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199节

  且中型威远战舰的船底板和侧舷板还都要定型,建造的时间也比大型致远商船长,是故,我们现在就得赶紧给船底板和侧舷板定型了,如若不然,今年怕都造不出来了。”

  哦,原来你是把二十丈左右的木材当宝贝一样存起来了啊。

  这木材的问题貌似还只有等美洲那边的船队回来才能解决。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芝龙,南洋那边好像也不小啊,那边的树木虽然没美洲多,但也不是几年时间就能砍完的,他们就不能给我们多砍一点吗?”

  这个不是他们想多砍就能多砍的啊。

  郑芝龙闻言,细细解释道:“陛下,南洋那边是不小,那边的树木也多得很,关键就是那边人口不多,且大多数人还都得种粮食,真正能拉去砍树的并不多。”

  哦,南洋这会儿的确没多少人口。

  不过,大明有人口。

  朱觉又想了想,随即问道:“芝龙,那边的树木我们派人去采伐有没有问题?”

  郑芝龙估摸道:“这个倒是问题不大,反正他们也就是想赚钱而已,大不了我们直接出钱把他们没采伐的树木都买下来。”

  嗯,钱能解决的问题的确不是问题。

  这会儿他们就不差钱。

  再说了,他们的货拉到南洋去那就是钱,拉货过去换木材过来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问道:“那你觉得我们出五两银子一个月,东南几省有没有青壮愿意去南洋那边采伐树木?”

  五两银子一个月!

  郑芝龙连连点头道:“那肯定有,当初微臣都没出到五两银子一个月,还有很多青壮愿意跟着微臣去拼命呢。”

  那就行了。

  朱觉闻言,果断道:“正化,让王应朝去传朕旨意,命熊文灿在东南征召青壮去南洋采伐树木,我们出五两银子一个月,且给配水冷风扇。

  你让王应朝跟熊文灿说,先征召人手,集结到东番,看有多少人愿意去,到时候朕给他们配上了水冷风扇再一起拉过去。”

  方正化闻言,连忙拱手躬身疾步而去。

  很快,他竟然又捧着个信封疾步走进来,躬身道:“陛下,潘将军密报。”

  这是潘云腾密报?

  难道是山西那边出问题了?

  如若不然,潘云腾那是不大可能上密报的。

  朱觉接过信封撕开一看,那都不由得冷哼一声。

  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竟然擅自调动边军将士去帮反贼镇守沁州城和辽州城!

  这帮家伙,真是急疯了。

第270章 诡异战力必有猫腻(下)

  这老巢都要被反贼给端了,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着实急疯了。

  他们也顾不得暴露在边军之中隐藏的奸细了,但凡他们收买的边军将士,那都调来了沁州和辽州,一股脑全投入高迎祥和张献忠麾下。

  这一下,高迎祥和张献忠手底下人马战力那是瞬间飙升,沁州城和辽州城也被他们给守住了。

  历史上他们其实也这么干过,那时候突然就有很多边军将士投奔李自成麾下,李自成手底下人马也因此战力飙升。

  不过,李自成刚拿下京师,大部分投入他麾下的边军将士突然就投了建奴,有的甚至是在战场上直接倒戈的!

  这也是李自成手底下大顺军战力诡异飘忽的原因,李自成拿下京师之前,大顺军貌似是战无不胜,明军压根就顶不住,李自成拿下京师之后,大顺军貌似就突然间不会打仗了,又回到了乌合之众的状态。

  那时候上百万大顺军竟然顶不住几万建奴和吴三桂手底下几万人马,着实让人无法理解。

  这其实就是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在背后操弄的结果。

  他们让收买的边军将士投入李自成麾下,大顺军突然间就如同有了主心骨一般战力飙升;他们让收买的边军将士撇下李自成投入建奴麾下,大顺军那就如同突然间被抽去了脊梁骨一般,变回原形,变得不会打仗了!

  这会儿他们是老巢都快被汉中军给端了,是故,他们不得不提前暴露那些被收买的边军将士,先顶住汉中军的疯狂进攻再说。

  潘云腾那是很快便将消息密报到了京师。

  朱觉收到潘云腾密报,那是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猫腻来了。

  这帮家伙是急疯了,顾不上隐藏边军之中收买的奸细了。

  他也没想到,让潘云腾去假冒反贼会起到这种奇效。

  这是好事啊,这等于是逼着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自己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奸细暴露出来。

  边军之中有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收买的奸细,其他地方肯定也有。

  这个不用想,皆因蒲州三大豪族并非一直在培养文官,这帮家伙还培养了不少武将呢。

  他知道的就有王崇古的孙子王之圾,万历朝爆发妖书案的时候,王之圾正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

  还有杨博的儿子杨俊卿,这家伙就是在王崇古出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凭借关系保送武状元,最后官至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

  也就是说,蒲州三大豪族不但在边军之中收买了大量奸细,在其他地方肯定也暗中培养了不少掌控武力的亲信。

  这个不得不防。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抬手让方正化附耳过来,细细交待道:“你命人去跟云腾说,继续发动猛攻,声势一定要浩大,貌似是想一举拿下沁州城和辽州城,但不要真不顾一切发动猛攻。

  他应尽可能保存实力,尽量避免伤亡,等建奴骑兵前来支援,他便一股脑将手下人马全部撤出山西,撤回怀庆府和卫辉府一带休整。

  到明年开春在继续,不断发动猛攻,不断逼近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的老巢,逼得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想尽办法抵御,待得建奴骑兵来援,他又命手下人马撤回中原。

  他就这么就行了,每年跟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玩上一次,先玩个几年。”

  这么玩,真能把人玩疯了!

  方正化闻言,眼珠子一鼓,这才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朱觉交待好一切之后便带着一行人来到旁边组装小型威远战舰的船坞水道。

  这小型威远战舰听起来貌似不大,其实也是一千六百料的,只是因为八百料的叫战船,他才将一千六百料的战舰定名为小型的。

  中型威远战舰那就是三千二百料了,大型威远战舰那就是五千多料了。

  大明好像造过最大的舰船也就是五千料左右的,那种舰船貌似就是木制舰船的极限了。

  他要不要考虑现在就开始研发铁甲战舰呢?

  木制舰船就极限,铁甲战舰貌似是没有极限的,至少,以现有的加工水平,那是不可能做到铁甲战舰的极限的。

  问题就是,铁甲战舰也不是这么好造的,现如今就连焊接技术都没有,造铁甲战舰那都不知道有多麻烦。

  他细细想了想,还是决定算了。

  这会儿只要木制战舰的数量够多,那也能称霸海上。

  现在的关键并不是研制铁甲战舰,而是尽快将木制战舰的数量给堆上去,超过这会儿的海上霸主荷兰。

  而要将木制战舰的数量给堆上去,关键还就是木材的供给。

  他们现在都没有足够的木材来造船了,而想要造船厂有足够的木材,那就要有足够的商船去美洲又或者去南洋拉。

  这貌似就是个矛盾,他到底是先多造点木制战舰呢,还是先多早点木制商船呢?

  他正琢磨着呢,众人已然不知不觉跟着他走到一艘威远战舰的船舱里。

  这小型威远战舰的船舱其实就和中型致远商船差不多,里面的空间那都大得很,只是中型致远商船里面就是空的,而小型威远战舰的船舱两边都装了火炮。

  小型威远战舰也就能装载十六门火炮,他们只是将两百斤的火炮改成五百斤的了而已。

  船舱里的空间还有很大,装载货物貌似也不成问题。

  朱觉细细看了看船舱内部的结构,随即问道:“芝龙,鸿逵他们好像也用小型威远战舰装货吧,这小型威远战舰用来做货船好像也没多大问题吧?”

  这个自然是没问题的。

  郑芝龙连连点头道:“是啊,陛下,鸿逵他们经常用小型威远战舰装货,中型致远商船若是装不下了,他们便会将货分一部分出来装小型威远战舰里。

  这小型威远战舰用来做货船是一点问题没有,西班牙人和荷兰人甚至就将这种装备火炮不多的战舰称之为武装商船,意思也就是装备了火炮的商船。

  我们以前给小型威远战舰装备的就是十六门两百斤的火炮,加上炮车和弹药什么的,总计那都不到五千斤,小型威远战舰还是能拉二十万斤左右的货物呢。

  这会儿我们就算是装备了五百斤的火炮,加上炮车和弹药什么的,总计那也不过就是万斤左右,小型威远战舰还是能拉将近二十万斤的货物,影响并不大。

  不过,小型威远战舰也不是什么都能装,毕竟这船舱里还装备了火炮,不能什么货物都往里塞,这小型威远战舰里还只能装铜锭、生橡胶、木材等能整齐码放起来的货物。

  若是硝石、铜矿石等码放不起来的货物,那就不能往里装了,装进来那会散落一地,很有可能会把炮位都给卡住。”

  哦,小型威远战舰只是不能装载矿石类的货物是吧?

  那中型威远战舰也一样。

  朱觉闻言,缓缓点了点头,随即果断道:“良甫,这边先全力建造中型致远商船、大型致远商船、小型威远战舰和中型威远战舰,至于镇远战舰,先不要造。

  这会儿五百斤火炮的产量还没有提上来,造镇远战舰那也没有足够的火炮,关键我们还需要大量舰船来拉木材,而小型威远战舰和中型威远战舰都可以用来拉木材。

  反正我们也不急着和欧陆殖民强盗开战,镇远战舰以后再造问题也不大,现在的关键就是我们得造出足够的货船来先保证两个造船厂全力开工的木材供应。”

  是啊,我们现在就是缺木材。

  王徵闻言,连连点头道:“陛下英明,微臣明白了。”

  郑芝龙竟然还不忘补充道:“陛下,其实我们只要多造点致远战舰出来那也能跟欧陆殖民强盗开战了。

  皆因欧陆殖民强盗也没多少楼船炮舰,他们在外面跑的基本上都是装备了十几门又或者二十多门火炮的武装商船,。

  且他们武装商船的数量也不是很多,我们只要能造出上万艘威远战舰来,他同样能称霸海上,天下无敌。”

  这话倒也有一定的道理,上万艘威远战舰那就是十多万门火炮,这威力,谁能扛得住?

  不过,镇远战舰还是得造,因为殖民强盗也会向楼船炮舰的方向发展。

  朱觉闻言,缓缓点头道:“嗯,先造威远战舰肯定没问题,不过,镇远战舰我们也得造,等我们有足够的舰船来拉木材了就造。”

第271章 指东打西建奴中计(上)

  朱觉正考虑造舰船的问题呢,皇太极却是在考虑要不要出兵去支援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的问题。

  这会儿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都已经同意给他提供足够的粮食和生铁了,他若是出兵前去增援,那肯定能大赚一把。

  问题就是,孙传庭这家伙正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呢。

  这会儿他们可就剩下浑河两岸几百万亩田地了,若是让孙传庭把这些田地给抢光了,他们就要断粮了!

  不过,就算他们保住了浑河两岸这几百万亩田地,粮食还是不够。

  皆因那些奴隶种出来的地产量太低了,而他们需要供应的人口也太多了。

  这种情况下,他们还唯有依靠八大皇商送来的粮食才能保证不饿肚子,八大皇商的粮食那也不是凭空来的,人家靠的还就是在山西兼并的屯田乃至山西藩王兼并的田地来出产粮食。

  八大皇商在平阳府和太原府就兼并了很多的田地,那边也是他们粮食的主产区。

  也就是说,若是八大皇商老巢被端了,他们虽然不至于断粮,但却没有足够的粮食来维持现有的人口了。

  这貌似就是个矛盾了,他又得保住浑河两岸几百亩田地,又要保证八大皇商老巢不被端,可能吗?

  有时候有的人遇到问题就是消极对待,往坏处想,有的人遇到问题却是积极对待,往好处想。

  皇太极还不算消极,他自然会往好处想。

首节 上一节 199/2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