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淞沪从抽到警察局到拥兵百万 第97节

  他要去那个让他麾下的“皇军”精锐血流成河、颜面尽失的地方。

  去感受一下那个给他带来无穷麻烦、甚至让他一度在军部面前下不来台的对手——那位被称为大夏之虎的方默,究竟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战斗的。

  即便情报明确显示,方默及其主力已成功突围至金陵,松井石根依然执意前往。

  这其中,混杂着对一位强大对手的极端重视与尊重,以及一种近乎偏执的、职业军人对战场的好奇与朝圣心理。

  在工兵部队战战兢兢、进行了极其严密乃至过分的检查,先后拆除了狡猾的不要不要的方默撤离时布下的数十处精心伪装、花样百出的诡雷和爆炸装置后,松井石根才得以安全地踏入闸北警局的大门。

  “这里,就是那个方默的指挥部么?”

  松井石根拄着军刀,站在警局空旷的一楼大厅,环视着这栋四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内部。

  里面空荡得令人吃惊,真正做到了片瓦不留。

  他自然不会知道,方默在最后撤离时,凭借系统空间搬空了这里的一切。

  从办公桌椅、文件柜,到灯具玻璃,甚至厕所里的水箱盖,但凡有点价值或能用的东西,都被搜刮得一干二净,真正做到了坚壁清野。

  除了墙壁上一些清晰的弹孔和角落里未洗净的血迹昭示着这里曾发生过的惨烈战斗外,整个建筑内部几乎看不出任何原主人留下的具体痕迹。

  一无所获的松井石根,又来到了同样已成为废墟地标的四行仓库。

  面对着这座千疮百孔却依旧巍然矗立的庞大建筑,看着墙壁上那密如蜂巢的弹孔和巨大炮击缺口,即便骄傲如他,也不得不阴沉着脸,在内心里承认一个事实。

  若非方默主动放弃阵地突围而去,帝国军队想要攻克这两座互为犄角的坚固要塞,恐怕至少还要填进去两万士兵。

第161章 狂妄的谷寿夫

  凝视着四行仓库那些被炸药和重炮撕开的狰狞缺口,以及内部错综复杂、易守难攻的结构,松井石根这位经验丰富的鬼子司令官也不由得从心底生出一股寒意。

  “巷战……真是可怕。”

  他低声自语,随即又感到一丝庆幸。

  “幸好,像方默这样既有死战之志、又精通巷战技巧的大夏指挥官,并不多见。”

  ------

  沪上,东江湾路1号。

  这栋曾作为鬼子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后被方默率部攻克并炸毁大半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经过简单清理和加固,再次挂起了鬼子的膏药旗。

  只不过,如今堂而皇之进驻其中的,已不再是趾高气扬的海军陆战队,而是身穿土黄色军服的陆军将佐。

  会议室里,坐满了少将以上的各级军官。

  陆军将领们在此召开进攻金陵的作战会议,此举无疑是在海军伤口上撒盐,气得海军方面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

  谁让他们先前派驻沪上的数千“精锐”陆战队员,几乎被方默和第9集团军啃得骨头都不剩了呢?

  会议刚开始,参谋军官开始分发情报简要。

  随着大夏在沪上战役的失利,民国政府内部暗流涌动。

  所谓的“和平派”,实则是投降派的势力开始抬头,私下里与鬼子暗通款曲,使得鬼子的情报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顺畅。

  “法名法智?”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看着手中的情报简报,微微挑眉,“这位新任的金陵卫戍司令,唐将军,还是个虔诚的教徒?”

  “嗨依!” 负责情报的参谋立刻躬身回答。

  “确实如此。而且根据可靠情报,此人在数年前曾多次参与针对其最高领袖的军事叛乱,早已被削去兵权,赋闲多年,此次临危受命,恐怕……”

  “哈哈哈哈!” 一个狂妄的笑声打断了参谋的话。

  第六师团长谷寿夫中将毫不掩饰其脸上的轻蔑:

  “我笑那支那人无谋少智!竟然指派这样一个既无实权又无经验的老朽之徒来守卫首都?这简直是拱手将金陵送予我皇军。”

  其他几位师团长也纷纷摩拳擦掌,气氛热烈。

  “谷桑所言极是。”

  “支那军沪上新败,仓皇溃退数百里,早已是惊弓之鸟,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司令官阁下,请下令吧。我军挟大胜之威,必可一鼓作气,攻克金陵。”

  松井石根咳嗽了几声,面色有些苍白,周围的将领立刻关切地请他保重身体。

  “无妨,偶感风寒而已。” 松井石根摆了摆手。

  他内心中对这些同僚的狂热有些担忧。

  他深知,一支军队在经历惨败和长途撤退后,仍能保持强悍战斗力的例子并非没有——就在大夏,那支被称为“赤匪”、如今改编为八路军的部队,其前身就曾完成过堪称奇迹的战略转移。

  显然,即便面对看似有利的局势,他依然对那个给他造成巨大麻烦的对手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重视。

  参谋立刻回答:

  “根据最新情报,方默已被晋升为第69军中将军长,其部编制下辖一师两旅,目前正于金陵城内及东郊紫金山一带休整补充。

  据悉,他已接收部分新兵和装备。按照编制,第69军满编约两万余人,几乎可以肯定会参与金陵城防。”

  “哦?方默还在金陵?” 松井石根的眼神锐利起来。

  会议桌下首,第3师团长藤田进中将听到“方默”这个名字,脸色阴沉,一言不发。

  他的师团在沪上被打得最惨,接近半个师团的兵力折损在方默手里,还损失了大量的战车、重炮等珍贵技术装备,此刻实在没有底气参与议论。

  其他各个师团长、旅团长的反应则各不相同。

  有的觉得司令官如此重点关注一个敌方将领是小题大做,认为方默不过是运气好罢了;也有的表情凝重,显然方默的战绩让他们不敢小觑。

  松井石根继续追问:“那么,方默部队那些来源不明的战车、重型火炮,尤其是那种前所未见的超重型战车和火箭炮,查清来历了吗?”

  参谋无奈地摇头:

  “阁下,我们安插在金陵的内线确认,大夏军政部拨付给69军的都是常规制式装备。

  那些汉斯制式的战车、火炮,以及那些……古怪的重型武器,就仿佛凭空出现一般,完全无迹可查。”

  松井石根摸着下巴的短须,沉吟道:

  “既然如此,那就不必纠结其来源了。无论如何,这些武器已经客观存在,并给我军造成了巨大损失。

  派遣军在沪上苦战近三个月,竟未能缴获方默部一门完整火炮、一辆堪用战车,这本身就说明了方默此人的厉害。”

  “他的部队,绝非寻常溃败之师可比。诸位,万万不可轻敌大意!”

  “嗨依!” 众将齐声应道。

  然而,像谷寿夫这样的人,表面答应,内心却极为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帝国已经占领沪上,获得了宝贵的陆上机场和前进基地。

  即将到来的金陵之战,帝国航空兵将投入数百架战机,掌握绝对制空权。

  他方默再能打,战车火炮再多,没有飞机,不就是只能趴在地上,任凭帝国空军轰炸的活靶子吗?

  大夏,还有成建制的空军吗?

  松井石根最后总结道:

  “金陵,是支那的首都,政治意义极其重大。

  我们已经占领了亚洲最繁华的都市沪上,只要再加一把劲,攻下金陵,必然能极大打击支那的抵抗意志。

  甚至逼迫其投降,诸君,努力吧!”

  “嗨依!为天皇陛下效忠!”

  前第三舰队司令长官长谷川清中将,正神情复杂地看着被打捞起来、船体上破洞狰狞的“出云号”装甲巡洋舰。

  这艘曾作为他旗舰、象征帝国海军在沪上存在的巨舰,如今虽被捞起,却已彻底失去战力,只能如同废铁般漂浮着。

  他的舰队在沪上遭遇了毁灭性打击:

  “出云”号被神秘鱼雷艇(鬼子至今不知是方默派出的蛙人)击沉;

  “川内”号轻巡洋舰和“五月雨”号驱逐舰被来源不明、涂着约翰/白鹰机徽的鱼雷攻击机击沉;

  “村雨”、“夕立”号驱逐舰遭重创;

  另有数艘百吨级炮艇被四行仓库内的重炮轰沉。

  如此惨重的损失,他这个舰队司令自然是当到头了。

第162章 方默:收缴船只?收个屁

  此刻,长谷川清正与前来接替他的及川古志郎中将进行交接。

  及川古志郎乃是一位坚定的“舰队派”将领,主张大力发展海军主力战列舰,与主张发展航空兵的“条约派”观点相左。

  “那艘鱼雷艇,只出现过一次。还有那些飞机……也像是幽灵一样,只出现了一次。” 长谷川清意兴阑珊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困惑。

  “我直觉认为,这很可能都与那个方默有关。当然,我没有任何证据,你就当这是一支败犬的呓语吧。”

  及川古志郎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关于突然出现的敌机和水下袭击,有众多海军官兵目击,他清楚这并非长谷川清为推卸责任而编造的谎言。

  但问题是,这些神秘的力量之后就如同人间蒸发,再无线索。

  “它们现在到底在哪里呢?” 及川古志郎也感到十分迷茫。

  此时,鬼子的前线舰队仍在长江上艰难逆流而上,在江阴段与守军激战。

  由于方默之前的空袭,原本历史中参与江阴封锁作战的鬼子第一水雷战队主力已不复存在,仅剩下“时雨”、“白露”等几艘驱逐舰。

  它们汇合了第3舰队第11战队残存的“安宅”、“鸟羽”等炮舰(原第11战队的其他炮舰如“势多”号,已在与四行仓库88炮的对射中沉入黄浦江)。

  相比历史同期,进攻江阴要塞的鬼子海军力量已大打折扣,目前主要依靠“加贺”号航母的舰载机进行空中压制,才勉强对抗江阴要塞那些威力巨大的克虏伯大口径岸防炮。

  及川古志郎估计,攻克江阴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大夏海军主力——“平海”、“宁海”、“逸仙”、“建康”、“楚有”、“青天”、“湖鹏”、“湖鹗”、“江宁”等舰艇已在此前的血战中相继战沉,大夏海军基本损失殆尽。

  只要拿下江阴,他的舰队就能……

  就在这时,一名参谋急匆匆地跑来报告:

  “司令官阁下,海军航空兵侦察确认,支那军在江阴航道最窄处(不足1000米)实施了大规模沉船塞江作业。

  大量商船、军舰被凿沉于此,淤塞严重。

  据工程人员估算,目前该段航道仅能通行百吨级以下的小型炮艇,所有大型军舰均无法通过。”

  “八嘎呀路!” 及川古志郎闻言,顿时怒不可遏。

  他一个堂堂的“舰队派”将领,梦想着指挥强大的舰队决战于大洋,如今却只能指望派些小炮艇、鱼雷艇和舰载机去参与对支那首都的进攻?

  这简直是他的耻辱。

  就在及川古志郎暴跳如雷的同时,金陵城北,下关码头。

  阴雨绵绵,江风萧瑟。

  方默与负责守卫下关、控制船只的第78军中将军长兼36师师长宋荫国,正并肩站在冰冷的江堤上。

  浑浊的长江水滚滚东去,江面上,为数不多的渡轮和小火轮喘着粗气,艰难地往返于南北两岸。

首节 上一节 97/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