

  宝钗本来从不和姑娘们这么嬉闹,但是被贾珏‘破除封印’之后,也逐渐的欢快了不少。

  被小惜春和湘云抓住的时候,也是一起闹了起来。

  贾珏看着姑娘们这般热闹的模样,嘴角也不由得跟着翘了起来....

  姑娘们闹了一会儿也就都坐下了,毕竟贾珏还在这呢。

  要是贾珏不在,那闹多长时间都不怕。

  但贾珏是个男人,她们还是要顾忌着自己的淑女形象的!

  探春坐下后,拿过桌上的橘子扒开,那纤长的手指掰下一瓣橘子,张开饱满红润的唇放入口中。

  “哎~今年家里的丧事实在是太多了,只希望以后家里不要在有事了。老太太的身体也越发的不好了,这些天我看老太太的眼神越发的不如之前了。”

  探春的话让姑娘们也都沉默了一瞬,尤其是黛玉、湘云,宝钗、宝琴都不好说这些。

  李玟李琦她们俩就更不用说了,只能安静下来。

  贾珏摇了摇头说道:

  “以后应该也不会在出什么事了,你们平日里多看看老太太,别让她一个人呆着。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容易想些事情,心情难免会不好。”

  如今贾家碍眼的几个都没了,贾珍贾蓉、贾赦贾琏都死了,剩下的对贾珏来说就没什么了

  贾宝玉的死是贾珏没有料到的,但死了也是好事。

  毕竟以他对贾宝玉的了解,现在不死,以后也难免给贾家惹祸。剩下的贾琮、贾环、贾兰也足够在以后支撑贾家了!

  探春叹息了一声,放下橘子说道:

  “老太太那边我们倒是都能照顾着,还是担心珏哥儿你这边。毕竟你是在外面行走的,如今的局面又这么乱,凡事要多加小心才是。”

  贾珏笑着点了点头,姑娘们他就顺着打开了话匣子。

  宝钗轻叹了一声,有些担忧的说道:

  “最近丰字号各地掌柜都送来了消息,说是各地乱民越来越多。如今神京城外的灾民都有些蠢蠢欲动了,这天气这般寒冷,再加上赈灾的米粮也越来越少,人心浮躁啊。”

  湘云也有些忧心的说道:

  “是啊,这么冷的天,咱们穿的这么好,还有银霜碳,他们什么都没有,听说住的帐篷都是薄薄一层木板,这个冬天不知道要冻死多少的人。”

  姑娘们说着外面的事情,但大部分都是听家里的丫鬟婆子说的,有真有假,她们也很难分辨。

  说到最后,姑娘们都齐齐的看向贾珏。

  贾珏沉默了几秒,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说道:

  “这个时候谁都没办法,就算是想要赈灾也是有心无力。你们问问宝妹妹,现在就连薛家都拿不出太多的粮食来。”

  “更何况现在这个局势,私下赈灾可不是什么善举,反倒是会被皇室猜忌,最终害了自家。不过你们也不必太过担忧,朝廷还是有准备的。”

  朝廷虽然现在焦头烂额,但也不会让城外的灾民都冻死了!

  这个时候如果在冻死大量的灾民,而且还是神京城外的,那这个天下就真的没救了。

  毕竟这城外的灾民只是灾民,不需要吃饱,也不需要吃好。

  给灾民一天一碗粥,能让他们活下去就好!

  至于保暖反倒是更简单了,木料也好,棉被也好,虽然都是物质,但却是绰绰有余的。现在缺的只是粮食,但让神京城外的灾民活着,至少是活大部分还是不难的。

  姑娘们听到贾珏说私下赈灾可能会引起皇室猜忌,就都沉默了。

  还是湘云率先打破了平静,气愤的一拍桌子站起来说道:

  “这都是什么事?!这天底下怎么变成这样了?!”

  宝钗、探春和黛玉都连忙制止她接着说下去,生怕她在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贾珏缓缓开口道:

  “天下啊,其实一直都是这样。想要改变,就只能大破大立!”

  其实不管是现在的封建王朝,还是前世的新世界,其实都有这方面的问题。

  只不过前世因为一代代先烈的付出,让人与人之间更加公平一些。

  你的出身不好,至少可以有一个机会可以跳出这个圈子。

  哪怕是出身农村,出身大山,只要能通过读书,就能改变命运。

  虽然也是最底层,但至少跳了出去。

  再有两三代人的努力,后人的命运就会被改变。

  但这个时代不行,这个时代老百姓就没有读书的资本!

  只是束脩、学费、学习所需要的各种消耗,就不是一个老百姓能承受的起的。

  这里的地是地主的,生意是被垄断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被控制的。

  想要改变这一切,就必须要破而后立!

  这也是为什么贾珏之前会同意古尼的计划,并且认同他那一句大杀才是大救的话!

  宝钗见气氛有些不对,连忙说道:

  “好了,不说这些外面的事情了,说了我们也不懂。”

  贾珏冲着宝钗挑了挑眉,宝钗险些没啐出来。

  其实贾珏也知道姑娘们都很聪明,说这些外面的事情都能听得懂。

  只不过他不想让姑娘们这么早就面对外面的黑暗和不公,他想保护她们!

  等到自己坐上了皇位,开始改变这一切的时候,就不必在担心什么黑暗吓到姑娘们了。

  她们都太善良了,知道外面真正的残酷,怕是连睡都睡不好了。

  有探春和黛玉在呢,再加上宝钗很快就将话题岔开了。

  贾珏陪着她们说笑了半天,才起身说道:

  “你们都在这边玩吧,我去转转去。贾琏的丧事怎么都要好好的操办一下,免得被人察觉出异样。”

  姑娘们也没多想,只以为他是担心贾琏当初做的丑事被人知道了,便都点了点头。毕竟现在家里就他一个靠得住的爷们了,他不出面谁出面?

  贾珏看了看黛玉和湘云、宝钗,笑着说道:“林妹妹,云妹妹,宝妹妹,你们不送送我么?”

  三个姑娘都脸色一红,齐齐的啐了一声。

  其他姑娘们都是掩口轻笑,羞的三女都白了贾珏一眼。

  贾珏哈哈大笑的出了门,心说这会儿凤姐儿和李纨应该都在元春那呢。正好一锅端了!

  至于贾琏的丧事,谁在意啊!

  与此同时,边关的路上。

  王子腾一脸阴沉的看着旁边跟着的赵管家,在看看周围‘多’出来的护卫,不由的咬牙道

  “你到底是谁的人,要我做什么?!”

  赵管家呵呵一乐,灿烂的笑道:

  “王大人,王爷托我给您带句话......”

  两个多月后,新年将近之时。

  皇宫。大明宫。

  雍和帝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的寒声道:

  “怎么,诸位爱卿都以为朕守不住这大乾江山,守不住这祖宗基业?朕还没死呢!大乾还没亡呢!你们是要逼宫么?!”

  现在的雍和帝非常愤怒,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已会遇到逼宫。

  上一次贾珏请奏召太子回京的时候,雍和帝虽然也说过逼宫这样的字眼,但其实根本就不算。

  毕竟太子就是太子,身份上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当时的局势虽然混乱,却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可现在,满朝文武超过八成请奏让他尽快立下新太子!户部尚书崔磊站了出来,他的神色疲惫,双眼满是血丝。

  “陛下,最近这一个多月,边关屡屡失守,虽然都靠着边关将士的拼命将重镇都守住了,但长此以往下去不是办法。”

  “国内各地的乱民越来越多,而且已经有多路乱民汇聚在一起朝着神京方向而来,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如此情况下,臣等如何能不为大乾江山考虑?”

  “太子已经移灵孝慈县,如今立下太子稳固国本,正是该有的时机。借此机会传旨各地免赋、赦罪等宽仁之政也能缓解民怨。再不济...”

  说到这,崔磊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咬了咬牙说道:

  “再不济,一旦边关失守,大乾江山危机之时,也可让新任太子带领一部分臣子先往旧都,保留灭种...”

  虽然只是过了两个月的时间,但是发生的事情却是不少。蒙元的巴特尔的确是骁勇善战,老谋深算之辈。

  三十多万大军在他的指挥下让边关各镇苦不堪言,谁都不敢掉以轻心。但即便如此,边关各镇也失守了多次!

  虽然后来又都抢回来了,但边关将士的死伤越来越严重。

  战况越发的严重,消耗自然也就越来越大。

  现在不仅粮食消耗大,一些守城的资源也是消耗的厉害。箭矢、弹丸、炮弹等等,每日消耗的数目触目惊心。

  雍和帝冷笑了一声,缓缓问道:

  “让新太子带人先去旧都?带谁?带你们么?!”

  这句话说的就有些诛心了,崔磊直接跪在地上高声道:

  “陛下!臣等一心为国,未下何故如此羞辱?!异族破关,臣等死战不退!纵手无缚鸡之力,亦要与异族同归于尽!”

  雍和帝气的咬紧牙关,可还未等继续开口,吏部尚书岳默也站了出来。

  “陛下,非是臣等不知君恩,不知君威,实在是如此时机之下,立新太子之事迫在眉睫!陛下就算惩罚臣等,臣等也无怨无悔,只愿陛下为大乾国运考虑啊!”

  说完也缓缓跪下,随着他跪下,身后的文臣群体齐刷刷的跪下了一片。

  放眼望去,只有两三人站在原地不知所措,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请陛下为大乾国运考虑,册封新太子!”

  群臣的呼声汇聚在一起,让雍和帝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其实他不是不能立太子,毕竟他现在就剩下两个儿子了。

  他又因为一些心理原因不能人道,也就是说将来这天下总归是要交到这两个儿子其中之一的手上。

  如果没有这些臣子的‘逼宫’,在太子的丧事办完之后,他自己也有可能会选立太子。但群臣如此逼迫,而且一直将这件事和国运联系在一起,就让他有些无法接受了!

  现在立下太子,群臣们说是安抚民心,可对他来说恰恰相反!这是在说大乾守不住了,大乾要亡了!

  这不是在承认自己是个昏君么!

  “好,好,好好好!好一群为国为民的臣子!朕今日若是不立太子,尔等是不是要逼朕退位了?!”

  群臣连道不敢,虽然雍和帝自从太上皇驾崩之后就一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逼皇帝退位这种事是大逆不道:

  在现在这个时候,谁敢担这样的责任?

  且不说皇室未来会不会放过自己,单说现在这样的局势,一旦雍和帝退位,哪怕新皇立刻登基也会让局势更加的混乱!

  这时武勋阵营中走出一人,正是史家保龄侯府的史鼐!

  史鼐躬身一礼之后,义正言辞的说道:

  “陛下,立太子之事乃是国本,国本之事便是天下之事,非是陛下一家之事!陛下是大乾之君,发之于中,必形于外。”

首节 上一节 278/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