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峒曾愣了一下,道:“我还以为你想喝闽茶了。”
马姓茶肆贩武夷茶、安溪铁观音,这些都是闽茶。
而洪承畴正是福建人。
“哪有心思喝茶。”
洪承畴叹了一口气。
“陛下天威难测,在下又苦无门路,只得多探听些消息了。”
说来,洪承畴也是倒霉,才做了刑部主事没多久,便遇上皇帝查贪。
他认真核查贪腐,结果还是被刑部其他堂官拖了后腿,如今在家候审,差事不知道还能不能保住。
他是感觉到前途渺茫。
听闻马姓茶肆常有辛秘传出,便来此处探听一二。
能有所得最好,无所得也无所谓。
反正闲着是闲着。
侯峒曾也是苦笑一声,说道:“谁不是呢?”
他父亲户部都给中事侯震旸也给查了,最后是补了历年贪腐、孝敬所得,这才保住了位置。
别的不说,他的生活质量是显著下降了。
以前七日可以去一次翠云轩,拉住一只扬州瘦马策马奔腾,现在变成一个月去一次了。
啪~
正在两人交谈的时候,楼下说书人在台上猛拍醒木,一时之间,原本嘈杂的茶馆顿时落针可闻,众人皆看向那说书人。
说书人一袭灰布长衫,头戴方巾,手持折扇,立于茶馆中央的高台之上。
他面容瘦削,双目炯炯,说起话来抑扬顿挫,时而压低嗓音如窃窃私语,时而陡然拔高,引得满堂茶客屏息凝神。
“话说新君登基,朝堂之上暗流汹涌!”
他“啪”地一甩折扇,扇面展开,露出“清正廉明”四个大字。
“那奸宦王安,仗着先帝宠信,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更有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致使民不聊生.”
台下茶客听得入神,有人拍案怒骂:“狗阉党!该杀!”
说书人见群情激愤,嘴角微不可察地一勾,继续道:“然则,天佑大明!陛下虽年少,却英明果决!登基不过旬月,便以雷霆手段,诛杀奸宦,肃清朝纲!”
他猛地合扇,指向虚空,仿佛剑指奸佞。
“.那王安伏诛之日,京师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好!”
“说得好!”
茶馆内爆发出一阵喝彩,茶碗碰撞声、叫好声此起彼伏。
洪承畴坐在二楼雅间,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目光深沉。
侯峒曾亦听得入迷,忍不住低声道:“彦演,这说书人讲得倒是痛快,陛下此举,大快人心啊!”
洪承畴微微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痛快?”
他面色复杂,压低嗓音,近乎自语:“这故事未免太‘巧’了些。”
楼下,说书人已讲到高潮:“陛下圣明,不仅诛杀奸宦,更令锦衣卫彻查贪腐!那武骧右卫千户范剑,吞吃空饷多年,如今被查得底朝天,吓得跪地求饶,求爷爷告奶奶,然陛下有旨,对这些国之蠹虫绝不姑息,当即就地正法!”
“杀得好!”
茶客们热血沸腾,有人甚至站起身高呼。
“陛下圣明!”
洪承畴目光一凝,指尖在桌上轻轻一叩。
“时机太准,消息太快”
他心中暗忖。
“宫中之事,民间怎会如此详尽?除非.”
除非,这本就是皇帝有意放出的风声!
他抬眼望向窗外,崇文门外人流如织,市井喧嚣。
可在这喧嚣之下,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正悄然拨弄着舆论的琴弦。
“陛下.”洪承畴低声喃喃,唇角浮现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
“何其高明啊!”
侯峒曾看洪承畴一脸感叹的模样,说道:“这说书如此精彩,你怎一点兴趣都没有?”
洪承畴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整顿四卫营,乃是这几日发生的事情,这说书人难道有通天的本事不成?”
被洪承畴这么一说,侯峒曾也反应过来了。
“你是说,这是宫里面的意思?”
洪承畴点了点头,说道:“这就是陛下的手段啊!”
东林党人掌舆情,是故能够操控人心。
然而.
陛下深入基层,将他树成明君的形象,平头老百姓的想法或许不如青天老爷们重要,然而,若是形成了一股势,那青天老爷们诋毁陛下的话语,那也就没人信了。
掌内廷,掌科道,掌内阁,掌四卫营,甚至要掌舆情.
陛下的动作迅猛,我大明朝积弊日久,或许真有机会了!
洪承畴感慨万千,茶馆外面,却是传来了急匆匆的声音。
“主事老爷,主事老爷。”
洪承畴抬眼下看,是他府上的下人。
“我在此处。”
那下人听到洪承畴的声音,当即走上二楼,入了雅间。
“老爷,好事,天大的好事!”
寒冬之日,天气酷寒,然而这下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说话更是上气不接下气。
“发生了什么事情?”洪承畴眉头微皱。
再有天大的好处,难道会平白无故落在自己的头上?
下人赶忙说道:“刑部通知,老爷能够正常去上值了,都察院御史查不出老爷有罪,而且,有宫里的太监过来传口信,让老爷今日入宫面圣!”
轰~
洪承畴只觉得脑子似被雷劈中一般,整个人昏呼呼的。
“陛下为何要见我?”
他箍住下人的肩膀,问道:“当真是陛下要召见?”
那下人被洪承畴的模样吓了一跳,但还是说道:“这天大的事情,奴婢怎敢诓骗老爷。”
“呵!”
“哈哈哈~”
洪承畴仰天大笑。
他方才还在抱怨没有后台。
如今,这世上最大的后台,已经朝他招手了!
正午。
乾清宫。
东暖阁。
经过几日的时间,通州张家湾、昌平天寿山突击检查四卫营的消息,通过快马加鞭,八百里加急,很快便送至东暖阁。
而朱由校整顿四卫营,终于是有结果了。
整顿四卫营的过程,大致上是这样的:
大明皇帝表示:四卫营兵员虚冒与占役严重,训练废弛,战斗力崩溃,军官腐败与世袭无能的问题十分严重,亟待解决。
大明兵部、户部、司礼监、锦衣卫联合回应:为贯彻落实陛下“强军肃贪、重整四卫营”的决策部署,针对四卫营存在的兵员虚冒、贪腐渎职、训练废弛等突出问题,朝廷成立专项督查组,由司礼监、户部、兵部、锦衣卫联合开展清查整顿工作。
现将有关情况通告如下:
本次行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通过突击校阅、账目核查、兵员核验等手段,全面清查四卫营编制、军备及军饷发放情况。
共查处虚报兵额8300余人,追缴赃银42万两,问责军官217人,其中重罪处决112人,轻罪流放辽东充军105人。
最后各部门表示,四卫营问题暴露出京营管理体制僵化、监督机制缺失等深层次矛盾,他们将对问题进行彻底的整改,并且举一反三,杜绝此次事件再度发生。
当然,清查四卫营的时候,也并非是一帆风顺。
离皇城越远,挣扎便越激烈。
西苑,戚金只杀了一人。
皇城西安门,魏朝杀了数十人,一个千户、好几个百户。
通州张家湾,黄骅与惠安伯张庆臻烧了战船三艘,杀了水陆兵百人,军官十多人。
昌平天寿山,王体乾与成国公朱纯臣差点没完成清查,有一个千户率兵抗旨,最后是童仲揆及时出手,方才镇住了局面。
犯上作乱,作乱的千户所数百人,皆以谋逆罪下狱。
可见,触及到深层利益,只有手中有刀兵,方才能够让诏令施行。
否则,他这个皇帝的圣旨,有几个人会听?
为了彻底解决四卫营的问题,朱由校也是想尽一切办法。
他施行兵员实名制,推行“军户黄册”与“人脸画影”双核查,杜绝虚报冒领。
并让军饷直达,由户部、御马监通过内帑银库直发士卒,切断军官克扣链条,让御马监士卒知晓,是谁供养他们,不是头上的千户、百户,而是大明皇帝。
除此之外,还需要有训练考核,保证四卫营战斗力,每月由兵部、御马监联合校阅,不合格者一律革职充边。
如果这个政策能够保持几个月,都不需要有一年,四卫营必将成为一支忠于皇帝的强军。
并且,在整顿四卫营的时候,朱由校又抓到了许多人的把柄。
譬如外戚郑国泰(郑贵妃家族)强占四卫营士兵为其庄园劳作。
其子,正一品左都督郑养性吃空饷喝兵血,罪行昭昭。
这又是一个可以借题发挥的事情。
郑贵妃在宫中的眼线太多了,宫外还有郑养性为她奔走,朱由校登基的这一个多月以来,这个女人动作不停,只是他都隐而不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