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阵地战,我们要用运动战、伏击战,用我们的装甲突击和精准炮火,一点一点放干第5旅团的血。”
“同时,各部队要加强侦察,尤其是对侧翼和纵深的侦察。防止鬼子小股部队渗透,或者玩什么迂回包抄的把戏。”
方默的命令一条条清晰下达,思路明确,打法刁钻。
军官们听得两眼放光,心中的疑虑和焦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强烈的信心。
凭什么要跟着鬼子的节奏走?
我们有机动优势,有火力优势,就应该在运动中发现战机,在机动中创造战机,一口一口地把鬼子啃光。
在一处前沿观察哨。
两名侦察兵正小心翼翼地潜伏着。
其中一个年纪很轻,7月在金陵参军,刚被补充进21旅。
他低声对旁边的老兵说:
“老哥,旅座说的话真好。我们不是在被动挨打,我们是在主动给鬼子放血……是为了救罗店那边的兄弟……”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想起了那些在街头游行、一起喊着口号参军,却可能已经倒在罗店的同学和朋友。
那名来自88师的伤愈老兵沉默了一下,他之前手臂中弹感染,多亏了方默提供的盘尼西林才活了下来,二话没说就加入了21旅。
他用那条还打着绷带的胳膊拍了拍新兵的肩膀:
“小子,记住这种感觉。咱们当兵打仗,最怕的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打,像无头苍蝇一样。”
“旅座把道理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咱们听,这就是把咱们当人看,当兄弟看。”
“就冲这个,老子这条命卖给他,值!”
年轻的侦察兵点了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步枪。
不久后,讲话结束。
指挥车内恢复了安静,方默再次将目光投向地图。
他的战略很清晰,但压力依然巨大。
他是在用自己一个旅(师)的力量,牵制甚至试图重创鬼子一个精锐常设师团,间接影响整个罗店战局。
这无异于刀尖上跳舞。
但他别无选择,也必须成功。
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对得起那些在罗店浴血奋战的大夏军人,对得起那些信任他、将生命托付给他的将士们。
方默仿佛已经看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片土地上将不断上演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机动、设伏、突击与反突击。
25日,早上6点。
片山理一郎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靠着连夜建起来的浮桥和简易码头,独立战车中队的17辆八九式中战车已经全部卸载完毕。
“吆西,大夏军队普遍缺乏战防炮,有战车部队帮助,前路必将一往无前啊!”
又来劲了的片山理一郎当着军中摄影师的面,左脚踏在一个小山包上,手中军刀向前一挥,摆出自认为帅气的POSE:
“开路一马斯,突击——!”
第109章 片山理一郎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八嘎!这个方默,狡猾狡猾的!我看他不是什么‘大夏之虎’,应该叫‘大夏之狸’才对!”
片山理一郎少将站在吴淞镇残破的入口处,脸色铁青,看着又一名捂着血肉模糊的下体、发出不似人声惨嚎的士兵被担架抬下去,忍不住咬牙切齿地低声咒骂。
虽然他的第6联队几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座已成半废墟的沿海小镇,但胜利的喜悦早已被持续不断的伤亡和那种无处不在的阴险威胁冲刷得一干二净。
周围的鬼子兵们,脸上早已没了刚登陆时的狂傲和兴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惊疑不定、草木皆兵的惶恐。
每一次突如其来的爆炸声,每一次同伴凄厉的惨叫,都敲击在他们本就已经紧绷的神经上。
原来,昨夜发现鬼子异常谨慎、没有冒然夜袭后,方默立刻改变了策略。
他下令让工兵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大量系统提供的S型地雷(跳雷)和拆出反坦克雷的炸药制作的各式诡雷,以令人发指的创意和密度,布设在了镇内的废墟、街道、房屋甚至井台边。
完成这一切后,除了留下几百名熟悉地形的沪上保安团官兵进行象征性的迟滞射击外,方默的主力全部悄无声息地撤出了镇子,分散隐蔽到周边的田野、河网和村落中,完美避开了天亮后必然到来的舰炮和野战炮火覆盖。
当第6联队主力在17辆八九式中战车的掩护下,小心翼翼摸进吴淞镇时,那几百名保安团官兵按照计划放了几枪,就迅速化整为零,利用熟悉的地形溜之大吉。
然后,第6联队的噩梦就开始了。
一个鬼子分队搜索前进,走在看似平静的街道上。
“咔嚓”一声微不可闻的轻响。
“地雷。” 有经验的老兵刚发出惊呼。
“砰——!”
一枚S雷猛地从瓦砾中弹跳到半空,紧接着轰然爆炸。
数百枚钢珠如同死亡之雨般呈扇形泼洒而下。
“啊——!”
“腿!我的腿!”
瞬间,这个小分队惨叫连连。
另一边,一个口渴难耐的鬼子兵,发现角落里有一个看似完好的水缸,欣喜地上前想舀水喝。
他的手刚碰到水瓢……
藏在缸底的诡雷被触发,那鬼子瞬间被笼罩在爆炸的硝烟中。
一队鬼子进入一栋相对完整的民居搜索,一个曹长警惕地用刺刀挑开角落的一个破箩筐。
筐下面什么都没有。
他松了口气,示意安全。
跟在他身后的一个新兵却不小心踢到了门框边一根毫不起眼的细绳。
固定在房梁上的集束手榴弹应声落下爆炸,整间屋子都被炸塌,里面的鬼子分队非死即伤。
甚至有鬼子工兵在试图排除一枚明显的地雷时,却触发了下方埋着的另一枚更隐蔽的诡雷……
爆炸声此起彼伏,伤亡报告雪片般飞到片山理一郎面前。
这些地雷和诡雷,单个威力或许不足以立刻致命,但它们造成的创伤极其恐怖,尤其是S雷专攻下三路,且极大消耗后勤和兵力。
毕竟每伤一个鬼子,就需要至少两个鬼子抬担架后送。
更重要的是,那持续不断的爆炸声和伤兵绝望痛苦的哀嚎声,对士气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片山理一郎悲哀地发现,从登陆开始,他连方默主力部队的影子都没见到,自己就已经晕头转向地损失了近千人。
哪怕是伤多亡少,但整个旅团的锐气都被方默这种无赖打法磨掉了大半。
他只能无能狂怒地大骂方默狡猾,并严令部队在镇内固守,不得擅自行动,尤其是严禁触碰任何可疑物品。
直到第3师团属工兵联队的一个中队紧急赶到,开始拿着探雷器进行地毯式排爆,情况才稍微好转。
望着满目疮痍、危机四伏的小镇,片山理一郎无奈决定,先停止前进,等待排雷结束后将吴淞镇建设成一个稳固的前进基地和物资中转站。
同时,他派出了麾下的骑兵中队,向西边的宝山和南边的张华浜一带进行武装侦察,试图摸清方默主力的确切位置和部署。
他现在头疼无比。
海军那帮马鹿提供的情报语焉不详,除了反复强调“方默所部火力异常凶猛,战术极其灵活”外,几乎没有有价值的信息。
而陆军情报部门提供的,文件上独立第21旅,区区五千多人的编制,又明显和大夏之虎方默之前那凶猛的战绩不符。
这种情报上的巨大鸿沟,让片山理一郎打得束手束脚,异常谨慎,丝毫不敢冒进。
他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个无形的、精通各种阴损招数的对手下棋,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方默这边,发现当面的第5旅团六千多鬼子彻底采取了“刺猬”战术,抱团紧密,步步为营,暂时也找不到下手机会。
但他丝毫不气馁。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你抱团是吧?那我就用远程火力时不时给你“挠挠痒”。
部署在纵深地带、射程高达11公里的那4门Le.FH18 105mm榴弹炮,以及神出鬼没的火箭炮营,抽冷子就来一阵‘冷炮’。
方默和片山理一郎,这两位战场指挥官,此刻就像隔空对弈的棋手。
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试探,比拼着意志力和战术智慧,等待对方先露出破绽,或者等待战场全局出现新的变数。
这场僵持一直持续到8月27日。
遥远的西面,罗店方向传来的炮声一天比一天激烈,甚至夜晚都能看到那边天际线被火光映红。
那里的战况已经进入了最惨烈的阶段。
为了争夺这个战略枢纽,大夏军队投入了血本!
土木系最精锐的11师、14师、67师,加上98师、51师、58师,整整六个师的部队,在缺乏重炮支援的情况下,轮番向据守罗店的鬼子第11师团一部发起决死冲锋。
敌我双方反复拉锯,阵地一日数易其手,伤亡数字以惊人的速度攀升。
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鬼子沪上派遣军司令部终于坐不住了。
他们急需打破僵局,于是第3师团被命令务必尽快向西转进,侧击罗店外围之大夏军队,缓解第11师团压力,一举奠定胜局。
第110章 围点打援
天幕阴沉,铅灰色云层低垂。
颠簸的半履带装甲指挥车内,方默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上的地图,发出笃笃的轻响。
“沉住气,方默,沉住气。” 他在心里对自己反复说着,“你现在是旅长,是上万弟兄的主心骨,你不能乱!”
他深吸一口气。
穿越前,还没退役那会儿,他不过是个见到团长都得屁颠屁颠过去敬礼的小卡拉米,师级大首长那是只能在大会上远远仰望的存在。
如今却要独领一军,与鬼子一个齐装满员的旅团在广阔战场上博弈,说没压力,那是假的。
罗店那边,六个中央军嫡系师,凭借血肉之躯,才堪堪顶住鬼子一个第11师团的猛攻,战况惨烈到每一小时都在以连排为单位消耗。
而他面对的,是半个第3师团的主力——步兵第5旅团。(第3师团一共下辖步兵第5、第29两个旅团)
甩甩头,将杂念清除,方默的目光再次钉在地图上。
天空中,不时有鬼子舰载机呼啸而过,像讨厌的秃鹫,搜寻着任何可疑的目标。
就连他的指挥车都不得不走走停停,躲避空中侦查。
大规模部队的提前设伏,极易暴露。
那就试试经典的围点打援吧!
8月27日,黄昏时分,天色迅速昏暗下来。
一处远离主干道的密林深处,方默意念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