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哥哥是高欢 第452节

  高羽则接着说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尚书省需尚书令来执掌,不过……尚书令没能好好匡正陛下过失,罚其俸禄一年,爵位降一级,以儆效尤。”

  “丞相!英明!!”

  高欢大声的回应。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惩罚。

  官职没动,依旧霸占着最有权势的尚书省。

  俸禄?

  且不说朝廷眼下能不能发放出来,就算真能发,到了高欢这个地位还能指望靠俸禄生活?

  真正最伤的是爵位下降一级。

  但其实也无伤大雅。

  今天能降一级,明天就能立下大功升一级。

  眼下。

  元修已经连‘画饼’的权力都被剥夺,眼下官职、爵位都注水严重,下降一级又能如何?

  权力掌握在高羽手中,再找个由头随时都能将高欢的爵位给加上去。

  这个降一级。

  在众人心中的就可以理解为。

  高羽要收紧‘爵位’发放,不可能再让爵位像之前那样,跟烂大街似得到处乱封。

  这是已经在为改朝换代提前做准备了??

  除去元晖业这些宗亲袭承了父辈的爵位外,高羽眼下已经是朝堂上爵位最高之人,周公嘛。

  距离王爵只差最后一步。

  “丞相,英明!!”

  众人跟着齐声附和道。

  元晖业、元鸷二人这时却开口,“丞相!当今天子做出如此失德之举,我大魏的天子尊位,岂能让如此失德之人居之?”

  “臣!提议,废除当今天子,从宗室之中另立有德之人,如此方能令天下之人信服,亦能宽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

  元晖业跟元鸷二人跟高欢等臣子可不一样。

  他二人在朝中为官,但还有另外一层身份。

  他二人乃是资历、威望极高的皇室宗亲!

  当年元法僧在彭城作乱,欲要谋反,胡太后便是派遣元晖业率大军前去将其平定。

  陈庆之率军北伐的时候,元晖业也率军抗击,只是没打过罢了。

  元晖业的资历摆在这里。

  他以宗亲的身份,用‘天子失德’的理由请求废立天子。

  性质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第462章 新帝,婚事

  高羽内心在权衡,同时也在用余光扫视在场的众人。

  废皇帝可不是儿戏。

  哪怕大魏已经名存实亡,元修这个天子已经是没有任何威信可言。

  但他仍然顶着天子的名头。

  对他的处理就必须得慎重,高羽用尽了一切方法来打压元修,却也只是让他威严扫地罢了。

  有的事情不能轻易开这个头,一旦开了头,那后来者只会越发无底线的学习,虽然从古至今就是一个人类底线越来越不断下滑的过程。

  “陛下虽有过失之举,然观之乃是心疾所致,我等身为臣子,岂能因小过而严苛待天子?当念及君臣之情,施德化之道,外则严医以药石治其病,内则严师教诲以圣德感其心,倘若能使陛下修心向善,则不仅为天家之福,亦是天下臣民之福。”

  众人闻言,无不错愕看向高羽。

  高欢亦是如此,他刚欲要开口,却见高羽对其摇头,只得闭口不言。

  杨愔、崔暹等更是高声大喊。

  “丞相,仁义啊!我等自诩读圣人书,却忘了圣人的宽恕之道,惭愧,惭愧……”

  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元修废不废其实意义也已经不大了。

  高羽愿意‘高抬贵手’,确实反而显得是高羽‘仁义’。

  “这倒是言重了。”

  高羽摆摆手,“眼下,朝事要紧,正好我有事要与尔等商议。”

  在前往大殿的路上,高欢凑到高羽身旁低声道。

  “二郎,你为何要拒绝?眼下邺城内有合适的帝位继承人,原清河王之孙元善见,论辈分乃是孝文帝曾孙,且正年少,好掌控,换他登上帝位,朝堂便尽在你手。”

  “废帝之事,我来牵头,让济阴王等人站出来,骂名我等来担,你无需担忧身后之名。”

  高欢确实已经将皇帝的人选都已经物色好了,还是故人之后,当年高羽跟高欢第一次前往洛阳的时候。

  虽然没有正式见面,但却也听过样貌俊朗的清河王元怿之名,勉强算得上是故人吧。

  中军暴动之事,当时朝堂上的所有人也都知晓‘高家二郎高羽’这个名字。

  高羽跟元怿,彼此听过对方的名字,只是没能见面罢了。

  原本历史上元修西逃后,高欢便是立了元善见为皇帝。

  但在这条历史线上,元修没有逃的可能,原本的历史线中,宇文泰他们没有拥立皇帝,元修西逃入关中可以继续当皇帝。

  可眼下呢?

  尔朱荣早早的就在洛阳拥立元恭为帝,元修就不可能跑。

  他唯一能去的地方,只能是南逃跑去建康投奔萧菩萨。

  北魏、南梁,彼此对对方前来投靠的皇室宗亲之人相当厚道,给高官厚禄,元修以天子的身份前去投靠,肯定能过的相当滋润。

  元善见,眼下是个十岁都不到的黄口小儿,将他送上帝位,那朝堂就是高羽的一言堂。

  几岁的孩童其心计、城府又能到什么地步?

  “阿哥,你觉得我会在意身后之名吗?”

  高羽反问道。

  高欢默然,之前还能说高羽可能在乎身后之名所以表面功夫做的很到位。

  可这些天高羽的所作所为,就没有一件事情是冲着身后之名去的,做的可都是历史上‘恶名昭著’的权臣行为。

  高欢却是固执道。

  “眼下有众多要事需你处理,岂能让天子让你分心?二郎,此事你听我的,交由我来处置,定然办的妥妥当当,无需你来操心。”

  “到时你只需在众人面前提议拥立元善见登基为帝即可。”

  高欢不一定想弄死元修,但元修终究是他所拥立的帝王,也是横在兄弟二人之间的一根刺。

  高欢既然已经决意收心,自然要亲手将这根刺给拔掉!

  “那阿哥你便自己看着办吧。”

  进入大殿之内。

  天子尊位空着,御案上摆放着大魏正版的玉玺,洛阳皇宫内那个是尔朱荣令工匠仿制的盗版,不过……邺城铜雀台内这枚玉玺也不算正版,真正‘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玉玺,当年已经被苻坚送到南边去了。

  此刻建康台城太极殿内的那一枚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

  “我与陛下商议,此前朝堂官制臃肿,政令不通,接下来要精简三省机构,同时官职的任命也会有调整。”

  “济阴王。”

  “臣在。”

  “加封你为司空,领中书监……”

  元晖业一愣。却还是拱手谢恩,明升暗降,虽然他还领中书监,但跟真正担任中书监还是差了意思。

  三公早就已经是荣誉头衔。

  将元晖业这种有威望、有实力的宗室架空,但又没有彻底将其从朝堂中枢驱赶。

  “尚书省下设三十六曹日后精简为吏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礼部,六部。”

  “恒州刺史高欢任尚书令,相州刺史司马子如任尚书左仆射,封隆之任尚书右仆射。”

  “原天策府长史崔暹任吏部尚书,原天策府参军杨愔任户部尚书…………”

  其实前面还好。

  六部尚书的人选,众人看向崔暹和杨愔二人的眼中就只有羡慕。

  尤其是杨愔。

  刚刚到及冠之龄,便身居户部尚书,掌握着朝廷的钱袋子。

  崔暹也不遑多让,吏部尚书掌管着人事任命包括到官职的调任和升迁。

  高羽在分猪肉的环节尽可能各方面都照顾到。

  比如封隆之这种原本的河北本地派系,也被升职调任进尚书省。

  但钱袋子和人事任免权,被高羽用心腹死死的掌握着。

  不服?

  不服气也憋着!

  这才是真正‘从龙之功’的具象化体现!

  打破一切规则,只因为有能力且是第一批投靠、追随高羽的人,就可以一上来身居高位!

  高羽按照自己的设计在大殿内发号施令。

  众人都没有任何‘异议’,也不敢有啊。

  殿外身披甲胄,手持利刃的禁军,那都是正儿八经的府兵,只听从高羽的号令。

  兵荒马乱的时期,拳头大就是硬道理。

  除了文官方面外。

  武将方面。

  侯景加封为征西将军,羊侃加封为征南将军,同时他也兑现了给贺拔允的红利,将其加封为征北将军,毕竟这一战能够大败尔朱荣,贺拔允的投诚当计首功,是他率众投诚,高羽才能轻易的从瀛州抽身出来,快速带军支援高欢。

  雪中送炭的人,就是值得丰厚的回报,这也算是‘千金买马骨’,消息传出去,让那些有投诚想法的人,坚定自己投诚的心。

  在北魏的官制中。

  四征将军比四镇将军,在品级上还要高一级。

首节 上一节 452/5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