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01节

  绣以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亦不可无啊!

  先生以为呢?”

  贾诩:“.”

  见鬼的你险些中他算计矣?

  你现在这副态度,分明是已经中他算计了啊喂!

  清醒一点啊!绣将军!!!

  “嗯?”

  张绣冷眸微睁,诧异的看了贾诩一眼。

  “先生何不发一言?

  是觉得绣之所想,不对吗?

  莫不是以为我就该不做丝毫防备,如那砧板上的鱼肉,供他曹公予取予求,连自家叔母也要献上?”

  贾诩:“!!!”

  嘶~贾诩心底倒吸一口凉气!

  暗道一声坏了。

  只试探着谓之曰:

  “将军所言有理,些许防人之心还是要有的。

  要不我们将邹夫人隐藏保护起来,不为曹公所知,也就无此忧虑了。”

  张绣闻听此言,连连摇头。

  “不妥!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一入曹营,非是一时一日之功,往后数十载,皆在曹公麾下。

  叔母艳名,连那蒋干都有听闻,又何况于曹公乎?

  倘使来日稍有疏忽,叔母岂不为其所趁?”

  张绣说着,盯着贾诩,脸色越发阴沉。

  “况且贾先生以为,绣所忧虑的,当真只是叔母之事?

  我所虑者,唯曹公也!

  若他欲欺我叔母,使绣蒙此大辱,岂非根本就没将绣放在眼中。

  果然如此,则先生此前所言,雪中送炭之语,不过笑话!

  我又如何还能在曹公麾下得到重用,有所作为呢?靠进献叔母吗?

  绣堂堂大丈夫,如此晋升,断不为也!”

  张绣言罢,双眸已陡然睁开,冷冷盯着面前贾诩。

  “绣欲行试探之举,以试曹公之心,望先生为我谋之。”

  “这将军何至于此啊!

  此袁营之谋也,将军如此行事,岂非其计策?

  今一切不过私心揣度,事情未必就会走到这一步。

  将军且容诩再想想,或另有破局之策”

  然而这回没等贾诩说完,张绣已然打断了他。

  “犹犹豫豫,踟蹰不定,贾先生,这可不是你平时作风。

  我欲试探曹公,又非埋伏曹公,岂不闻古语有云:君择臣,臣亦择君。

  这只是一个考验,若曹公果真明主,没有丝毫歹心,自然会通过试探,则绣诚心来投,自此君臣相得。

  可若曹公没能通过考验,那便是他本就包藏祸心,如此岂不是幸好我试探了一下,否则岂非为他所害?

  此百利而无一害之事,先生何故迟疑?莫非先生也知曹公好人妻之事,以为他通不过此试探,所以在这里为他遮掩?

  果然如此,则先生此前坏我投袁之事,又力劝我降曹,恐非为我谋之,而是先生心向曹营!

  贾文和!

  你为我张氏两代谋主,叔父与我皆对你言听计从,今不为我谋之。

  汝究竟是我之谋主,还是他曹操之臣?”

  见张绣眼神越来越冷,话语一句比一句严厉。

  贾诩这会冷汗都下来了。

  直到此时此刻,他才知道此计歹毒!

  也不知道是袁营哪位谋主杰作,此计之阴险歹毒,竟然让他贾诩都感到难以招架。

  只因此计,算在人心,完全站在张绣的立场上谋划,操张绣如提偶绳。

  他贾诩就算看破此计也半点反驳不能,他总不能劝张绣不要防备,给曹操当鱼肉吧?

  毕竟张绣也不是主动要去谋害曹操,他行此计,只是单纯的想要保护自己而已啊!

  只要曹操没有歹心,能对张绣的叔母保持尊重,张绣自然感他诚意,纳首来降。

  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袁营信誓旦旦,敢堂而皇之行此计谋,又教贾诩如何不慌?

  这?该不会曹公真好人妻,把持不住吧?这却教他如何是好?

  偏偏这时候他还不能跟张绣反着来,否则他贾诩在张绣眼里成什么人了?

  【你为什么劝?你是不是知道曹公德性,故意瞒着,要哄骗我去投效曹公?】

  张绣此话一问出来,他根本就无言以对啊!

  【那曹操要是好人,他根本就不怕试探,你又何必劝我?

  你越劝我,曹操越不是好人,我越是得行此试探之计,并且你贾诩好像心怀鬼胎,做贼心虚!】

  以贾诩之能,诸如以上这些,张绣从一开始话语温和相询,到现在冷言冷语,语气坚定的心态变化,他猜都猜得到。

  可问题是,越是猜到,越是无解。

  他越是劝说,张绣越是怀疑,就越不会听他的,越要中袁营算计。

  可他要是不劝,张绣直接就中袁营算计。

  甚至贾诩发现,自己连通风报信,提醒曹公的机会都没有!

  在场密谋这个试探计划的,就他们两人。

  一旦消息泄露,张绣都没有别的怀疑对象,指定就是他贾诩走漏的。

  那还说什么呀?

  他直接要被打成曹营走狗,而一旦张绣将他看成心向曹营之人,那么他此前劝之投曹的所有说法,都将站不住脚。

  因此,察觉被骗的张绣,就必然投袁。

  歹毒!

  竟不知袁营之中,还有此等毒士?

  明明是阴谋诡计,却用的比阳谋还堂皇正大,让他贾诩,明知此计,竟生无力之感。

第233章 适才相戏耳

  却说曹操自得知袁术占了襄阳后,哄过了文聘同归洛阳。

  双方共计四万大军,弃了江夏诸县,急急撤往南阳。

  所幸张勋麾下尽是百姓簇拥之黄巾军,人数虽多,但守城尚可一战,出城野战追击,却是不能。

  遂急往袁术方面送信,一面待曹军撤后,其每撤一地,便占一地。

  曹军不知张勋底细,见他追来,诚恐被他拖住,倘使袁术合围之前,尚未逃至南阳,则上下尽成困兽。

  是故张勋追之愈紧,曹军逃之愈急,于短短数日之间,竟被他依次占领江夏全境,一副撵着曹军仓皇逃窜之势。

  于是,捷报频传,称张勋于正面击溃曹操、文聘联军,曹、文逃窜,江夏大捷。

  张勋防守反击之能,名传天下,世人皆称其以为善守。

  是日也,曹操大军行至淯水河畔,曹操立马河畔遥望宛城,谓荀攸曰:

  “我等兵马劳顿,需入宛城劳军的书信,可已送至城中?

  张绣方面可有回应?”

  提及此事,荀攸微微颔首,笑答之:

  “回信尚未送来,但听闻不久前袁术也派使者来此,却被贾诩骂出。

  又有明公此前一过宛城而不入,秋毫无犯的先例在,想来此事不难。

  目下我等已至城外,只稍待片刻,想来张绣必派人来迎。”

  “如此甚好,看来这贾诩倒还是个忠心之人。”

  曹操眸光微沉,语气颇为凝重。

  “我等自庐江铩羽而归,此行无功而返,反而仓皇逃窜至此,军心士气已入低谷。

  当下切不可同张绣军久战,当趁其迎我等入城,毫无防备之时,骤起发难,一举将之击溃!”

  说着,他忙唤来典韦、夏侯渊等,安排埋伏事宜,约定三军众将以他拔剑为号,务必看他眼色行事。

  众将无不称:“唯!”

  未几,忽闻马蹄声自远处传来。

  “报!”

  一名传讯士卒滚鞍落马,高声回禀。

  “闻主公将入城劳军,张绣并无推拒之色,现携贾诩已出城来迎,还请主公入城。”

  “好!

  众将听令,随本相去会他一会。”

  曹操浓眉一挑,挥手下令,即刻率大军前行,果在宛城城外,见一员大将,银枪白马,率众来迎,不是张绣,又是何人?

  见张绣满脸堆笑,率众迎上来,看似毫无防备。

  曹操心知时机已至,他眼底寒光一闪,手指轻叩腰间剑柄,正要拔剑为号,责令三军动手!

  此时此刻,典韦、夏侯渊也已暗暗率军,到了既定位置,目光紧紧盯着曹操按剑的手。

  似乎只等他拔剑出鞘,发号施令,立马就发起冲锋,趁势斩下张绣首级。

首节 上一节 201/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