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黄埔九期,对方比他早一年前往汉斯柏林军事学院留学。
现在,人家已经是少将旅长了,他还只是个中校副团长。
这让他即由衷地为这位素未谋面的前辈感到开心和佩服,心里又难免有些不服气,同样是柏林军事学院留学,他周卫国也可以建功立业的!
只是他学的是特种作战专业,在大夏国内难免空有一身才华,施展不开啊……
就在这时,一种独特的尖啸声划破喧嚣的战场,由远及近。
“炮击,注意隐蔽。” 战场双方经验丰富的老兵们下意识地缩紧身体。
然而,预想中的猛烈爆炸并未发生。
“嗤——砰!”“嗤——砰!”“嗤——砰!”……
沉闷的爆裂声接连响起,并非高爆弹的惊天动地,而是如同巨大的气罐被戳破。紧接着,在街道中段和靠近鬼子据点的区域,迅速升腾起大片大片浓密、粘稠的灰白色烟雾。
周卫国心中一喜,方学长真的有炮?还愿意支援我们?
方默性情了一把,直接下令4门105mm榴弹炮和克虏伯山炮营一起开火,其发射的特制发烟弹,其装填的发烟剂(通常为黄磷或六氯乙烷等)在触地瞬间猛烈燃烧并释放出大量遮天蔽日的浓烟,效果远超普通的迫击炮或手投掷烟雾弹。
转眼之间,白色烟幕彻底笼罩整条街道,鬼子据点里那些疯狂喷吐火舌的窗口,因为丢失目标,瞬间哑火。
“好,太好了。” 周卫国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视野遮蔽效果比他预想的还要好得多,鬼子的机枪火力只剩下零星盲目的扫射,子弹毫无准头地打在烟雾里或者飞上天空。
那几门阴险的步兵炮也彻底失去了目标。
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
周卫国回头,目光扫过身后同样被这突如其来的烟雾惊呆的战士们。
他“呸!呸!”两声,往自己左右手掌心各狠狠吐了口唾沫,用力搓了搓。
这个看似粗鄙的动作,却是在增加手掌与枪柄的摩擦力,同时也是在给自己和战士们鼓劲,更是向阎王爷宣战!
他左右手各抄起一把二十响的驳壳枪,大拇指熟练地扳开机头。
“弟兄们!” 周卫国的声音如同炸雷,“烟雾起来了,鬼子的眼睛瞎了,现在,轮到我们了!”
他深吸一口气,气息灌满胸膛,接着发出了震天的怒吼:
“接下来就是刺刀对刺刀,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近战。到了这个份上,小鬼子也是两个肩膀顶着一个脑袋,谁怕谁?!是爷们的,跟我冲,杀光鬼子,夺回码头!杀——!”
“全体上刺刀!杀——!!!”
“大夏的爷们,誓死不做王国奴!杀——!”
压抑了许久的怒火和血性,轰然爆发。
在周卫国身先士卒的带领下,数十名早已准备好的敢死队员如同出闸的猛虎,从掩体后、弹坑中跃出,挺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挥舞着大刀,紧握着驳壳枪和手榴弹,义无反顾地一头扎进了那翻滚的、生死未卜的白色浓雾之中。
浓雾瞬间吞噬了他们的身影,只能听到里面骤然爆发的、更加激烈和短促的枪声、手榴弹的爆炸声、刺刀撞击的铿锵声、愤怒的吼叫声、鬼子惊恐的惨嚎声……
周卫国冲在最前面,身形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时而矮身疾进,时而依托残骸点射。
双枪交替开火,清脆的枪声如同死神的鼓点,每一次点射,烟雾深处必然传来鬼子中弹倒地的闷哼。
“左边,机枪。” 一个眼尖的战士嘶吼。
周卫国看也不看,凭着感觉和声音,左手驳壳枪一个短点射扫过去,烟雾中那挺刚刚恢复射击没多久的歪把子瞬间哑火。
“手榴弹,前面拐角。” 另一个战士提醒。
周卫国右手闪电般从腰间摸出一枚木柄手榴弹,拽掉拉环,手臂抡圆了奋力一掷,手榴弹划出一道弧线,精准地落入烟雾中一个隐约可见的沙包掩体后面。
“轰!” 一声巨响,伴随着鬼子的惨叫。
“冲过去,别停。” 周卫国怒吼着,脚步毫不停歇,带着队伍如同烧红的尖刀,狠狠刺向烟雾深处,刺向百老汇大厦。
浓雾翻涌,喊杀震天。
一场决定这条街道、乃至汇山码头外围控制权的血腥白刃战,在呛人的白色烟幕中,惨烈上演。
大夏军人的勇气与血性,在这一刻,化作了能够撕碎鬼子的狂暴力量。
逃到了外海的加贺号上的长谷川清也终于恢复了过来,得知鬼子在沪上最后的落脚点汇山码头危急,他干脆下令,从第三舰队各船上征调水兵,拿上武器,直接上岸增援。
就这样,双方寸土不让,互相增强,从20号的下午,一直冲杀到了晚上。
接着又战斗到了21号天亮,大夏军队距离汇山码头只剩下最后2条街区……
与此同时,在沪上以东的大海上,灰蒙蒙的海天之间,一支庞大的船队正破浪前行。
数十艘涂着膏药旗的运输船,满载着杀气腾腾的鬼子援兵——第3师团的第5旅团先遣部队5000余人。
船队外围,几艘鬼子驱逐舰如同警惕的鬣狗般游弋,散发着生人勿近的气势。
然而,在船队不远处却有一艘线条流畅、涂着米字旗的约翰国驱逐舰“表达号”(HMS Express),不远不近地跟随着。
它保持着恰好的距离,既在鬼子舰炮射程之外,又能用高倍望远镜将鬼子船队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表达号舰桥内,气氛微妙。
舰长阿什比少校端着一杯冒着热气的红茶,神情淡漠地望着舷窗外那支杀气腾腾的鬼子舰队。
他身旁的大副放下望远镜,低声道:“舰长,鬼子旗舰又发来灯光信号和旗语,措辞比上次更严厉了。要求我们‘立刻离开帝国海军护航区域’,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第093章 鬼子援兵来了、张冶中的提前部署(8.15加更一)
阿什比少校轻轻吹了吹红茶表面的热气,抿了一小口,脸上带着点老伦敦正米字旗的骄傲,嘲讽道:
“哦?一群小矮子叫伟大的日不落帝国后果自负?
告诉他们,这里是公海,依据国际海洋法,联合王国皇家海军舰艇享有‘无害通过’权。我们只是在执行例行的航行自由任务,观察这片海域的……嗯,‘航运状况’。”
他放下茶杯,拿起笔在一份电报纸上快速书写,语气平静无波:
“另外,把鬼子船队的规模、航向、航速,以及他们对我们发出的……嗯,‘友善提醒’,详细加密发报给远东舰队司令部。哦,对了,特别注明,鬼子第 3 师团的旗帜,在几艘大型运输船的上清晰可见。”
大副心领神会地接过电文。
自从黄浦江上那场“神秘空袭”嫁祸事件后,约翰国远东舰队司令部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不再仅仅是“观察”,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规则,给鬼子添堵,并悄悄地向大夏传递关键情报。
沪上,8月21日下午。
张冶中捏着一份刚刚由金陵方面传递进来的情报:
“狗日的鬼子的援兵,距离沪上,只剩两天航程了,咱们必须加快速度了!”
他的眼中燃烧着熊熊战意。
此刻,汇山码头、杨树浦方向的战斗虽然依旧惨烈,但失去了舰炮支援的鬼子陆战队已是强弩之末,被压缩在虹口租界周边不足原先30%的地域内,全靠鬼子航空兵的疯狂出动,才勉强支撑着摇摇欲坠的防线。
更让张冶中底气十足的是,他手中的牌面越来越厚实了。
第11师还有装备精良的教导总队即将抵达战区。
更令人振奋的是,还有5师、51师、67师这三支中央军的劲旅已经启程,赶往沪上战场。
生力军在手,鬼子援兵将至,决战的气息已扑面而来。
张冶中深吸一口气,看了看地图,没来由的突然想到了正在休整的第21旅和旅长方默。
于是他拿起桌上的专线电话,直接拨通了闸北警局。
“方旅长吗?我,张冶中。”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考较的意味,“鬼子增援的船队已经在路上了,最迟后天就到。一旦我们把虹口这最后一块硬骨头啃下来,把残存的鬼子赶下黄浦江,你觉得……增援上来的鬼子,会在哪里上岸?”
电话那头的方默明显愣了一下。
这种关乎整个战区战略走向的大问题,张司令怎么问起我这个小旅长来了?
他以为张冶中是在考校他的战略眼光。
方默定了定神,结合前世记忆和当前战场态势,谨慎分析道:
“司令,目前我大军主力云集在黄浦江西岸的市区,后勤命脉全系于西北方向连接苏州、金陵的铁路线。
如果我是鬼子指挥官,绝不会头铁地硬冲我们重兵把守的市区滩头。那样伤亡太大,见效也慢。”
他走到自己墙上的地图前,手指点向西北方向的海岸线:
“最可能的登陆点,在西北面。宝山、吴淞口以西,直至张华浜、狮子林、川沙口这一带海岸线。
这里滩涂相对平缓,更重要的是,一旦登陆成功,鬼子可以迅速西进,直扑罗店、南翔、大场这几处至关重要的铁路枢纽。”
想到前世的发展,方默的声音逐渐充满了信心:
“掐断了这几处铁路枢纽,就等于掐断了我们沪上重兵集团的补给咽喉。前线部队将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而且……”
他决定再添一把火,把预言说得更狠一点:
“司令,鬼子这次来的很可能是陆军的常设师团,火力凶猛,但消耗也惊人。
他们登陆后,绝不会满足于在沪上周旋。他们的目标一定是沿着方便进行补给的铁路线,一路向西北猛攻。
或者说,如果我是鬼子指挥官,那一旦拿下沪上,我的目标绝对直指首都金陵。
我估计,鬼子就是想用一场摧枯拉朽的大决战,逼迫我们屈服,实现他们那‘三个月灭亡大夏’的痴心妄想。”
电话那头,张冶中拿着听筒,目光死死钉在地图上罗店、南翔、大场这几个被方默重点圈出的地名上,后背隐隐发凉。
方默的分析,与他最优秀的参谋们推演出的几种可能性中,最危险、也最具战略眼光的那一种,几乎完全吻合。甚至更清晰地指出了鬼子的终极战略目标。
这见识、这不拘泥于一城一地的战略眼光……
假以时日,此子必成大器啊!
张冶中沉默了足足十几秒,话筒里只有电流的嘶嘶声。
他没有评价方默的分析,只是不容置疑的道:
“方默,你的判断,我记下了。现在,你立刻整顿部队,做好准备。汇山码头这颗最后的硬钉子,啃了这么久,该拔掉了。这功劳,我给你留着。拿下它,给我打出你‘沪上悍警’的威风来。”
“啊?司令,这……” 方默在电话那头彻底懵了。
36师、87师在汇山码头流血流汗啃了这么久的硬骨头,眼看着最后一块肉就要到嘴了,张司令竟然要把这唾手可得的大功直接塞给他?这偏爱也太赤裸裸了吧?
不等方默推辞或询问,张冶中已经果断地挂断了电话,仿佛刚才只是下达了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命令。
放下电话,张冶中眼中精光四射,再无丝毫犹豫。
他猛地转身,对肃立一旁的参谋们厉声下令:
“我作出如下部署……”
“第11师、教导总队,立刻停止向市区开进。全体转向,以最快速度开赴宝山至川沙口一线海岸纵深地带,依托现有村镇、河网、预设的国防工事,构筑防御阵地。
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死守海岸线,把鬼子的登陆部队,给我钉死在滩头。绝不能让鬼子一兵一卒威胁到罗店、南翔、大场。”
“电告即将抵达的5师、51师、67师,改变原定集结地域,直接向罗店、南翔、大场区域靠拢,作为战役预备队,随时准备增援海岸防线或反冲击登陆之敌。”
“命令36师、87师,继续猛攻汇山码头、杨树浦之敌!同时,通知方默独立21旅,做好接替主攻汇山码头的准备。
给方默正式下令,从现在起,我给他24小时,我要看到汇山码头上,插上我们的旗。”
一连串命令如同疾风骤雨般下达。
参谋们飞快记录,通讯室内电报声瞬间响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