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时局已变,我等身为天策府属官,自当需要知晓将军心中所想。”
时局确实变了。
主要一战平定河北,鲸吞河北,高羽的实力迎来了一个积聚的膨胀。
此消彼长。
高欢几乎被彻底吞并,尔朱荣实力大减。
“眼下也无外人,我等便直抒胸中块垒,将肺腑之言说与将军。”
高羽渐渐收敛起笑容,他扬起手,“那你便说吧,尔等到底想要跟我说什么。”
崔暹跟杨愔对视一眼后,主动开口道,“我等需先了解清楚,将军对陛下是何态度。”
这是……
对自己的一次试探吗?
想要看看自己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想法?
从龙之功注定名留青史。
但凡高羽能取代北魏,他们这些核心文臣那都是能史书留名,甚至是以他们这个核心的地位,将来后世之人修《齐史》,崔暹、杨愔甚至都可以有个人传记。
元子攸还在世的时候,崔暹等人就常常口出‘大逆不道’之言,几乎完全不掩饰反贼之心。
眼下……
大魏的威严丧尽。
高羽率军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是占据大魏的半壁江山,威望无人能及。
“陛下,乃是天子……”
“将军!”
杨愔叹了口气,“您心中真是这么想吗?”
“将军,此战过后,河北之地连带着燕、幽等地尽入将军之手,看似将军一步步壮大,实则隐患颇多,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谨慎啊。”
“我等人觉得,将军……您应当转变对陛下的态度了。”
“一来震慑陛下,让陛下不要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念想,不要做无谓的挣扎。”
“二来震慑别有用心的宵小之辈。”
“三来也需安抚、安定众人之心!”
“权势大如魏武,终其一生也是大汉之臣,没有踏出最后一步,眼下的我,何德何能?”
高羽摇摇头,拿出了曹操来举例子。
杨愔却立马反驳道,“此一时,彼一时,时代变了,将军。”
“大汉前后养士四百年,所以哪怕是遭逢董卓之乱,大汉威严丧尽,依旧有汉臣忠于汉室,想要匡扶汉室,魏武当年面临了巨大的阻力,他不得已只能等,将最后一步交给其子嗣。”
“然……眼下北境有几人忠于大魏呢?”
汉朝皇帝君权的神圣性,是其他朝代的皇帝无法比拟的。
先有董仲舒上书汉武帝‘天人感应,君权受命于天,天子乃是代天牧民’,这一套说法广为流传,为君权赋予神圣性。
王莽篡汉之后,位面之子,大魔法师刘秀二造大汉,更是进一步加强了大汉皇帝的神圣性。
曹丕也是跟曹操同一时期的大汉忠臣都死的差不多了,没有那么大阻力,才迅速完成禅让,篡位。
到这一步还好。
不过司马昭的骚操作,当街弑君之举,让皇帝的神圣性大打折扣。
再经历十六国时期。
世人的思想早就已经转变,狗屁的,天子是上天认可的有德之人,代天牧民。
就洛阳还有德者居之?
谁手握百万大军,谁就是有德者!
兵强马壮者,即可为天子!
高羽默然不语,杨愔确实说的很有道理。
“且将军您也不能纵容陛下再搞小动作,逆贼尔朱荣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尔朱荣也想正常的走禅让流程。
虽然对元子攸严加看管,但却又给与了元子攸一定的‘自主权’,结果就是元子攸扶持起了高羽这等‘庞然大物’,短短数年就可以跟尔朱荣分庭抗礼。
从元诩之后,大魏皇帝就失了‘器’唯有‘名’。
但规则就是这样。
哪怕皇帝只是个傀儡,只要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就会有人效忠。
高羽在清河安插了不少人手盯着元修。
他很清楚,元修私底下的一些小动作,这位不像元子攸那么能折腾,但也绝对跟安分沾不上边。
“将军您当以雷霆之势,让陛下看清楚现实!断了他所有的念想,自然也断了某些宵小之辈的念想,这亦是为了大局考虑。”
“至于安抚天策府众人以及将军麾下众人,诸多降将之心,想必将军心里也清楚,无需我多说什么。”
跟着高羽混是为什么?
高羽势力大,实力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奔头啊!
都是冲着从龙之功来的。
可高羽迟迟没有表现出来任何‘进取’之心,别人又不会读心术,万一高羽就是罕见的‘诸葛武侯’那样的人,受了元子攸的恩情,就一辈子要当大魏忠臣。
真是这样的话。
那他们这些渴望‘从龙之功’的人不都成小丑了??
“事已至此!无论如何,此番陛下来到邺城,将军您都需要拿出自己的态度!”
“给陛下看,给其他人看!”
高羽没有接话,而是站起身来,走到了大殿的门口,背对着二人,抬头看着天上。
过了好一会后。
高羽才幽幽开口道,“遵彦、季伦,先帝的下场世人皆知,你们真觉得当今陛下会这般‘愚蠢’吗??”
杨愔连忙起身,“将军!您不妨看看……”
“陛下来到邺城,自当对此战有功之臣,论功行赏……”
“我猜测,陛下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挑拨将军与您兄长的关系,想要效仿先帝对付逆贼尔朱荣那般来对付将军!”
皇帝对付权臣最好用的手段。
确实就是制衡。
不让任何一人独大,保证永远有人可以跟权臣打擂台。
皇帝永远充当裁判的角色,那么主动权就永远都握在自己的手中。
高羽转过身来。
他回到案前,将茶杯拿起,放在手中细细把玩。
“若真是如此,大敌在前,陛下却不思退敌,而是还想着要内斗,那么……也就不能怪我,不念及君臣之道!”
“是陛下自绝于江山,自绝于公卿、百官!”
“留给陛下的机会不多了。”
崔暹、杨愔二人不由眼前一亮。
能让高羽说出这番话,他们的目的不就达成了??
这就是他们要的表态!
要的就是高羽要下定决心,彻底的对元修重拳出击!
第442章 不安分的天子
八月二十五。
气温开始持续降低,气温下降的如此早,可能会迎来一个寒冬。
邺城东北方二十里处。
元修的天子临时行宫就依漳水设立,规模相当寒酸,但看上去也像那么回事。
瀛洲之战后,率领八千府兵力抗侯渊大军的王思政。
在正面战场吸引了最多的火力,他倒是很幸运,没有大碍,也没有受很重的伤,但高羽还是让他回清河去修养。
明面上他依旧是元修的‘铁杆心腹’,自然也跟在车驾之中。
最大的营帐便是元修的天子居所。
负责护卫天子的禁军士卒离营帐有点远,似乎并不敢靠帐篷太近,时不时能听到营帐之中传出来些许‘靡靡之音’。
王思政脸色一滞,眼神之中满是失望之色。
元修跟自己的堂妹元明月之间不清不楚,之前还只是传闻,但他在清河修养的这一段时间发现这件事情并非是传闻。
大魏祖上是鲜卑,胡人在伦理纲常方面确实不讲究,父死子继,是各方面意义上的继承,包括女人……
当年崔浩就只是在修史的时候,稍微记载了一下拓跋家祖上干的一些‘龌龊事’,就差点害的清河崔氏被提前除名。
但……
元修可是天子啊。
而且还是高家兄弟所拥立的天子,若是这种事情传出去,天子失德。
损坏的不单单是大魏皇家的脸面,也会让高家兄弟颜面扫地。
这拥立了个什么玩意??
“身为天子竟这般失德……”
王思政无奈的叹了口气。
心中的罪孽感无形之中也减轻不少,这等失德之人不值得自己为其效力!
他终究是没有去撞破元修的好事,而是站在外面等了好一会,直至里面没了动静,他依旧又贴心的等了片刻,这才准备前去通报。
禁军并没有拦他,毕竟王思政可是元修最大的心腹之一。
结果只是靠近了一点点,营帐内的声音便清晰可闻,元修在营帐内‘大声逼逼’仿佛完全不怕被人偷听似的。
高欢对这位自己一手拥立的皇帝,其实还算厚道。
禁军士卒都是元修令人挑选的,但元修就这么放心这里面没有‘别有用心’之人跑去告密?
“朕听闻高欢被尔朱荣设伏,身陷重围,差点身死,若不是高羽带大军前来,他可能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