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184节

  他能在半个时辰之内把阿敏和那五万步卒救出来吗?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步卒可是靠两条腿跑路,这冰天雪地的,半个时辰能跑个十来里就算是不错了。

  也就是说,他哪怕能突进去,能跟阿敏所率的步卒汇合,那也休想将那五万步卒带出来。

  这种情况下,他还要突进去吗?

  他犹豫了好一阵,最终还是咬了咬牙,随即朗声下令道:“传令,全军撤退!”

  阿敏就这么被他给抛弃了,连带镇守辽阳城的五万步卒,他都放弃了!

  此时,明军的车阵已然渐渐合拢,明军的骑兵更是已经向中间合围了。

  阿敏辛辛苦苦带着手下人马跑了十余里,还以为就要逃出生天了呢。

  谁知道,前面的雪原上突然就出现一道黑线来,很快,那黑线就化作无数黑点,朝着他们狂涌而来。

  这是明军骑兵!

  他只是稍微犹豫了一下,便带着手底下亲信和上百亲卫打马往北面狂奔而去。

  至于他手底下的步卒,他已然管不上了,这帮家伙早就跑得气喘吁吁了,眼看着就要跑不动了,他带着这帮家伙跑那根本就跑不掉。

  他逃窜的方向还正是明军大旗所在的位置。

  也就是“崔”字大旗和“曹”字大旗所在的位置。

  他大抵以为,干翻明军主将便能使得明军骑兵大乱,他便能趁乱逃出去了。

  至于“崔”字大旗下面是谁,“曹”字大旗下面又是谁,他压根就不在乎。

  他只知道,明军里面就祖大寿兄弟最能打。

  祖大寿他都不一定干得过,祖大弼那更是差点把他们第一巴图鲁鳌拜都给干翻了。

  若前面是“祖”字大旗,他绝对会绕道。

  什么“崔”字大旗和“曹”字大旗,他怕个屁。

  崔应元和曹文诏见状,那都不由得相顾愕然。

  阿敏这是脑子抽风了吗?

  这家伙竟然直直朝着他们冲过来,寻死呢?

  曹变蛟见状,却是兴奋不已道:“崔将军,曹将军,让我去会会阿敏吧?”

  崔应元闻言,那都不由得犹豫了。

  他不让人家去那好像有点想跟人家抢功的意思。

  问题,他能让个二十来岁的小将去跟人家建奴主将拼命吗?

  曹文诏闻言,却是征询道:“崔将军,要不让变蛟去试试身手?”

  你个当叔的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

  崔应元只能朗声道:“好,变蛟,你小心点啊,实在不行就退回来。”

  曹变蛟闻言,那是立马就带着上百亲卫策马狂奔,迎了上去。

  这会儿曹文诏和曹变蛟叔侄还没一点名气呢。

  皆因朱觉是根据史料记载把这对叔侄给提上来的,这对叔侄压根就还没打出威名来。

  阿敏一看冲上来的是个二十来岁的明军小将,那都不由瞥了瞥嘴。

  这小子怕是立功心切,跑来寻死来了。

  谁曾想,第一次交锋的时候,他手里的长枪差点就被曹变蛟给一刀劈飞了!

  接下来他就光剩下抵挡和躲闪了。

  曹变蛟一把战马刀舞得那是虎虎生风,刀刀都是势大力沉,他根本就顶不住啊!

  也就几个闪身功夫,他手中的长枪便被劈得一滑,紧接着,他便感觉脖子一凉,然后便什么都不知道了。

  曹变蛟可是率八百人马便能冲到皇太极汗帐跟前的无敌猛将,他这点功夫在人家跟前屁都不是!

  主将阿敏被斩于马下,他手底下亲信和亲卫那都吓得调转马头就跑。

  曹变蛟倒是没去追,他就在那里等着后面的骑兵围上来。

  没过多久,四万骑兵便将五万建奴步卒给团团围住,围得如同铁桶一般。

  崔应元和曹文诏授意之才,曹变蛟立刻打马上前,运气大喝道:“放下武器投降,胆敢顽抗者,杀无赦!”

  这会儿建奴步卒那都跑得快瘫地上了,哪还有力气顽抗。

  他们是喘气都费劲啊。

  也不知是谁把兵权往地上一丢,而后往地上一瘫。

  紧接着,所有人都忙不迭把手里的兵器给丢了,直接瘫了一地。

  五万建奴步卒竟然就这么降了!

  这倒不是他们一个个都贪生怕死。

  关键他们都一两个月没吃过饱饭了,这会儿他们又跑了十多里地,压根就没一点力气了。

  他们站都站不稳了,还怎么顽抗?

  曹变蛟一看这满地的俘虏,那都不由得一愣。

第249章 阿敏被弃俘虏遍地(下)

  辽阳城守将阿敏被曹变蛟斩于马下,剩下五万余人马尽皆降了!

  孙传庭闻讯,连忙安排了一番太子河防线,随即便急急往京师赶去。

  此时的京师那就如同不是这个年代的城池一般,那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奔驰而过的巨大马车,平民百姓那都已经习惯性的聚集在硕大的站台篷子底下等车了。

  甚至就连朝堂官员很多都懒得坐自家马车了,皆因坐马拉轨道车又方便又暖和啊。

  这马拉轨道车里也渐渐出现了平民百姓和五品六品乃至三品四品官员同坐的奇景。

  朱觉还因此下了道旨意,不管品级多高的官员,上了马拉轨道车那都不得摆官架子,平民百姓在车上也可以免于行礼。

  如若不然,上来一个官员就起身拱一拱,上来一个官员又起身拱一拱,那非把人累坏了不可。

  他甚至还换上便服暗地里坐着马拉轨道车到处看了看,但凡有问题的地方他都给改了。

  京师客运系统在他的全力经营之下发展的是相当迅猛,甚至客运路线都从京师扩展出来,扩展到了海河外码头和蓟州镇。

  这天一大早卯时许,天刚蒙蒙亮,王应朝所率的船队便小心的穿过破冰船开出来的航道,来到了海河外码头。

  孙传庭刚一上岸那便被巨大的马车给震惊到不行了。

  这会儿辽东还没铺设轨道呢,自然不会有这东西。

  且朱觉为了不影响其指挥大战,那也没有命人去跟他提及这些东西。

  他突然间看到如此巨大的马车,自然不免大吃一惊。

  这会儿海河外码头到京师的客运轨道车还不多呢,他赶到通州城之后,坐上了京师的的客运轨道车那更是震惊的嘴都有点合不拢了。

  整个京师到处都是这种巨大的马车啊!

  他满脸懵逼的赶到玉熙宫主殿大堂的时候,朱觉还正好刚处理完奏折,并未出宫。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朱觉便忍不住问道:“伯雅,怎么了,你怎么突然间跑回来了?”

  这家伙,这表情,貌似是出了什么大事啊。

  孙传庭闻言,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细细解释道:“陛下,阿敏果然率辽阳城守军突围了,皇太极也在太子河北岸四十余里左右集结了十余万人马准备突袭。

  微臣专门调集了二十万车兵和一万辆战车前去阻击皇太极援军,谁曾想,皇太极竟然只是派侦骑查探了一番便匆匆撤军了。

  辽阳城守军没了支援那是很快便被四万骑兵给围住了,阿敏也被变蛟斩于马下,剩下的五万建奴步卒因体力不支,都累瘫了,他们并未做任何抵抗,全降了。”

  原来是大好事!

  朱觉闻言,不由大喜道:“你意思,我们并未损失一兵一卒?”

  人家都累瘫了,兵器都拿不稳了,我们自然没什么损失。

  孙传庭连连点头道:“是啊,建奴步卒根本就无力反抗,我们并未损失一兵一卒。”

  太好了。

  朱觉满脸欣慰道:“看样子围困这一招着实不错,以后我们只要有足够的兵力,那就围住建奴跟他们耗,反正我们有得是钱粮,耗多久都没关系。”

  您也觉着围困这招不错啊?

  孙传庭闻言,顺势点头道:“是啊,陛下,微臣也举着围困这招不错,是故,微臣想在太子河南岸的山谷里建座城池,堵住沈阳通往定辽右卫的通道。

  这样一来,我们也等于是将定辽右卫给围住了,山谷里根本就种不出什么粮食来,若是没了沈阳方向的粮食供给,微臣估摸着定辽右卫的建奴那也坚持不了几个月。”

  你想围困定辽右卫?

  朱觉想了想,干脆命王承恩取来辽东地图细看起来。

  他看了好一阵,这才指着太子河上游的山谷问道:“这一段小型致远商船能开过去吗?”

  不行啊。

  孙传庭缓缓摇头道:“陛下,这一段浅滩太多,且不到夏天太子河上游就没多少水,很多地方那水深都不到半丈。

  微臣已经命人去试过了,小型致远商船根本就开不过去,四百料的水师战船都开不过去,微臣也细细问过附近的军民了,他们说,那一段只能通木筏或者是吃水不到三尺的平底小船。”

  那能拉多少人又能拉多少粮食?

  朱觉干脆问道:“吃水不到三尺的平底小船大概是多少料的?”

  那种小船还算料吗?

  孙传庭估摸道:“他们说平底小船最多也就能拉几百斤货,若是按料算,应该是不到十料。”

  这意思一艘船就能拉几石粮食又或者几个人?

  朱觉闻言,缓缓摇头道:“这种小船载重也太小了,没有大批量建造的价值。

  问题,我们若不造几千上万艘这样的小船,那一趟就拉不了多少人马也拉不了多少粮食过去,你准备怎么建城,怎么围困?”

  孙传庭指着地图细细解释道:“陛下,微臣命人去查探过了,自辽阳城西面的平原尽头到这山谷中间的太子河河谷都比较宽,我们只需砍掉河边的一些树木便能修出一条通道来。

  到时候我们完全可以走陆路,用马车乃至战车拉人拉粮食过去,反正这段总计也不到百里,马车和战车一天便能到。”

  走陆路?

  不行!

  朱觉缓缓摇头道:“伯雅,你这有点冒险了,你只考虑了距离,没考虑建奴的问题。

  建奴可是从山里窜出来的,他们特别擅长山地作战,这段山路他们只要随便一阻,那我们的大军就会被拦腰截断,到时候那可就麻烦了。”

  建奴的问题我自然考虑过了。

  孙传庭缓缓点头道:“陛下,微臣正是觉得这么做有点冒险,是故才赶来京师征询您的意见。

  这收复辽东的大计微臣也琢磨很久了,现如今我们虽然已经拿下辽阳城,但定辽右卫就如同一颗钉子一般插在我们收复区域的中间,不拔掉不行啊。

首节 上一节 184/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