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王、加赐九锡、‘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这就是妥妥的‘篡位三件套’。
也可以视作是一个权臣篡位的流程。
看看尔朱荣就清楚了。
尔朱荣步步紧逼下,最后也只差一个‘加赐九锡’,元子攸死活不愿意在这个问题上松口。
就是因为尔朱荣该拿的已经拿到了。
就只差元子攸这个天下共主,大魏皇帝,亲自为其‘加赐九锡’,以大魏官方的名义亲口承认尔朱荣是个有德有能有才有名望之人。
只要‘加赐九锡’,那么就等于是有了官方层面的背书。
大魏皇帝亲口背书。
那么……
尔朱荣这个大魏皇帝亲自背书的‘有德有才有名望’取而代之,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天下。
有德者居之嘛。
司马子如他们的提议,看似让高羽在爵位上退了一步,但实际上还是索要了‘篡位三件套’的其中一个。
显然还是在为高羽‘篡位’做准备。
高羽有没有这个想法不重要。
他手底下的人有这个想法就行。
毕竟……
人冷了就要穿衣。
天那么‘冷’,他们心系主君,天冷了为自家主君添一件衣裳怎么了?
至于这衣裳为何是衮服的制式。
他们也不知道啊。
都是手底下的工匠干的。
自己能拒绝吗?
看着满朝文武,上下一心的模样,还是自己体面一点吧。
元修叹了口气。
“朕昨日亦与宗亲商议,苦思许久,没有想到妥善的法子。”
“尔等的提议确实合理。”
“便……按照尔等的意思,下诏令吧。”
“加封天策上将为周城县侯,加赐其‘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司马子如当即带头高声道。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啊!!”
杨愔也跟着拱手行礼,高声附和。
目前来说,暂时够了。
接下来就要等相州那边。
高家兄弟跟尔朱荣正面决战的战报传过来。
杨愔倒是很乐观。
毕竟……
高羽传回来的军令,是让杨忠带大军从济州出发,而并非是防守。
就意味着目前的形势很乐观。
高羽想的是进攻来取得更大的战果。
战报能骗人,战线没法骗人。
若是前方战事不利,高羽又怎么会让杨忠带兵出击?
拿到诏令后。
杨愔没有在清河郡内逗留。
他欲要匆匆赶回青州。
全力供应大军的粮草,便是他们这些无法上场杀敌的文臣能够给高羽最大的助力。
PS:欧帝三拳,跟狗脚朕的剧情在后面,肯定会有的。
第412章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烈日炎炎。
眼下已经是六月二十四。
杨忠自济州拢共带了步骑三万,从卢县渡过黄河进入到相州境内。
大军的整体行进速度很慢。
天气炎热是一个方面,人、马被悬挂在天边的烈日灼烤都受不了,以至于杨忠不得不放缓速度。
还有也是因为对相州目前的局势并不清楚。
就古代这个信息传递的效率和速度,很多事情等杨忠知道的时候,黄花菜都已经凉了。
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粮道。
自卢县过了黄河后,大军的粮草便只能用成本极为高昂的陆运,他一路向西的过程中都没有任何河流可以用来水运。
从舆图上看,起码要一路行进到阳平郡,以阳平郡为据点,可以借助白河来大幅度降低运粮的成本。
“将军,我等是不是得加快行军速度了?”
趁着全军休整的时候,权俊匆匆来到杨忠的面前。
杨忠看了他一眼。
他对权俊颇有印象,有着过人的胆量以及非凡的武艺,军队之中,能打的人就是容易出头,容易冒尖。
更别提权俊祖上乃是天水权氏,他兄长颇有文采,又跟崔家关系不错,在高羽手中得到重用。
高羽特意跟他说过,让他多带一带,教一教似权俊这等年轻的英杰。
府兵进一步的扩张需要大量的新鲜血液,来填充各个级别的军官职务。
“不妥。”
杨忠摇摇头,“什么情况都不了解,便贸然带兵突进,容易吃亏。”
权俊却有不同的看法,“将军会这般想,敌军也会这般想,他们也会想,这么炎热的天气,我等不会贸然急行军,我等不了解相州的具体情况,会花时间去打探、了解相州的消息。”
“敌军不会有任何防备,若是我等突然带大军杀出,定然能够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拿下一场大胜,壮大我军声势,提高士卒们的士气!”
杨忠轻笑了几声,“你这般想法,倒是颇有将军的风采,在讲武堂内,你就只看将军带兵打仗的案例是吧?”
权俊倒也没有否认,反而一脸崇敬之色,“世人皆言‘将军乃古之霸王复生’,将军与其麾下玄甲军威名赫赫,我等自当学习将军。”
小年轻把高羽视作偶像。
恨不得方方面面都全方位的cos高羽。
学高羽身先士卒,学高羽玩急行军,在敌军意想不到的时间出现战场之上,打破平衡,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你在讲武堂听将军讲课的时候,可曾听将军说过,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一味的去套用他人的成功经验,需要结合实际遇到的情况?自淮阴侯之后,多少人想学淮阴侯那般背水一战,激励麾下士卒们死战,有几人成功过?”
“将军的战法亦是如此。”
权俊却还有些不服气,“那还请将军告诉我,具体哪里不妥?将军让您带兵出济州,虽然没有明言,但其想法不就是想要让我等大军前去与其前后夹击尔朱荣大军?”
杨忠解释道。
“将军只是令我等带兵出济州,却没有任何其他的安排,心思缜密如将军,你觉得将军会在军令传达中犯这种错误吗?”
权俊迟疑了片刻,还是摇摇头。
高羽确实很喜欢猪突猛进式的玩突袭,因为他极为鲜明的风格,让很多人都下意识的忽略了,高羽的一些缜密布置,别看高羽进攻的猛,但实际上在进攻之前,高羽早就会提前布置好若是进攻不利的撤退路线。
高羽对退路以及粮道的重视程度绝对超乎所有人想象。
绝对不会出现那种孤军深入然后被人切断粮道,围困而死的局面。
“显然将军此前在瀛州与侯渊大军对垒,亦不清楚相州等地的局势,将军也需要打探情况,若是这个时候我等率军贸然突进,敌军便有时间先回过头来解决我等。”
“大军行进的路线,沿途并无河流,粮草运输极为困难,若是贪功冒进,粮草供应不足,或是粮道防备不充足被敌军断了后路又当如何?”
“且,将军的名声太大,逆贼尔朱荣与将军相识多年,定然会对我等府兵的突然袭击有所防备。”
高羽玩突袭,那都是在自己没有‘出名’之前。
当天策上将之名,名动北境,乃至名动华夏之后,高羽其实就很少玩这种突袭战术。
毕竟他就是靠这一套成名,任何敌军将领得知他前来,都会防备甚至是故意设下圈套。
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杨忠紧接着说出了最重要的一点。
“虽说我军在瀛州大胜侯渊,然沙场征战,谁又能保证一定能赢?”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若是将军在前方战事不利,又或是出了什么差错,致使损失惨重,我等更应该保全实力,不至于一败涂地后一蹶不振,而是依旧有能力东山再起!”
权俊越听越觉得有道理,不由起身恭恭敬敬的拱手行礼,“将军深思熟路,小子佩服。”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杨忠只是摆摆手,继续说道,“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
杨忠个人勇武非凡。
但其行军打仗的风格却极为沉稳。
高羽留在山东大本营的两位开府大将军,杨忠、羊侃,都十分的稳健。
独领一军,也不会出太大的纰漏。
都是那种‘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稳重派。
高羽也特意在他们麾下安排了似权俊这样的激进派,稍微中和一下。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稳重并没有错,但很多时候也需要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勇气,这就考验主帅的战场嗅觉,能否敏锐的捕捉到那转瞬即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