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 第52节

  但我对您一片忠心,天地可鉴,一颗赤胆,日月为证。

  晔,请那人当堂对质。”

  ”当堂对质?”

  他确实是提前知道刘晔是曹营的人,但那是之后了,眼下这个时间点刘晔尚未入得曹营,政治立场本来是不明确的。

  可这一切当他从阎象发来的急信里听说刘晔在寿春鼓噪称帝言论,请自己无论他说什么都千万别信,眼下绝非称帝时机云云,就不一样了。

  你刘晔会平白无故跑来鼓噪称帝言论?

  真要是对你刘子扬不了解的人,指不定还真被你这番袁氏忠良的形象蒙骗。

  可袁术的前世记忆里明确知道,刘晔是因为情知原身并非明主,妄图称帝实为取死之道,是以才帮着刘勋自立,并在后来败于孙策后,带着刘勋一同投奔曹操。

  怎么?就算今生自己表现不同,一副英主之相,让刘晔改变了看法想要当袁氏忠良。

  可明知道妄图称帝取死之道的刘子扬,不来劝谏就罢了,又岂会这般积极积极促成称帝之事,以请袁氏赴死?

  如此自相矛盾,包藏祸心,你刘子扬不是曹营细作,又是什么?

  思绪纷飞间,听闻刘晔当堂对质的要求,袁术笑了。

  他只命人去唤来一人,谓刘晔曰:

  ”子扬且看,此人是谁?”

第73章 夏侯惇,你敢卖主求荣?

  ”子扬且看,此人是谁?”

  来人身长八尺,虎体熊腰,虽左目已瞎,但右目圆睁、精光四射,直面袁术凛然不惧,仿若凶神。

  惊见此人,只让刘晔惊骇欲绝!

  如此英武相貌,他又怎能不识?

  不是夏侯元让,又是何人?

  可是这.怎么可能?

  ”刘子扬,你可还要对质吗?”

  对质?

  刘晔一时间心中五味杂陈,百转千回,思绪纷乱如麻,竟怔在原地,讷讷无言。

  夏侯惇都站这了,还要对质什么呢?

  自己与曹营书信往来极为机密,除了曹操心腹几人,更无有他人知道,袁公路又岂能平白无故一眼看破?

  而恰恰夏侯惇就是这么一位曹操心腹。

  刘晔只觉天旋地转,难以置信。

  他听说夏侯惇在上次阳翟大战时失陷于袁营生死不知,可他怎么也想不到!

  曹公最亲密的手足兄弟,从小一块玩到大,自起兵时追随至今,始终不离不弃的夏侯惇,居然叛变投袁,还将曹营机密泄露。

  如果连夏侯惇都能叛变的话,曹营之中还有谁不会叛变?

  倘使有了夏侯惇泄露的情报,袁术对曹营诸事了如指掌,又还有什么阴谋诡计能骗得了他呢?

  就如自己此行,千翻筹谋,百种算计,结果只一见面,就被袁术道破细作身份,这还如何作为?

  ”袁公唤某家何事?”

  夏侯惇不解此间意思,冷声发问。

  他倒并非惧死贪生,一来此前袁营之中对他看护严密,不让他寻死。

  二来初时那股冲动劲过去,袁术这里对他也颇为恩遇。

  不说好酒好肉,至少没短缺了他,如此对待他一个俘虏,也算仁至义尽,夏侯惇倒也感怀他的恩义。

  反正袁术既没折辱他,也没逼他投降,更没让他泄露机密,做出有害曹营的事,单纯在这里混吃混喝,夏侯惇也就不急着寻死了。

  此时得蒙袁术召见,他虽不解其意,可也随时准备着。

  倘使袁公要让他做出有害曹营之事,他夏侯元让绝不贪生畏死!

  面对夏侯惇的询问,袁术轻笑间手指一人。

  “他便是淮南刘子扬,元让可还有印象?

  现如今寿春尽知,他是我袁氏忠良,更收了我嫡长子为学生,是以袁家特地送他来此,为我献破曹之策。

  因我不信他之策论,对他怀有疑心,他方才言说要找人当堂对质,我遂唤了元让你来.”

  夏侯惇闻言怎不惊骇欲绝!

  刘子扬竟叛变投袁?

  他同曹操亲近,亦是知晓刘晔曾与曹营书信联络,以说刘勋投曹之事。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两人见面竟是在这袁营之中。

  也是,如今袁术势大,连自己都被俘虏,主公岌岌可危,谁又不想着另谋出路呢?

  可刘子扬之才,连主公与戏志才都对其称赞有加,若果真为袁公路献破曹之策,主公岂不危矣?

  抱歉了,袁公!

  虽然您对我恩遇有加,但我为吾主谋事,今又岂能坐视?

  这一刻,死气沉沉的夏侯惇好像再度活了过来,混吃等死的他似乎发现了一条曲线救国,身在袁营也能为主公效力的方式。

  不等袁术说完,他便抢先开口。

  “袁公绝不能轻信他的计策!”

  夏侯惇独眼微眯,盯着刘晔这个“叛徒”目光灼灼,恨意深藏。

  好贼子,安敢卖主求荣?

  收袁术嫡子为学生,只怕袁家早已为你安排好了光明前途、荣华富贵。

  那便让我夏侯元让替主公亲手毁了你这份前途富贵,好让你们这些卖主小人,以儆效尤!

  他当然也不会只信袁术一面之词,可如今刘晔就在身侧,他这个当事人都对袁术所言之事并未反驳,如此哪还能有假?

  而刘晔呢?他当然无法反驳,夏侯惇都已经把他的底细泄露了,还来这里当堂对质,他还能反驳什么呢?

  关键袁术所言的这一句句一件件也都是实情,是寿春人尽皆知,在场所有人都亲眼看到的事情,他又有什么反驳的余地呢?

  于是乎,只见夏侯惇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其怒视刘晔,一脸忠义之色。

  “此反复小人,元让请杀之!

  刘子扬者,刘勋麾下沟通曹营之人,常为吾主谋事,今来献策,必然有假,其必心思险恶,欲害袁公!

  袁公切莫相信此人策论,当慎思之,其虽才华高绝,但若不为所用,反以为害,留之何异?

  不若当场杀之,以儆效尤,方展袁公威权于天下!”

  言辞间杀意凌冽,夏侯惇心中发狠,岂能让你为袁术所用?

  贰臣贼子,我夏侯元让今日誓为吾主除贼!

  夏侯惇此言一出,刘晔心中哪还存侥幸之心,不由怒斥出声。

  “背主小人,安敢如此害我?”

  “叛臣贼子,你也配提此话!”

  夏侯惇心中冷笑,自忖他为了主公大业,是以屈身事贼,有如卧薪尝胆一般,岂能跟你个贰臣贼子相提并论?

  “卖主求荣!今为你这小人所害,晔无话可说。”

  刘晔只道他为主公大业深入敌营,你个卖主小人,也配说我?

第74章 元让叛变?这不可能!

  场中二人一个贰臣贼子,一个卖主小人吵的不可开交,袁术也生怕他们再吵下去,一个不巧察觉不对,赶忙命人先将他们分别带了下去,再行处置。

  直至此时,他才有功夫看向自家那个不省心的便宜儿子。

  此刻的袁耀早在先前袁术一见面没等说话呢,就指着自家老师是曹营细作给吓得慌了神。

  满心从了爹爹那不能明言的心意,劝进称帝以讨欢心,顺带混个太子当的他。

  眼下恍如一盆冷水浇下,通体冰凉,低垂着脑袋焉不拉几瑟缩在好朋友陆逊身后,根本不敢抬头。

  在场之中,满座群臣,包括眼巴巴跑来的袁家人,哪个又还敢多言称帝之事?

  方才的局势已经再明显不过,主公慧眼如炬,那个刘晔刘子扬分明就是曹营细作!

  这时候还跟着鼓吹称帝,真不怕被缓称帝派系将他们划归到曹营细作同谋之列,直言图谋不轨,欲害袁公乎?

  全场为之一寂,在寿春酝酿多时,好容易大势将成的称帝派,反而因为这次意外拉了个曹营细作打头,不仅没能成事,反而嚣张气焰被打压到了谷底,至少短时间内没人再敢提称帝之事。

  当下见袁术眸光落在袁耀身上,而袁耀羞愧之下根本不敢抬头,其他人可以沉默,唯独被袁耀挡在身前的陆逊,不得不站了出来。

  “老师,袁耀公子也是一时受刘晔蒙骗,曹贼狡诈,他毕竟年幼.”

  然而袁术对此不以为然,反而眼眸微眯,轻笑间微微颔首。

  “耀儿此番做的不错。”

  袁耀:“???”

  “爹爹,我.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

  没等他解释,袁术不耐得抬手制止,拿起刘晔先前进献的三封奏书,笑语里意味深长。

  “淮南刘子扬是曹营细作不假,可寿春刘晔是我袁氏忠良,百姓、学子、世家,悉亲眼所见,人所共知,其仗义死节,慷慨壮烈,岂能有假?

  耀儿感其忠义,拜其为老师,这很好,往后当日日进学,与你老师多加亲近,勿负我望。”

  对于袁术来说,管你是不是曹营来的细作,上了贼船你还想跑?

  一个太子太傅把你焊死在袁营,派人天天盯着你,你又如何走脱?

  就连夏侯惇都有派上用场的时候,何况你刘子扬那么大一个谋主呢?

  至于说袁耀会不会被刘晔教坏?这不是还有他那小伙伴陆伯言看着呢嘛。

  见爹爹好像真的没有因此发怒,袁耀赶忙维诺称是。

  “爹爹放心,耀儿一定跟着老师认真进学。”

  袁术微微颔首,方又看着群臣之中深深低着头,假装不被看见的一人。

  “蒋子翼!”

  “主主公?”

  “我观夏侯元让与刘子扬之间似有误会嫌隙,你与元让同出曹营,私交甚厚,便去劝劝吧。”

  蒋干算听明白了,这哪里是要自己去消弭误会的?分明是去加深误会。

首节 上一节 52/2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