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时彼一时!
这些蠢货难道还看不清局势?
若是在洛阳之战前,尔朱世隆这些人干如此勾当,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眼下。
天子树立起了权威,又有高羽做外援。
尔朱氏虽然依旧还是一家独大的局面,但天子跟高羽结合在一起,已经有了面对他说不得底气。
这个时候更应该安抚民心,拉拢世家。
失去了士人支持的天子,哪怕还在天子尊位上,但依旧不配被称之为天子。
可尔朱氏的子弟却在四处败坏尔朱家的名声。
尔朱荣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只觉得心累……
这些重要的职务只能是给自家族中之人,他才能安心,不用自己人霸占,难道要让给一直被自己打压的六镇之人吗?
尔朱荣叹了口气。
看来提拔一批六镇的武人,尤其是武川的人,必须提早上议程。
“皇宫内的消息呢?”
“天子倒是没有异常,每两日便会去后宫见皇后……”
“英娥难道没有半点动静?”
“没有。”
“…………”
尔朱荣默然了良久,依旧是叹气不止。
难道真的天不助他?
以前北魏还恪守‘子贵母死’的制度,后宫嫔妃不愿意怀孕,所以皇帝的子嗣很少。
但是这个制度早就已经被废除。
元子攸这去后宫的频率也不低,怎么尔朱英娥的肚子就一点动静都没有呢?
要是尔朱英娥怀孕了的话。
只要她顺利的生下男婴。
尔朱荣便立马就能动身去洛阳,找机会弄死元子攸,再尊其子嗣登上皇位。
虽然会招致非议,但也算的上是‘名正言顺’。
到时候再以辅政大臣的名义,让渡出部分权力给世家,获得其拥护。
过上几年,在行‘禅让’之事,那也是合情合理。
可怎么就是死活不怀孕呢?
“传令去洛阳,让医工帮皇后看看,到底是陛下有问题,还是皇后的身体有问题。”
“是!”
“还有其他事情吗?”
“陛下……上党那边传来消息,安置在那边的六镇之民,聚众闹事……不过丞相放心,已经被平定了。”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尔朱荣疲惫的摆摆手。
诸事都不顺心。
他之所以要坐镇晋阳,就是要防备六镇之民闹事。
这可是一群在河北之地厮杀了数年,养蛊养出来的社会不安定份子,但凡是有心之人前来串联,他尔朱荣的大本营,尔朱氏的龙兴之地,立马就会被搅乱。
“可惜……若我族中子弟有一人能有莫贺咄与贺六浑的水准,我又岂会如此难做??”
“人才!看来我也得去找世家之人拉拢一番了。”
尔朱荣一直在等着世家的人前来主动联系自己。
但就现在这个样子,继续让尔朱世隆等人嚯嚯下去,更加不会有人来找自己。
而另外一边。
三月二十二。
高羽一路舟车劳顿,长途跋涉后。
终于是来到了渤海郡。
也是他此番最终的一个目的地。
他要找渤海高氏认祖归宗。
也要用这样的方式来向河北、山东的世家们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
他高羽,自认是汉人,而非鲜卑蛮夷!
第291章 内部的制衡
想要快速的融入到圈子里。
共同的身份认同很重要,这其实也是孝文帝‘太和改制’时期埋的雷。
封建王朝的更替,本质上就是不断的对前朝灭亡的经验做出总结,然后在制度上疯狂修复,外加打补丁,来修补各种可能出现的漏洞。
两汉、两晋时期,刺史作为地方大员太容易割据一方,大魏就针对性的在一州设立三个刺史,甚至是一个郡的太守都要设立三个,还要安插元氏宗亲前去任职帮忙盯着这群地方大员,再加上五年一轮换,就是杜绝地方大员威胁中央朝廷。
还有就是外戚干政,那就设立出‘子贵母死’,防止外戚集团做大。
封建君主的所有改革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孝文帝的太和改制也是如此。
他将原本分散在各地的鲜卑精锐抽调入洛阳,军中的精锐不允许汉人进入,汉人士卒只能当炮灰、当杂兵,而且精锐的鲜卑士卒之间只允许说鲜卑话,就是为了防止汉臣对军队进行渗透。
孝文帝确实力大飞砖,手段十分激进,但其实也造成鲜卑和汉人之间哪怕相处那么久依旧还有不小的隔阂。
从瀛州南下,便是渤海郡。
春雨绵绵,一连下了数天的雨,总算是放晴。
“仲密,你随乾邕前往洛阳,是否与天策上将见过面?”
“见过。”
“你觉得此人如何?”
高慎沉默了片刻,他跟高羽只见过寥寥数面,在高羽带军出发后,高乾也让他带着亲卫回冀州跟高翼一同准备高羽要认祖归宗的事情。
高乾则被元子攸留在了洛阳,担任中书侍郎。
跟高昂一起,一文一武,算是眼下元子攸在洛阳城中十分信任的助力。
“为人和善,称得上谦谦君子,与其相处如沐春风。”
“那他是否真如传闻那般……”
“阿父,兄长让我转告你,天策上将得陛下重用,乃是陛下最为仰仗的外臣,没必要进行无端猜想,天策上将愿意来渤海认祖归宗,对我高氏而言是极大的幸事,以目前的局面来看,我高氏未尝不能如陇西李氏那般后来居上,成为显赫大族!”
李氏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在外人看来已经是足以和崔、卢、郑、王等孝文帝钦点的汉人四大望族平起平坐。
最开始陇西李氏不也跟他们渤海高氏一样,也就只是在当地有点郡望,谈不上多么显赫。
归根结底还是要朝中有人,而且得身居高位。
在肉眼可见的未来中,元子攸定然会重用高氏之人,他们定然也能复刻陇西李氏崛起的道路。
“乾邕心思缜密,既然他这么说,想来是不会错。”
高翼点点头,这才吩咐道,“都准备妥当了吗?族谱修好了没?”
认祖归宗可不是儿戏。
依照族谱来进行溯源,就如同汉昭烈帝那样,一辈一辈的往上查,只要能攀附上,都会认下来。
以高羽如今的地位,他其实不太需要靠渤海高氏来抬高自己的门第,高羽已经过了那个阶段。
高羽来攀亲戚,那是给渤海高氏面子。
高翼等人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阿父且放心。”
高慎轻笑道,“一切都已准备妥当,静候天策上将前来即可。”
………………
一连数天的下雨,耽误了高羽的行程。
不然前两天他就该到渤海郡。
高羽倒是也不急,找到一处水源便下令原地休整一番,弄了些吃的。
高羽便钻进了崔芷蘩所在的马车内,聆听仙乐,崔芷蘩弹琴弹的相当不错,琴棋书画可谓是样样精通,可惜的便是没有美姬跳舞助兴,不然那就是一场顶级的视觉与听觉盛宴。
嗯。
等将郑大车、元淼从洛阳接过来后,倒是可以考虑考虑?
高岳等人就在不远处也能听到悠扬的琴声,春风吹拂,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杨愔就在他身旁,高岳看了看马车,又看了看随行前来的崔家之人。
高羽这一圈河北之地转悠下来,原以为清河崔氏是最大的赢家,没成想去了一趟博陵过后,博陵崔氏反倒是后来居上。
崔孝芬不单单是送了女儿,还让他的儿子也跟了过来。
此子唤作崔猷,性格刚直,也是自小便喜好读书,在博陵当地素有贤名。
算上崔暹、崔季舒。
博陵崔氏在高羽麾下已经实质性形成了一个小团体。
内外兼修。
“遵彦,其实我一直有一事没能想通,不知你可否为我指点迷津?”
“不妨直言。”
“我阿……将军他如此重视崔氏,不惜亲自跑一趟,为何不直接用崔公早年间为其所取的表字呢?”
杨愔抬头看了他一眼,轻笑道,“将军还未到山东之地上任,便已经得到崔氏族中之人相助,若是用崔公所取的表字,外人会如何看?山东之地的望族们会如何看?”
“将军镇守的乃是山东之地,又非河北之地。”
“且若是用崔公所赠表字,将军跟崔家的联系太过密切了。”
高岳皱着眉头努力消化着杨愔所说的话。
他的眉头渐渐舒缓,似乎是明白了什么,也大概懂了高羽这一路的行为到底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