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散弹虽然射程只有一两百步,杀伤范围却是大得惊人,基本一炮那就是一大片,堪称守城利器。
微臣估摸着建奴大多火炮都是用来装填散弹的,只要我们的将士离开战车保护范围去攀爬城墙,那一炮下来便能轰翻一队人马。
传闻努尔哈赤就是在攻打宁远城的时候没来得及躲过这种散弹的轰击,背部受伤溃烂而亡。”
这不是喷子吗?
且还是超大号的喷子。
那家伙,碗口大的炮管喷出来的小铁球、铁渣、废旧的箭头、枪头杀伤范围都不知有多大。
若是让将士们硬攻辽阳城,那都不知要死伤多少。
这乘隙而入这招就这么废了吗?
说实话,朱觉都有点不甘心就此退兵。
问题,辽阳城又攻不下来,他们不退兵又能怎么办呢,难道围着辽阳城,围到里面粮食耗尽,逼得建奴不得不出来投降?
对了,还有围困这一招!
这招看似有点不靠谱,其实比硬攻还要好。
历史上建奴就用过这招,且用得还不是一次,而是两次,一次是围困大凌河堡,一次是围困锦州城。
建奴这两次围困的时候明军守将还正好都是祖大寿。
祖大寿虽然最后投降了清廷,但并非他不会打仗,相反,他打仗那是相当的厉害,特别是守城。
他两次都是率万余人马守城,而围攻大凌河堡和锦州城的建奴都有数万,但建奴不管怎么攻打,那都拿不下他镇守的城池。
大凌河堡他坚持了几个月,城中粮尽,将士们那都快饿死了,他无奈投降。
锦州城他足足守了一年多,城中粮尽,突围不成,将士们又要饿死了,他无奈投降。
祖大寿那的确是被建奴给围困惨了,两次守城,守到最后粮尽的时候城中都出现了不可描述的非人惨剧啊。
这就证明,围困这一招的确可用,而且很好用。
他甚至还可以学皇太极在松锦大战中玩的后续招数,来个围点打援。
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皇太极若是敢率大军来救援辽阳,那便会如同历史上的松锦大战一般,一战定乾坤,只不过历史上那次是建奴打得大明再无翻身的希望,而这次是他要打得建奴再无翻身的希望!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伯雅,既然不能硬攻,我们就选择围困,围到城中粮尽,看建奴降不降。”
呃,围困?
这得多少兵力?
关键辽阳城还不好围。
孙传庭闻言,小心提醒道:“陛下,微臣斗胆,辽阳城北面是太子河,不好围啊。”
太子河怎么了?
朱觉琢磨道:“伯雅,除非特殊情况,城墙一般都不会建在大河旁边吧,若是建大河旁边,挖出来全是水,墙基都不好挖吧?
金陵城好像就是,那北面外城的城墙里长江好像都有几里远,且从这地图上看,辽阳城应该也不是建在太子河边的,这中间还有几里的距离吧?”
这个倒是。
孙传庭微微点头道:“是的,陛下,辽阳城北面的城墙距离太子河也有五里左右。
问题就是,城中有火炮啊,五百斤的火炮射程达到五里并不难,我们就不可能在北面的太子河边布置防线。
且辽阳城的正北面还是北沙河,北沙河向北足足延伸了几十里,且八百料的轮船还进不去,我们也不可能完全封锁北沙河。
这样一来,城中的建奴那就有可能通过北沙河和太子河获得补给,我们围困再久好像都没什么用啊。”
哦,城中的建奴还有可能获得补给啊。
那正好用围点打援战术。
若是城中的建奴没一点希望获得补给,那皇太极估计就不会率大军来救援了。
朱觉盯着地图琢磨道:“这个问题不大,我们只需派小型致远商船组成的船队日夜在那段河面上巡游即可,城中建奴就算有五百斤的火炮,这么远的距离也不大可能集中移动中的轮船。
哪怕就是偶尔能击中,那也没什么,你只需让船上的将士小心一点,听到城中建奴开炮,就赶紧往船舱里又或者锅炉后面躲一下就行了。”
呃,您不怕小型致远商船被砸坏啊?
那北面倒是能封住。
问题,那是在河面没结冰的情况下。
孙传庭闻言,又小心提醒道:“陛下,若是河面没结冰,我们的确能用小型致远商船封住辽阳城北面。
问题就是,这会儿离辽东冰封那都不到五个月了,若是辽阳城中囤积了足够建奴吃五个月的粮食,那我们就没法封住北面了。
一旦河面结冰,我们的小型致远商船就没法来回巡游了,那么宽一段河面,我们又不能在南岸布防,建奴骑兵随随便便就能冲过来啊。”
那更好围点打援了。
朱觉盯着地图看了一阵,随即抬手道:“伯雅,你看,太子河是九曲十八弯,绕来绕去的,且在辽阳城两边还正好有两个大河湾绕到辽阳城北面去了。
你完全可以在这两个河湾位置修筑两座城池,屯住大量车兵和骑兵,河面冰封的时候建奴骑兵能打马过河,我们的骑兵和车兵也能过河。
建奴骑兵若是敢来,我们的骑兵就从两座城池出击,封住他们的后路,而后车兵也从两面合围,组成两道防线,一举将建奴骑兵围歼!
这个口袋阵的口子总共都不到五十里,哪怕冰天雪地,骑兵也能在半个时辰之内完成合围,车兵那也能在一个时辰之内完成合围。”
围点打援?
这战术貌似没有问题。
问题就是,建奴骑兵不一定围得住啊。
孙传庭闻言,小心道:“陛下,建奴骑兵肯定会选一点突破,哪怕他们只有五万骑兵,我们也不一定能围得住啊。
特别是我们的骑兵刚刚从两面合围的时候,战车还没跟上,建奴随便选一个没有战车的点,一把冲过去,那就是几万对几千,只要不计伤亡,那肯定能一举就突破。”
嗯,这是个问题。
朱觉缓缓点了点头,琢磨道:“我们可以给骑兵配上大量轰天雷,若是建奴想趁车兵未形成合围突破一点,我们的骑兵就不断丢轰天雷,只要能炸翻建奴前排骑兵,那就能阻住建奴的冲锋了。”
轰天雷?
这东西倒是宋朝的时候就有了。
若是有足够的轰天雷,那的确也能阻住骑兵冲锋。
问题就是,轰天雷那东西最少要装上十斤火药才有威力,一万枚那就是十万斤火药啊。
孙传庭又小心提醒道:“陛下,轰天雷太费火药了啊,一枚轰天雷那就是上十斤火药,如若想纯靠轰天雷来阻住骑兵冲锋,那几万骑兵就得丢几万枚,五万建奴骑兵我们就得丢五万枚,那就是五十万斤火药啊,我们好像没这么多的火药吧?”
以前是没有。
不过,很快就有了,郑鸿逵和王来聘都去美洲买了。
若是跟西班牙人谈妥“合作开发”,那更是想要多少火药就有多少火药。
朱觉微微点头道:“这个你不用操心,到时候朕会给你足够的轰天雷的。”
若是有足够的轰天雷,那还真有可能一举将建奴骑兵围歼。
建奴骑兵有棉甲,可能不怕轰天雷,但战马怕啊,几万颗轰天雷丢过去,战马那肯定会吓得掉头就跑。
孙传庭闻言,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若是有足够的轰天雷,那围点打援的确是个妙计。”
第232章 反贼建奴六神无主(上)
辽阳城头,阿敏看着远处太子河上那若隐若现的黑点,那脸都黑了,眉头也是越皱越深。
他都没想到,明军竟然会用围困这一招。
皆因辽阳城太大了,可以囤积的粮草的地方太多了。
若是他们在辽阳城里屯足粮草,五万人马坚持十多年都没问题!
且他们还有火炮呢,能轰击出五六里远的神威大将军炮都有,明军那就不敢靠近城墙五六里范围扎营。
这硕大的辽阳城再加上四周五六里的范围,那得多少人马来围困。
更何况,辽阳城北面还是太子河,且北面的太子河也在他们火炮的轰击范围之内,明军的舰船若是封锁北面河段,他们完全可以开炮将其击沉。
这么大的城池,这么开阔的地形,怎么围困?
问题,明军还就把他们给围困住了。
辽阳城东西南三面他都派快骑去查探过了,五六里之外那都是武钢战车组成的方阵,密密麻麻的,相互之间的间隙都不到一里,以明军火枪的射程,那完全可以覆盖那点间隙。
这三面虽然不是围得如同铁桶一般,但却比铁桶更可怕。
铁桶好歹不会伤人,明军车阵里的火枪可是会伤人的,他们若是从车阵的间隙中冲过去那就是寻死。
这陆上被围也就罢了,他是着实没想到,北面的太子河也会被明军的战船给封锁。
那边他也派快骑去查探过了,那些若隐若现的黑点就是明军的战船啊,且明军的战船还不是停着不动,等着他们轰,而是不断来回穿梭,根本就没法瞄准。
他站城墙上看之所以若隐若现,那是因为明军的战船速度太快了。
那家伙,简直就如同人在跑一样,来来回回的,川流不息,好像永无止境一般。
且明军战船还故意拉开了距离,每艘战船之间相距都有几十上百丈。
这种情况下,他用火炮轰击那就是浪费弹药,根本就不可能击中。
原本他以为明军不可能围困辽阳城那还就是因为北面有太子河,没法围住,谁知道,明军竟然会利用战船来回游弋的办法来封锁河道。
这一下沈阳方向那是没法给他支援了,甚至粮食都休想送过来。
他当然也知道,一旦河面冰封,明军就没法用战船封锁北面的河道了。
问题,辽阳城里囤积的粮食就不够五万多人马半年之用啊。
他们的粮食产量那是低得可怜,那些牛录押着手底下奴才没日没夜的种地那也种不出多少粮食来,刨去那些牛录和奴才们的消耗,剩下的粮食那真少得可怜,每亩地那都缴不上来半石粮。
也就是说,他们哪怕押着那些奴才种了两千余万亩地,那也收不上来一千万石粮。
原本光是他们吃的话,不到一千万石粮倒是勉强够了,皆因他们的族人全加起来都不到五十万呢,就算加上各处城池里服侍族人的奴才,那也不到一百万。
这么点人,一千万石粮足够吃了,他们甚至还能喂不少猪。
奈何,从前年开始,辽东镇主帅换成孙传庭之后,那厮就趁着他们的骑兵不在疯狂吞噬他们占领的田地,一路从大凌河打到三台子河,又从三台子河打到辽河,最后,海城卫以南直到镇江堡一线全被这家伙给夺回去!
这一下,他们原来的两千多万亩地直接缩水了一半,变成了一千余万亩,收上来的粮食那是五百万石都不到了。
再加上他们还征召了不少蒙元步卒和汉军步卒,粮食那根本就不够吃了。
若不是他们去年征服了鞑靼诸部,抢来了不少牛羊,还从那帮晋商那里换来了不少粮食,那去年他们就要吃不饱了。
至于辽阳城中的屯粮,去年秋收之后那都没屯够五十万石。
这五万多人马半年多消耗下来,剩下的都不到二十万石了。
他们本是想着这边秋收之后就能征收粮食了,谁知道,明军竟然直接将辽阳城四面全围住了。
这一下,他们上哪里征收粮食去?
城中的粮食那就够坚持到秋收啊,秋收到冰封那还有一个多月呢,他们吃什么?
他们哪怕天天喝稀饭,那也就能坚持到冰封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