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尸走肉般的行礼应下,就要起身告退。
袁术一看孩子这状态,这不行呀,得把人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办好业务。
于是他在桌案上又翻了翻,从一沓厚厚的,如同名片、广告似的笺纸中抽出一张,命人递予曹安民。
曹安民诧异的翻开一瞧,见其上介绍了从郎官功劳簿、尚书郎功劳簿、尚书丞功劳簿等等,一路升到丞相功劳簿的各种种类。
上面分别列举了小功、中功、大功到泼天大功,介绍了十小功换一中功,十中功换一大功,以此类推等事项。
曹安民讶然不解,袁术则笑谓之曰:
“此是朕新设想之官职功劳簿,还在试行之中,机遇难得。
曹卿真是万分幸运,朕甚爱你,见之甚喜。
特赐曹卿丞相功劳簿一册,只需累积十个泼天大功,即可有机会升任丞相。
好好干,曹卿,这次洛阳一行,若是圆满功成,便计你一次泼天大功。
勿负朕望,将来出将入相,取你伯父而代之,犹未可尽知也。”
曹安民:“???”
我?我曹安民也有当曹丞相的一天?
取伯父而代之?
将来伯父半夜出去为我寻觅美妓?
这日子.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一时间既感到难以置信,又有些心动非常的曹安民,根本没注意到袁术的言辞是有机会当上丞相,而不是直接当上丞相。
他此刻脑海里想的只是十个泼天大功!
那这么说,这趟去洛阳回来,自个就是十分之一个丞相了?
这要是多跑几趟?
好像这当丞相也没那么难?
怦然心动!
居然刚好撞上了汉王打算试推行此官职功劳簿,从而有此机遇?
不然平日里,我曹安民何德何能,能跟丞相一职沾上半点关系?
望着曹安民恍恍惚惚,浑浑噩噩,也不知似喜似悲,但充满干劲,离去的背影,袁术抬手敲了声钟磬,面上的笑意似有似无。
这官职功劳簿,乃是他近日看那些领了义子功劳簿之人,个顶个的充满干劲,满满的立功积极性。
于是转念一想,这等好事,不能只有自家义子享福,这大汉天下也需要更多的人材出力啊!
念及至此,某汉王当即推陈出新。
待曹安民的身影渐渐远去,他自那沓功劳簿里又抽出一张,唤了声。
“诸葛瑾何在?唤他前来。
告诉他,朕这里有一桩泼天大功予他。”
第253章 孔明年幼顽劣,微臣正当管教
大殿之内,铜磬之声悠悠回荡,袅袅烟雾仿若轻纱,朦胧缭绕。
袁术独坐兮高台之上,他目光如炬,高深莫测。
诸葛瑾缓步走入大殿,他神色恭敬,不敢仰视,对着袁术深深作揖。
“臣诸葛瑾,拜见主公,不知主公唤臣前来,所为何事?”
袁术微微抬了抬手,示意他免礼,眸光似明似灭,意味深长。
“子瑜啊,朕上次提及请你劝说令弟孔明出山,辅佐于朕之事,不知办得如何了?”
“这”
诸葛瑾闻言就是心底一突,几次张开口,都不知如何作答。
自从打下了南阳,定鼎荆州以来,主公每次见了自己,总要问上一句孔明之事。
一次两次的倒还罢了,自己总能推脱拖延一二,可每次如此,次次皆然。
一次次面对袁术嘴上说着没事,却犹显失落的眸光,搞得诸葛瑾实在是觉得自己有负主公厚望,都不太敢来见袁术了。
也是自家那二弟,打小就极有主见,人又聪明,想也猜到了自己为何找他,现在别说旁人了,连自己这个亲大哥都见不到他,又要如何相劝?
此时面对袁术的问询,他也只得叹了口气,一脸无奈,答话曰:
“回禀主公,臣近日去孔明那拜访过数次,均未得见其人。
只听他家中童子言说,他已进山采药去了,不知归期。”
果然,闻听此言,诸葛瑾肉眼可见主公眼底浮现一丝落寞,尽管如此主公也依旧出言宽慰他。
“不想时运不济,令弟既然不在家,子瑜也不必介怀。”
眼见自己又一次令主公失望了,主公现已贵为汉王,不仅不恼,反而出言宽慰自己,诸葛瑾怎不动容?
多好的主公啊,孔明你聪明一世,怎么就糊涂这一时,信了那些流言蜚语,说什么寻求明主。
可明主在前,你怎么反倒有眼无珠,竟视而不见。
诸葛瑾心底对自家二弟也有些幽怨气恼,但到底是亲兄弟,面上他还是出言相劝。
“主公,孔明他许是一时糊涂,毕竟年纪尚轻,或许不能强求?
您且不必着急,不妨等上几年,届时您执汉王大义以匡扶汉室,汉兵所至则横扫诸侯,使天下形势一目了然。
那时瑾再去劝,必使孔明出山相助。”
袁术:“.”
天下形式都一目了然了,还用得着你去劝?
我是着急孔明肯不肯出山相助吗?我是着急他到时候万一跑出去找了刘大耳那家伙,不是没事给自个添乱吗?
这要不是怕伤了孔明这孩子的心,以后跟自己不亲了,他都要派许褚行张飞之事,将人绑来了。
袁术眸光微沉,没接他的话茬,而是转而念叨着。
“子瑜啊,你说将来朕要是真能匡扶汉室,重建汉庭,咱们是不是也得封上三公九卿?
你说将来这该以什么标准分配,又如何任选,才能让众人都信服呢?
丞相之位又该选谁呢?真是好难猜啊。”
主公何以无故谈及此事?
以诸葛瑾的聪明才智,哪还猜不到那个可能,只是他心中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按理说论资排辈,这个位置怎么也该是阎象的。
唯一的好消息是,阎公毕竟年纪大了,只要等他干不动了,他们这些人年轻人也是还有机会的。
可主公现在就给他提及此事是什么意思?难道说.
没等诸葛瑾惊疑,袁术就命人递下来两封册书,正与他先前给曹安民的一摸一样。
“朕近日苦思选官任贤之法,思得此策,正欲适行一二。
也是赶巧了,碰上子瑜过来,便将此【丞相功劳簿】赐予你兄弟二人。
只需累积十个泼天大功,便得丞相之位,此行你若是能将孔明带回来,便计你一场泼天大功。
一共两份,你一份,孔明一份,若你兄弟二人,皆能功行圆满,到那时汉廷左右二相之位,未必不是你诸葛家囊中之物。”
袁术说着,竟亲自起身,步至诸葛瑾近前,抬手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谓之曰:
“阎公年迈,贤兄弟素有大才,有经天纬地之能,包藏宇宙之机。
今当勉励,勿负朕望。”
即便是以诸葛瑾的聪明劲,这一下也被袁术的大手笔砸懵了。
丞相功劳簿!
一下收了两份!
这可是白纸黑字写了的,将来只要有十个泼天大功,就能来找主公兑换的。
那场景,诸葛瑾都不敢想。
大汉朝廷左右二相,正是他们诸葛兄弟?
一门双丞相,这是何等信重,又是何等门楣?
他们诸葛家这是要一步登天,扶摇直上九万里,从此平步青云了。
主公是必然要登基称帝的,那么他们诸葛家,岂不就能荣升当世第一世家?
叔父!谨做到了!
谨没有让您失望,光复我诸葛家门楣,就在今日!
想到把自家二弟接过来就是一桩泼天大功,诸葛瑾哪还忍得住?
错过了这次,今后哪还有这么简单的泼天大功可以白捡?
念及至此,他当即朝袁术俯身下拜。
“主公大恩,谨纵死也难报万一!
臣斗胆,请主公借臣三万兵马,一月之内,必将孔明请来。”
袁术:“???”
玩归玩,闹归闹,让你请你弟弟出山,你管我要兵马做什么?
“这个子瑜啊,你不要激动,毕竟也是你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没必要的话,还是不要妄动刀兵,伤了感情。”
“主公有所不知,舍弟年幼顽劣,正需管教。
他如今躲进了山里,旁人难知踪迹,难觅其踪。
唯有请动大军,搜山检海,将人找出。”
诸葛瑾声色严厉,已跟先前换了一副面孔,一派严父之相。
“只要能见到孔明,如今先父已逝,长兄为父。
谨身为他大兄,必会对他好生管教,让他明是非,晓大义,知道何为对,何为错,何为忠,何为贼!”
诸葛瑾此话一出,就连袁术也怔然无言,好家伙,人是木雕,不逼不行。
这逼一下,主观能动性调动出来,办法不就想出来了吗?
徐州之难后,诸葛家的长辈基本都死绝了,诸葛瑾就是诸葛家主。
加之父亲死后,长兄为父,按照三纲五常来论,父为子纲,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
把诸葛瑾逼急了,别的不说,拿出长兄为父,一杆孝字大旗压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