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41节

  “可是朕之皇叔,刘备,刘玄德。

  皇叔久历四方,不知对此事,有何见解?”

  见天子发话,群臣肃然,刘繇更是用期待的目光望向刘备,显然希望他也能向天子提议,诛杀曹贼。

  万众瞩目之间,却见刘备作动容之状,眼圈都红了,几欲落泪,行礼而拜。

  “败军之将,漂泊无依之人,安受皇叔之名?

  臣在外征战多年,几次蒙受陛下诏书,授我于州牧,托我以大事。

  臣虽庶竭驽钝,难报天恩,今陛下有命,臣当万死不辞。”

  刘协:“.”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皇叔!

  我问你怎么办?

  你把皮球又给我踢回来了是吧?

  我明显希望你能带着你那三万人,让大家清醒清醒。

  曹操当然要除,但得一点点除,暂且利用他抵挡袁术,我们慢慢发展,直到有能力靠自己对付袁术了,自然就是除曹之时。

  这个道理,旁人看不明白,你刘玄德名满天下,也不明白吗?

  怎么就成了个只会听命行事的愚忠之人了?

  刘协这里被众人裹挟,骑虎难下,似乎今日就只能顺水推舟,先除了曹贼,与曹营战过一场,分个胜负。

  而众人看见刘备表示会听命行事后,更是得理不饶人,齐呼除贼,磨刀霍霍向曹操。

  当此之时,就连荀彧都已色变,曹操也情知不妙。

  他刚还嘲笑刘表,却没想到当下之刘表得了文聘两万大军在城外,自以为大权在握。

  直至此时,曹操也大概明白了此间局势。

  或许天子还没想杀自己,可得了两万荆州军的刘表,裹挟了三万刘备军的刘繇,没想放过自已。

  这帮乱臣贼子,自以为得了兵马,便想行险一搏,将自己诛杀当场。

  曹操明白自己必须自救了,龙椅上那位,显然根本不是他在控臣,而是臣在控君。

  可究竟要怎样才能让一群热血上头,匡扶大义之人清醒过来呢?

  又该怎么样才能让这些一心要诛杀国贼之人,不再把矛头针对自己呢?

  答案显而易见!

  唯有另一个更强大,更恐怖,足以让众人感到窒息的绝世国贼!

  却见在“攘除国贼”的群情激奋下,曹操忽的发笑。

  他大笑三声,怒斥群臣。

  “愚蠢!

  尔等死期将至,我等将为亡国之臣,犹不自知。

  还在这里为了争权夺利,排除异己。

  大汉若亡,便是亡在尔等手中。”

  言罢,也不与众人对峙,曹操向天子拱手曰:

  “陛下,臣此行虽则兵败,却也并非一无所获。

  臣正有一则惊天密闻,欲告之于陛下。”

  只听他幽幽言道:

  “大汉所以沦落至今,九州为之分崩离析,皆操之于一人耳!

  国贼袁术,布局深远,天下受他蒙蔽,诸侯如操偶绳。

  昔年党锢之祸起,直至黄巾之乱,乃至何进受诛,董卓进京,皆他一人之谋。”

  曹操说着,一一将曹营此前对袁术的分析细细道来,一桩桩一件件有理有据,听得方才还在叫嚣除贼的众人都惊疑不定。

  什么!袁术竟与何皇后有染?贼子安敢有辱国母。

  什么?袁术才是真正的大贤良师?张角不过是他推出来的替死鬼?

  什么?董卓是袁家门生故吏,进京之事,皆是袁术谋划,袁绍不过是他的替罪羊?

  什么?十八路诸侯讨董,只是他为了坑杀袁隗、袁基,借此执掌袁家的阴谋?

  等等?

  我们刚才要干什么来着?

  对了!诛杀曹贼!

  刘繇第一个反应过来,忙打断曹操的滔滔不绝。

  “曹贼,休要胡言乱语,祸乱视听!

  袁逆狂悖无道又不是一天两天了,便是他罪行累累,触目惊心,也不是你脱罪的理由!”

  然而曹操只淡淡看了他一眼,抬手轻指,谓天子曰:

  “陛下,此人乃袁术内应!”

  刘繇一惊,心下发虚,涨红了脸斥之,“曹贼胡言乱语,安敢血口喷人!”

  曹操冷笑!

  “既然诸位已经知道了,袁术布局天下,谋划之深远,恐怖如斯。

  焉知今日之局,非是袁术所谋?

  试问今日若杀了我曹操,诸位与我两败俱伤,谁是利益既得者?

  是陛下吗?

  非也!

  谁又是乐见其成者?

  舍袁术谁与!”

  他轻飘飘的话音不大,却振聋发聩。

  “诸君扪心自问,今日到底是你们想杀我,还是袁术想杀我?

  莫要被袁营内应蛊惑,做了他手中刀,掌中剑,犹不自知!”

  他又向天子拜曰:

  “袁术此人诡计多端,陛下不得不防,今当严查!

  在场众人之中,说不定就藏了袁营内应,假做忠义之名,暗图亡汉之实。”

第257章 汝这袁营内应,还敢大放厥词?

  此必袁术之计策也!

  袁术内应就潜藏在我们之中!

  当曹操道出这些惊天猛料之后,大殿之上,原本吵吵嚷嚷,高呼除贼的众人,隐隐鸦雀无声。

  他们互相忌惮的环顾四周,仿佛在各自警惕着先前还志同道合的兴汉义士,深恐中了袁术算计。

  要说在此之前,这大殿之上,也皆是当朝股肱,士人菁华,都到这时候了,除曹之事迫在眉睫,又怎么可能收剑归鞘。

  但没办法,曹操方才口中所描述之国贼袁术,实在是太吓人了!

  一边操纵宦官,发动党锢之祸,一边又代表世家之首,维护世人。

  一边发动黄巾之乱,推出大贤良师张角,揭开大汉朝廷最后一层遮羞布,一边又参与平乱,以袁氏子的身份,杀黄巾赚取功绩。

  一边利用虎贲中郎将的身份,帮助大将军何进剿除宦官,一边又通过私通何皇后的关系,向宦官告密,使宦官诛杀何进。

  一边借袁绍之手,调董卓进京,祸乱天下,一边又响应十八路诸侯讨董,借董卓之手,杀死自家洛阳全族,以继承袁家遗产,成为毋庸置疑的袁氏家主!

  真相啊!

  我大汉十数年之动乱,何以才短短时间,就使得四百载基业一朝倾覆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了!

  虽说曹操的这番说辞里,也有一些不尽不实,诸如私通何皇后之类,死无对证,难以证实之事。

  但主体脉络,在此前还在江夏之时,经过曹操与曹营众人一步步分析对照之后,还是环环相扣,经得起推敲的。

  你要说党锢之祸,可能袁术年纪太小,不是他主谋,但也绝对和他,和袁氏脱不开关系。

  正是因为党锢之祸,为了对抗宦官,天下世家才不得不聚集在袁家身后,以袁家为首,为其羽翼。

  而黄巾之乱,几乎就是实锤了。

  就如今大江以南,那副黄天治世,盛世太平之景,加上黄天应元显圣道君,深受万民传颂。

  现在就算张角活过来,都得拜袁术为黄天正统。

  特别是在场众人,大多也是经历过那个时期的,当初黄巾之乱那事,发生的本就蹊跷。

  张角,一个乡下泥腿子,他幕后要是没有人做推手,他凭什么传教天下,使数百万信徒不惜为之死战?

  凭他那句天下太平的口号吗?还是那一碗愚弄世人的符水?

  在这群肉食者眼里,我大汉向来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百姓丰衣足食,以忠孝礼仪治天下。

  若不是幕后有黑手作祟,怎么可能突然之间就爆发此等动荡九州的大乱?

  况且当时张角的太平道可不只是愚弄百姓,就连宫里的贵人,这满座的世家豪门,达官显贵。

  若不是张角后来当了反贼,可都是把太平道人奉为座上宾的。

  这你要说背后没有人在扶持张角,帮他打通关系,显然是没人会信的。

  而刚好,身为四世三公门楣的袁术就有这个能力,做张角的贵人。

  至于动机嘛.

  以前可能想不到,但现在就很明显了:妄图祸乱大汉根基,篡逆称帝!

  不止如此,经过曹操这么一提醒,一些知道当年内幕的人,很快就想到一个细节。

  按理说,张角联九州之黎庶,撼一家之王庭,一声令下,八州皆反,百万黄巾,浩浩荡荡,倾大势压来。

  那时先帝都吓得睡不着觉了,可问题是,他怎么就败了呢?

  有内鬼告密!

  作为张角心腹亲信的弟子唐周,在举事前主动向朝廷告密检举此事,让朝廷提前有了防备。

  这事要是放在以前,众人也不觉得什么,可听闻曹操口中描述之袁术做派。

  众人怎不细思极恐。

  唐周!

首节 上一节 241/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