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郎 第26节

第32章 不传之秘

  “呀!东坡先生,那不是墙上的老祖宗吗?”苏泰惊得合不拢嘴。

  “嘘……别声张。”苏满紧张兮兮地回头看看,见已经把后面人拉得老远,这才叮嘱道:“财不露白,宝更如此。这要是让外人知道了,咱家就要遭殃了。”

  “嗯嗯!”苏泰赶紧捂住嘴使劲点头,闷声道:“大哥你放心,打死我也不说!”

  “嗯,这事儿光咱俩知道就行了。”苏满低声道:“连秋哥儿也先别告诉,他还小,嘴巴不够严。”

  “嗯嗯。”苏泰深表赞同,绝对不能让弟弟再置身于危险境地。

  “不过大哥,你确定是那宝贝显灵吗?”但这事儿过于离谱,苏泰也不能大哥说啥他就信啥。

  “嗯……”苏满被问住了,手摸着下巴道:“那东西是个老和尚给的,说是读书的时候,遇到过不去的坎儿举一举,老祖宗就会保佑我们过去。”

  “啊?还有这种事?”苏泰嘴巴张得老大,忙问道:“那你举了吗?”

  “一开始我是不举的。”苏满轻咳一声道:“当时拿到这样东西我没当回事,只是碍于长辈所赐不好丢弃,就卷上褥子当枕头了。”

  “后来时间一久,我都把这茬忘了。”他接着道:“要不是今天离校,得清空寝舍,我才想起它来。又犹豫了好一会儿,才把它带上。”

  苏满说着双手合十,向眉山方向告罪道:“不孝子孙真是罪该万死。”

  “后来呢?”苏泰问道:“今天也没见你举啥啊?”

  “一开始我不想举来着,觉得以秋哥儿的水平,过关水到渠成。”苏满叹口气道:“可是等后晌,秋哥儿考完出来,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

  “你不是还抽了自己两耳光吗?”苏泰哪壶不开提哪壶道。

  “我那是急得,自责明白吗?!”苏满没好气道。说完压低声音道:“当时我也是病急乱投医,就想到那块宝贝上了。然后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大举特举了一番,求祖宗保佑秋哥儿榜上有名。”

  “然后呢?”苏泰追问道。

  “后面的事儿你都看到了。”苏满一摊手道:“所以我听你们说没有秋哥儿,才会不死心上前仔细再看一遍。结果就看到了,那红纸消失了一角!”

  “祖宗显灵了!”苏泰这下也深信不疑了。

  “对吧!”苏满又一摊手,无可奈何道:“按说读书人当‘敬鬼神而远之’,可谁摊上这种事儿,谁不迷糊?你让我能怎么想?”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好事儿呀。”苏泰笑着安慰大哥道:“这说明咱家要文运昌盛了!说不定咱们老祖宗的文脉,要续在你们哥俩身上了!”

  “别瞎说……”苏满赶紧喝止苏泰。“说了就不灵了。”

  ~~

  苏家一行十余人,借着月光走在回二郎滩的路上。

  苏满苏泰哥俩,在队伍前头大搞封建迷信,苏录哥几个在中间也聊得欢。

  大伯则拎着佩刀,走在队尾断后,眉头拧成了个川字。

  自打看到侄子考上书院后,他就没笑过。

  这时苏有才故意落在后头,与他并肩而行。

  大伯目不斜视,或者说避着二弟。

  “大哥有心事?”苏有才搭话道。

  “婆娘不在身边,老子开心还来不及,能有啥子心事?”大伯粗声道。

  “那今天你那番话,啷个意思嘛?”苏有才便图穷匕见。

  “啥子话嘛?”大伯装傻。

  “就是中午秋哥儿进考场时,你跟他说的那番话。”苏有才直截了当道:“明显话里有话。”

  “唉,要不说你们读书人好钻牛角尖,整天瞎寻思什么,没有的事儿。”大伯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是不是秋哥儿念书,钱不凑手?”苏有才低声问道。

  “不是不是,家里头能解决。”大伯先硬后软道:“……实在解决不了,一准儿跟你说。”

  “我真没别的意思,你大哥说话不着五六,你又不是不知道。”说着他用刀鞘轻敲了二弟一下,笑道:“今天高兴,别说扫兴的话。”

  苏有才点点头,没再追问下去,但对一位教书先生来说,大哥刚才这番话,已经足够他做一番阅读理解,解读出八层意思来了。

  ~~

  临近二郎滩的时候,苏家一行人追上了程家的队伍。

  秀才在乡里还是吃得开的,何况程秀才这种出了名的老秀才。他亲自送考,书院当然奉为座上宾,请入客堂中,好吃好喝伺候着。

  录取名单一出来,就送给他过目了,好让他早点启程回家,省得再伺候他一顿晚饭……

  所以程家大部队提前出发了好一会儿。只有几个不信邪的,还留下来看榜,期待奇迹发生。

  没想到,大部队还是被苏家这帮牲口追上了。

  主要是程秀才的排场太耽误事了,得两个抬夫抬着滑竿儿,前头还得有学生打着灯笼照路。黑灯瞎火的,能走快了就怪了……

  程家人的小子们像霜打的茄子一样,看到苏家人擦肩而过,也不开嘲讽了。

  程秀才还破天荒地对苏有才道:“没想到小友还有点本事,真是人不可貌相。”

  论关系,他是小婶的叔父。讲规矩,读书人达者为先,进了学的是前辈,没进学的是晚辈,所以叫苏有才小友一点毛病也没有。

  “前辈谬赞了。”苏有才顾全大局,也没有跟他冷眼以对,客气地拱手道:“寒家只考上了两个孩子,贵门却考上了三个,还是前辈更胜一筹。”

  “话不能这么说。”程秀才却摇摇头道:“这成绩对你们来说,已经是超水平发挥,可喜可贺了。”

  说罢他瞪一眼那些程家子弟,恨铁不成钢道:“但他们是老夫亲自教出来的,应该至少考中六个的,结果只考上三个,真是气煞老夫!”

  “……”一番话把两家人都干沉默了。

  苏有才寻思了好一会儿,才确定不是在嘲讽自己……

  跟粗鄙的苏家不一样,程家可是自认书香门第的!当然在这秀才都凤毛麟角的乌蒙山里,人家怎么说都有理。

  而且这批学生,还是程相公,这种十几年的老秀才亲自教出来的。基本功极其扎实,甚至都会写八股文了。

  这种程度的入学考,应该全都不在话下才对。

  按照程相公的预估,保底至少考中六个。要是超水平发挥,唉,不提也罢……

  他想用题太难来安慰自己,可苏家考上的人数还翻番了呢……

  所以结论只能是考砸了。

  也不是程秀才不会说话,人家在场面上也是妙语连珠、能让人如沐春风。只是跟苏有才这种老童生讲话,完全不必过脑子,怎么痛快怎么来就行。

  幸好已经到了镇头上,不用再尬聊下去了。

  ~~

  这会儿已经是半夜了,二郎滩上却火把如龙,苏程两族加起来两百来人,都在镇口等候。

  按说考个书院而已,犯不着这般兴师动众,但凡是两族较劲开了,就没有道理可讲了。往年两家斗得厉害的时候,是不会放过任何打击对方气焰的机会。

  那些年,程家每到这时候,都会兴师动众,敲锣打鼓,迎接考生凯旋,就是为了让年年剃光头的苏家难受。

  正是因为饱受刺激,苏家当年的老族长才会痛下决心,开设族学,培养子弟考秀才。

  打那之后,苏氏子弟的水平才逐年提高,虽然一直还没中秀才,但好歹每年都有一个半个,能考上书院了。

  尽管成绩上依然被程家死死压制,可输人不能输阵,于是苏家也每次兴师动众,迎接自家的考生。

  双方一架起秧子来,就都骑虎难下了,于是便造成了这种奇景。外人还以为每年腊月十六,是二郎滩的火把节呢。

  “回来了,回来了!”看到自家儿郎凯旋,苏氏族人兴奋地大叫。中午那波已经带回来,五人进笔试的消息。那五个里怎么还不得考中一个?

  结果一问苏有才,得知考中了两个。苏家这边就更高兴了,鞭炮喇叭齐上阵,给三人戴上了大红花。

  苏有彭还弄了三具滑竿,要把载誉归来的师生抬到祠堂去。

  苏录看着滑竿儿都臊得慌,小声对一旁的老爹吐槽道:“不至于吧,离着考上秀才还差老鼻子远呢。”

  “正是因为出秀才的希望太渺茫,现在不乐呵就没机会了。”苏有才呵呵一笑,一撩下摆,先坐上了滑竿。

  “就当先体验体验吧,说不定就没下回了。”素来刻薄的嚼精儿,此时也十分配合,理了理胸前的红花,跟着先生坐上了第二具。

  苏录也只好入乡随俗,厚着脸皮坐上去。苏家人便喜气洋洋、吹吹打打,抬着滑竿儿钻进了狭窄的街巷。

  反倒是考中三个的程家,却完全乐不起来。各自接上孩子就回家了,这么点小事就不去惊动祖宗了……

  所以说起点太高不是什么好事。起点高阈值就高,就很难感受到快乐了……

  再看人家苏家,起点低、敏感肌,随便刺激就兴奋……一路兴高采烈游街到祠堂,给祖宗上了香,禀报这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完事儿师生几人还去后头的老族长家里,吃了碗猪脚面,闹腾到下半夜才家去。

  家里头,老爷子老太太居然还没睡,一直等着他爷们儿回来。

  “爷爷,我没怂,没给你丢人。”苏录进屋纳头便拜。

  “很好。”老爷子满意地大笑道:“这才是我苏大成的好孙子!”

第33章 前路

  第二天,苏录终于不用起那么早了。

  但他还是准时在鸡叫声中醒来。强大的惯性下,苏录没有马上睁眼,而是默默复盘来到这里后的经历……

  从最初时的迷茫无措,与周遭格格不入,到后来的如鱼得水,彻底融入时代;从决心靠读书改变命运,到使出浑身解数,冲刺一百天,终于惊险达阵……一天天、一幕幕,走马灯似的在他眼前划过。

  自己首先是幸运的,无与伦比的父兄给了自己最大的支持。同时也是正确的,一百天来的经历,证明自己当初的决定没有错——在这个年代,读书就是自己改变命运的正确途径!

  而且结果也证明了,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有降维打击效果的。加上父母遗传的好脑瓜和两世为人的成熟心智,这才能在三个月里走完别人六年的路。

  虽然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但至少在这一县三卫之地,在与同龄人的竞争中,自己还能拥有一定优势。

  这让自己‘考中秀才,吃半细粮’的人生目标,终于变得现实起来了!

  但也绝对不能松懈,别忘了自己,可是最后一名考进书院去的。

  前面个个头脑聪明,基本功扎实,自己光靠背书,是不可能超过他们的。所以还得请父兄进行开学前辅导,指导自己该如何缩小差距。

  鉴于老爹都没上过太平书院,还是大哥这位优秀应届毕业生,在这个问题上更权威。

  然而,他的好运气,似乎都在昨晚暂时耗尽了……

  吃早饭时,大哥突然向全家宣布:“明年二月就县试了,所以今年我不在家里过年了。”

  长辈们似乎都知道,该吃吃该喝喝,毫无波澜。只有苏录吃惊问道:“那大哥上哪过年去?”

  “去泸州!”大哥便骄傲地公布道:“每年县试前,咱们书院都会选送五名优秀毕业生,到鹤山书院文战堂听讲一个月!”

  “文战堂?”苏录悠然神往,如此中二的名字,一听就知道是辅导圣地。

  “没错,鹤山书院是蜀中最有名的书院,由致仕的翰林亲自担任山长。文战堂就是其专门,为最优秀的学生做考前指导的地方。可比一般的文会讲学强多了!”

  “厉害!”苏泰鼓掌道。

  “当然,若只是为了区区县试,倒也不必如此兴师动众。”苏满又傲然道:“其实我是为了四月的州试!”

  “那要是州试也过了呢?”苏录问道。

  “六七月份,大宗师按临,届时可以参加院试。”苏满有些憧憬道:“通过了院试就是正式生员了。”

  “而且今年还是大比之年,如果能在六七月份考上秀才,就能赶得上八月份宗师在成都录遗。录取之后就能直通乡试了。”他又忍不住畅想道:

  “然后是来年二月的会试,三月的殿试!所以如果有人够强够幸运,是可以在一年之间,从童生考中进士的!”

首节 上一节 26/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