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159节

  呃,您这表情,什么意思?

  您真想调集大军去围剿反贼吗?

  不可能啊!

  刘若愚见状,那都不由得愣了一愣。

  不过,他很快便反应过来了,陛下这意思是要好好玩玩那些外廷官员!

  奏折的批红都是他写的,潘云腾觐见的时候他也在,他自然知道陛下对藩王宗室是什么态度。

  陛下就是要借反贼之手收拾藩王宗室!

  这会儿陛下却装出这副表情来,什么意思,那还用问吗?

  他只是稍微想了想,便挥笔疾书起来。

  这批红经他一番润色之后就变成了朕并不是不想救藩王,奈何反贼实在太多,没有足够的人马根本就没法救啊,你们若是有办法救,那就赶紧上奏!

  朱觉拿过批红的奏折一看,那都不由满脸赞许的点了点头。

  至于想办法救藩王,他想个屁!

  这会儿他满脑子都是楼船炮舰、“合作开发”!

  他匆匆批阅完奏折之后,又带着郑芝龙、王承恩和方正化等直奔造船厂而去。

  这会儿水渠早已挖好了,京营将士那都开始造冰排水了。

  京营将士那叫一个兴奋啊。

  他们都没想到还能有这额外收入。

  造船厂可是有三百多条水道,加起来那比北外城护城河里的冰都多,这一下他们新挖的冰窖都要塞满了,且还得新开些冰窖才行。

  他们的冰窖那可都是挖了几丈深的,塞满一个最少可以卖十多两银子,他们很多都挖了不止一个冰窖了,这下每个人家里那最少又可以多挖一个冰窖了。

  这些冰块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他们能不兴奋吗?

  王徵这会儿也很兴奋,皆因水道里清理干净之后他就能试制大型致远商船、中型威远战舰和小型镇远战舰了。

  朱觉见他们这兴奋劲,那都不由暗自点了点。

  大家都有干劲就好,这样大明才能蓬勃发展。

  他大致看了看放水造冰的情况,这才问道:“良甫,你觉得大型致远商船、中型威远战舰和小型镇远战舰哪一种最好造?”

  这个貌似不用想。

  王徵不假思索道:“陛下,这三种舰船里面自然是小型镇远战舰最好造,皆因小型镇远战舰也是一千六百料的,且一千六百料的舰船我们都造过不少了,拼装的和整块船板定型组装的我们都造过不少了。

  这小型镇远战舰的船体其实就跟我们整块组装的小型威远战舰和中型致远商船差不多,只是有些地方需要加固一下而已,造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

  大型致远商船和中型威远战舰那就不一样了,那都是三千百料的,足有十四五丈长,七八丈宽,这么大的舰船我们都还没造过呢,不知会不会有问题。”

  小型镇远战舰甲板上足有三层,能装载四十多门火炮,威力已经不小了。

  他都已经细细了解过了,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现如今的主力战舰那也就装载了二十门左右的火炮而已,真正能装载了五六十门乃至上百门火炮的楼船炮舰那是凤毛棱角。

  至少,郑芝龙是没见过的,南洋也还没出现过。

  也就是说,他们只要能把小型镇远战舰给造出来,那就能压制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主力战舰了。

  至于能装载五六十门火炮乃至上百门火炮的中型镇远战舰和大型镇远战舰,这会儿貌似还急不来。

  他们还得将能装载二十余门火炮的中型威远战舰给研制出来才能继续研制中型镇远战舰和大型威远战舰,等到大型威远战舰给研制出来了,他们才能研制大型镇远战舰。

  还有一点,那就是材料问题,大型威远战舰和大型镇远战舰那都需要二十丈以上的整块板材,这种板材现如今也不好找,大型威远战舰和大型镇远战舰他们还造不了多少。

  也就是说,他们以后的主力战舰那就是小型镇远战舰,中型威远战舰和中型镇远战舰。

  尤其是这小型镇远战舰,所需的材料主要是十余丈长的船板,这种材料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他们完全可以大批量建造。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那你赶紧把小型镇远战舰给研制出来,我们争取今年建造一批。”

  那可是真正的楼船炮舰,我早就想造了。

  王徵闻言,兴奋的直搓手道:“微臣明白,水道里水放干微臣就带着人研制。”

第213章 无情帝王铁石心肠(下)

  反贼高迎祥率三十余万大军兵围洛阳。

  黄道周及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提刑按察使司、河南都司等地方官员、文官武将组织人马及城中青壮奋力抵抗,竟然顶住了!

  反贼张献忠率三十余万大军兵围南阳。

  唐王世子朱聿键虽未继位,却还有些能耐,这家伙借机掌控城中守军,并大肆征召护军,竟也顶住了!

  反贼张云貌似也坐不住了。

  这家伙直接挥军五十万自白河杀出,一路拿下郧西和淅川,大有占据郧阳府,进军中原之势。

  反贼如此张狂,朝廷官员貌似也坐不住了。

  那什么南阳、郧阳也就罢了,没谁去管什么湖广行都司和尚未继位的唐王世子。

  洛阳城里却是有黄道周和上百地方官员啊。

  黄道周乃是东林名宿,那上百地方官员与朝中东林和齐楚浙党或多或少都还有点关系,有姻亲关系的都有不少。

  这若是让反贼给攻破洛阳,那还得了?

  朝中东林和齐楚浙党那是纷纷上奏,请求当今天子出兵救援洛阳。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朱觉来到玉熙宫主殿大堂一看,那都不由得微微皱了皱眉头。

  书桌上的奏折明显比平时厚得多,外廷那帮家伙又想干什么?

  他翻开几份奏折大致扫了扫,明白了。

  什么福王乃是亲皇叔。

  什么洛阳乃是天下有数的重镇。

  什么中原之地不能让反贼占据等等,那都是屁话!

  河南巡抚黄道周和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河南提刑按察使司、河南都司等地方官员都在城中这才是朝中东林和齐楚浙党如此猴急让他出兵的根本原因。

  朕出个屁兵!

  朱觉细细想了想,又装作忧心忡忡道:“你们别光说出兵啊,兵从何来,出兵多少,如何救援,你们都给点建议啊。”

  这表情,又要忽悠是吧?

  刘若愚看了看那厚厚的奏折,又细细想了想,这才挥笔疾书起来。

  今天这奏折有点多,多出来的怕都是请求出兵救援洛阳的,他得写得简明扼要一点才行的,要不然,光是抄都不知要抄多久。

  他们如此忽悠外廷官员,着实把外廷官员忽悠得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这小皇帝到底是想出兵救援还是不想出兵救援呢?

  若是真出兵救援,兵从何来,又出兵多少呢?

  外廷官员大多就是嘴巴厉害而已,若论领兵打仗,他们是真不行,他们若是行,历史上的大明王朝就不会亡了。

  朱觉这等于是给他们出了个难题。

  现如今的反贼可是两百万都不止了,光是汇聚在中原的反贼就不止百万,出兵多少才能救下洛阳,兵又从哪里来?

  京营、辽东军、乃至陕西三边的人马那都不用想了,小皇帝明显是不想调动这三路人马。

  其他地方又哪有这么多的人马呢?

  这个问题朱觉自然不会去管,他也就是想玩玩这些外廷官员而已了。

  他匆匆处理完奏折之后又带着郑芝龙、王承恩和方正化等打马来到东外城的造船厂中。

  此时,造船厂水道里的积水和浮冰那早就已经清理干净了,一排排分立式支架也已经摆在水道中了,船坞与支架间的脚手架那都已经搭建起来了,匠户们正往支架上搬运材料呢。

  前几天王徵貌似都有点迫不及待的想研制新舰船了,这会儿他却并不在水道旁指挥匠户造船,他正在船坞里研制个新东西呢。

  这东西说来也简单,也就是两个铜皮窝成的喇叭,底部加装一片薄铜皮,而后薄铜皮中间开个孔,穿跟线过去,线头绑住一根小铜丝紧贴在薄铜皮上,两头都一样,就是如此简单。

  至于线,棉线、丝线、铜丝那都可以。

  这其实就是个简单的通话器。

  棉线他们试过了,两三丈距离没问题,再远就不行了。

  这个自然没多大意义。

  王徵这会儿试的是铜丝。

  这年头金丝都能拉出来,而且还能用来做金丝蚊帐,铜丝自然也能拉出来。

  他直接命人拉了一根几十丈长的铜丝,一直从船坞的最南端拉到了北面船坞的外面。

  这东西竟然还能通话,且清晰得很,只要把耳朵凑喇叭口,那就跟在耳边说话一样。

  他正玩得不亦乐乎之时,朱觉已然疾步而来,颇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怎么样,良甫,成功没?”

  王徵兴奋的点头道:“陛下,成功了,五十余丈长的距离,人都站船坞外面去了,那边说话这边同样能听得一清二楚,就跟在耳边说话一样。”

  那就好。

  他之所以让王徵研制这简易通话器,那就是为了楼船炮舰指挥方便。

  皆因他们研制的楼船炮舰足有三层,加上底层那就是四层,若是通讯还靠吼,那都不知道要安排多少传令兵站各个楼梯口。

  这种靠吼的通讯还只能在没有开战的时候才能准确无误的传到各层船舱,一旦开战,那又是火炮轰鸣,又是物资搬运,又是各级将校下令等等,船舱里估计比菜市场还嘈杂,靠吼那基本就没法传令了,还只能靠传令兵来回跑。

  若是陆战,这么传令也就罢了,海战肯定不行,皆因这年头楼船炮舰炮弹的准头全靠船体调整方向又或者远近距离来操控,怎么调整船体位置,什么时候开炮,乃至什么时候打开炮门,什么时候关闭炮门,那都不能有丝毫延误。

  比如,船体还没调整到位就开炮,炮弹就会落在空处。

  又比如,船体位置调整好了,敌人的舰船还在移动呢,但凡延缓几个眨眼功夫再开炮,那炮弹也会落在空处。

  再比如,敌人的炮弹若是呼啸而来,那就得赶紧关闭炮门,如若不然那冲天的水柱就会如同暴雨般洒进船舱。

  这些通讯那都不能有丝毫延误,靠传令兵来回的跑乃至上上下下的跑那肯定是不行的。

  是故,他才想到了这种简易的通话器。

  这东西做起来倒是不复杂,哪怕棉线连接的通话距离都能达到十米左右,铜丝连接的通话距离差不多能达到十里。

  关键,就是这中间不能有任何干扰。

  朱觉想了想,随即抬手捏住连接的铜丝,随即示意道:“良甫,你再试试。”

  王徵闻言,连忙朝着铜喇叭喊了几声。

  结果,对面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朱觉又松开捏铜丝的手,示意道:“良甫,你再试试。”

  王徵闻言,连忙又朝着铜喇叭喊了几声。

  结果,对面又有反应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节 上一节 159/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