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75节

  那么,答案只有一个了。

  “方默……” 山室宗武缓缓吐出这个名字,眼中非但没有恐惧,反而露出了兴奋和贪婪的光芒,“一定是他!他就在对面!”

  “击败其他那些不堪一击的大夏中央军,有什么意思?”

  “击败这个屡屡创造奇迹,将帝国陆海军的脸面踩在脚下的敌人,才能带来真正的、属于武士的荣耀!”

  “他的首级,必将成为我山室宗武军旅生涯中最耀眼的勋章!”

  很快,情报被汇总到了沪上派遣军司令部。

  松井大将得知方默所部就在张华浜至江湾一带活动,并且轻易挫败了第11师团的先锋后,这次他没有丝毫急躁,反而露出了老猎手般的沉稳笑容。

  “终于咬住你了,大夏之虎。”

  他立刻下令。

  第11师团在左翼,第3师团第29旅团在右翼,辅以重炮部队,散开成一个宽大的正面,稳扎稳打,如同巨大的磨盘,缓缓向着张华浜再次碾压过去。

  面对鬼子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的压迫,方默展现出了极高的战术灵活性。

  他并没有命令部队在张华浜死守硬拼。

  在利用预设阵地和炮火支援,再次给予鬼子重大杀伤,估计毙伤超过千名鬼子后,他果断下令,趁着夜色掩护,放弃张华浜,全军撤退至更加坚固的江湾核心防线。

  这一退,看似是再一次向南后撤,但却有效地拉长了鬼子的补给线,使其地面部队进一步远离了海军舰炮的最大有效射程覆盖范围,赢得了更多的战术主动权。

  撤退的队伍中,那些刚刚经历了血与火考验、被重新整编的官兵们,脸上再也看不到之前的颓丧和恐惧。

  虽然疲惫,但眼神坚定,步伐有力。

  他们用一场干净利落的反击胜利,重新找回了军人的尊严和信心。

  一番激战,这批收编的溃兵还能继续作战的也只剩下两千余人,伤亡不小,但战意高昂。

  方默干脆点将,任命在收拢溃兵和反击战斗中表现机敏果敢的孟烦了,担任这支临时部队的代理指挥官。

第127章 鬼子试探进攻失败,孟烦了进大观园

  9月12日,清晨。

  薄雾尚未散尽,鬼子的第一波试探性进攻就开始了。

  伴随着九二式步兵炮的零星炮击,四个缓慢移动的铁皮盒子,晃悠悠地出现在江湾外围阵地的视野里。

  九四式超轻型坦克装甲薄、火力弱,甚至没有一人高,被戏称为“豆战车”。

  但在缺乏有效反坦克武器的步兵面前,它依旧是难以撼动的钢铁怪物。

  战壕里,刚刚被任命为代理指挥官的孟烦了,举着望远镜,手心有些冒汗。

  他知道,在平原野战而不是巷战中,缺乏战防炮的步兵对付这种坦克极其困难。

  燃烧瓶和集束手榴弹必须等到坦克开到极近的距离才能发挥作用,那意味着巨大的伤亡。

  “他娘的,这铁王八可真膈应人……” 孟烦了啐了一口,脑子飞快转动,思考着应对之法。

  就在这时,他惊讶地看到,两名21旅的士兵,扛着一杆长得离谱、枪管粗得吓人的“大枪”,猫着腰,飞快地运动到了一处预设的射击阵位上。

  那枪的长度,快赶上京城茶馆里,说书先生口中的青龙偃月刀了!

  接着,他看到装填手从携带的弹药箱里,抱起一枚粗壮得如同女人小臂般的黄澄澄的子弹,费力地塞进枪膛。

  孟烦了看得眼睛都直了,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我滴个乖乖……这、这他娘也是枪?!”

  只见约三百多名鬼子兵,悄无声息地散开成散兵线,开始向前推进。

  这第11师团,不愧是鬼子的常备师团,其官兵战斗素养极高。

  机枪手迅速寻找合适的掩体,麻利地架起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黑洞洞的枪口指向大夏守军阵地,随时准备进行压制射击。

  步枪手们则一手拎着长长的三八式步枪,弯着腰,利用田埂、弹坑、灌木丛等一切可用的地形,敏捷地跃起、短促冲刺、卧倒、再跃起……

  他们的动作干净利落,配合默契,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暴露在守军枪口下的时间,不给守军步枪手轻易瞄准的机会。

  而那四辆九四式超轻型坦克,则缓缓地行驶在步兵前方。

  其炮塔里的7.7mm机枪不时喷吐出火舌,子弹“哒哒哒”地扫在守军战壕的边缘,溅起一串串尘土,进行着威慑性的射击。

  这一波进攻兵力并不多,只是一个加强中队的规模。

  但其目的非常明确——火力侦察。

  他们试图通过这种咄咄逼人的压迫式进攻,引诱大夏守军惊慌失措,提前开火,从而暴露阵地上的重机枪、战防炮、迫击炮乃至山炮等重火力点的确切位置。

  在之前的战斗中,这种招数对中央军屡试不爽。

  一旦这些关键火力点暴露,后方严阵以待的鬼子重炮群,就能进行精准而致命的摧毁性打击。

  然而,方默早已料到了鬼子这一手。

  他布置在最外围阵地的,大多是零散的步兵班排,兵力分散,火力点隐蔽。

  核心的重武器,如战防炮、重机枪、步兵炮等,全都部署在更靠后的二线阵地或预备阵地上。

  前沿阵地的士兵得到的命令是,沉着冷静,放近再打,优先消灭鬼子步兵和机枪手,坦克交给专门的人对付。

  “稳住,都稳住!没有命令不许开枪。” 孟烦了压低了声音在战壕里来回穿梭,提醒着有些紧张的前溃兵们。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那越来越近的豆战车,手心因为紧张而微微出汗。

  就在这时,那两名操作着PzB 38反坦克枪的21旅士兵,终于找到了绝佳的射击角度。

  只见主射手深吸一口气,稳稳地将那巨大的枪身架在沙袋上,粗壮的枪口对准了其中一辆正在耀武扬威的九四式坦克。

  副射手在一旁紧张地观察着。

  一声沉闷如雷的巨大枪响骤然爆发,甚至压过了战场上的零星枪声。

  那声音完全不像是步枪或机枪,倒像是一门小炮在开火。

  巨大的后坐力即使有支架缓冲,也让射手的肩膀猛地向后一耸。

  几乎在同一时间,约100多米外的那辆九四式坦克的车体正面,猛地爆出一团耀眼的火花。

  紧接着,那辆坦克就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猛地一顿,停了下来。

  车体正面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弹孔。

  里面的鬼子车组,则是已经被高速穿甲弹和崩溅的装甲碎片撕碎了。

  “爷们神了啊!” 孟烦了举着望远镜的兴奋地低吼一声。

  另外几处阵地上,也响起了类似的沉闷枪声。

  两辆九四式坦克也先后被打得趴了窝,有一辆甚至冒起了浓烟,很快就被内部的弹药引燃,发生了二次爆炸,变成了一堆燃烧的废铁。

  最后一辆豆战车的车长显然被吓破了胆,慌忙倒车,试图逃离这片死亡区域。

  “机枪,给老子打。瞄准鬼子的步兵往死里打。” 孟烦了见状,立刻大吼。

  “哒哒哒哒——!”

  阵地上布置的捷克式和缴获的九二式重机枪立刻发出了怒吼,密集的弹雨扫向失去坦克掩护的鬼子步兵。

  那些原本还在灵活跃进的鬼子兵,瞬间被扫倒了好几个。

  剩下的鬼子慌忙趴倒在地,或是连滚带爬地躲到弹坑里,歪把子机枪也开始拼命还击,试图压制守军火力。

  后方部署的迫击炮和山炮立刻在前沿炮兵观察员的辅助下,对暴露在空旷地带的鬼子进行精准炮击。

  在又丢下数十具尸体后,残余的鬼子终于支撑不住,拖拽着伤员,狼狈地退了下去。

  鬼子的第一次试探性进攻,就这样被轻松化解,无功而返。

  战壕里,孟烦了呸的一声,吐出嘴里的尘土:

  “娘的,这才是打仗啊,方长官这支援火力,局气啊!”

  后方,第11师团指挥部。

  师团长山室宗武中将听完参谋的报告,脸色阴沉

  他不得不承认,对面这个叫方默的对手,确实很有章法,防御布置得滴水不漏。

  而且根据情报,对方不仅有战防炮、山炮、重榴弹炮和火箭炮,甚至连反坦克枪和重型加农炮都有装备。

  “命令……” 山室宗武沉默片刻,下令道,“重炮部队,准备覆盖射击。”

  既然火力侦察找不到对方具体的火力点部署,那就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用绝对的火力,将那片区域彻底犁一遍!

第128章 240mm重榴弹炮,威力恐怖如斯(8.27加更)

  这次进攻,鬼子出动了2万5千多兵力,方默收拢溃兵后,去除后勤人员,也有近2万战斗人员。

  双方兵力接近。

  鬼子这边重炮和空军占优,方默则是有隐藏在手中的40多辆坦克作为底牌。

  这种仗,方默怎么打?

  他的回答是,当然不能硬拼,而是在拉扯中,寻找机会,猛吃一口……

  此刻,张华浜附近,一片被鬼子兵严密警戒的区域。

  这里部署着鬼子攻城重炮第1大队的8门庞然大物——明治四十五年式240mm重榴弹炮。(不是九零式240mm重榴弹炮,那个是列车炮)

  这款在一战前夕定型的重型攻城榴弹炮,虽然射程仅有10公里,显得有些落后,但其威力却堪称恐怖。

  一门火炮就需要数十人伺候,但它可以发射重达200公斤的高爆榴弹,一发下去,对半径60米之内的活体目标都有巨大的威胁。

  只找到了毛子152炮弹的弹坑效果,240榴弹炮的装药差不多是152榴弹的3倍

  在31年,正是这款大炮轰开了奉天北大营,开启了鬼子侵略大夏的序幕。

  山室宗武对它寄予了厚望。

  炮兵阵地上,一片忙碌景象。

  沉重的炮身需要依靠机械和人力缓缓调整射向。

  装填手们喊着号子,费力地将一枚枚需要用小推车运送的、重达200公斤的巨型炮弹推到炮位旁。

  接着,几名膀大腰圆的鬼子炮兵合力,使用专门的吊装工具,才能将这枚庞然大物抬起来,小心翼翼地塞进巨大的炮膛。

  最后,再装入用丝绸包裹的发射药包。

  “1号炮准备完毕!”

  “2号炮准备完毕!”

  鬼子炮长猛地挥下手中的小旗。

  “轰——!!!”

  一声震耳欲聋的、仿佛能撕裂一切的巨响猛然爆发。

  巨大的炮口喷出长达数米的炽热火焰和浓烟,整个大地都随之剧烈震颤。

首节 上一节 75/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