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霸道 第97节

  西班牙人的铜一时半会是指望不上了,他们还只能等郑鸿逵从东瀛买点铜回来应急。

  朱觉皱眉沉思了一阵,随即问道:“长庚,这会儿我们一个月到底需要多少铜?”

  这个可就多了。

  宋应星估摸道:“陛下,如果我们放开了造蒸汽机,造机床,那一个月五十万斤铜都不够用,就这还只是造尺许大的小蒸汽机而已。

  微臣正研制大蒸汽机呢,两尺乃至三尺大的蒸汽机呢,若是大蒸汽机研制出来了,一个月一百万斤铜那都不够用。”

  这会儿造蒸汽机也太费铜了。

  问题,不用铜还不行,后世的气缸那基本都是铝制的和铜制的,皆因钢制的加工效率太低了。

  他若是让宋应星换成钢制的蒸汽机,那蒸汽机的产量就跟不上了。

  这会儿还没有电,还不能大规模分解冶炼铝,他们还只能用铜来造蒸汽机。

  看这架势,西班牙人一年送一千万斤铜过来貌似都不够啊,也不知东瀛一年到底能买到多少铜。

  朱觉细细想了想,随即宽慰道:“长庚,你先别急,鸿逵已经去东瀛买铜了,算算日子也该回来了,你先等等,正好,这几天你也可以休息休息,这样铜来了你就有精神研制大蒸汽机了。”

  没办法,没铜,只能等了。

  宋应星只能无奈点头道:“微臣明白。”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挥手道:“行了,你赶紧去休息吧,铜指不定今天就到了呢。”

  他这话还真灵验。

  这天下午酉时许,他才刚回到坤宁宫,正准备陪张皇后和周皇后一起用膳呢,外面突然传来一声高唱:“南安侯郑芝龙携家人求见。”

  家人?

  不会是郑成功来了吧!

  朱觉偷偷瞟了张皇后一眼,随即朗声道:“宣。”

  很快,郑芝龙便带着郑鸿逵和一个抱着小孩的小姑娘疾步而来,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陛下,参见两位娘娘。”

  他之所以看着感觉是个小姑娘,那是因为这会儿东瀛人就没什么肉吃,普遍身材娇小。

  这田川松倒是挺漂亮,不过看身形那也就相当于大明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而已。

  当然,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郑成功来了。

  朱觉颇有些惊喜道:“芝龙,这就是你儿子吧,多大了啊?”

  张皇后闻言,那更是满脸热切的看向那小姑娘怀里的小家伙。

  郑芝龙连忙介绍道:“陛下,是的,这就是微臣的长子郑森,乳名福松,现在才三岁多,不到四岁。”

  很好。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皇嫂,你看怎么样?”

  好啊!

  太好了!

  张皇后闻言,立马起身道:“哎呀,福松是吧,来,干娘抱抱。”

  这人一看对眼了,直接就认了这干儿子了。

  民间其实也没这么多的规矩,认干爹干娘什么的只需两家说好了就行,很多都是酒席都不用办的。

  郑芝龙闻言,立马挥手道:“阿松,快点,把森儿给皇后娘娘抱抱。”

  田川松这个不舍啊,小儿子刚送给老爹继嗣,这大儿子又要送给人家皇后娘娘当干儿子了。

  她愣了一愣,还是连忙上前将宝贝儿子递了上去。

  张皇后一把抱怀里,欢喜道:“哎呀,福松真可爱,跟陛下小时候一样可爱。”

  周皇后闻言,那都忍不住凑上来问道:“真的吗,福松像小时候的陛下吗?”

  呃,你们说什么呢?

  朱觉尴尬的抬手道:“来,你们都坐下来一起吃吧,以后我们也算是一家人了,别客气,承恩,上壶酒,命御膳房再多做几个菜。”

  郑芝龙闻言,那都不由满心激动的朝老婆和三弟使了个眼色,让他们赶紧跟着坐下来。

  他就是来巴结当今天子一家人的,这下可让他给巴结上了。

  张皇后见王承恩把酒端上来了,还不忘关切道:“福松,你喜欢吃什么,干娘让他们马上做。”

  我有点怕怕。

  小郑森连忙看向自己的亲娘。

  田川松温柔道:“福松喜欢吃小鱼小虾,河里的、海里的都喜欢,干的、熏的、新鲜的都喜欢吃。”

  这个简单。

  朱觉微微挥了挥手,王承恩立马一溜烟跑去交待人做去了。

  其实,这桌上就有鱼和虾,不过都是大的。

  胡椒醋闷鲜虾和清蒸鲥鱼也是张皇后和周皇后都喜欢吃的。

  张皇后那是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夹了块清蒸鲥鱼,又细细的把刺挑干净,随即亲切道:“福松,来尝尝这鱼肉,看好吃不。”

  小郑森兴许是饿了,他竟然直接伸手抓起鱼块塞嘴里嚼了嚼,随即吸溜一口就吞下去了。

  鲥鱼可是有名的御膳,洪武大帝和永乐大帝那都好吃这一口。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鲥出江东,四月有之,肥美鲜嫩,强壮滋补,温中益气,暖中补虚,开胃醒脾,乃难得佳肴,故应天府以充御贡。”

  小郑森吃了一口那都忍不住赞叹道:“真好吃。”

  张皇后闻言,立马又夹了一块,细细的帮他把刺挑了。

  这小孩子好吃那是免不了的,有了好吃的,小郑森貌似就不再认生了。

  张皇后那是欢喜得不行了,一个劲的给他夹鲥鱼,那一条鲥鱼都快被她给夹光了。

  她是真喜欢小孩,当初崇祯还小的时候她就天天带着玩,这会儿来了个更小的干儿子,她自然是欢喜的不行了。

  朱觉见小郑森已然不怕生了,这才假意琢磨道:“金木水火土,朕和皇兄取的也是木,这辈分有点乱啊,不若以后福松大名就叫成功吧。”

  他是借机把名字取正了。

  这当朝天子赐名那可是大好事。

  郑芝龙那也忍不住欢喜道:“多谢陛下赐名。”

  这名字取好了,干儿子也认了,剩下的交给张皇后就行了,看她那欢喜劲,小郑成功肯定是跑不掉了,该说点正事了。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鸿逵,这次买来多少铜啊,东瀛一年到底能出产多少铜,又有多少能拿来出售?”

  郑鸿逵连忙细细解释道:“陛下,末将这次买来了一百万斤铜,东瀛一年大致也就产铜一千万斤左右,且他们自己还要用掉六七成,能拿来卖的就只有三四百万斤而已。”

  这也太少了。

  朱觉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即问道:“你们可有法子让他们增产,又或多卖点给我们?”

  这个。

  郑鸿逵只能看向郑芝龙。

  他对东瀛可不是很熟。

  郑芝龙想了想,随即郑重道:“陛下,东瀛幕府大将军皆好茶道,若是我们能定期送点上好的茶叶和名贵的茶具,此事应该问题不大,毕竟,他们也能多赚钱。”

  这个小意思。

  朱觉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交待道:“承恩,你命人去跟忠贤说一声,下次他们送货去金陵的时候托周国丈找点上好的茶叶和名贵的茶具来。”

第124章 海盗奸宦狼狈为奸(十三)

  郑鸿逵从东瀛带回来上百万斤铜,总算是解了宋应星的燃眉之急。

  大纺纱机和织布机也因此产量激增。

  纺纱厂和织布厂的厂房那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往外冒,眼看着在成型。

  这天上午巳时许,朱觉刚批阅完奏折便带着郑芝龙、王承恩、方正化等直奔东城而来。

  此时纺纱厂和织布厂的厂房地基早已打好,那厂房外围的墙体都建了快一人高了,厂房里面的立柱那更是竖得跟丛林一般密密麻麻。

  东城十余万匠户及其家眷能来的那都来了,几十万男女老幼干得是热火朝天,仿佛有使不完的劲一般。

  他们可不光是为了来吃顿饱饭了,袁祐都说了,这纺纱厂和织布厂的厂房建好之后,匠户家里经验丰富的老人可以去纺纱厂干活,学会织布的妇孺也可以去织布厂里干活,且工钱都不低,纺纱和织布那都是按量算工钱的,每个月最少二两银子一个,干得越快越好工钱越高。

  这一下他们可是大有奔头了,哪怕家里就一个妇孺去织布,那一年也是二三十两的工钱啊,再加上个老人去纺纱,那就是四五十两了。

  更何况,匠户家里的青壮那都有活干,且工钱也不低于二两银子一个月,家里若是再出两个去纺纱厂和织布厂干活的,那每年收入都有六七十两了,比知县大老爷的俸禄还多。

  这丰衣足食的日子正向他们招手呢,他们自然干劲十足。

  朱觉看着这场景,那都不由得满脸的欣慰之色。

  这人一旦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了,干活那真不是一般的快,纺纱厂和织布厂第一批一千多间厂房恐怕不用一个月就能建好了。

  郑芝龙一看这些人如同发了疯一般的干活,那都不由得目瞪口呆。

  他也命手下人盖过房子啊,北港那边他就让手下人盖了不少的兵营和库房,当时他手下人虽然也很卖力,但却没有如同这帮家伙一般拼了命的干,他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这么大的干劲。

  此时,袁祐已然闻讯赶来,他见朱觉是乔装的,那也只是恭敬的拱手为理,并未出声。

  郑芝龙是连忙拱手回礼道:“袁国丈客气了。”

  朱觉却是问道:“国丈,他们有没有在学纺纱织布?”

  袁祐连连点头道:“他们正在学呢,不过机械厂那边地方有限,每次最多也就能去几千号人,所以他们都是根据里甲轮流去学的,每一批五千人左右,每一次学半天。”

  朱觉又问道:“他们学得怎么样?”

  袁祐细细解释道:“这织布其实并不难,匠户家里的妇孺只要用心,很快就能学会,纺纱是难一点,不过,经验丰富的老匠户那都干了几十年的手艺活了,纺纱那点难度对于他们来说还不算什么。”

  呃,您让妇孺学织布也就罢了,您还让干了几十年的老匠户学纺纱?

  郑芝龙忍不住小声问道:“陛下,微臣斗胆,这干了几十年的老匠户怕是没几年活头了吧,他们还能干得动活吗?”

  你以为一般人只能活到四十多岁?

  朱觉微微摇了摇头,随即耐心解释道:“他们其实并不老,你应该知道,朝堂之上的那些官员活到六七十岁那都不算什么,严嵩八十岁还在当首辅呢。

  这人的寿命跟饮食和医药其实有很大的关系,朝廷官员之所以寿命长,那就是因为他们平时吃得饱吃得好,生病了有钱看病买药吃。

  现如今这些匠户家里只要出两三个干活的那就能丰衣足食了,接下来我们还要制药,让他们生病了也有药吃,这样一来,他们最少也能活到六七十岁了,四十多岁那叫正值壮年。”

  袁祐闻言,忍不住感慨道:“陛下,您对匠户是真的好,他们能在您治下过活那真是几世修来的福气啊。”

  是啊,当今天子对匠户着实好得离谱,不但给每家每户都建好了院落,还在旁边建厂房让人家干活赚钱。

  士农工商,当今天子为什么独独对匠户这么好呢?

  郑芝龙那都不由得满脸疑惑之色。

  看样子你们还不知道匠户的重要性。

  朱觉见状,耐心教导道:“你们知道大明的货物为什么能畅销世界吗,你们知道那些殖民强盗为什么抢着要我们的货吗,你们知道我们的火枪火炮为什么能造这么快这么好吗?

首节 上一节 97/1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