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和二哥因为他读书,多受了多少累啊?
但既然意识到了,那就得改,苏录坚决下课,催促父亲上床。
苏有才这才往床上一躺,立马就鼾声如雷开了。
苏录去打水给老爹擦了手脚,又给他盖上褥子……现在已经是九月了,夜里开窗睡觉还是挺凉的。
可是关上窗户,松油灯的烟又能把老爹生生熏起来。但自己又不能晚上不学习,那就半途而废了,苏录只能暗叹自己不孝,然后给老爹盖厚点……
怀着复杂的心情,苏录坐回桌前,抓紧开始睡前的‘黄金一小时’,却忽然心中一毛,抬头便见窗外有个黑影,在朝自己冷笑。
“啊!”苏录吓得差点把砚台扔出去,幸好及时看清那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好大哥’春哥儿。
“你可真是个孝子。”苏满看一眼裹成粽子的苏有才,称赞都充满了讽刺。
“没办法,穷人想读书就得付出代价。”苏录叹气道。
“但这代价是你爹来付。”苏满抽掉撑窗的叉竿,关上了窗户道:“你熄了灯来我房间。”
苏录也不知道大哥要干啥,但还是乖乖吹了松明灯,来到隔壁房间。
苏满成年之后,便得到这间书房兼卧房,虽然他两个月才回来一次,但屋里头依然一尘不染,显然伯娘经常打扫。
苏录站在桌前,看着桌上的文房四宝,还有桌后的那排书架,不禁十分羡慕。
“以后我不在的时候,你晚上就在这里读书。”苏满在桌后坐定,板着脸道:“不是为了你,是怕把二叔和夏哥儿冻出毛病来。”
第18章 但是好大哥
“把这屋也熏黑了咋办?”苏录问道。
“愚蠢!”苏满教训他道:“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是房子重要还是人重要?”
“是。”苏录忙诚心受教,还是有些担心道:“这间屋嬢嬢平时都是锁着的……”
“我娘那里,我来跟她说。”苏满一摆手,又从书架上抽出一匣书道:“这是我们书院用的,官刻版《四书章句集注》,二叔的手抄本不一定准确。你以后用这个版本,省得‘破船遇上打头风,雪上又加霜’。”
“给了我大哥用什么?”苏录现在已经很了解,一套勘校无误的《四书章句集注》,值很多很多钱了。
“想得美,只是借给你。”苏满哼一声,他也就这么一套官方教材,还指望用到考进士呢。
便不放心地叮嘱道:“用之前要洗手,用的时候不许折页,不许涂抹。什么样子借给你的,什么样子还给我。”
“是,小弟记下了,多谢大哥。”苏录深深作揖。
“不必谢我。”苏满依然臭着脸,冷声道:“我只是不想你考得太差,被你连累丢脸,虽然你肯定会让我丢脸……”
“是,我尽量让大哥少丢点脸。”苏录满脸笑容,这下一点芥蒂都没有。
~~
当晚,苏录就在大哥房里学上了。苏满把《大学》剩下的部分,一口气全给他讲完了。
《大学》原先是《礼记》中的一篇,因为备受推崇才抽出来单独成书的。全书不过两千两百字,加上朱熹的注释也不过八千两百字,是四书中最短的。
苏录正常两天都学不完的量,大哥愣是一晚上就塞进他脑袋里了,差点没让他原地爆炸。
苏录只好囫囵吞枣,脑子记不下来都靠笔记,这才勉强跟了下来……
上大哥一回课,比上老爹三回都累,果然学霸当不了好老师啊。
等饱受蹂躏的苏录,从大哥书房出来时,已经是下半夜了。
他一回屋就直接放躺,呼噜一秒都没停顿,便与老爹开始了合奏……
~~
四更天,西屋外间。
大伯娘早早便起来,给儿子准备带去学校的吃食和换洗衣物。
“娘,我自己来就行。”春哥儿也很无奈,老娘还是把他当小孩子看。
“不用不用,娘乐意伺候你。”伯娘却一身干劲儿,跟给家里干活完全两个状态。
“那你也不用往我书箱里塞砖头啊。”春哥儿看着母亲离谱的行为,愈发无奈道:“还怕我被风吹了去不成?”
“不是不是,这可是娘去观音山给你求的神器。”伯娘唯恐儿子嫌弃,不敢说砖头是苏录给的,只能吹牛道:“背不过书的时候举一举,咱墙上那位老祖宗便会保佑你,一下就能背过了。”
“……”苏满一阵无语,这都哪跟哪儿。
但读书人内心丰富,想象力强……刹那间,春哥儿眼前便浮现出,母亲在观音像前虔诚跪拜,祈求保佑自己考中秀才的画面。
然后下一幕,便是她被庙里老和尚忽悠着,高价卖了块‘东坡砖’带给自己的画面……
无论如何,这块砖都是母亲的心意,让他如何拒绝啊?
于是春哥儿点点头,轻声道:“多谢母亲,我会好好用它的。”
“好好好!乖儿子就是比你那臭爹强!”可把伯娘高兴坏了。
苏满一听,眼前又浮现出,母亲买回这块砖后,被父亲埋怨的画面,这下愈发肯定自己的判断,便起身背起装上砖之后,明显沉了不少的书箱。
拜别了祖父母出门时,他看一眼二叔房间,轻声对母亲道:“我那房间整天闲着太浪费,就让秋哥儿用起来吧。”
“那哪行?他占下了咋办?”大伯娘自然不愿意。
“母亲听我一言,第一,我们是一家人。”苏满正色道:“第二,秋哥值得。第三,别再给我爹当枪使了……”
“呃,你这可不是一言。好吧……”大伯娘虽然搞不懂儿子后两句话啥意思。但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她还是点头答应道:“都听你的。”
“多谢母亲。”苏满朝着大伯娘深深一拜,便背着书箱快步走下了吊脚楼。
只是书箱里那块砖头,走起路来咣当咣当的,让他很是尴尬……
~~
年轻就是好,苏录一觉醒来,又重新精神焕发,活力充沛了。只是回想昨晚所学的内容,发现记忆并没有被强化过的痕迹。
他以为是昨晚累断片儿的缘故,也没有太当回事儿。不过也就没必要多躺一会了,他赶紧爬起来准备送送好大哥。
然而春哥儿早就回书院去了,显然也是个觉少精力旺的主。
苏录回房后,苏有才也起来了,正在翻看他拿过来的那套书,啧啧道:“春哥儿对你真大方,我跟他要了好几回,他都不给我。”
“大哥是借给我的。”苏录道:“他说书院考试就用这套,背这个比较靠谱。”
“那当然。”苏有才指了指自己的手抄本道:“你帮我对照一下,哪里有错改过来,别让为父误人子弟。”
“哎好。”苏录不由替应考的族兄弟捏一把汗。
上午他便对照着两个版本的教材复习,还好出入不大,只有几个字不一样,苏录都在旁边标注出来。看着自己的字终于有点人样了,他心理还是很愉悦的。
但愉悦的感觉在背《大学》时便消退了,准确说,是被《大学章句》难倒了。
其实《大学》原文简洁优美,朗朗上口,背诵难度不大,但朱熹的注释琐碎纷杂,还夹杂议论,对背诵就太不友好了。
比方原文开篇短短十六个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朱熹就注释了整整两百二十三个字,先逐字逐句的解释一遍,譬如:‘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然后是大段议论‘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逐条解释议论完了,最后他么还有个总论。这两百多字比之前一千字还难背!
直到苏录想起,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原文和章句,这才豁然开朗,形成一个一目了然,便于背诵的结构。
他便在蕉叶纸的正面写上原文,画好思维导图,再把朱熹注释的章句写在背面。
然后对照思维导图去背诵章句,就容易多了,也牢固多了。
因为人的大脑并不是以一条直线处理信息,而是以一种非线性、联想性的方式工作。所以按顺序逐字逐句的背诵吃力不讨好。
而思维导图的设计,正是基于大脑这种自然的组织方式,利用图像、关键词和节点,让信息以一种更贴近人类记忆机制的方式呈现,自然可以事半功倍。
在这样利器的帮助下,苏录才完成了今天的学习计划。
晚上苏有才检查功课时,苏录一口气背到了‘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
‘惊讶老爹’又一次被震惊到了。苏有才虽然早习惯了儿子的好记性,但这章句集注的背诵难度,可是远高于之前的蒙学教材呀!
尤其是‘诗云’那段极其繁杂难记,他最聪明的学生也背了好些天。苏录也没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啊,怎么能背的这么快这么准?
听了父亲的疑问,苏录也不藏私,拿起一张蕉叶纸,给他讲解起思维导图来:
“……通过这种树状结构和关键词,可以将复杂信息简化并可视化。这些都能激发我们对信息的深度记忆,有助于我们构建清晰的框架化记忆。”
“好像也能帮助学生理解吧?”苏有才听完寻思道。
“当然。”苏录点点头:“这本身就是个抓住关键和本质,理解内在联系的过程。”
“我儿这法子真是妙啊!”苏有才拊掌赞道:“现在我相信,我儿真有仙人点化了。只是你的妙笔,不在才情,而在念书上罢了。”
“呵呵,那样的话,更实用……”苏录只能随他怎么想了。
“等你考完试,能不能回族学一趟,教教孩子们?”苏有才问道。
“当然没问题,不过得等我考上再说。”苏录本就好为人师,也没打算藏私,何况教授对象还是同族子弟。“考不上的话,我说啥人家都不会听的。”
“还真是。”苏有才深以为然。
当晚的教学便用上了思维导图。苏有才帮着苏录重新梳理了一遍《大学章句》,发现这玩意儿果然神奇,连他自己都很有收获。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看来我该重学一遍了。”上床之后,他自言自语盘算道。
“父亲还年轻,努努力说不定下回就能中。”苏录鼓励他道。
“等将来再说吧……”苏有才说完便安静下来,也不知道是不是睡着了。
苏录便熄了灯,到隔壁大哥房间进行睡前复习。大伯娘果然没锁门,看来大哥的话,在她那里比谁都好使。
复习完毕,他又赶紧熄灯回屋,啥都不干,直接往床上一躺,准备排除杂念,启动今天的睡眠记忆。
然而盏茶功夫过去了,他脑子里依然乱七八糟的,根本静不下心来。抱着竹夫人也不好使……
后来苏录也不知道什么时辰睡着的,反正第二天起来发现,睡眠记忆法又没奏效。
这让他有些心慌,这法子对他很重要,许多内容都是这样刻进他脑子里的。
这要是不好使了,不说功力废一半儿吧,但指定会耽误大事的……
当晚,苏录十分忐忑,结果却顺利地排除杂念、进入状态,睡眠记忆法又好使了!
白天课间休息时,他不由寻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竹夫人并不是真正的‘锚’?
ps.周末了,继续求月票推荐票啊!!!
第19章 夏哥儿太忙了
于是苏录在此假设的基础上寻找变量,结果发现最大的变量就是——前两天晚上,二哥在酒坊上夜班;昨天晚上,二哥却回来了……
难道二哥才是真正的‘锚’?苏录深感荒谬,自己也没搂着二哥睡啊?怎么可能跟他有关系呢?
那有没有什么不跟二哥直接接触,也能在睡觉时影响到自己的东西?
苏录思来想去,符合要求的有两样,一是二哥悠扬婉转的呼噜声,二是二哥忙一天的汗脚味。
他很快又排除了第二样,因为他们爷仨都是汗脚,自己又不是狗鼻子,分不出谁的是咸鱼味,谁的是虾酱味儿……
但呼噜声就不一样了,老爹是那种乏善可陈的便秘式呼噜声,干涩刺耳。二哥的就太独特了,低沉水润无杂音,且悠扬婉转,余音绕梁。那哪是呼噜声啊,简直是葫芦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