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之内。
镇国安邦龙君,太子朱高炽,也在为自己的儿子,皇太孙朱瞻基,筹备着第三路偏师。
这是一支,以“宣抚”为主的特殊船队。
不求杀伐,只为将大明的“王道”,将明王殿下的“教化”,带到那些蛮荒之地。
三路大军,蓄势待发。
整个大明,仿佛都变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然而。
就在这股,足以让任何邻国都为之颤抖的狂热浪潮之下,一股深深的忧虑,却在朝堂之上,悄然蔓延。
奉天殿。
一场专门讨论远征事宜的朝会,正在进行。
兵部、户部、工部的官员们,一个个面色凝重。
一位曾追随三宝太监,数次远下西洋的老船长,被特许上殿。
至于三宝太监本人?还在海上,没回来呢。
他颤颤巍巍地,在巨大的海图上,指出了佛郎机与倭国的大致方位。
“陛下,诸位王爷,诸位大人。”
老船长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现有宝船,虽称巨舰,但想要跨越如此广阔无垠的沧海,这……这补给线,几乎不可能维持啊!”
“这次是出发搅灭蛮夷,和我们之前的出行方式不可一概视之啊!”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将领们,开始担忧。
海上,那变幻莫测的风暴,那神出鬼没的暗礁,那能吞噬一切的迷雾。
还有,那漫长得,足以让最坚定的士兵,都精神崩溃的航行。
大明的战船,在近海,是无敌的霸主。
可在那真正的大洋深处,巨浪面前,依旧显得那么脆弱。
户部尚书夏原吉,更是手捧着一本厚厚的账簿,脸色惨白,额头冷汗直流。
他几乎是带着哭腔,报出了一串,让所有人都头皮发麻的数字。
维持三支庞大舰队,跨洋作战,短则一年,长则数年。
所需的一粒粒粮食,一桶桶淡水,一件件军械,一包包药品……
其总数,庞大到,足以在瞬间,掏空大明数十年积攒下来的国库!
更不用说,那在漫长运输途中,高达三成,甚至五成的惊人损耗!
这,简直就是一个,足以拖垮整个帝国的,后勤噩梦。
“神罚当速!”
汉王朱高煦,急躁地低吼。
他无法忍受,自己这开疆拓土的伟业,竟会被这些“凡俗”之物所束缚。
朱高燧,则眼眸低垂,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不知在盘算什么。
他想的,是如何在这漫长的航程与补给困境之中,最大程度地,保存自己的实力,并攫取最大的利益。
朱瞻基,这位年轻的皇太孙,更是眉头紧锁。
他的“王道”宣抚策略,比直接的战争,更加依赖于持久的存在感。
这对于后勤的要求,甚至更高。
海洋,这道无情的天然屏障。
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顶。
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乐观者与悲观者,吵作一团。
龙椅之上,朱棣的脸色,也渐渐阴沉下来。
他看着自己那几个,刚刚获得神位,正准备大展拳脚的儿子们,如今却被这“凡俗”的海洋天堑,困住了手脚。
他心里,比谁都急。
他知道,这事,有一个人能解决。
那个人,就是他那个,又回府上修炼的仙人四子,朱高煌。
可……
他朱棣,是一代雄主,是九五之尊。
他虽说是打算把整个大明的未来,都交到了老四的手上。
但他身为父亲,还想为自己的儿子做些事,起码在交位的时候,将那些树枝上的荆棘都给他剪除。
如今,再因为这点“小事”,就去叨扰他,是不是显得自己这个皇帝,太无能了?
他顾及着自己那点,所剩无几的帝王颜面,以及父亲的尊严。
但最终。
所有的犹豫,都被一个念头,彻底击碎。
为了大明国运的扩张!
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父子四人,这些“龙君”的力量源泉。
更关系到,那虚无缥缈,却又无比诱人的,未来仙缘!
“罢了!”
“朕这张老脸,不要也罢!”
朱棣猛地从龙椅上站起,一甩龙袖。
“退朝!”
在百官惊愕的目光中,这位永乐大帝,就这么撂挑子走了?
燕王府。
朱棣站在那间,他既熟悉又陌生的静室之外。
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脸上,甚至挤出了一丝,略带讨好的笑容。
那感觉,不像是一个皇帝来见皇子。
倒像是一个,生怕惹儿子不高兴的,老父亲。
“咳咳……煌儿啊。”
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尴尬与小心翼翼。
“父皇……有点事,想跟你商量商量。”
静室之内,毫无反应。
朱棣也不敢催促,就那么静静地站着,等着。
良久。
一道淡漠,却又仿佛能穿透人心的声音,从静室内传出。
“说。”
只有一个字。
朱棣却如蒙大赦,连忙将朝堂之上的困境,那海洋的天堑,那后勤的噩梦,一五一十地,向自己的儿子,详细陈述了一遍。
他说得口干舌燥,心中忐忑不安。
静室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就在朱棣,感觉自己的心,都快要提到嗓子眼的时候。
那道声音,再次响起。
“海路之困?”
“知道了。”
依旧是那么的平淡。
那么的,不带一丝烟火气。
但这两个字,落在朱棣的耳中,却不亚于天籁之音!
他心中那块,悬了数日的巨石,轰然落地。
成了!
朱棣的脸上,瞬间绽放出,无比灿烂的笑容。
他对着静室,深深地,作了一个揖。
“那……那父皇就不打扰你清修了!”
说完,他脚步轻快地,转身离去。
那背影,竟带着几分,孩子般的雀跃。
消息,很快传回朝堂。
陛下,已请动明王殿下!
前一刻,还愁云惨雾,如丧考妣的文武百官。
下一刻,瞬间,从绝望的深渊,被拉到了狂喜的云端!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与朱棣同款的,狂热与期待。
他们知道。
既然仙人出手。
那么,这世间,便再无任何,可以阻挡大明脚步的,天堑!
第146章 京城震动!明王亲临造船厂,三艘朽木竟被选中?
龙江造船厂。
大明帝国,乃至整个世界,最庞大的船舶建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