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321节

  “朕这就下诏令训斥,今日只为赏雪不谈政事,免得煞了风景。”

  嘴上这么说,元子攸心情却不错。

  山东当地的世家、豪族都对高羽有怨言?

  岂不是证明高羽的根基依旧不稳?

  除掉尔朱荣后,也就无需担心高羽会成为第二个‘尔朱荣’。

  回到明光殿内,元子攸令人将奚毅叫了过来。

  立马脸上带着笑容,显得极为亲切。

  “武成啊,天冷,朕却还让你来回奔波,辛苦了。”

  “谢陛下厚爱。”

  奚毅连忙拱手行礼谢恩。

  “武成,朕本想令你为建州刺史,然丞相不允。”

  “陛下,丞相自有其考量,臣岂敢非议丞相之策?”

  巩固好山西之地后,尔朱荣准备将手伸向河北,关中、山西、河北都掌控、消化之后,尔朱荣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他让尔朱世隆前往相州担任刺史,建州自然空了出来,却还是留给了尔朱氏子弟。

  元子攸倒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只是轻笑着感叹,“若人人都能如武成这般……该多好啊。”

  奚毅脸上的表情微微一滞,却也没有说话。

  元子攸则继续开口道,“朕有所耳闻,并、肆二州境内,多有原六镇百姓聚众造乱。”

  “陛下,这群贼子,先后在六镇、河北作乱,本就不遵王命,难以管教……”

  “可朕听说其聚众造乱,盖因丞相待其过于苛刻?”

  “这……”

  奚毅可不敢胡说,连连摇头,“陛下乃仁德之君,丞相听从陛下之令,亦施仁政,岂会苛则百姓?想来是有人从中作梗,欲要使陛下与丞相生隙,其心可诛!”

  “臣恳请陛下不要理会小人之言,圣人云,君不密则失臣。”

  “想来其中是有误会。”

  元子攸接着说道,“去年入冬之前,蠕蠕再次南下劫掠,致使恒、朔等州损失惨重,朕思来想去,先帝在位时,蠕蠕王对我大魏俯首称臣,为何眼下却敢屡次三番的袭扰大魏边境?”

  “盖因此前有六镇骁勇坐镇,致使蠕蠕不敢轻易南下侵犯。”

  “你手书一封,将朕的意思转告给丞相,为防止蠕蠕再次南下袭扰边境,让丞相将并、肆境内的原六镇军民迁往恒、朔二州安置,再另择原六镇之人前往恒、朔为刺史,朕的意思是,晋州刺史高欢,泾州刺史贺拔岳或可胜任。”

  奚毅表面不动声色。

  心中却早有答案。

  尔朱荣脑子进水了才会答应。

  这一批六镇军民,稍微组织一下,给军械,那就是一支骁勇之军,所有人都清楚这一批人前面一直在打仗,各个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贺拔兄弟也好,高欢也好,此前在六镇都颇有名望。

  让他们去管理?

  元子攸这点小心思未免也太明显了。

  “臣这就将陛下之言转告给丞相。”

  “去吧。”

  元子攸摆摆手,随后又叫住了他,“武成,天冷,记得多添衣物。”

  奚毅身形一顿,却还是恭敬的回过头来拱手行礼,“谢陛下关心。”

  ………………

  奚毅给尔朱荣传密信,基本都不会超过三日就会送到其手中。

  看着奚毅送来的公文。

  尔朱荣不由笑了。

  “陛下还是不死心呐。”

  这点小心思他一眼便能看穿。

  “不过……”

  尔朱荣站起身来,背着手看向远方,“确实也不能逼迫太甚。”

  平定关中之乱,尔朱荣不再像此前那样防备武川之人,如贺拔岳就被提拔为刺史,虽然依旧是在尔朱天光眼皮子底下,但却比此前要好了很多。

  “贺拔岳……颇有些手腕和能耐。”

  在尔朱荣眼中。

  贺拔三兄弟加在一起就是个缩小、弱化版的高大、高二兄弟。

  因此他也将三兄弟天南海北的分开,就是不让他们聚在一起。

  “莫贺咄如今在山东,无需理会……竟然会去得罪世家、豪族。”

  高羽在兖州、青州、徐州的一举一动,元子攸和尔朱荣都了如指掌。

  巧了。

  二人都乐于见到高羽跟当地世家、豪族的关系破裂。

  “可惜……月婵生的乃是女婴。”

  尔朱荣略作思索。

  同意一半。

  眼下关中、山西都在他手上,而晋州刚好卡在了两块地盘的中心位置,这个位置确实得让心腹来掌控。

  尔朱荣对高欢的警惕心下降了不少。

  原本斛思椿还在晋州看着高欢呢,早在去年就被他调到东徐州。

  主要这几年高欢也确实没有做什么事情,十分低调,甚至都不怎么跟高羽有联系。

  “来人。”

  “以丞相府的名义,下令,令晋州刺史高欢迁恒州刺史,恒州刺史叱列延庆迁晋州刺史。”

  叱列延庆与尔朱氏有姻亲,乃是尔朱世隆的姐夫,算得上是心腹,也有能力。

  至于从河北俘虏而来的六镇军民?

  只有一个选择。

  要么现在就死,要么在反复被折磨的过程中死,要是命真的够硬。

  那也得老死在并、肆二州!

  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第314章 清丈田地

  晋州,白马城内。

  嗖,嗖,嗖。

  高洋手持长弓正在瞄准箭靶,眼下其个头虽然不高,脸上的稚气未脱,但动作还是挺像模像样的。

  连射五发箭矢,三发上靶,还有一发正中靶心,对于一名十岁左右的孩童而言,已经是极为难得。

  而就在他身旁,年纪稍长,已经是半大小子的段韶,个头窜的很快,已经是到高欢肩膀的位置。

  同样是连射五发箭矢,射速更快,每一箭都精准上靶。

  高洋侧过头,面露羡慕之色。

  “阿洋,又在贪玩?”

  娄昭君面容严肃,冷声道,“就不能学学阿惠?”

  高澄正手捧一卷书,坐在亭内来回翻阅。

  高洋十分委屈,“可阿哥此前也在射箭,我只是想精进箭术,日后好助阿父……”

  高澄却轻笑着说道,“阿洋,勇武如叔父,世人皆称其为古之霸王复生者,亦需要借助其手下文士来治理,难道你勇武能如叔父那般?若真想日后成为阿父的助力,自当该好好研读经书。”

  娄昭君闻言,面容柔和不少,眼神之中甚至是带着浓浓的期许,忍不住开口称赞道,“阿惠所言极是,你勇武连铁伐都比不上,还不好好念书,美其名曰练箭,还不是因为贪玩?”

  高洋心中委屈更甚,却又畏惧娄昭君,只得乖乖的将手中弓箭放到一旁,回到亭内恭恭敬敬的下拜行礼,“阿母教训的是,我日后再也不敢贪玩了。”

  “起来吧。”

  娄昭君微微皱着眉头,“多学学你阿兄和你表兄。”

  说完,高洋坐回案前,颇为羡慕的看着高澄,娄昭君就站起身旁,嘘寒问暖,“阿惠,若是冷了要记得多加衣。”

  低头看了看自己冻得通红的手指,高洋强忍内心委屈,咬牙不让自己落泪,但面前的视线却开始变得模糊。

  他飞快的擦干眼泪,也拿起一卷书准备翻阅。

  这时。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高欢神色匆匆的来到内院,见到众人都在,不免有些诧异,“阿洋,怎么好好的练箭到一半,又跑去读书?这样没有恒心可不行。”

  高洋很是委屈,“我本在练箭,是阿母让我……”

  高欢神情一滞,改口道,“读书好,那你就安心读书。”

  随后看向娄昭君,“准备收拾一下。”

  娄昭君一脸疑惑之色,不由开口问道,“夫君何事?”

  “我接到公文,令我前往恒州为刺史。”

  “恒州?”

  娄昭君先是一楞,进而反应过来,“此乃何人的诏令?”

  “丞相。”

  “丞相竟然会放夫君回故地?”

  “我亦不知晓详情。”

  高欢摇摇头,公文来的突然此前一点消息都没有,确实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猜测是元子攸的意思。

  “总之……你收拾一下,我等准备出发,先去洛阳面见陛下,再前往山东之地跟阿姊和二郎一见,再折返前往晋阳面见丞相。”

  相当于在山西、山东之间走了个来回。

  但对高欢而言这很有必要。

首节 上一节 321/3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