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104节

  朱觉想了想,干脆问道:“你觉得全铺上石板需要多长时间。”

  田弘遇琢磨道:“那得看召集多少石匠去开山凿石,我们哪怕把京师所有的石匠全派去,估计也得半年左右才能凿出足够的石板来。”

  半年?

  朱觉连连摇头道:“算了,先放水吧,半年时间太长,我们等不了。

  我们今年必须得把西面的城墙全建起来,而且还得挖出护城河,顺带挖通永定河和温榆河,这样护城河里才有足够的水来载舟。”

  行吧,您是当今天子,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田弘遇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对了,陛下,我们什么时候开始修建西面的城墙啊?”

  这个还得等魏忠贤回来收地啊。

  魏忠贤这家伙正在苏州府忙活呢。

  这会儿那边又是抓人流放又是抄家的,肯定不能在这个时候将其调回来。

  朱觉想了想,随即果断道:“这北面的护城河通上水之后就让京营屯卫青壮先回去歇息歇息吧,他们可是从刚开春忙到现在,也该歇歇了。”

  呃,你刚说今年必须把西面的城墙建好,还要挖通永定河和温榆河,现在又说让京营屯卫青壮回去歇息!

  田弘遇愣了一下,这才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这个时候卢象升却是忍不住提议道:“陛下,不若我们先征召点步卒来操练吧,操练好的步卒那也能修建城墙,挖护城河。”

  你说的倒是有道理。

  问题就是,召集人马得给人家开粮饷啊,还得配上武器装备和粮草辎重啊。

  这会儿他们还就靠魏忠贤从苏州府抄来的钱在撑着,至于生意,那也就去年趁着年节前抢了几百万两的货,赚了把大的,现如今南北两京所有店铺全加起来那都只能赚几十万两一个月啊。

  他们还能征召多少人马呢?

  朱觉正琢磨呢,一骑快骑突然自南面狂奔而来。

  不一会儿,方正化便捧着份奏折疾步而来,躬身道:“陛下,郑王殿下八百里加急奏报。”

  朱觉接过奏折一看,不由得满脸古怪之色。

  这帮反贼,这会儿就要忍不住动手收拾藩王了吗?

  不对,荥阳!

  这帮家伙是想搞大事!

  历史上各路反贼在荥阳聚会之后干了件什么大事来者?

  这一时半会他还真想不起来。

  皆因这会儿历史进程实在是太快了,快得他脑子里的历史都有点乱套了。

  当然,记不起来那也不能不当回事,不管这帮反贼要搞什么大事,那都得提前准备应付才行。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建斗,你先征召十万步卒操练吧。”

  这个时候可管不得什么粮饷了,若是兵力不够被人钻了空子,那可就不是钱粮的事了。

第134章 反贼密谋中都失守(中)

  朱觉的确不记得反贼在荥阳聚首之后到底搞了什么大事。

  不过,他却是隐隐猜到反贼在这时候匆匆聚首荥阳的目的了。

  皆因魏忠贤正在苏州府和太湖周边各县大肆牵连,疯狂抄家呢。

  这就是在抢齐楚浙党的饭碗,乃至刨东林的根基。

  东林和齐楚浙党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这帮家伙都挑起声势浩大的民变来了都没用,那也只能用反贼这一招了。

  东林和齐楚浙党大抵以为他现在能调动的人马也就苏州府那五六万了,是故,这帮家伙让反贼搞点大动静出来,好把苏州府的人马给引走,让魏忠贤灰溜溜的回京。

  这招声东击西或者说围魏救赵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那是经常用。

  历史上反贼但凡扛不住了,建奴必定入寇,崇祯但凡想调集大军收复失地乃至巩固防线,反贼必然越闹越凶!

  他们就是用这招逼得崇祯不得不把围剿反贼的人马调来抵御建奴,又或者把收复失地乃至巩固防线的兵力调去围剿反贼,搞得崇祯是反贼也剿不灭,建奴也收拾不了,光剩下调集人马两头跑了。

  这会儿他们就是想利用反贼吸引他手底下能调动的人马从而解决江南危机而已。

  他自然不会上这个当。

  若是反贼跑去攻打藩国,收拾那些为富不仁的藩王宗室还正合了他的意呢。

  他是不可能把苏州府的人马匆匆调去开封府支援的,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把魏忠贤给召回来。

  反贼的事那就归洪承畴负责。

  他也就命人八百里加急发了份圣旨责问洪承畴怎么回事,二十余万反贼都快拿下半个开封府了,郑王都吓得八百里加急求救了,你洪承畴竟然连个奏报都没有!

  历史上就是如此,反贼在荥阳聚首之时,负责围剿的总督就是洪承畴。

  这厮竟然如同辽阳之战的兵备使冯盛明一般,在这种重要的时刻诡异的玩起了消失!

  总之反贼在荥阳聚首之时,负责围剿的总督洪承畴就不知在干什么,这段历史都被其春秋笔法给抹掉了,好像这个时候就只有反贼,没有朝廷大军一般。

  那么,此时的洪承畴到底在干什么呢,反贼聚首荥阳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洪承畴这厮到底在干什么真没人知道,史书上其他总督巡抚干了什么都清清楚楚,唯有这厮那是被他自己的行迹给描绘的诡异飘忽,不可琢磨。

  甚至,后世还有很多人说反贼在荥阳聚首就是虚构的故事,皆因洪承畴把这段历史改的都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反贼在荥阳聚首自然是真的。

  这日一大早辰时许,七十余路反贼首领便齐聚荥阳县衙大堂,相互寒暄,高谈阔论,挥斥方遒,好不热闹。

  公案那是早被他们给丢出去当柴火烧了,大堂里都不知从哪里搬来了乱七八糟的一堆椅子和凳子,大家或坐或站,随意得很,貌似也没有谁为头这一说。

  横天一字王王嘉胤和紫金梁王自用那都挂了,在场的貌似也没谁有资格当老大了。

  不过,这里面倒是有十三家人马上万的,其他各路大抵都是一两千,多的不过五六千,实力压根就没法跟他们相提并论。

  是故,这十三家的首领很快便被推举出来当话事的了。

  其中闯王高迎祥和八大王张献忠实力是最强的,他们手底下那都快三万人马了。

  闯王高迎祥貌似还有点沉默寡言,不大喜欢说话,他的外甥李自成倒是会来事得很,貌似把各路首领都说得心服口服,刮目相看。

  他们商议的最多的自然是接下来怎么办。

  不过,十三家貌似还都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他们造反大多是为了吃饱饭啊,想当皇帝的就没几个,更何况,这会儿首领都有七十多个,大家都是平起平坐,谁想当皇帝其他人也不会听他的啊。

  最终还是李自成提出来的战略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他的战略就是兵分四路,相熟的要好的走一路,把兵力匀一匀,东南西北四面开花,打的朝廷人马不知道去围剿哪一家。

  这战略不能说有多高明,但却是最合大家脾性的。

  若是七十多家二十多万人马走一路,那总得选个领头的出来,大家谁都不服谁,那还不如跟相熟的一路分兵进击呢。

  大家商议了好一阵,总算是定下来了。

  闯王高迎祥和八大王张献忠走一路,集结五万多人马向东攻击,全力攻入凤阳府,刨了老朱家祖坟,断了朱明皇室的龙脉!

  曹操罗汝才与大小二三十家相熟的一路,往南攻入南阳府,直逼湖广。

  革里眼贺一龙与大小二三十家相熟的一路,往西攻打洛阳府,直逼陕西。

  老**马守应与大小二三十家相熟的一路,往北攻打卫辉府,直逼京畿。

  闯王高迎祥和八大王张献忠这一路之所以跑去攻打凤阳府其实是有很多目的的。

  首先刨了老朱家祖坟,断了朱明皇室的龙脉的确是他们的目的之一,造反最终总会出个当皇帝的,先断了朱明皇室的龙脉再说,至于最终谁当皇帝,那各凭本事。

  各路反贼首领那也是最为赞成这一条的。

  其实,高迎祥和张献忠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这些反贼再也无法回头。

  若是这些反贼小打小闹,到处乱窜,抢点粮食,杀点土豪劣绅乃至贪官污吏什么的,那还是可以回头的。

  朝廷一旦招安,这些都算不得什么大事,他们也不用担心接受招安之后会没有活路。

  但是,一旦刨了老朱家祖坟那可就不一样了。

  这年头刨人家祖坟那就是对人最大的羞辱了,老朱家祖坟若是被刨了,当皇帝的能饶了他们吗?

  到时候哪怕朝廷招安,这些反贼头目也会提心吊胆,生怕当皇帝的把他们给砍了。

  这么搞等于是断了他们的后路,逼得他们只能一路反到底。

  至于高迎祥和张献忠为什么自己上,且还就他们两个率自己手下人马去,那就是不想其他反贼头目想太多,把这事搞的半途而废。

  这次他们必须刨了老朱家祖坟!

  其他各路反贼还以为高迎祥和张献忠是主动跑出来啃最硬的骨头呢,其实这两个家伙就是居心叵测。

  甚至,分兵四路的战略那都是居心叵测。

  这两个家伙就是想让其他各路反贼去当炮灰,吸引朝廷人马,好减轻凤阳方向的压力,让他们能一举功成。

  其他三路那都等于是攻敌必救啊。

  比如曹操罗汝才这一路,若是攻入南阳,进逼湖广,那湖广的藩王就会有危险,湖广的藩王大多都是嘉靖皇帝兴献王府这一系的后裔啊,当今天子能不派兵去救吗?

  又比如革里眼贺一龙这一路,洛阳的福王那可是当今天子的亲叔叔,当今天子能不派兵去救吗?

  再比如老**马守应这一路,卫辉府的潞王那也是当今天子的堂叔,当今天子能不派兵去救吗?

  反倒是高迎祥和张献忠这一路,他们绕过郑藩攻入归德府的时候反而不会引起当今天子的重视。

  皆因归德府乃是整个中原唯一没分封藩王的州府,当今天子管他们干嘛,他们只要不提前攻入凤阳府,当今天子估计就不会管他们。

  他们就是想利用这个时间差,让其他三路人马去吸引朝廷人马。

  朱觉会上他们的当吗?

第135章 反贼密谋中都失守(下)

  各路反贼聚首荥阳,中原形势很快风云突变。

  老**马守应竟然率人马五万余渡过黄河,直奔卫辉府而去。

  潞王朱常淓给吓得,连忙八百里加急上奏,向当今天子求救。

  朱觉貌似还茫然未知,他的心思好像还在发展工业上面。

  这些天他是一会儿跑造船厂、一会儿跑机器厂、一会儿跑火枪厂、一会儿跑火炮厂、一会儿跑纺纱厂、一会儿跑织布厂,马不停蹄,忙得不亦乐乎。

  至于反贼占据了开封府将近一半的地盘,他也就是勒令洪承畴率军去夺回来,接下来便没了下文。

  反正中原九成的地盘都是藩王和那些个贪官污吏的,哪怕整个开封府全被反贼给占据了,他也损失不了多少税粮,他才懒得去管那些反贼呢,赶紧把大明工业发展起来才是正经。

  这天上午巳时许,他刚批阅完奏折,又带着郑芝龙、王承恩和方正化等打马直奔造船厂而来。

  此时的造船厂里五十艘轮船的底座都已经组装好了,有的甚至都已经下水道里测试密封效果了。

首节 上一节 104/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