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头脑的赚钱的门路更多,哪怕就是早上支个摊子,卖点稀饭、馒头、面条之类的早点,那都比去织布厂里干活赚的钱多。
总之,大搞开发前期朱觉投入的钱大半其实都如同发福利般发给京师百姓了,大家都有钱了,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平民百姓自然乐开了花。
年节将至,购买年货的自然也就多了,内城的人流简直不要太密集。
今年的大明京师还出了件奇葩事,那就是正在修建的北外城那也是人流如织,貌似那边也有年货买一般。
这会儿的北外城自然还没得年货买,北外城的商铺那都还只是一个个画在地上的石灰框框呢,甚至连地基都还没开始挖。
不过,北外城的宅院却是次第而建逐步完工了,原本北外城的平民百姓也陆陆续续往里搬了。
至于为何没有任何商铺售卖东西的北外城还人流如织,皆因这年头有头脑的人还是不少的,特别是人文汇聚的大明京师,有头脑的那比没头脑的多得多。
毕懋良也只是稍微放出了一点风声,说北外城有新建的宅院和商铺售卖,有头脑的人那便开始往过窜了。
特别是部分宅院建好之后,窜过来的看的人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多,貌似就是来采办年货的一般。
他们自然不是来采办年货的,不过,他们也算是来看货的,宅院和商铺那也算是货,且还是一种利润颇高的货。
有头脑的人都很清楚,京师如此繁华之地,又有这么多的衙门,会试和殿试还都要在这举行,且厂房也多如牛毛,赚钱的活计简直不要太好找,这些条件那都注定了京师的人口肯定会越来越多,但凡有点办法的那都会削尖脑袋挤进来。
这人多了就得有地方住啊,想在京师建个宅院还不容易,买地那都买不到,工钱那也是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现成的宅院那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原本京师还没多少现成的宅院卖的,且早在去年京师日渐繁华的时候那些民间出售的宅院便被人给收购一空了,有头脑的人那也没办法。
这一下内廷竟然要出售上万套这样的宅院,且还只需一百两一套,有头脑的人自然趋之若鹜。
谁人不知现如今京师的宅院有多难买道,一百两一套,那就是成本价啊。
皆因,民间私下里的地价已然不是二十两一亩了。
很多人出到五十两一亩那都买不到地。
毕竟不是谁人都是魏忠贤,九千岁爷爷叫人滚蛋,那是没人敢不滚,至于其他人,京师百姓都不带鸟的。
魏公是阴险狠毒,但买了地好歹还给套新宅院,也就是一亩的宅院给二十两银子再给你换套新宅院。
这就等于是白得二十两银子,还换了座新宅院,这新宅院成本价都不止三十两啊,是故,五十两一亩地那都没人卖。
当然,这个指的还是那些本来就修建了宅院的地。
至于田地,那更不用想了,田地可以出产粮食啊,按京城的粮价,一亩地一年最少赚二两银子,这可是一辈子的买卖,不是一两年的买卖。
很多有头脑的还种上了各种蔬菜,京师这人口日渐增多,蔬菜那也好卖得很,只要肯卖力,多种点蔬菜拿去卖,一亩地一年赚个三四两乃至四五两都不是问题。
再说了,农田本就不准用来盖房子,除非魏公来收。
是故,这会儿京师想买到一套宅院那是千难万难,哪怕是旧的,哪怕出一百五十两乃至二百两,那都买不到。
内廷竟然新建一万多套宅院拿来卖,且还只需一百两一套,不买那就是傻子。
北城之所以天天这么多人来看,其实就是看宅院建得怎么样,他们也怕内廷胡乱请些人用最差的材料给堆砌那种根本不能住人的房子拿来卖,搞得他们还要拆了重建。
到时候那就有点麻烦了,一百两那就等于买了块一亩的地啊,而且还得出钱请人来拆了重建。
结果,压根就不是这么回事。
内廷招来的那都是京营将士,砌墙用的都是糯米石灰砂浆,且那砖头就跟砌城墙的砖头一样方正,那木材更是用的最结实耐用的。
这么建房子,那就是奔着几百年去的,而不是民间那种只能住几十年的。
更为关键的是,新建的宅院里都通了暖气管道。
这东西可是好东西啊,只要装上这暖气管道,冬天不用买煤烧炕,更不用烤炭火,屋子里那都温暖如春啊。
东外城匠户家里那是早就通上了,西外城那些匠户家里也陆陆续续装上了,很多人都去体验过了,那是真舒服。
关键这东西省事且干净,不用烧煤烧炭。
至于什么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暖气费,烧煤或许用不到这么多钱,但脏啊,烧炭的话一个月还不止花这么多钱呢。
很多人看过之后那就开始到处托人找内廷买了。
毕懋良那也是很有生意头脑的,他可没急着卖,他直接向朱觉提议,涨到两百两一套再卖。
朱觉那也是天天来北城看进度,那些看房子的人他自然也看到了。
这架势,他们不涨价,很多人倒手之后也要涨到两百两一套。
他也很清楚,这行当就是这样,一开始的确要经历一个疯涨的阶段,这就是第一波韭菜,割下去长势还会更旺盛。
这钱他自然不想给别人赚去了,他还想着回本呢。
他可是一口气把京师扩张到上百里方圆了,这两年光是买地他就花费了几百万两,还有请人工那又是几百万两,还有建宅院和厂房,开采乃至进购原材料等等,他前前后后花出去的钱那是两千万两都不止了。
若是按宅院一百两一套,商铺两百两一套,那一万余套宅院和两万余套商铺那都收不回三分之一的成本。
原本他也是想着先卖点出去,让人体会一下冬天带暖气的宅院住着多舒服,同时也让人看看这种现成的宅院有多大的升值空间,而后到了明年再翻了倍的涨价,这样勉强也能回个一半的本了。
谁曾想,聪明人那都不用住进去就能看出这宅院的升值空间了,且京师这种聪明人还多得很。
那说不得就只有按毕懋良说的来,直接涨到两百两一套再卖了。
第200章 卖房与地独门生意(中)
腊月十八戊辰,上午巳时许,暖阳高挂之下京师的寒气貌似被驱散不少。
北外城那整整齐齐如同派兵布阵般的宅院之间依旧是人流如织。
此时,内城德胜门内忽然就涌出上百轻骑来,打马踱步往那即将建好的宅院区中奔去。
朱觉看着大街上那络绎不绝的人流,眼中不由得漏出一丝复杂之色。
他貌似是小看这年头人的智慧了。
原本他还以为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新鲜事物不会有太多人看出里面的门道来,更不可能如他一般先知先觉,知道这现成的宅院里面到底蕴含了多大的升值空间。
现如今看来,这年头精明之人也多了去了。
很多人虽然都看不到结局,但却是能看到这开局的时候有多疯狂。
这种生意既然开了头,那就必须掌控在手才行,如若不然,钱都要被人赚跑了。
其实,这里面的利润相当的大,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利润简直大得惊人。
他以前之所以没想做,那就是因为他前世做过,他看到了最后的结果。
这会儿阴差阳错之下,他既然做了,那就要把这生意做成独门生意,不让别人做。
最起码,这钱在他手里会变成大明发展的动力,其他人赚了这钱那就不知道会拿去干什么了。
他琢磨了一路,很快便来到了北外城大致靠近中间位置的一处宅院之中。
这会儿这些宅院其实都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只是很多都还只是毛坯,内外还没有粉刷,有的地面都还没铺上红砖。
他来的这处宅院就不一样了,这里足有上百匠户在搞装修,外面那也布满了京营将士,闲杂人等根本就进不来。
至于为什么要搞这么大阵仗,那倒不是因为他要来,该来的人那早就来了。
他刚走进正屋大堂,卢象升、毕懋良、袁祐、魏忠贤等便纷纷迎上来躬身行礼问好。
这些人那是早就过来了,他们都在看着里面的装潢啧啧称奇呢。
大家都不明白,这么普通个宅院为什么要装饰的如同皇宫内院一般。
朱觉细细看了看,却是不由得微微点了点头。
这宅院装饰的的确不错,窗户那都是装了玻璃的,窗棱那都是金丝楠木的,大门小门那都是用上好的紫檀木做的,横梁上虽然没雕花却是画了花,地面那都是平整的汉白玉石板,墙上刷的都是皇宫专用的高档浆料,但凡有点不好看的地方那都挂了字画乃至绫罗绸缎。
他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国丈,今天能搞完吧?”
这上百匠户可都是修缮皇宫的老师傅,装饰这么几间房子对他们来说就是轻轻松松。
袁祐连连点头道:“陛下,这都差不多了,下午肯定能搞完。”
朱觉想了想,又问道:“建斗,那其他的宅院呢,什么时候能完工。”
卢象升琢磨道:“其他的宅院也在收尾了,估计最多三天就能全部完工了。”
朱觉又问道:“师皋,地契呢,都准备好没?”
毕懋良连连点头道:“地契都印好了,到时候填上户主姓名籍贯而后纳入《赋役黄册》就行了。”
那就赶紧卖,争取过小年之前卖完。
这东西就是卖的越快越疯狂,懂的都懂。
朱觉又看了看大堂里的布置,随即指着中间那张孤零零的书桌道:“这一个桌子卖太慢了,一天下来能卖个几百套就了不得了,那样太慢了。
师皋,你得尽量多排点售卖的书桌,除了进门这边保持畅通,其他三面都排满,用小点的书桌,最好能排上十二张,这样才卖得快。”
呃,那样是卖得快了,但也容易出事啊。
毕懋良闻言,小心道:“陛下,这一套就是两百两银子,一百套就是两万两啊,几百套那就是几万两甚至上十万两了,若是十二张桌子同时卖,那就是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了。
这么多的银子,这大堂里恐怕都摆不下了,就算摆得下也不安全啊,这年头几万两摆外面就有人惦记了,更何况是几十万两甚至上百万两。”
你开玩笑呢?
谁还能在京师偷朕的银子甚至抢朕的银子?
朱觉想了想,随即果断道:“建斗,你派几百将士把院子外面都围起来,顺带让买房子的人排好队一个个进来。
承恩,你派两队禁军将士在这收银子,卖一套出去就收两边卧房里去,你命人多准备点空箱子,将银子都一箱箱装好。
忠贤,你派两百锦衣卫护着十辆马车转运银子,这里的银子一旦上十万两就拉内库去。
你们可要对好账,不能有一两银子的出入,师皋那边卖出去多少就要有多少银子入内库。”
卢象升、王承恩、魏忠贤闻言,连忙拱手躬身应诺。
毕懋良那也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这下就没问题了。”
还有问题。
朱觉想了想,又细细交待道:“师皋,这院子的大门上你还得挂块大牌匾,就写“北外城宅院售卖处”,这样人家才知道地方。”
呃,光是卖宅院?
毕懋良闻言,忍不住问道:“陛下,商铺我们不一起卖吗,很多人看中的其实是商铺,我们哪怕还没开建,他们也相信我们明年解封之前一定能建好,这个时候卖四百两一套一点问题都没有,这样我们回本也能快点啊。”
这个不用急。
朱觉微微摇头道:“师皋,你不知道,这还没建好就开卖最是害人,以后会有人利用这招空手套白狼,在地上画个框框就开卖,到时候钱一旦挪做他用了,吃亏的就是平民百姓了。”
还有这招!
不过,好像的确是这样。
若是现在就开卖,那商铺还没开建八百多万两可能就到手了,若是这八百多万两花掉了,没用来盖商铺,那买商铺的就倒血霉了。
这先例的确不能开。
毕懋良闻言,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提点道:“师皋,你还得赶紧把告示写出来,将售卖的时间、地点、价格、要携带的凭证等都写清楚,而后让忠贤派锦衣卫把京城所有大街都贴到,今天下午就贴好,这样才能卖得快。”
您还嫌不够快啊?
毕懋良闻言,小心提醒道:“陛下,我们哪怕不贴告示,想买的人也会陆陆续续过来啊,若是我们将告示贴得到处都是,那过来的人恐怕要把外面大街都挤满了。”
这个你就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