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105节

  明明是我先来的,事情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

  朱由校享受着宫女的纤手服务,对着候在东暖阁中的魏朝说道:“魏大铛,十月皇庄的进项,怎还没人送上来?”

  洪武到宣德朝这段时间,皇庄年度奏销是每年的十二月份,户部汇总全国皇庄(含宫庄、王庄)的黄册(土地册)与白册(收支账),经内阁预审后呈递。

  皇帝在奉天门(后改皇极门)举行御前奏销,当场质询亏空。

  到了正德到嘉靖朝,年度奏销改为极度奏销,每季首月(四、七、十月)及年终

  司礼监太监通过文书房呈送《皇庄出入账目》密揭。

  然而,现在都十一月份了,还没见账本过来,皇帝的语气之中,也是带了些杀气的。

  魏朝听出了皇帝话语之中的杀气,赶忙上前说道:“皇爷,大行皇帝之时,说要裁撤皇庄,故而让皇庄的太监们乱了一阵,估摸着,这几日便能送来账册了。”

  朱由校冷笑一声,说道:“告诉他们,账目明细,朕要细看,谁敢贪污偷私,朕便要效仿太祖爷!”

  魏朝额头冒出冷汗,说道:“奴婢一定提醒他们。”

  万历末年皇庄总面积约3.7万顷(含宫庄、王庄及赐田),占全国耕地1.2%。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北直隶有顺天、保定、河间三府皇庄,因近京便利,多蔬果禽畜供应

  济南、兖州的皇庄以棉田、盐场为主,贩以牟利。

  南直隶的应天、苏州府等地,水田产优质稻米,输于京都。

  皇庄之地,粮食产量一年至少有一百五十万石,银两二十万两。

  甚至

  这还是被大量贪墨之后的数据。

  朱由校便是要看看,那些镇守皇庄的太监,敢不敢蒙骗他。

  若是敢.

  哼!

  那他这个大明皇帝,便要教一教手底下的这些人,什么事情能干,而什么事情不能干了!

  “抄家晋商的事情,如何了?”

  魏朝额头冒汗,说道:“这事情是魏忠贤在做,奴婢并不知晓内情,听闻京城之中,晋商的府邸商铺都被查抄了,至于他们的本家,王承恩他们早就出发了,恐怕现今正在查抄呢!”

  朱由校点了点头。

  京城中的晋商资产,恐怕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大头,则是在他们山西老家之中。

  不过要从当地人手中拿得这些资财,恐怕要靠他派出去的那些太监的手腕了。

  不然,这些晋商若是将银两埋在哪个荒郊野岭,就是不给你抄,你也没办法。

  至于

  那些晋商会不会反抗,朱由校觉得是会的,现在世道这么不好,若是这些商贾之中有胆子大的,撺掇流民作乱,也并非是不可能。

  是故,朱由校早早的便命山西总兵王国梁镇住局面,并且从辽东调来边军三千,以镇局势。

  朱由校做事,就是要求万无一失的。

  山西有白莲教闹事,流民众多,就似干柴一般,极有可能被一点火星点燃,提前准备好水,就可以在火生起来的瞬间,就将火扑灭。

  “召魏忠贤来问话。”

  朱由校想了一下,又说道:“让英国公也来。”

  “奴婢遵命!”

  半个时辰之后,魏忠贤匆匆赶到。

  他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可比魏朝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忙多了。

  如今抄家八大晋商,审讯拷打出赃款,更是忙得他脚不沾地。

  这些人被抄家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转移财产。

  为了揪出那些被他们转移的钱财,魏忠贤只得是各种方法都使出来了。

  多下作的都有。

  此刻,魏忠贤跪在东暖阁冰凉的青砖上。

  他心里暗暗盘算:那些晋商骨头比铁还硬,不过这满地的刑具和番子的手段,还怕撬不开他们的嘴?

  乔家那老东西被烙铁烫得晕死过去时,他本想直接杀了泄愤,可转念一想,留着他吊着命,拿他宝贝孙子要挟,才能掏出更多银子。

  此刻面对皇帝,他恨不得把每一个藏金的地窖都绘成图呈上去,好让陛下知道自己的忠心和能耐。

  他知晓皇帝对抄家之事的重视,也明白自己手段狠辣,可只要能凑够陛下要的数目,那些血债又算得了什么?

  陛下要的是江山稳固,我魏忠贤不过是替他扫清障碍罢了,他在心里给自己找着借口,抬头时,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准备把自己的“功绩”一一道来。

  “奴婢魏忠贤,拜见皇爷。”

  朱由校轻轻点头,问道:“抄家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魏忠贤当即回答道:“皇爷,京城中的那些晋商的人还在拷问当中,不过已经在京城铐得白银三百万两了,还有些硬骨头,若是能够撬开他们嘴,所得会更多。”

  听到三百万两这个数字,朱由校的眼睛顿时一亮。

  一下子又有这么多钱了。

  “魏大铛,你很好!”

  朱由校夸赞魏忠贤一声,说道:“好生办差,朕之后重重有赏!”

  砰砰砰!

  魏忠贤连磕响头,说道:“奴婢份内的事情,自然会做得漂漂亮亮的。”

  “朕还有一个差事要交给你。”

  魏忠贤微微抬头,当即说道:“请皇爷吩咐。”

  朱由校缓缓说道:“待英国公带着两万京营兵卒南下开封之后,你便在京营之中,物色些忠心为国的百户、千户出来,朕有重用。”

  魏忠贤眼睛一亮,他顿时明白了,皇帝这是要准备对京营动手了!

  他当即说道:“奴婢领命,这差事,奴婢一定办得漂漂亮亮的。”

  魏忠贤离去之后,朱由校则是将在乾清宫等候已久的英国公张维贤也叫了过来。

  “臣英国公张维贤,恭请陛下圣恭万安!”

  “起来吧。”

  魏朝给张维贤端来矮凳,张维贤缓缓坐了下去,却不敢坐实了,腰板挺直,等着皇帝后面的话。

  朱由校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地看向张维贤,沉声道:

  “英国公,朕要的这两万‘精兵’,可都准备妥当了?”

  朱由校着重在精兵两个字上加重语气。

  张维贤何等老狐狸,早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此刻躬身抱拳,声音沉稳有力:

  “回陛下,臣已按亲疏远近、军功资历,从京营及勋贵家丁中择选‘精锐’,两万人马皆已整备完毕,随时可开拔南下,赴开封练兵!”

  张维贤也故意在精锐二字上着重咬字。

  朱由校眯了眯眼,手指轻敲御案:

  “哦?按‘关系’推举?朕倒要听听,你选的都是哪些人?”

  张维贤不慌不忙,条理分明地答道:

  “其一,京营中,武定侯、阳武侯、抚宁侯及其部众,皆悍勇善战;其二,成国公府家丁八百,弓马娴熟,可充骑队;其三,武清侯府夷丁护卫虽违制,但战力不俗,臣已责令其戴罪立功;其四,其余兵卒,皆选自五军都督府旧部,世代将门,忠诚可靠。”

  朱由校听罢,嘴角微扬,露出一丝冷笑。

  这些人齐聚一堂,当真是‘人才济济’啊!

  “呵,勋贵家丁、违制夷丁,你倒是物尽其用。不过……若有人阳奉阴违,半路生乱,又当如何?”

  张维贤目光一凛,斩钉截铁的说道:“陛下放心!臣已命锦衣卫暗插眼线,沿途监察。若有异动——”

  他手掌横切,做了个斩首的手势,厉声说道:“立斩不赦!”

  朱由校这才满意点头,挥袖道:“好!三日后启程,朕要这两万人马,在开封练成一把快刀!”

  张维贤深深一拜:“臣,领旨!”

  英国公领旨之后,又挑眉瞥了皇帝一眼,轻声问道:“不知道臣到了开封之后,陛下还有何指示?”

  这个老狐狸,已经看出了他肚子里面的坏水了。

  朱由校打了个哈哈。

  “届时,自有人告诉你。”

  没有从皇帝口中探出什么有价值的情报,英国公稍微有些失望。

  然而皇帝后面的话,又让他眼睛微微一亮。

  “尚留在京营之中,有哪些人是可堪一用的,国公不妨将这些人列出名册,供朕一观。”

  张维贤跪伏在地,重重说道:“谢陛下隆恩,微臣遵命!”

  张维贤心中明白,他手上的这些名单,必定是会受到重用的名单,即便是不会受到重用,也不会有什么事情。

  这是皇帝对他的圣宠!

  “下去罢,好生为朕办事。”

  看着英国公离去的背影,朱由校眼睛眯了眯。

  之所以他要让英国公举荐一些可堪一用的人出来,便是要安英国公之心。

  英国公将京营的刺头带出北京城后,他肯定是要立马着手整顿京营的。

  而整顿京营,必定会问罪一大批的人。

  若是敌我不分,连英国公张惟贤的人也一道问罪了,岂不让人心寒?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这种事,他朱由校肯定是不会干的。

  因此,现今朱由校给张维贤一颗定心丸,更是将他牢牢地绑在自己身边。

  没有了后顾之忧,张维贤自然能够全心全意为他办事了。

  这是朱由校的用人之术!

第113章 玉牒核弊,丹扆筹榷

  泰昌元年十一月初十。

首节 上一节 105/4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