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些藩王宗室,他也只是软禁起来了而已,并未一股脑全杀了,很有可能,他就是小皇帝暗中扶持起来的。
是故,你不用怕,他应该是不敢把你怎么样的。”
啊!
汉中王张云很有可能是小皇帝扶持起来的?
侯恂连连摇头道:“他若是小皇帝扶持起来的,那下官过去招安那就更是寻死了,小皇帝很有可能就是想借这家伙的手来收拾下官。”
好吧,这个倒也不是不可能的。
小皇帝直接让汉中王张云把侯恂宰了他们也没一点办法。
韩爌皱了皱眉头,随即问道:“你意思是想去总督陕西三边是吧?”
总督陕西三边那也是寻死啊,除非张献忠能停手,不然,藩王宗室罹难这锅扣下来,我全家人都可能跟着遭殃。
侯恂细细想了想,随即小心道:“大人,张献忠拿下了重镇西安应该知足了吧,秦藩可是天下有数的富藩,剩下的什么庆藩、肃藩、韩藩那都没多少钱粮啊。”
你这话倒是有道理。
问题就是,张献忠不一定会听我的了。
韩爌颇有些恼火道:“这家伙怕是当反王当习惯了,真以为自己是王爷了。”
啊,这意思,你让他收手他都不会收手吗?
侯恂闻言,不由慌神道:“他若是继续攻打其他藩国,下官不是死定了!”
你怎么这么怕死的?
韩爌缓缓摇头道:“他若是敢继续攻打其他藩国,你不会挥兵去打他吗,现在他手底下也就二十万人马,根本就不是三边将士的对手。
更何况,陕西还有一万辽东铁骑呢,不说别的,光是那一万辽东铁骑杀过去他都扛不住。”
哦,这意思,他不听话那就打,打到他听话为止!
侯恂细细想了想,这才缓缓点头道:“好,下官选择去陕西。”
你去陕西也好,你去了陕西,那三大边镇的人马就归我们指挥了,我们能做的事就多了。
韩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抬手示意,让侯恂附耳过来。
次日一早辰时许,朱觉才刚来到玉熙宫主殿大堂打开第一份奏折,便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侯恂竟然痛痛快快的选择去陕西了。
这意思,张献忠怕是要收手了。
他貌似有点失算了,若是张献忠收手,那不但庆藩、肃藩、韩藩收拾不了了,还白白让东林掌控了陕西三边的兵权啊!
这帮家伙若是掌控了陕西三边的兵权,那陕西还不知道要出多少荒诞离奇的事呢。
他能让这家伙就此去总督陕西三边吗?
这个问题着实有点让人纠结。
不过,还好,陕西这会儿受灾最严重,那边几乎是赤地千里,根本就产不出多少粮食来。
而且,那边的灾民该迁徙的差不多都迁徙了,剩下的也不大可能跟着反贼一起造反。
也就是说,哪怕让反贼乃至建奴掌控了陕西,那也捞不着多少钱粮。
若是反贼和建奴捞不着多少钱粮,那就没法发展壮大,反贼和建奴若是没法发展壮大,那也不足为惧。
他细细想了想,随即果断道:“传杨鹤杨嗣昌父子前来觐见。”
杨鹤和杨嗣昌父子就住在养心殿呢,来得倒是挺快。
不一会儿,两人便疾步而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又抬手示意他们坐下来,这才郑重道:“侯恂已经选择去陕西了,修龄,你今日就可以出发,去招安汉中王张云了。”
这个我倒是准备好了。
杨鹤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你还不知道这帮内奸有多无耻呢。
朱觉想了想,随即细细交待道:“你去跟云腾说,让他小心张献忠和侯恂打配合,若是没有特殊情况,他就不要挥兵进入关中,以免上了人家的套。”
边军敢和反贼明目张胆的打配合吗?
这个还真有可能!
皆因潘云腾表面上也是反贼啊,侯恂还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和张献忠打配合是为了利用反贼收拾反贼。
这帮家伙是真无耻啊。
杨鹤闻言,满脸凝重的点头道:“微臣明白。”
朱觉又琢磨道:“还有,朕准备安插暗卫去彻查那些通敌卖国之贼,这个还需得云腾配合才行。
到时候建斗之子文炜会带着暗卫过去,你让云腾好好配合一下,带着他们去攻打山西,让暗卫混入溃逃的人群中混进那些通敌卖国之贼的地盘去。”
暗卫?
哪里来的暗卫?
算了,这个还是不要问了,既然叫暗卫,那肯定就是隐藏在暗中,不想让人知道。
杨鹤闻言,愣了一愣,这才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朱觉又细细想了想,随即问道:“《农政全书》你可曾读过?”
这个我自然是读过的。
杨鹤谦虚道:“微臣拜读过几遍。”
那就行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细细交待道:“云腾那边的内政最要紧的就是农政,你过去之后得帮他将红薯和土豆推广开来才行。
这天灾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呢,中原百姓要想不挨饿,那还得靠红薯和土豆,这个你一定要抓紧了。”
杨鹤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
接下来貌似就没什么了。
朱觉又想了想,随即果断道:“若愚,拟旨,擢侯恂三边总督,负责围剿反贼张献忠部。
将杨鹤贬为河南巡抚,戴罪立功,前去招安反贼张云。”
第298章 属国朝仪暗卫出击(上)
杨鹤前去招安,汉中王张云貌似有意归附,整个中原好像都安稳了不少。
侯恂前去围剿反贼,八大王张献忠好像都被吓到了,不敢再去攻打其他藩国了,整个西北貌似也平静了下来。
至于闯王高迎祥,这家伙在山西貌似一直老实得很,根本就没整出什么动静来。
这反贼都老实了,建奴也不敢来寇边了,整个大明就如同进入了太平盛世一般,没什么战事了。
时间匆匆而逝,转眼便到了十二月初,京师的年味那也是越来越浓了。
此时,朱有贞所率的南洋舰队也回来了。
这一次,朱觉还并未跑去海河口的港口码头巡视,或者说迎接南洋归来的船队。
皆因朱有贞所率的南洋舰队这次带着属国渤泥的使节团呢,他若跑去巡视,那就有点像是迎接属国渤泥的使节团了。
大明天朝上国的皇帝自然不能跑去迎接属国的使节团。
是故,这天上午巳时许,他处理完奏折之后并未往外跑。
他直接带着郑芝龙、杨嗣昌和王承恩等来到皇极殿中,摆开阵仗,准备接见属国渤泥的使节团来了。
渤泥国还有点特殊,或者说其国王身份有点特殊,皆因其国王乃是洪武大帝任命的出使渤泥国使节总兵黄森屏与当地国王联姻的后裔。
也就是说,他们的国王是有大明血统的,且永乐朝的时候黄森屏还以渤泥国王的身份出使大明,最终病逝于金陵,其陵墓至今都还在呢。
现任的渤泥国王那就是黄森屏之女黄桂姑的五世孙,哈桑布克。
这哈桑布克听闻大明天朝皇帝相召,竟然亲自带着使节团来了!
他带来的使节团还庞大得很,足有三四百人。
不过,这点人对于大明庞大的南洋舰队来说那就算不得什么了。
甚至,朱觉特意命人布置的封舟就将这使节团全装下了。
所谓的封舟其实也就是一艘大型致远商船改造而来,那硕大的船舱内并没有摆放货架又或者货箱什么的,而是修建了成排的木屋和微缩的宫殿,里面还特意假装了锅炉和不少冰冷风机。
哈桑布克看到封舟船队的那一刻就震惊的不行了,数百艘三千多料的巨舰加上数百艘一千六百料的舰船和数百艘八百料的快船那都超过传说中的郑和船队了啊。
他再登上封舟一看,那都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封舟的船舱里竟然修葺的比他的王宫还要奢靡,里面全是金丝楠木和香檀木等名贵木材修建的宫殿和房舍啊。
这还不算什么呢,等船队赶到吕宋和南洋舰队汇合的时候,他都震惊得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大明的南洋舰队竟然有数千艘舰船,光是三千多料的巨舰那就有上千艘!
这一路他简直就如同在梦里一般,原本朝贡之路最少得走几个月,金陵还好一点,特别是去大明京师,那真得几个月时间。
关键,路上还危险得很,特别是海上,如果不幸遇到海上风暴,那凭借他们自己打造的小船根本就扛不住,唯有大明天朝打造的巨舰才扛得住。
是故,原本他们去朝贡那一般都是搭乘大明天朝的巨舰,跟着大明天朝的船队一起去。
或许,这也是南洋属国渐渐不再来大明朝贡的原因,远隔重洋,他们又不会打造远洋巨舰,路途凶险,他们实在是没法来大明天朝朝贡啊。
这会儿大明天朝的船队又来南洋接他们了,他们自然是毫不犹豫的来了。
原本他还以为这一路就如同洪武朝和永乐朝一般,最少得耗费几个月时间呢。
谁曾想,从吕宋出发之后,不过五六天,他们便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大明京畿。
船队刚一靠岸,那密密麻麻的港口码头和硕大的城池又不由得令他震惊不已。
若不是他看过地图,知道大明京师不在海边,他真会以为这海边的巨城便是大明京师了。
原本,他还以为这冰天雪地里赶去大明京师最少还得在路上耗费几天时间呢。
这冰天雪地着实有些令人向往,因为南洋就看不到这种场景,不过,这天气也有点令人恐惧,皆因他怕扛不住这种严寒啊。
谁曾想,大明南洋总兵朱有贞也就让他们在船上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卯时许,他们刚下船,便有上十辆硕大的马车前来迎接。
而且,坐上那硕大的马车之后,又如同船上一般温暖如春。
这一路他又不由得惊呆了,皆因那路边硕大的船坞足足延绵百里都不止啊。
他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马车便驶入了一座大到无法想象的城池,而且城池里面那都是硕大的船坞和厂房,还有那巨大的烟囱甚至比他的王宫还要大!
这还不算什么了,马车奔行了一阵,竟然又进入一道城墙之中,这里面那真个是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繁华到他都不敢想象了。
他还没缓过劲来,前面又是一道高耸的城墙。
这一回,他们就要下车走进去了。
结果,走没多远,前面又是一道高耸的城墙!
这城墙再一进去便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广场,那广场两侧是排满了明军将士,密密麻麻的都不知凡几。
他满脸震撼的沿着红毯走进那广场中间大到无法想象的宫殿时,终于远远看到那高坐于台阶之上的大明皇帝陛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