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38节

  因为这个人,他根本就不存在于袁术营中!

  一个不存在的人,他们又如何找得?

  是了!就像自家曹营之中,诸位军师从未刻意隐藏身份。

  这般隐藏自身除了维持神秘,导致在情急关键时刻,要现身下令反遭遇诸将不服,平添掣肘外,又能有什么好处呢?

  而什么样的人,才需要这般刻意隐藏?

  那只能是他的身份见不得光!

  再念及刚才偷听得袁术对答间提起:北面密奏与袁绍消息。

  蒋干心中的思绪猜测,越发清晰明了。

  他小心翼翼拿过那封上书【军师】二字的书信,凑近灯盏,展信观瞧,心底忐忑而期待。

  这个单凭书信往来就能数次压制周瑜的【奉孝】,这个袁术麾下最为神秘的第一谋主,就将在他蒋子翼的手中,揭晓!

  【《榻上策》

  今汉室衰微,天下纷争,帝崩山摧江河乱,豪杰逐鹿乾坤改。

  主公当神器之重,据江淮之地,根基渐固,今可兴大义之名,号令天下诸侯北上伐曹,趁取豫州之地,可成大业之基。

  届时西进南阳,以伐刘表,尽长江之所极,据荆襄九郡而有之。

  东占小沛,以夺徐州,鼎足东南,坐观天下之衅。

  待时局有变,倾南方之兵北上中原,带甲百万之士横扫诸侯,摧枯拉朽,除残涤秽!

  问鼎天下,当在此时,建号帝王,俯瞰九州,此太祖高皇帝之业也。】

  蒋干看至此处,倒吸一口凉气,暗道好一篇《榻上策》,好一个【奉孝】!

  若袁术果真能照此策发展,哪还是什么冢中枯骨?分明大事可成,大业可期!

  他继续往下观瞧,越是看到细节深处,越是心惊胆战,恨不能拍案叫绝。

  虽则此信没有署名,字迹也是刻意用左手书写,潦草难以辨认。

  但越是如此,越是加重蒋干心中猜测。

  除了袁术背后那位见不得人的谋主【奉孝】,还有谁给袁术写信,需要这般鬼鬼祟祟?

  除了当世顶级谋主,谁又能将天下九州之变尽收心底,为袁术谋写这篇足以定鼎天下的《榻上策》?

  直到通篇看完,目光落在最后一句:

  【于我观之,袁绍志大才疏,多谋寡断,为大义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诚不足虑。

  前次来信,主公言道:戏志才恐时日无多。

  若不出所料,志才死后,文若必请我至曹营,接替戏志才,为曹操谋划。

  曹操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堪与主公并列为当世英雄,不可小觑。

  我当趁此入曹营,明为曹操献策,实为主公谋划,至此必步步料他于先,再难抵主公之兵锋。】

  蒋干观至此处,惊骇欲绝,只觉心神俱震,头皮发麻。

  步步料人于先?

  原来此人竟是这般料人于先?

  荀文若竟还想请他来曹营,接替戏军师?

  简直引狼入室,主公大业恐将毁于一旦也!

  当此危难之际,能匡扶主公,以挽天倾者,舍我蒋子翼,谁与!

  心头计较已定,蒋干一咬牙将书信揣入怀中,情知倘若袁术归来寻不见书信,必要生疑。

  此地绝不能久留,而眼下唯一能送他出袁营之人,唯有周郎!

  事不宜迟,此刻袁术随时可能归来,蒋干神色严峻,急步走出里间。

  果见外间宴会杯盘狼藉,鼎中之物早已食尽,他又是一阵呕意翻涌,只强撑着出帐急寻周瑜。

  “子翼先生欲往哪里去?”

  “袁公吩咐,让您留在帐中好生休憩。”

  不想于帐门处竟有两名亲兵拦路,蒋干一时又气又急又不得出。

  正无措间,他忽见得于更远处把守的亲兵,不是雷簿、陈兰二人,又是何人?

  蒋干大喜,忙唤雷、陈二人相助,他二人如今虽也是亲兵,毕竟曾经身份在这,除了许褚、周泰两位统领,普通士卒又哪里敢拦?

  几声喝骂之间,拦路之人不甘退下,蒋干已被他二人救了出来。

  他当即对雷簿、陈兰千恩万谢,低声许诺将来入得曹营,必有厚报。

  雷、陈二人只与他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似是心照不宣,又似各怀鬼胎。

  得他二人引路,蒋干一路畅通无阻,来至周瑜帐外通传。

  “公瑾,事急矣,怎还在此酣睡?”

  睡眼惺忪起来的周瑜,见他神色急切,也是精神一振。

  “子翼深夜至此,可是大事有变?”

  蒋干不好明言偷窃书信一事,只将那份伪造的大将军令递予他。

  “大事已经办妥,然我动用袁公印玺,诚恐为他所觉,不便久留。

  还请公瑾助我一臂之力,送我归去。”

  “此事易也。”

  月光下,袁营楼台之处,二人相视而笑,正是袁术、杨弘。

  目送蒋干连夜遁逃,袁术笑谓之曰:“此计如何?”

  弘曰:“主公妙计!”

  “谬矣,今后该改口称奉孝妙计。”

第53章 蒋干盗书而归

  朝阳未升,晨寒露重,蒋干趁着晓色逃回曹营。

  当他来寻戏志才,只见烛火将烬,案牍横陈,病弱文士拥裘倚榻,忙于处理诸事,竟一夜未寝。

  见蒋干归,他强撑病体,泛起一抹浅笑,“事若何?”

  蒋干虽忧心戏志才身子,然重任在身也不敢耽误,忙谓之曰:

  “大事成矣!

  孙策实则并非如我等外人所知,常感袁术恩义,不忍相负,反而早生自立之心。

  我同窗好友周瑜,更已数次为他谋划脱离袁术,创立基业之事,只是几次被人看破,故此不能成功。”

  蒋干遂将从周瑜口中得知,诸如献玉玺、渡江救母、劝太史慈等事件详情,一一道来,这才拱手一礼。

  “干幸不辱命。

  即便无人相助,周瑜几次三番,亦要为孙策立业,今闻我欲助他成事,怎不同我一拍即合?

  就连孙策遭防备算计,压入大牢,如何解救诸事,也是干亲力为之。

  我冒奇险深入袁术帐中,临危受命以私盖印玺,助周瑜营救孙策,以便三日后举事,同我军里应外合,一举击破袁军。”

  闻听蒋干所言,见他一脸自信,侃侃而谈,戏志才眸光惊异打量着他,虽觉事情未免太过顺利而心存疑虑,但此时还是面色和缓,温言勉励。

  “甚好,早听闻子翼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今次前往袁营,不过一夜,已做成如此大事。

  若此番真能一举破袁,子翼当记首功,待主公回来,我亲自为你请功。”

  不想蒋干听得此言,面上虽有喜色,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欲言又止,想要夸奖又不好直言的矜持。

  戏志才自然看得出来,虽不知他还有何事要讲,仍颔首许之。

  “同我之间,不必如此,子翼若还有话说,不妨直言。”

  蒋干当即迫不及待,脸上压抑着难以抑制的喜色。

  “我此行倒有意外之喜,戏军师定然猜不到,除了周瑜、孙策,我还为您说了谁来?”

  “哦?”

  “其一名雷簿,其二唤做陈兰。”

  “什么?怎会?”

  见遇事镇定自若的军师戏志才,此番也被一举镇住,蒋干颇为自得,为他娓娓讲述。

  “戏军师有所不知,这雷簿、陈兰或许如您所说,才干非凡,有古之名将之风,无双上将之称。

  然,才能不等同于品行,他二人虽有才干,实则品行不端,不知忠义二字,无有尊卑之礼。

  早在数年之前,雷、陈二将守汝南时,便已心生反意,常私卖军械粮草,暗助刘勋自立。

  至今时今日,他二人虽屡出奇谋同元让将军攻守阳翟,可袁术嫉贤妒能,不仅不委以重任,反借刘勋之死,夺了他二人兵权,贬为亲兵。

  一朝大权在握,一朝呼来喝去,他们两个不忠不义之人,怎不心生怨愤?

  我亲往说之,已让他二人投曹,将在三日后配合我等行事。”

  “你这.?”

  戏志才倒吸一口凉气,他此刻看向蒋干的目光,惊为天人。

  “我素以雷、陈二人为心腹之患,不想子翼此去袁营,在完成大事的同时,顺势还能将此二人游说?

  我常听人言子翼舌辩之才,当世无双,自比苏秦、张仪,犹有过之。

  我原是不信,只以为夸大其词,今日方知何为合纵连横,何为远交近攻,古之能言善辩者,莫过如是。

  闻名不如见面,子翼江左名士,名不虚传。”

  得戏志才这般称赞,蒋干嘴角难掩笑意,但他仍自强撑着面皮,一副欲言又止之态。

  戏志才看着这熟悉一幕,当真是既无奈又古怪,轻咳间试问之。

  “子翼,可是还有未尽之意?”

  “嗯~”

  蒋干昂首长“嗯~”一声,这才面有凝重之色,压低了声音。

  “不知戏军师可知【奉孝】此人?应是一位不弱于您的当世智谋之士。”

  戏志才不明就里,只眸光紧盯蒋干,意味深长。

  “要说不弱于我,那必是郭嘉郭奉孝无疑,此人用谋鬼神莫测,即便是我也不敢言稳胜于他,当不在我之下。”

  蒋干闻听此言,与自身于袁营中所见所闻相互印证,心下一沉。

  想到值此危难之际,匡扶曹公大业,舍他蒋子翼,谁与?

首节 上一节 38/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