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244节

  既然曹卿言说朝中恐有袁术内应,且言之凿凿。

  今便任你为御史大夫,专司监督朝臣,调查内应之事。”

  说实话,依刘协本来的想法,他是打算命刘表出言,借着宛城之败,罢了曹操的相职,然后给个司徒之位,负责民政、户籍的。

  反正这块权力,本就握在尚书令荀彧的手里,就算给了曹操,他也还是会继续让荀彧打理。

  可今日刘表与群臣裹挟自己的场面,属实把他吓到了。

  他是发现了,如果曹操这把剑不够锋利的话,他也还是个傀儡,只不过是群臣操控的傀儡。

  因此不如借着这次袁术内应的舆论,让曹操去当群臣的悬顶之剑。

  如此既能安抚被罢相的曹操,也能迫使群臣不得不向自己这个皇帝靠拢,更加的依靠自己。

  闻听天子的这番安排,曹操心下松了口气,最难的这关过去了。

  至于说罢相?

  对他来说不过是个名头罢了,他曹孟德实际上是不是丞相,又不是你天子一句话就能决定的。

  就像天子现在罢了袁术的大将军之职,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袁术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该节制南方兵马,还节制南方兵马。

  不过趁着这个机会,倒是可以暂且给小皇帝示弱,假意臣服,以谋事后。

  心中计较已定,曹操遂长拜曰:

  “陛下圣明!

  操兵败宛城,以至今日,与人无尤。

  只是我那爱将典韦,爱侄曹安民,爱子曹昂,皆为国尽忠,死于王事。

  他们皆是臣的挚爱亲族,嫡亲血脉。

  每每念及他们无名无分的夜枕青山,连尸骨都没找回来。

  操就涕泪横流,悲从中来。”

  没等他说完,刘协便明白他的意思了,这是服软了,表示自己可以接受罢相,但还想要点好处。

  左右不过是几个死人,刘协也不在乎,当即下令封赏。

  “曹卿所言甚是,将士们为国捐躯,朕自不能寒了人心。

  今当追封爵位,以彰其功。”

第259章 《册大将军术为汉王疏》!

  “传诏:

  【朕闻:忠勇殉国者,当载于丹青,骨血卫主者,必荣其身后。

  典韦以悍勇侍卫主帅,宛城一战,持戟拒门,身被数十创而不退,其节可昭日月。

  今追封武威侯,赐谥“忠勇”,食邑三百户。

  曹昂,曹卿长子,礼义彰于内外,仁孝显于生死。

  宛城之役,让马救父,殒身乱军,孝勇可嘉。

  追封丰悼侯,以其子承嗣,食邑五百户。

  曹安民,随阵征战,临难不避,同殒于宛,忠谨可念。

  追封都亭侯,食邑三百户,赐帛百匹。】

  如此封赏,曹卿可还满意?”

  明着看是封了三个侯爵,可见天子对曹家之殊荣,可除了曹昂明言了可传子嗣外,另外两人都只是单纯的追封。

  这人都死了,还没说能传后人,看似是皇恩浩荡,实则不过有名无实。

  不过曹操本就打算暂且示弱于天子,让天子自以为的平衡拿捏住了自己,待先过了眼前这关。

  事后汇合了荀彧、曹仁,了解如今洛阳之变化局势,等整合了自家兵马,找到由头发难,便动用雷霆一击,彻底打断天子羽翼。

  因此此时自然也是配合着行礼谢恩,“臣曹操叩谢陛下天恩!

  曹昂,曹安民等,为国效命,本是分内之责,蒙陛下念其微功,恩赏爵位。

  臣怎不感激涕零,以报皇恩,谨忠守节,不负陛下厚爱!”

  刘协微微颔首,又看向混迹在群臣之中,不发一言的刘备。

  “刘皇叔远道而来,几次奉诏讨贼,从不落于人后。

  今朕欲效仿先帝,重建西园新军,欲命皇叔为后将军,统率新军,为将来南下讨逆,以做准备。

  皇叔可愿相助否?”

  “陛下,臣惶恐。

  备屡战屡败,有罪无功,安敢任此高位?”

  “眼下正是用人之际,皇叔几次力战袁军,除曹卿外,乃是如今对袁经验最丰富之人。

  如今国朝危难,局势倾颓,皇叔难道也要顾惜自身,不肯相助于朕吗?”

  “这”

  刘备故作为难之色,向众人示意这是天子有命,他也是实在不得不从。

  这才行礼谢恩,领下职份。

  刘协接下来又封文聘为西园新军副统领,刘表对此自然乐见其成,忙眼神示意文聘谢恩。

  在天子一拉一踩之下,曹操虽被削了职权,得了三个虚名爵位,但总算躲过一次危机,倒也能接受。

  帝党虽没能除恶务尽,但得了实际好处。

  于是朝堂在圣天子治下,一片其乐融融,正要为曹操、刘备等人接风洗尘,以现歌舞升平之相。

  偏偏这君臣相得之际,只听殿外有传令使者,唱名急呼:

  “回禀陛下!

  大将军袁术使节,新封之都亭侯曹安民至,有奏疏献上。”

  曹操:“???”

  刘协:“!!!”

  群臣:“.”

  欺天了?

  这刚追封的人还能活过来???

  这一瞬,所有人的表情都极为复杂古怪,难以言喻。

  刘繇第一个抓到机会,目视曹操。

  “曹贼,安敢欺君罔上?”

  曹操一时竟无言以对。

  刘繇得理不饶人,咄咄进逼。

  “曹安民分明还活着,你却说他为国捐躯,欺瞒天子,以骗取爵位,其心可诛!”

  他说着,又谓刘协曰:

  “陛下,您瞧我说什么来着?

  从夏侯惇到夏侯霸,从乐进到李典,现在连他曹孟德的亲侄子,都是袁氏降臣。

  曹家满门,遇袁则降,断不可信,曹营上下,便是我大汉朝中最大的袁氏忠良。”

  刘协:“.”

  他知道曹操的野心,都在这里挟持自己以号令天下了,又怎么可能再去做什么袁氏忠良?

  可此时曹安民过来,却不失为又送来一个打压曹操的把柄。

  他眸光似明似灭,谓曹操曰:

  “曹卿,曹安民死而复生之事,汝合该给朕一个解释。”

  曹操默然。

  于沉默中,他正苦思对策。

  他也是深感不解,曹安民临阵断后,身中百步飞枪而死,那是他亲眼所见。

  这已经死了的人,怎么还活过来了?

  难道是当时没命中要害,又被袁军救回来了?

  救回来就救回来吧,侄儿没死也是好事,可是千不该万不该,你怎么能降袁呢!!!

  没等曹操多想,才刚缓和的群臣攻讦也接踵而至。

  刘表冷笑曰:

  “曹御史,表听闻你曾三令五申曰:

  凡降袁者,九族同诛,今曹安民降袁不说,甚至还敢出使而来,其招摇过市,不知悔改。

  却不知曹安民之九族,曹御史打算如何处置呢?”

  “是啊,敢问曹御史如何处置?”

  “此言有理,正好如今李典降袁,其家族还尚未处置。

  不如就由曹公把李典之家族与曹安民之家族,一块处置了吧?”

  言语如刀,字字诛心。

  一人降袁,九族同诛。

  曹操怎么也没想到,这条抵制降袁之臣的禁令,有一天会杀到自己头上。

  特别是这些人居心叵测,还要把李典之家族与曹安民之家族绑在一块处置。

  处置?

  他曹操怎么处置?

  我杀我自己吗?

  曹安民可是他亲侄,一旦处置,别说曹家跑不了,他还得先把自己斩了以儆效尤。

  可若不处置曹家的话,李典家族又如何是好?

  单独处置李家,如此区别对待,必使三军上下同自己离心离德。

  但不处置的话,前面刚三令五申的严令,现在又不遵守了,今后还有何威信可言?

  袁贼歹毒!

首节 上一节 244/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