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204节

  “陛下,臣听闻您曾经召奚毅入宫?”

  “没错。”

  “那臣再斗胆猜测一番,陛下是不是……下了密诏让奚毅转达给尔朱荣,让其带兵南下洛阳,行清君侧之举?”

  元诩看了他一眼,并没有否认。

  元子攸则苦笑不已,最糟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也顾不上那么多,连忙开口劝说道,“陛下,若尔朱荣真带兵前来,才是祸事将至啊!”

  元诩冷笑,“又是这般,是不是那徐纥、郑俨二人自知死期将至,所以找你为其说话?”

  元子攸摇摇头,“臣与此二贼并无私交,臣亦不知陛下为何会对臣误会如此之深,臣对陛下之心,天地可鉴,日月可鉴呐。”

  看着元子攸那悲凉的神情,元诩一时之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难道他真的误会了元子攸?

  元子攸也没有继续抱怨,而是苦口婆心的继续开口劝说,“陛下,您与臣一同读书,看到书中记载汉时何进召董卓入京之举,曾嘲笑何进不智,今,陛下为何要如那何进一般,行如此不智之举?”

  “尔朱荣与董卓这等武夫有何异?若是他带兵进入洛阳,怕是会生灵涂炭,陛下也难以保全自身。”

  元诩犹豫了片刻,态度似乎有所松动,“应该不会,尔朱天宝乃是朕的岳父,英娥乃是朕的皇后。”

  怎么就这么天真?

  在家族利益面前,女儿、女婿也是可以牺牲的。

  但元诩的态度有所松动,元子攸就看到了希望。

  他连忙继续劝说,“陛下若是不信,可以再手书一封,让尔朱荣带兵原地等候,若其对陛下忠心耿耿定然会遵照陛下旨意,在原地按兵不动,若是其不听从陛下的诏令,继续带兵南下,那其不臣之心,便昭然若揭!”

  “自打尔朱荣离开洛阳后,陛下从未与其相见,仅仅是从书信中的只言片语,又怎么能够如此笃定尔朱氏对您忠心耿耿呢?”

  “眼下如此紧要的关头,陛下多试他一试又有何妨?若能以此举证明其忠心,陛下之后便可以大胆重用尔朱氏,从此免去一切后顾之忧!”

  这样的好机会在面前,要是尔朱荣都愿意停止南下的脚步。

  元子攸自己都要怀疑,是不是自己误会了尔朱荣。

  元诩没有说话,而是皱眉在思索,元子攸所说的话确实很有道理。

  下密诏让尔朱荣来清君侧,确实是他当日的冲动之举,冷静下来后一细想,不由惊出一身冷汗。

  董卓当年在洛阳干的事情,可都是在史书中记录的清清楚楚。

  “子攸之言,确实有道理,朕这就再下一道诏令,让尔朱荣带兵原地等候,看看其究竟是何态度。”

  “陛下英明!”

  元子攸高声喝道。

  但他心里面的不安不断滋生。

  人的野心一旦被助长,就很难被消灭。

  尔朱荣原本还是观望的态度,可元诩之前的一道‘清君侧’诏令,极有可能助长了尔朱荣的野心,令其膨胀。

  朝廷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了。

  若是尔朱荣真有不臣之心,一意孤行,带兵南下。

  洛阳又能如何自处?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

  奚毅得到皇帝诏令的时候,他也拿捏不定元诩的态度,但还是将诏令送了过去。

  高欢和高羽已经带兵到了上党郡,距离洛阳也就最后的一步之遥。

  却在这个时候,见到了为奚毅送信的人。

第198章 请君入瓮

  高欢和高羽见到奚毅的亲卫便清楚,小皇帝大概率是回过神来了。

  不然在这种节骨眼上,怎么可能又带来另外一份诏令?

  “看来陛下身旁也不尽是些只会阿谀奉承的虫豸,有明白人,也有可能是陛下自己英明,知道清君侧这种事情对于朝廷而言到底有多么危险。”

  “终究还是功亏一篑,我等已是加速行军,却还是晚了一步。”

  高欢笑了笑问道,“二郎你觉得我等要不要继续带兵南下?”

  “不妥。”

  高羽摇头道,“陛下诏令已到,我们将消息传给天宝,让其自己做决定即可,如此方可自保。”

  “我二人就带了两千精骑,若是与人野战,谁来我都不惧,可我二人若是继续带兵南下,洛阳定然会有所防备,只需关闭城门在城中固守,我们这两千人不够。”

  洛阳作为大魏的都城,其城防标准可以说是最高规格的那一档。

  且城中粮草、军械充足,还有数千可战之兵。

  若有心固守的话,别说两千人,就算是十万人的大军前来,洛阳也能固守半年以上。

  对尔朱荣来说,带着大义兵不血刃的进入洛阳城内最重要。

  要速战速决,不能拖。

  眼下皇帝已经反应过来,再强行南下那就等于是把‘反贼’二字刻在脑门上。

  这种决定,就算尔朱荣给了他们先斩后奏的自主权,高羽和高欢也不可能冒险去做这样的决定。

  即便是他们执意南下,且带兵冲进洛阳,又能如何?

  到那时候,尔朱氏被打上‘反贼’的标签,为了洗刷掉这个名头,尔朱荣大可将他兄弟二人推出去,说是他兄弟二人有不臣之心,尔朱荣自己全然不知。

  以高欢和高羽俩人的性命来换取自己洗刷掉‘反贼’名头,光明正大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

  猜猜看尔朱荣会不会这样做?

  别说是旧友,别说是姻亲,就算是亲儿子也照杀不误。

  尔朱荣正值壮年,大不了再生一个儿子便是。

  以区区两条人命来洗刷掉自身的政治污点,简直不要太过于划算。

  “二郎心思还是这般心思缜密。”

  高欢夸了一句,随后道,“由我回去送信,你带着士卒在此处驻扎吧。”

  “嗯,那便辛苦阿哥了。”

  ………………

  “祸事将至,陛下真要诛杀我二人!”

  徐纥、郑俨二人已经得知了尔朱荣派兵南下的消息。

  大军南下的消息很难隐藏的住,以古代的交通,能够走的路就那么几条,不存在无法发现大军的情况。

  “该死!我二人已是百般退让,陛下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放我们一条生路呢?朝堂之上,罪大恶极之人那么多,为何偏偏就只抓住我二人不放?”

  其实他们心里有答案。

  还能因为什么?

  他们睡了皇帝他妈,让元氏一族脸上蒙羞了呗。

  “不行,我们决不能坐以待毙!”

  “你是说……真要这般行事吗?”

  “你愿意在这皇宫内束手就范?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也许还能有一条生路!”

  “可陛下怎会见我二人?”

  “走!去找太后,不过……去找太后之前,我等需要先谋划一二。”

  入夜后。

  郑俨、徐纥二人一脸慌张,神色匆匆的来到嘉福殿内。

  “太后,太后,救救我们吧。”

  原本正在拜佛念经的胡太后,不由皱着眉头,她是一个极其虔诚的佛教徒,最讨厌的便是自己念佛诵经的时候被人打断。

  可一回头却看到徐纥、郑俨二人一脸慌张之色。

  便强忍着心头的怒意,挥挥手,屏退左右后冷声道,“你二人欲要寻死耶?不是说了最近都不要来与我见面吗!”

  为了让小皇帝不再那么神经质,胡太后特意叮嘱让他们不要来跟自己见面。

  就是不想继续刺激小皇帝,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释放一点善意,缓和一下母子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

  关系先缓和下来,其他事情才有谈的机会。

  “太后,实在是情况紧急,如若不是万不得已的话,我二人不会深夜前来。”

  见二人慌张之色不像是装的,胡太后眉头舒缓,轻声道,“到底是何事?令你们如此慌张?难不成是陛下拖着刀去见你二人?”

  “太后!”

  徐纥、郑俨连忙下拜磕头,哭喊着说道,“祸事将至了,尔朱荣已经带兵南下,其前锋已经到了上党郡,再有两日便会直抵洛阳城外。”

  “什么??”

  胡太后惊慌失措的站起身来,她难以置信的反问,“此事当真?”

  她可清楚的很。

  洛阳现在防备空虚,城中并无太多可战之士。

  且大魏境内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征调前来拱卫洛阳。

  “当真啊!”

  “可恶,陛下竟然如此糊涂?难道不知董卓之事吗!不行!我得赶紧去劝他。”

  徐纥、郑俨二人连忙将胡太后给拦了下来。

  “不可啊,太后!陛下与太后之间积怨颇深,太后此番前去,只会让陛下更加恼火,他是不会停手的。”

  胡太后却没法冷静下来。

  她虽然有时候很蠢,但不至于这都想不明白。

  让一个手握兵权的外臣进入洛阳,对洛阳来说简直就是一场浩劫!

  到了那个时候,没有人可以制衡尔朱荣,尔朱荣将掌握一切生杀大权。

  权力在明晃晃的刀子面前,狗屁都不是。

  “那你二人觉得应当如何?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尔朱荣的大军南下吧?”

  徐纥、郑俨二人对视一眼后,徐纥一脸悲壮之色的说道,“此事皆因我二人而起,乃是因为我二人顶撞了陛下,让陛下心中生愤,千错万错,都是我二人的错。”

  “是我二人猪油蒙了心,对太后进谗言,才会导致陛下与太后母子之间竟然闹到这般地步。”

  “是我二人行违法乱纪之事,霍乱朝纲,才致使民怨四起,百姓造反,千错万错,皆是我二人的错。”

  看着他们俩将所有的罪责都揽在自己身上。

首节 上一节 204/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