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133节

  时间进入了崇祯三年,勉强算当了4年皇帝的崇祯,感觉今年是他当皇帝以来最难熬的一年。

  自去年十一月起,女真人破关而入,如汹涌的潮水般席卷而来。那关外的女真铁骑,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肆意驰骋,所到之处,生灵涂炭,一片狼藉。

  女真人的入关,如同在大明王朝这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朝廷迅速做出反应,调集了几十万大军,试图将这些入侵者驱逐出去。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远超出了崇祯皇帝的预料。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朝廷几十万大军与女真人周旋,却始终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女真人不仅没有被驱逐,反而愈发嚣张,他们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永平城,这座原本固若金汤的城池,在女真人的猛烈攻击下,最终沦陷。按察副使郑国昌、知府张凤奇等官员,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毫不退缩,坚守城池,直至最后一刻,壮烈殉国。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永平城的土地,也刺痛了崇祯皇帝的心。

  到了初六这一天,滦州又传来了不幸的消息。女真人再次发动攻击,滦州城很快就落入了他们的手中。崇祯皇帝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他对蓟辽总督刘策的无能感到无比愤怒,当即下令将其逮捕,并判处死刑。同时,他也对内阁首辅韩爌的表现不满,认为他未能在这场战争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于是罢免了他的官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二十日,又一个噩耗传来,兵部右侍郎刘之纶在遵化与女真人的战斗中战败身亡。

  之后战局突变,女真人好的像变得不能打了一般。各种胜利的战报如雪片般飞到了崇祯皇帝的案头。

  这些战报却让崇祯皇帝感到十分困惑。战报上到处都在宣扬胜利,这里战胜了女真人,那里驱逐了女真人,仿佛女真人已经被打得节节败退,即将被赶出大明的领土。崇祯皇帝看着这些战报,心中原本燃起了一丝希望,他以为大明的将军们终于学会了打仗,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了。

  但尽管战报上一片大好,但战场上却总是莫名其妙地出现败仗,而且一败就是溃败,全军覆没式的大败。崇祯皇帝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好在这个时空的崇祯皇帝比历史上的他要幸运一些。在历史上,这场所谓的驱逐女真人之战,大明王朝的文武百官来了一个丧事喜办。几十万大军目送女真人离开之后,兵部统计战果,立功受赏之人多达40余万,弄得崇祯皇帝还以为女真人也受到了重创。但现在,贺涵的出现,让崇祯皇帝看到了一丝真相。

  贺涵直言不讳的告诉崇祯皇帝,战报会骗人,战线也会骗人,但只有实实在在的女真人首级是不会骗人的。

  几十万大军打了几个月的仗,上报到兵部的女真人首级还没突破千颗。这就说明,前线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激战,而是几十万大军目送女真人离开,朝廷根本没有一支大军敢和女真人野战。

  崇祯皇帝听到贺涵的话后,犹如五雷轰顶。他感到自己被所有人欺骗了,愤怒和失望的情绪在他心中交织。他气得想杀人,但却不知道自己的怒火该如何发泄。

  他想到了罢免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孙承宗,但孙承宗却是整个大明威望最高的官员。祖大寿和关宁军也是他劝服重新归于朝廷麾下的。如果现在罢免孙承宗,大明朝廷却找不到一个接替他位置的人。

  至于其他的官员,崇祯皇帝又仔细看了几十封战报。这些战报写得滴水不漏,朝廷的军队的确是在驱逐女真人,女真人的军队也的确是在后撤,这的确算是胜利。而那些所谓的女真人遭受重创,只不过是他看这些奏折脑补出来的。

  贺涵直接告诉崇祯皇帝,朝廷最缺乏的就是一支敢野战的军队。九边将门,关宁骑兵他们已经军阀化了,不管朝廷给这些人多少军饷,这些人上战场第一永远是保存自己的实力。如此一来,朝廷的大军虽然多,但不过是一群各自为战,以保存实力为主的乌合之众,要想改变现状,就必须强干弱枝,提振京营的战斗力才是根本之道。

  有这样现实的例子摆在崇祯皇帝面前,他终于下定决心,以秀子营为核心,编练新式的火枪军队,重振京营的战斗力。

  二月,崇祯皇帝提拔贺涵为左都督,领兵部尚书衔,督师京营。

  崇祯皇帝虽然毫不吝啬地给贺涵封官,但他自己却是个穷鬼。女真人的入侵,直接重创了北直隶的经济。原本繁华的城市变得破败不堪,农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不仅要应对战争的开支,还要负担着几十万勤王大军的开销。

  虽然崇祯皇帝已经知道前线的战报有问题,但几十万勤王大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战争结束之后,朝廷肯定是要犒赏他们一番,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偏偏现在大明的国库已经不是空的可以饿死耗子了,而是大明王朝对外欠了一屁股的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还会再欠下几百万两。崇祯皇帝看着空空如也的国库,他已经没有几年前像遇到袁崇焕那样豪掷几百万两银子的能力了。

  好在贺涵他们经过徐晨教育之后,知道做事之前要先搞钱,想做大事就要搞大钱。贺涵向崇祯提出以要京城门头沟煤矿和长芦盐厂两个产业为新军的军饷来源。

  大明朝廷的矿税根本收不上来,而且开矿就需要大量的矿丁,这种一无所有的青壮集结在一起,尤其是还在京城附近,对封建王朝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没有利益却隐患巨大,任何一个封建官员对京城附近的矿场都是处于保守态度的,能不开尽量不开,所以在直隶附近开的矿场并不算太多。

  但京城百万人口又的确需要燃料,从永乐定都京师开始,200多年时间,当地的木头早就被砍伐一空了,现实的需求又逼着当地的百姓必须要开矿,但当地的官员不敢担责任,于是京师附近的矿场就成了一个无人过问的地带了,出了动乱,马上关闭矿场,燃料价格上涨,冻死饿死了京城的百姓,导致民怨沸腾,那就在偷偷摸摸的开矿场,总之是哪头出问题先通哪头。那些矿产也被京城的贵族们霸占,吃喝玩乐的来源。

  不过在朝廷的账目上,这些矿场还是属于朝廷的,崇祯也没多想,直接把门头沟煤矿场给了贺函。

  而长芦盐场更不算事了,崇祯自己找来户部的账册,去年长芦盐场上交给朝廷的盐税是一万八千两,就这么点钱,崇祯给的自然毫不心痛。

  甚至还有点心怀愧疚,这两个产业加起来一年都不知道能不能赚3万两,贺涵却打算以这两个产业为根基,编练出两营,一万新军。

  更让崇祯惊愕的,贺涵还真做到了,贺涵从遵化,栾州招矿工,去长芦盐场招盐丁。还真招了1万新兵,补全秀子营缺额不说,还编练出一支5000人的神机营。

  崇祯都感到神奇,就这么点钱,真能养这么多兵?

  当然与之对应的,朝廷对贺涵的弹劾奏折又开始增多了,甚至连英国公,定国公这些一向对朝廷事务没多少兴趣的勋贵也开始弹劾贺函,说他提督京师却不用勋贵之人,有结党营私,霍乱京城之嫌,还有说贺涵拥兵自重,图谋不轨之嫌。

  这下连崇祯都感到奇怪,贺函耿直,经常戳破官员的谎话,得罪朝臣他还能理解,但大明的勋贵很少参与朝中事务,双方应该不会有交集才对。

  即便贺涵是外将提督京营侵害了这些勋贵的利益,但这些人一般也很少用这样激烈的手段。

  “爱卿是如何得罪英国公府的,如果是有误会的话,朕来给爱卿做保,双方把矛盾说开了就好,朕还希望两位爱卿共同为朝廷效力。”崇祯那找到贺函打算调节双方的矛盾。

  崇祯当皇帝不到4年时间,被文武百官各种欺骗,现在他能相信的人不多,贺函算一个,大明的勋贵则是他最信任的势力。他还打算等贺涵边练完新军,平定辽东之后,给他一个辽东侯的爵位,让贺涵成为勋贵之一。

  贺函淡然道:“这个矛盾太深了,即便是您也很难调和。”

  而后贺涵命人把门头沟煤矿和长芦盐厂的账目交给崇祯。

  崇祯皇帝迟疑地接过账本,缓缓翻开。当他看到账本上的数字时,脸色瞬间大变,眼中满是震惊:“一个小小的门头沟煤矿,爱卿一个月居然能赚 6万两,长芦盐厂也赚了 3万两,爱卿这是能点石成金吗?”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这个数字对于崇祯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大明如今的财政极其困难,全国一年的税收虽有 2000多万,但其中近 2000万都是小麦、大米、丝麻等实物。这些实物在折算和转运过程中,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真正能让朝廷自由支配的银子,一年也就 400万两上下。而贺涵这两个产业,一个月就能赚 9万两,一年下来就是百万两,这相当于朝廷可支配收入的两成多,说是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贺涵见状,赶忙解释道:“陛下,臣得到门头沟煤矿后,便开设了一个蜂窝煤制造厂,专门制造蜂窝煤和煤球炉。蜂窝煤的价格比煤炭低一半以上,所以不到一个月时间,这蜂窝煤场就已经霸占了京城的燃料市场。不过这个月利润高,是因为卖出了大量的煤球炉。等京城所有家庭都有了煤球炉之后,每个月稳定的利润大致是 3万两左右。”

  崇祯皇帝还是有点惊讶,一个月3万两,一年下来也有36万两,这已经抵得上一个行省的税银了,煤炭居然如此赚钱,那为什么朝廷居然没几个矿税?

  崇祯内心忽然想到一事,他一直看不上的爷爷,也就是万历皇帝,当年也因为矿税闹得天下动乱不堪,但现在一看这账目,京城一地煤炭就能赚几十万两,大明有千500座县城,光着煤炭的利益只怕就有几千万两,那其他矿石呢?当年这事只怕和自己想象的不同。

  贺涵接着说道:“至于长芦盐厂,原本京城的盐场被英国公等勋贵占据。臣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朝廷政策,提升了每斤盐的购买价格,还采用了先进的晒盐技术,这个月长芦盐厂的产量已经提升了一倍。而且利润也没有其他勋贵来分,所以一个月才能赚 3万两。”

  贺涵顿了顿,又说道:“陛下,如今臣与英国公等人的矛盾颇深。若陛下想要解决此事,臣只能把这两个产业重新还给他们,如此一来,朝廷编练新军的计划恐怕只能无疾而终了。”

  崇祯皇帝听后,沉默了下来,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自己身为皇帝,一年四季舍不得买新的常服,紫禁城的蜡烛都舍不得多点几只,就是为了省点钱来养兵。可没想到,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勋贵们却霸占着朝廷百万两银子的产业,自己省的那点钱在这些巨额财富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贺涵看着崇祯皇帝的脸色,欲言又止。崇祯皇帝察觉到了他的异样,强压着内心的怒火,挤出一丝笑容说道:“朕还以为这天下就没有爱卿不敢说的事情,现在看来还是有。如果连爱卿都不敢说的话,这天下就没人敢和朕说实话了。”

  贺涵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说道:“陛下,如今朝廷财政空虚,却又要赈灾、对付叛逆,若不增加收入,实在难以应对这天下的局势。但田税却已经不能再加了,臣曾在关中亲历大同社叛乱,这两年关中灾害连连,朝廷却还在不断加税,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沦为流民,加入叛军,这就是大同叛逆崛起的主要原因。”

  崇祯皇帝听后,长叹一口气,说道:“百姓难,朕知道。但朕的难处,谁又知道呢?文武百官都向朕伸手要钱,好像朕的内库有一座金山一般。连老天爷都和朕作对,这两年不是这里受灾,就是那里闹害,整个天下就没有一处安稳之地,朕这个皇帝穷得还不如下面的臣子。”

  贺涵思索片刻,接着说道:“陛下,光一座长芦盐场,就能弄到 30多万银子,整个大明的盐场何止百座。其实按照太祖年间的盐引制度,我大明光一年收盐税就应该有 1300万两银子。可如今,这些收入却被各级官员上下吞没,朝廷手里只剩下百万两。臣以为,与其增加田赋逼反农户,不如想办法增加盐税。一来盐税更好征收,只要抓住几个大盐商即可;二来那些盐商也不敢反抗朝廷,自古以来只听说过农户造反的,臣还从未听说过有商贾造反的。”

  崇祯皇帝听了贺涵的话,整个人都懵了,半天反应不过来。他缓缓说道:“爱卿说朝廷原本应该征收的盐税是 1300万两银子?”

  贺涵坚定地点了点头,说道:“是的,陛下。而且陛下也可以查两宋时期的盐税,两宋国土面积不如我大明,人口也不如我大明多,但他们的盐税却是我大明的几十倍。”

  崇祯皇帝再也听不下去了,他只觉得自己的怒火已经快要冲破额头。他从未像今天这样想杀人,下面的臣子和盐商瓜分着上千万两的银子,却只给他这个天子 100万两,他这个天子穿着打补丁的常服,为了一点银子而节衣缩食,下面的大臣就不顾大局的和盐商贪了上千万两盐税的利。

  “我大明的臣子皆可杀!”崇祯皇帝愤怒地丢下这一句话,拂袖离开。

  徐晨当初不经意间煽动的翅膀,历经了 5年时间,终于在大明的都城掀起了一场震撼的飓风。

第218章 ,想要挽倾天的贺函

  和贺函谈话之后,崇祯表面上什么都没有做,朝堂一切仿佛还是和原本一样,波澜不惊。但天子却悄然间有了一个新的喜好,他迷上了看史书,尤其是两宋史书和《食货志》。而大明的文武百官也一如往常,前方武将依旧在战场上奋勇厮杀,该打胜仗就打胜仗;后方的官员则有条不紊地调拨粮草,维持着朝廷的运转,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

  但实际上,紫禁城就没有秘密可言。崇祯和贺函的谈话,当晚就如同长了翅膀一般流传出去了。京城的文武百官、勋贵太监们得知此事后,没有一个不恨贺函的。在他们看来,这种事情怎么能让天子知道呢?

  贺函这简直是在砸大家的饭碗,断了他们的财路和前程。

  四月初六,因久旱不雨,整个京城仿佛被一个巨大的蒸笼笼罩,大地干裂,百姓苦不堪言。崇祯帝移居文华殿斋戒,诏令百官反省己过,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感动上苍,降下甘霖。

  四月十日,京城迎来了洪承畴的 800里加急信件。信使一路快马加鞭,尘土飞扬,将信件火速送到了紫禁城。

  崇祯看到信件,眉头瞬间紧皱起来,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怒和不满:“朕没有记错的话,关中有三镇 13万大军,大同贼寇只出兵 10万,洪承畴难道连这点贼寇也打不赢?他这三边总督是干什么吃的?”

  “陛下可责令洪承畴自行剿灭这个贼寇。”首辅李标站了出来道。

  他为官清正,性耿直,敦大礼,顾大局,明辨是非曲直。最重要的是,他是整个大明朝少有的没有党派之人,这也是崇祯在不相信东林党之后,让他成为内阁首辅的原因。

  李标的建议得到了朝中大部分臣子的认同,毕竟现在女真人还未被驱逐出直隶,朝廷哪里还有力量去管关中的贼寇?

  更何况关中还有三边 13万大军在那里,怎么看也是朝廷占据上风。

  但贺函却出列,神情严肃地说道:“陛下要重视大同贼寇,他们的战斗力比女真人只高不低。他们出动十万大军,关中只怕难以抵挡。臣建议山西镇、大同镇出动大军,从北方、东方牵制大同贼寇的兵力。”

  兵部尚书申用懋紧接着出列,面露难色道:“朝廷哪里还有兵,山西镇、大同镇精锐都出兵勤王,哪里还有兵力。”

  户部尚书孙居相也无奈地说道:“现在朝廷要维持几十万勤王大军,户部已经没有钱去再支援关中了。”

  崇祯听了众人的话,沉思良久,最终说道:“让洪承畴自己想办法对付大同贼寇。”

  崇祯虽然重视贺函的话,但大明现在的情况却是全国的精锐都调动到直隶了,根本没有办法支援关中。而且他也心存侥幸,觉得大同贼寇没有贺函说的那样强大。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当中,崇祯不断地听到大同贼寇的名字。

  四月十四日,关中战报传来,参将杜弘域兵败战死,朝廷五千精锐被大同贼寇歼灭。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

  四月十八日,又一份战报送达,参将高从龙、张应昌兵败战死,朝廷 2万精锐被大同贼寇歼灭。崇祯的脸色变得愈发阴沉,文武百官们也开始露出担忧的神色。

  四月二十三日,关中再次传来战败的消息,富县被大同贼寇攻克,参将马俊豪投降贼寇,朝廷一万精锐被大同贼寇吞并。

  从关中接连传来的坏消息,让崇祯吃惊无比,也让大明文武百官震惊无比。他们原本听贺函说大同贼寇的战斗力比女真人还要强大,是根本不相信的。

  女真人可是花了十几年才彻底打服他们的,尤其是这次的京城之战,在他们内心种下了不可和女真人野战的印记。同样,大同社即便已经打了不少胜仗,但在大明文武百官内心当中还是造反的泥腿子势力,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

  但现在,关中的坏消息不断传来,朝廷的大军一支一支被大同贼寇歼灭,一座座城池被大同贼寇攻克,他们这个时候才发现当初贺函的担忧居然是对的。

  一时间,崇祯和大明的官员们都不再关注和女真人的战事了,而是一个个惶恐地看着关中来的战报,仿佛那一封封战报就是催命符。

  五月二十八日,河南府传来八百里加急。崇祯打开信件,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长安城沦陷,三边总督洪承畴举城投降,秦王、庆王、韩王、肃王等三百余宗室惨死在叛军之手。崇祯只觉眼前一黑,悲痛昏厥过去,大明的朝臣全部都慌了,都围着崇祯。

  当他醒来之后,泪水已经打湿了枕巾。他当即下达罪己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以凉德,嗣守鸿业。自临御以来,四年矣。夙夜祗惧,罔敢怠荒。乃者天灾流行,盗贼蜂起,赤子罹殃,黎庶失业。朕甚恫瘝,中夜以思,寔由朕之凉德,不能感格上天,以致降罚。兹者,流寇蔓延,关中所在蹂躏。生灵涂炭,疆宇日蹙。朕每念及此,五内如焚,痛心疾首,愧悔交并~~~~~。

  关中沦陷,宗亲惨死这个热点瞬间盖住了和女真人的战事。

  朝廷轰动,京城轰动,整个大明轰动。

  历来这样大规模的宗室惨死在贼寇手中本就是很少的事情,而出现这种情况无一不是处于王朝末日之时。整个大明通过这件事,意识到大明的江山进入了倒计时,天下即将步入残酷的乱世了。

  崇祯三年(公元 1630年)6月 2日,乾清宫。

  曹化淳小心翼翼地带着贺函入宫,他一边带路一边小声说道:“陛下已经 3日没吃饭了。贺总兵,陛下最听您的话了,等会儿您就劝劝陛下吧。”贺函严肃地点点头,心中满是忧虑。

  进入乾清宫的大殿,只见崇祯坐在轮椅上,脸色苍白,双眼布满血丝,正批改着奏折。看到贺函之后,他在自己苦涩的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意,说道:“爱卿来了,这次是朕不听爱卿之忠言,以至于关中沦陷,宗亲惨死。”

  贺函走上前,神情严肃地说道:“以朝廷现在的情况是没办法同时应对女真人和大同贼寇这两大强敌的。其实臣当日之言,也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对大局而言无关轻重。陛下不必过于自责。”

  崇祯却并没有因为贺函的安慰之语而开解,反而双眉紧锁,眼中满是疑惑与忧虑,追问道:“在这群臣当中就属爱卿最了解大同贼寇,这贼寇崛起不过三四年时间,他们哪来的 10万精锐?

  哪怕是辽东的女真人,那也是一步一步崛起的,这大同贼寇,反而像天上掉下来的一般。”

  800里秦川被贼寇一个月就攻下,整个关中有近百座县城,哪怕贼寇一天攻占一座城池,那也要三个月啊,这种强悍的战斗力简直异于常理。

  贺函长叹一口气,神情凝重地说道:“陛下还记得臣当初说过,秀子营的战斗力只有大同贼寇的一半。”

  崇祯闻言,也跟着叹息一声,懊悔地说道:“还是爱卿知兵,要是早日重视关中也不至于沦陷。”

  贺函接着说道:“朝廷一直很重视大同贼寇,杨都堂、岳都堂他们在关中两年时间,拼命积攒钱粮训练士兵,就是因为看到了大同贼寇的强大。”

  他顿了顿,继续分析道,“但他们的强大是兵制的强大,大同社全面清洗了自己地盘上的地主士绅,夺取了他们的田地,而后给每一户分 50亩地,这就是太祖年间的军户制度。

  大同贼寇在延安府清理出 300万亩土地,榆林镇清理出 300万亩土地,又在河套开垦出上百万亩土地。也就是说大同贼寇极限可以招募出 14万兵力。

  而现在他们攻占了关中,以大同贼寇的惯例,他必然会在整个关中进行均田。按照往常的经验来推断,长则三年,短则一两年,大同贼寇就会带着几十万大军,冲出关中,冲向中原,到时候才是朝廷真正危险的时刻。”

  崇祯听了贺函这番话,脸色变得愈发沉重,不敢再有丝毫轻视。大同贼寇的崛起虽然不符合常理,但他们就是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情况下迅速壮大。

  带着 1万多大军就吞并了榆林镇,两年时间就练出了 10万大军,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吞并了整个关中,其势头之猛远远超出了女真人。

  女真人也是花了 10多年时间才一步步把朝廷挤出辽东的。现在整个大明上下再也没有人敢轻视大同贼寇,反而认为大同贼寇的攻坚能力远远在女真人之上。

  然而,大明的高层却无奈地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办法限制大同贼寇。大明的九边重镇已经被大同贼寇吞了 4个,同时他们也不像辽东的女真人一样,盘踞在塞外辽东,只要守好燕山防线就能堵住女真人。

  但现在大同贼寇占据关中,朝廷想堵都没办法堵,打打不过,防防不住,整个中原腹地就这样暴露在大同贼寇的进攻范围当中。

  崇祯听完不由得羡慕又苦涩地笑道:“在 700万亩土地上均田,敢毫不留情的清洗地主士绅,徐晨虽然是贼寇,但朕也不得不承认他好大的气魄。”

  而后他神情严肃起来,说道:“但太祖传下来的江山不能败在朕的手中,爱卿有什么办法能够战胜大同贼寇吗?”

  贺函神色庄重,缓缓说道:“从三年前臣就一直在想如何击败徐晨这个贼子。徐晨他的强大不但在于他的军事力量,更在于他通过大同社抗旱会这个两个组织,动员了所有农户。

  也正是因为有大同社,徐晨可以毫不在意当地的地主士绅,因为即便没有这些人,他也可以通过大同社来统治地方,他反而可以用地主士绅的财产来收买农户。”说到这里,他又长叹一口气,“朝廷现在要钱粮没有钱粮,要土地没有土地,几十万士兵都打不赢几万女真人,更不要说想要战胜几十万拥有土地的大同贼寇。”

首节 上一节 133/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