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为何要派自己人去?
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过去平定萧宝夤,顺带着将关中彻底掌控在自己手中。
山西和关中在手中,地利就在自己手中。
哪怕河北、山东、河南全都丢了也无所谓,因为只要关中、山西在自己手中,那么战略上进攻的主动权就在自己的手中,毕竟……河北、河南这些地方都无险可守,属于是想防守都防不住的那种。
尔朱荣一把将书信接过来,迅速拆开,粗略的看了一眼,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
关中、陇西依旧稳如泰山。
不过随着他越往下看,尔朱荣的表情不由变得十分‘精彩’。
王相一直在偷偷看他,不免开口问道,“何事令丞相这般?”
尔朱荣没有说话,只是将书信递到他面前,王相极为恭敬的将书信接过去,他看了一眼后,不由也愣住了。
尔朱天光在书信中,先是写了最近关中的事情,让尔朱荣安心,这些都稀松平常。
可在书信的后半段。
尔朱天光提及,他麾下的从事中郎周惠达举荐了一人,出自京兆苏氏,唤作苏绰,字令绰,与其兄苏亮,号称‘二苏’,年少便博览群书,在关中素有贤名。
尔朱天光将其征招到麾下效力,向其问政,苏绰也给了自己的答复。
而苏绰的答复,在信中。
跟今日白天宇文泰所说的大差不差,二人都提到,高羽在山东之地大刀阔斧的对兵制进行改革,所以才能在短短二、三年的时间里,便将一群流民训练成真正的骁勇之士。
建议尔朱荣当效仿高羽在山东之举。
除此之外……
苏绰还向尔朱天光指出,山西的隐患,劝尔朱天光应当在河东之地囤积重兵。
要知道。
河北的战事消息,眼下应当还没有传到关中去。
可苏绰却从尔朱荣丢掉了肆州、恒州等地看出了其中隐患,劝尔朱天光在河东囤积重兵把守。
只要河东不丢,想要从豫西通道往关中打,难如登天……
别说高羽是古之霸王复生,就是项羽来了,面对潼关等雄关,也只能望而兴叹。
如此一来。
尔朱荣即便是再怎么败,也能退入关中固守,跟高羽互相对耗。
“京兆苏氏……”
尔朱荣喃喃自语,“天下英才何其多,这苏绰倒是一难得的人才。”
王相则跟着说道,“丞相,京兆二苏,我亦有所耳闻,不曾想天光竟然将苏绰征招到麾下效力,如此来看,此人见识、眼光,都乃当世顶尖!”
“这便是丞相您的萧何、诸葛武侯啊!”
王相能成为尔朱荣的心腹,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他知道眼下尔朱荣求贤若渴,自然要大肆吹捧。
他又一咬牙,跟着开口道,“丞相……莫贺咄有一点,那便是他不会任人唯亲……”
“您……该多多启用真正有才能的人啊。”
高羽不‘任人唯亲’。
有一方面的原因还是他没有‘亲’可以用。
又没宗亲,自己成婚又晚,子嗣都还是孩童。
说白了。
就是得将权力适当的分享给别人,组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尔朱荣之前是将除了尔朱氏子弟以外的人,几乎都排除在自己的核心圈层外,像代地的亲信,也得是跟自己沾亲带故。
这样怎么争取到世家的支持呢?
以前尔朱荣实力够,威望够。
可以将权力死死的握在手中,但此一时彼一时……
“是得做出改变了。”
拉拢别人入股。
其实就像高欢那样,向各方借力,各方尊奉自己为主。
当然……
这样势必会导致自己手中的权力分出去一点,但就是得这样。
哪怕是皇帝,名义上大权独揽,但真能做到权力全部在自己手上嘛?
只要能一直带人赢,兑现红利,建立起足够的威望,别人也抢不走自己的权力!!
翌日。
尔朱荣将众人再次召集到自己的天柱大将军府内。
“黑獭,昨日你所说效仿莫贺咄在山东之举,若是我有意这般行事,你能否担任此重担?”
宇文泰一愣。
给点建议他还行,但让他搭建框架,进行制度的建设,他完全不行啊。
可机会就在眼前,若是这次不把握住,功劳不就成别人的了??
他一咬牙道,“末将愿意一试,但斗胆向丞相索要一人!”
“何人?”
“京兆苏氏的苏绰,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
“若能得其相助,定能事半功倍……”
尔朱荣闻言,不由哑然一笑。
“这有何难,我自会遣人送书信给天光,让他将苏绰调任到你麾下,供你差遣,你二人协力……将府兵搭建起来。”
PS:最近一直在出差,在网吧码字,网吧的环境真没法多更……我只能尽量保证不断更,等我回家嗷!
第440章 将军如何看待陛下?
洛阳,太极殿内。
被尔朱荣所拥立的元恭端坐在尊位之上,接受百官朝拜,尔朱荣就站在其御案前,与他一般面朝公卿。
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接受百官朝拜合情合理。
尔朱荣自当上丞相之后,便完全不在意所谓礼制。
元恭与元子攸最大的区别在于。
元子攸每每看到尔朱荣在礼制上僭越,心中都会恼怒万分,这是对天子的蔑视。
元恭却没有任何反应。
自己就是个被推出来的吉祥物,傀儡。
上一个想要折腾的傀儡皇帝,已经落了个身死的下场。
作为元氏宗亲,献文帝直系血脉之后,元恭在皇位的继承法统上跟元子攸类似,都并非是孝文帝的直系血脉。
高欢所拥立的元修那是正儿八经的‘根正苗红’。
元恭打心底里对自己这位先帝表弟佩服,元子攸没有辱没元氏宗亲之名,没有让元氏历代先祖丢脸。
但……
元子攸的身死也让引以为戒。
自古以来,开国帝王都希望自己的国祚能够延续万世。
可哪有延续万世的国祚?
秦二世而亡,汉前后延续四百年最终不也被曹魏取代,曹魏若是不算曹操这位‘大汉忠臣’的话,前后不过三代人的时间,便迅速的被司马家取代。
司马家当街弑君,将皇权的神圣性疯狂摩擦。
十六国时期,更是让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
天子。
兵强马壮者为之。
皇位、江山是靠拳头抢来的。
大魏就如此前的王朝一般,气运已尽,元子攸带走了元氏最后一丝血性,也彻底耗光了大魏的气运,自他开始大魏的皇帝彻底威严丧尽。
那自己还折腾干嘛呢?
安安稳稳的当个傀儡不好吗?
他甚至巴不得高羽千万别输,就这么跟尔朱荣互相耗着。
双方对峙的情况下,尔朱荣没有任何理由行禅让之举,夺不走他的皇位。
他安安稳稳混完余生,还不用背负大魏葬送在自己手上的骂名,多好?
元恭冷眼旁观,尔朱荣却已经抢先开口。
“陛下!臣有一事要启奏!”
“哦?”
元恭连忙挤出一副笑脸,“丞相尽管直言。”
“臣要请陛下加封一人!”
“何人?”
“臣帐下的亲信都尉宇文泰。”
元恭一愣。
也难怪他会这个反应,这个所谓的帐内亲信都尉甚至连个官身都不是,只能说算是心腹,近臣,可以随时面见尔朱荣这个主帅,但手中并没有任何实权,只有建议权。
宇文泰的地位就是这么低。
“这……丞相欲要加封此人何官职?”
“臣请加封宇文泰为雍州刺史,使其开府仪同三司……”
这可是真正的一步到位。
封刺史成为封疆大吏,甚至还拥有了开府权,意味着可以组建自己的行政班子。
元恭愣神归愣神,但他下意识的反应却很真实。
尔朱荣还愿意陪他这个天子,走这个所谓的过场,已经很给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