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24节

  自王公至胥吏,倘有徇私舞弊、贪墨害民者,朕必亲勾朱批,付西市显戮,虽懿亲勋旧不贷!

  诸臣工其惕然省躬,共扶清明。”

  朱由校话毕,文华殿中群臣肃然。

  但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辩驳。

  盖因彻查贪腐,在大明乃是政治正确。

  当年太祖爷就极力推崇,并且身体力行。

  一度让洪武朝的官员成为中华上下五千年最难当的官。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杨涟当即大赞。

  “陛下此举,乃利国利民之良政!”

  其余人大多赞同庆贺。

  但也有人紧皱眉头,一脸欲言又止的模样。

  内阁首辅方从哲便是皱眉的那一个。

  一方面,见到大明皇帝如此为国为民,他感到很欣慰。

  大明朝,已经太久没有这么负责任的皇帝了。

  但另外一方面。

  彻查贪腐,将引大乱。

  陛下顶不顶得住?

  大明承不承受得起?

第28章 登天之路开启!请诸君助我上青云!!!

  新书发布,犹如渡劫。

  而本书,于今日已上第一轮推荐,也称试水推。

  推荐的好坏,衡量标准是增加的追读(读者当日阅读最新章节)。

  效果好,便能上第二轮推荐,第三、第四轮推荐,能够获得更大的流量,将本书推给更多人去看。

  效果不好,蒙尘埋土,无人知晓。

  本书可谓是倾注了作者君最多心力的一本书,从去年准备到今年,其中伴随着酸甜苦辣,虽然说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我希望有一个好的结果。

  毕竟连写了四本书,总该有一本稍微起色一些了,不然当真要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一行了。

  所以,读者朋友们,请让我一起,携手同行这段登天之路!

  您每日的追读阅读、每一张月票推荐票、每一次书友圈互动,皆是助本书破云见日的东风。

  数月伏案笔耕,成败皆系于此。

  望诸位莫吝举手之劳,每日阅读至最新章节,助这本诚意之作冲破樊笼。

  直上青云!

  而作者君,定当焚膏继晷、昼夜不停敲击键盘,为诸君奉上更多的更新,更精彩的故事!

第29章 乱中求变,帝王权术

  方从哲心中天人交战,思虑良久,终于还是出班开口说话了。

  “陛下英明神武,明察秋毫,决心整顿朝纲,实在是国家社稷的福气。但臣等仍不免忧心忡忡,冒昧献上愚忠:

  《易经》上说: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变化,变化才能通达,通达方能长久。

  如今官场积弊已深,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贪污腐败的风气,更是百年来难以根治的顽疾。如果突然下猛药整治,恐怕还没清除腐败,就先伤了国家的根基。

  历史上宋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因为操之过急,导致天下动荡不安;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虽然消除了隐患,却让满朝文武胆战心惊。

  这些历史教训清清楚楚,恳请陛下慎重考虑!”

  皇帝对处理政事如此有热情,这是好事。

  但万一此事做不成,若是做的不好,会不会打消皇帝处理朝政的积极性?

  若是再出现万历之时二十年不朝的事情,那大明当真是要完了。

  方从哲牵头说话,后面臣僚有些利益相关,或是心忧朝堂的,亦是上前开口劝阻。

  “启奏陛下:如今辽东战火未平,陕西、河南一带又出现流寇作乱的苗头。如果此时大规模彻查官员,必定导致百官人心惶惶,政务陷入停滞。更怕有小人趁机诬陷忠良,使得好坏难分,反而动摇了国家的根基啊!”

  “启奏陛下:宜以财制贪。增“养廉银”使官吏得俸足用,开“捐监例”导富户输银代罪,如此缓补亏空,徐清积弊。”

  “启禀陛下:《尚书》上说:必须有所忍耐,才能成就大事。恳请陛下暂且收敛雷霆般的威严,多施恩泽。等到边疆战事稍缓、民生稍得恢复之时,再彻底查办贪腐,定能事半功倍!”

  其中有些官员,虽然口称清廉,但自己清不清廉,自己最清楚。

  当自己真有一头牛的时候,要不慌,那是不可能的。

  然而天启皇帝朱由校却要做独夫,刚愎自用一次。

  “朕意已决,众爱卿无须赘言!”

  彻查贪腐自然会引发动乱。

  然而对于如今的朱由校来说,乱才好。

  他根基不显,乱中方才能够求变。

  其实

  所谓的反腐,当真是反腐吗?

  无非是排除异己,安插亲信罢了。

  这天底下,哪有不贪的官员。

  铲除一批贪官,很快又会长出另外一批贪官。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只要不过分贪,只要不是庸官,无为之官,能将自己手底下的事情做好,为大明添砖加瓦,朱由校都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朱由校现在最迫切需要的,便是掌权!

  彻查贪腐,便是最好的掌权方式。

  都察院、大理寺、锦衣卫查谁,怎么查,如何定罪?

  那还不是他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至于把天下搞乱.

  他朱由校可不傻,谁是大动脉,他还是清楚的。

  譬如大明的驿站系统,他是绝对不会撤除的。

  李自成,你还是继续做你的银川驿卒罢!

  饭要一口一口吃,这个道理,朱由校是明白的。

  新君登基第二日,便开始彻查贪腐,施以雷霆手段。

  群臣肃然。

  以至于接下来的几件事情,这些臣僚都没有多少辩驳的心力。

  政事推行流畅。

  此刻日头已经彻底升上来了,秋阳温暖,普照万物。

  魏朝当场批红,几件比较重要的事项,则用印盖章。

  “退朝罢!”

  朱由校摆了摆手,从御座上起身。

  鸿胪寺官当即高唱:“奏事毕!”

  百官当即行五拜三叩头礼。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都累了,赐茶水糕点!阁臣赐座密议!”

  百官在鸿胪寺官的引领下,纷纷离殿,在文华殿外领取茶水糕点。

  早上五点前要到文华殿,许多人是三四点就起床的。

  居京城大不易,离紫禁城越近,房价越高,有些朝官只得住得远一些。

  离京城远的,便要起的更早,许多人莫说是吃早餐了,连一口水都没喝。

  如今能够得圣上赏赐御膳房的茶水糕点,一个个吃着喝着,心中暖洋洋的,莫名感动。

  我大明臣子,多久没有被君上如此挂念了。

  陛下是好皇帝!

  不少人更是边吃边啜泣。

  有感于之前几个皇帝的糟心程度,如今让他们感动的想要说谢谢。

  陛下的恩情,还不完!

  根本还不完。

  而在群臣退去之后,文华殿便只剩下寥寥数人。

  首辅方从哲,阁臣刘一燝、韩爌、朱国祚,礼部尚书孙如游,户部尚书李汝华、英国公张维贤皆坐殿下,司礼监秉笔太监魏朝则在臣子与皇帝之间。

  有些事情,人多了,反而推行不下去,人少的会议,往往才是更重要,更能办事的会议。

  “众卿家,彻查贪腐之事,事关重大,波及甚广,朕意元辅牵头,各阁臣辅助,如何?”

  方从哲当即起身,说道:“老臣遵命!”

  彻查贪腐之权,实在是太大了。

  哪怕这是一个得罪人的事情,方从哲也不会拒绝。

  而他不拒绝,韩爌却不能容忍此权柄落至方从哲之手。

  “陛下,彻查贪腐之事,恐怕不能由内阁经手,交由三司便是,今朝臣多有不和,难免有人借题发挥,以权柄谋党同伐异之事,还望陛下明鉴!”

  方从哲听韩爌此言,脸色骤变。

  党同伐异之事,你东林党人不是经常做吗?

  现在跟我来装白莲花了?

  “陛下,臣彻查贪腐,必出公心,若有党同伐异之举,必遭天谴!”

首节 上一节 24/4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