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153节

  元诩本想拒绝,但又想到元子攸的话。

  只能强忍心中的不悦,连忙下拜,“儿臣谨遵母后诏令。”

  话是这么说,但元诩的眼中闪过一丝厉色。

  一定要夺回属于自己的皇权。

  不然处处与人妥协,天底下哪有这样的皇帝?

  “我岂会加害与你?你若想要掌权,还需高门大臣相助……多宠信其族女,亦是拉拢高门的手段。”

  胡太后这么些年,倒也学会了一些权术,也是实心教元诩。

  还有一个原因。

  她很讨厌潘充华,在潘充华的身上,她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

  这后宫可容不下第二个‘主人’。

  就像朝中容不下两个天子一样。

  ………………

  尔朱荣在自己府中接见尔朱兆。

  “叔父何不随我一同回秀荣川?大王不是愿意放叔父回去?”

  见尔朱兆咋咋呼呼的模样,尔朱荣无奈的摇头,“你怎知大王不是借此机会试探我?”

  “这……我等这般忠心,大王为何要试探?”

  尔朱荣越发无奈,都开始怀疑,让这一根筋的侄子回秀荣川,真能传达自己的意思吗?

  时不我待,他已经别无选择。

  “我留在洛阳也有好处,待在洛阳,才能得知朝中局势,亦知晓天下大势,若是时机成熟,我自会找机会回秀荣川。”

  “此次你回去后,记得遣人多多打听,怀朔高家、武川贺拔家、宇文家……的消息,六镇兵民已被赦免为平民,定会南下避难……”

  “叔父你怎知他们没投降叛军?”

  “若他们投降叛军,怀朔、武川岂能坚持到今日?”

  尔朱荣只觉得头疼,“你不要多问,听我的安排便是。”

  “若得知这些人的消息和下落,遣人前去将他们接到秀荣川,好生招待,不要吝啬钱物,然后以他们的名义,广纳六镇军民,但切记……不可将六镇军民编入他们麾下,需由族中子弟来掌控。”

  “让族中工匠,多多打造军械,令商队多多购买粮草囤积。”

  尔朱兆点点头。

  “至于其他的,我自会遣人送信与你。”

第144章 高大的骚操作

  正光五年,八月十一。

  前几日连续下雨,给这炎热的酷暑降温,但随着雨停,烈日灼烤大地,水蒸气蒸发使得空气中的湿度直线飙升,反而比之前更加闷热。

  高欢虽面无表情,让人看不穿他的情绪,但其内心确实烦闷。

  尽管下雨的时候,他已经令人很小心的将宝贵的弓放入马车内,但还是有三分之一的弓沾了雨水,彻底没法用。

  在这兵凶战危的逃难时刻。

  弓、马匹、环首刀,是用来自保的利器,也是他们安全感的来源,但弓损坏之后可没地方去补充,变相的降低了他内心的安全感。

  侯景驾马来到高欢身旁,他极为烦躁,“这鬼天气,我等赶路何时才能到头。”

  “朝廷到底打算怎么安置我等?”

  按照原定的计划,高欢他们本来是想前往平城去投奔高羽,毕竟高欢一开始推测高羽就是跟随武川之人南下到平城去找大都督李崇。

  可他们赶到平城附近。

  打探一番后,却发现情况跟他们所设想的完全不一样。

  元深顶替李崇继任大都督,李崇在卸任之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回洛阳。

  这几年有点风吹草动,朝廷就让李崇带兵顶上,忠君体国的陈留公简直就是大魏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四处替大魏遮风挡雨。

  年近古稀之人哪里经得起这么折腾,李崇能折腾这么久,也算的上是先天牛马圣体,嘎嘎抗造。

  还想着找李崇走下关系,结果连面都没能见到。

  这样也就算了,高欢本来打算入平城,慢慢再做打算。

  可谁成想。

  他们耗费大半个月赶到平城附近,却得到消息,大都督元深已经带兵北上平叛,为防止叛军混入百姓中作乱,元深留下的平城守将也采取‘一刀切’的模式,任何从塞北南下逃难之人。

  一律不准进平城内,甚至还怕死在城外尸体没人处理,会引发瘟疫,连平城外围都不让人待。

  无论云中还是平城亦或是这一路上的郡县都对南下逃难的六镇百姓视作洪水猛兽,可以说是完全不管其死活。

  巨大的不满在六镇之民心中积蓄。

  若不是六镇在塞北替恒州、朔州之民挡住柔然人,为其遮风挡雨,恒、朔之民岂能安稳度日?

  眼下他们遭难,同为大魏子民,该是这些人为六镇之民遮风挡雨的时候,这些人却撂挑子了?

  高欢这一路遇到的六镇百姓无不在抱怨,甚至是对朝廷以及恒、朔两州之民心生怨恨。

  “想来要等到此次平叛大军与叛军决出胜负后,朝廷才会下达具体的旨意。”

  高欢说出自己的看法,“在这之前……我等六镇之民只能如孤魂野鬼般在这山野间游荡。”

  “那得等到何时?叛军没被打死,我等怕是早已饿死了。”

  侯景极为不满的抱怨起来,“还不如当初跟着一起反了呢!也好过现在连饭也没得吃了!”

  高欢等人本就是因为娄家坞堡内已无存粮才突围,早就已是艰难度日,眼下已无存粮。

  “不若我等去寻个山头,劫掠过往行商?”

  听闻此言,高欢眼神闪烁,似乎有些意动,总归是得活下去。

  一如最初,他们活不下去的时候就只能去抢柔然人一样。

  横竖都是抢,在草原上抢,跟在中原抢,流程上并无区别,而且眼下恒、朔两州的兵力均被元深抽调走,郡县内仅留有部分维持治安、秩序的州郡兵,也就是农兵,只要不暴露身份,这些郡县也拿他们没办法。

  “再看看,眼下这般境遇还敢来恒、朔二州经商,定然会雇佣大批部曲、护卫……”

  侯景却凑近,四处张望,小声的厉色道,“行商不好抢,容易折损手下的弟兄,不如对逃难的人下手。”

  平城毕竟是大魏曾经的旧都,里面设有大批粮仓,粮草储备倒是充足,也不知道是元深走之前下过令还是守将怕出事,驱赶六镇逃难百姓的同时,给每人发了一笔口粮,足够一人几日用度,说是资助六镇百姓继续南下。

  侯景便是盯上这些‘难民’的口粮。

  眼下这种情况,便是总有人会饿死,那为什么要是自己呢?

  “都是六镇之民,都不容易……”

  高欢没有明言拒绝,而是转移话题,“再等等消息吧。”

  又行进半日,带人去前方打探消息的蔡俊匆匆归来,他走到高欢等人身旁,开口道。

  “前方有情况。”

  “什么情况?”

  蔡俊压低声音道,“不知是原本在此处就有贼匪,还是六镇之民扮做的贼匪,在前方拦路劫掠。”

  侯景却来了精神,极为兴奋,“好啊!想来这群贼匪已经劫到不少粮食!”

  这不瞌睡来了,有人递枕头?

  正愁没地方去弄粮食呢。

  娄昭也开口提议道,“正好杀了这群贼匪,还能占了他们的山寨,我等也好有个落脚之处,不用到处奔波。”

  他们手底下有部曲,有射声军这种上过战场的老兵,杀一群山贼那不是手到擒来?

  众人皆看向高欢,就等着他最终拿定注意。

  高欢却开口道,“不急,先在此处等上两日,万景、阿昭……带人前去将贼匪的藏身之处探明,探明情况后再做打算。”

  高欢令人在原地休整,其他百姓看见他们都是远远的躲开,高欢这边人多势众,万一起了歹心,他们这些寻常百姓如何应对?

  耐心的等待两日后。

  娄昭、侯景、蔡俊他们也算将附近的地形给摸透,也顺利找到了贼匪的藏身点。

  就在山上有一个山洞,以山洞为基础向外扩建了一个简易的寨子。

  人数莫约百来人,有原本就在此处当贼匪的,也有部分是新来的,原本是六镇的军户,也杀过人,见过血,属于是两波人联合起来。

  停留两日后,高欢继续下令向前行进。

  山贼们显然是远远就看见了高欢一行人,见其不好惹,便躲的远远的。

  高欢则看到众多百姓在此处停留,不少面孔他都记得,都是前两日从他们休整处经过的百姓。

  多是些老者、幼童以及体弱的成年男子,唯独没有年轻的女子。

  这些人一个个都双目无神,不少人身上还有淤青,严重一点的还有伤口,横七竖八的躺在地上,仿佛已经彻底失去希望。

  见到高欢一行人前来,都是看了一眼,便又回归到生无可恋的模样。

  高欢在等。

  就在这时。

  有两名老者颤颤巍巍的拦住了他们。

  “可……可是怀朔高郎?”

  高欢勒马而止,朗声道,“我便是,老人家可是有事。”

  老者顿时就跪在地上,“高郞,救救我等吧。”

  高欢立马从马上下来,上前一步将老者搀扶而起,“尔等遇到何事了?”

  “高郎,我等皆是怀朔之民,逃难至此,不曾想有一群贼匪在此处劫掠,将我等的口粮尽数抢了去,我已饿了两天,还望高郎救救我们。”

  老者涕泗横流,其哭喊声将周围的人全都吸引过来,纷纷跪在高欢面前。

  “高郎在怀朔便素有贤名,在此等危难之际,还望念在同乡之情,救救我等吧。”

  “高郞救救我们吧。”

  “若高郎不愿救我等,我等只有死路一条哇!”

  “…………”

  高欢一脸为难,“诸位快快请起。”

  他一咬牙,“都是同乡之人,遭逢此等灾祸,更应互相帮衬,诸位莫慌,我这就遣人去打探一番。”

  老者连忙下拜磕头。

  高欢则将侯景等人给叫了过来。

首节 上一节 153/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