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新的掌权者,贵族们反应平淡,少数人支持,大多数人还在观望,甚至有人私自联络小埃里克,闹得乌烟瘴气。
与此同时,路易三世恢复意识,率军继续北上,清剿任何不服从自己的丹麦贵族。
没有尼尔斯的袭扰,萨克森军队的补给线畅通无阻。
更麻烦的是,路易三世得到教会和弟弟“胖子”查理三世的支持,不缺粮食和军械,还得到众多无地骑士的投靠,军队人数不减反增。
连续吃了好几场败仗,哈夫丹被迫向小埃里克求援。
近年来,挪威王国一直在稳步发展,能够自行建造柯克船,纺织业和冶铁业效益良好,吸引众多丹麦、瑞典的移民,人口增长至六十万,实力远超其余的北欧统治者。
然而,小埃里克拒绝出兵,首要原因是不满哈夫丹独自掌控丹麦局势。
其次,他听说哈夫丹曾经考虑过劫掠自己,内心忌惮,担心联合作战时遭到背叛,仅仅输送一批粮食,作为象征性的援助。
遭到拒绝,哈夫丹一路败退,带领残兵退回奥尔堡,预计过不了多久便会跑路。
二月,西兰岛的领主派来使者,请求维格出兵收拾这个烂摊子。
维格:“情况如何?”
使者:“很糟糕,哈夫丹带领乌伯的子嗣撤回哥德堡,整个日德兰半岛沦陷,只有菲英岛和西兰岛处于我们的控制。
据说路易三世正在到处搜集船只,假如您不出手搭救,届时法兰克人攻占菲英岛、西兰岛,然后跨过狭窄的厄勒海峡登陆瑞典。哈夫丹无法获得国内贵族的支持,很难顶住法兰克人的攻势,再这样下去,维京人的老巢要被彻底端了。”
维格没有被使者的夸张言论吓住,仔细思考这场战争对于自己的影响。
商船从波罗的海进入大西洋,通常经过西兰岛与瑞典之间的厄勒海峡。
这条水道最窄处仅四公里宽,一旦法兰克人攻占西兰岛,意味着控制整个波罗的海的门户。假设他们的船只隔三岔五骚扰不列颠的商船,到时自己还怎么和东欧、北欧做生意?
为什么总有人干扰朕的贸易?不让朕赚钱!
霎时,维格杀意骤增,咬牙切齿吩咐:
“转告你家主人,务必坚持到三月份,我亲自带兵过去!”
第295章 远征
登基之后,维格致力于推广新式农业技术,以低廉的价格销售铁制农具,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堆满了伦底纽姆的仓库,足以供应战争消耗。
其次,国内财政充裕,即使用完府库的积蓄,维格有无数种办法攫取战争经费,凭心而论,他觉得欧陆没人比他更擅长敛财了。
至于武器装备,府库积攒了上万套制式布面甲,兵刃、箭矢堆积如山。遍观欧陆,他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秃头查理,仅逊色于财力雄厚,堪称西半球首富的米海尔三世。
粮食、军饷、装备三者齐全,唯一困扰他的是运输。
双桅帆船从伦底纽姆前往丹麦,航行时间为7~12天,柯克船的速度更慢,通常需要两个星期。
常备军的作战风格类似于当初的罗马军团,后勤补给标准化,提升战斗力和行军速度的同时,需要后方源源不断输送补给,占用大量的运力资源。
维格拿出纸笔,考虑本次远征动用的常备兵力:
第一、二、三步兵团,山地步兵营,游骑兵营,海军陆战营,外加第一禁卫营,算上勤杂人员和野战救护营,总兵力达到五千六百。
此外,他还计划征召四千民兵,编组四个临时步兵团,以备不时之需。
远征期间,维格没打算征召各地的骑士,主要原因是运力紧张,难以运输更多马匹。
一艘载重百吨的柯克船,假设运输重步兵和少量补给,能够运送八十人。假设运输战马,只能运送十匹。
每匹战马需搭建专用的隔栏,防止战马由于紧张情绪相互撕咬和踢蹬,里面铺设厚厚一层干草,防止摔滑。
每天,一匹战马需要十公斤草料和二十五升淡水,消耗量远多于单个士兵。而且战马厌恶颠簸的环境,易生病、易受到惊吓,长途海运的损耗过高。
除了骑兵,贵族领地的民兵同样遭到排除,这群人战力低下,派不上多少用处,还要占用宝贵的运力,超过四十天的无偿服役期必须支付工资,性价比太低。
拿定主意后,维格召开内阁会议,让诸位大臣筹备相关事宜。
本次作战以常备军为主,响应速度极快,仅用一星期时间,第一批次的部队准备妥当,包括两个步兵团、海军陆战营和第一禁卫营。
此刻,王国征用的民间商船仍在集结,维格没有拖延时间,命令部队登船出海,再拖下去,日德兰半岛的维京势力只会越来越少。
二月二十一日,清晨,远征军正式出动。
在二十多个侍从的簇拥下,维格与王储登上旗舰“黑背鲈”号的甲板。
这是王国建造的第二艘三桅帆船,去年六月下水,适航性良好,因此成为南方舰队的旗舰。
黑背鲈号拥有三根桅杆,混合挂载横帆与三角帆,能够更好地利用侧向风,顺风航速达到十节,为了防止藤壶等寄生物附着在船底,底部特意包了一层薄铜板,造价高昂。
黑背鲈号的总长度约三十五米,宽八米,需要一百名船员维持航行,为了换取足够的机动性和坚固性,帆船削减部分货运能力,最大载重量约二百吨。
“出发!”
得到国王的命令,帆缆长高声呼喊,勒令船员调整帆索,水手解开系在码头的缆绳,收起跳板,主帆升起,船只在西风的吹拂下缓慢移动。
船艉甲板,一个面容稚嫩的候补军官挥舞两面小旗,用旗语转达国王的指令,舰队有序起锚,排成单列纵队顺流而下,中午时分抵达泰晤士河的出海口。
至此,黑背鲈号全帆展开,船体略微侧倾切入波浪,时速达到十节,瞭望员攀爬至主桅高处,观测周边海面的动向。
当天下午,船队抵达多佛港,乌尔夫伯爵在烛堡设宴,殷勤招待了众多贵客,如今他的年纪愈发老迈,不适合参加这场远征,有种被时代抛弃的落寞。
第二天清晨,舰队离开不列颠岛,渡过多佛海峡。西法兰克仅有少数的柯克船,战舰设计落后,不敢与这只舰队抗衡,尽数缩回加莱港。
随后,远征舰队沿着欧陆海岸线东进,有十二艘战舰留驻于此,负责监视不列颠海峡,重点关注加莱港、哈弗勒尔要塞、瑟堡三地。
多次冲突之后,不列颠海军内部形成共识:柯克船的艉部加盖了方形艉楼,笨重迟缓,战斗力还不如摩尔人的三角帆船,没资格争夺不列颠海峡的制海权,只能在近海区域执行警戒和巡逻任务。
造出新式战舰之前,贡纳尔只得缩在诺曼底,再也无法重复当初内战时期的大规模登陆。
三月三日,舰队抵达丹麦西海岸的一处渔港,这里名叫埃斯比约,依旧飘扬着维京贵族的旗帜。
得知北境之蛇亲自现身,贵族撤去临时集结的民兵,放任这支军队登陆。
登岸之后,弗罗德仰望一尊高约五人的木制雕像,略显疑惑,“这是谁?”
人群中,小帕斯卡阴沉着脸回应:
“这是拉格纳国王的塑像。当年,拉格纳病逝后,我奉命护送他的棺椁回哥德堡安葬,船队在埃斯比约停靠时,尼尔斯这个混账强行夺取棺椁,带领一群装神弄鬼的萨满又唱又跳,还制作一个镀金座椅,声称拉格纳的灵魂附着在上面.”
听完这段回忆,弗罗德若有所思:“那张镀金座椅在哪?不如带回博物馆收藏。”
小帕斯卡:“丹麦局势动荡,尼尔斯流亡至东罗马,这玩意估计被某人刮去表面的黄金,然后当做劈柴烧了。”
从当地居民的口中,维格得知“年轻人”路易正在进攻丹麦北部的奥尔堡,人数位于5000~7000的区间,攻势猛烈,哈夫丹已经乘船跑路,仅有少数不愿撤离的士兵仍在坚守。
“不着急,再拖一段时间,即使奥尔堡丢失也无所谓。”
估算进度,第二批次的部队已经动身了,等到他们抵达,维格计划截断“年轻人”路易的退路,把这支军队彻底留在丹麦。
第296章 意外频发
等待期间,维格让部队修缮埃斯比约的防御设施,挖掘壕沟、修建营房,还派遣海军陆战营在周边区域活动,伺机截杀“年轻人”路易的信使。
去年,海军陆战营奉命在丹麦招募移民,对这里的地形颇为熟悉,他们分散成多个小型鸳鸯阵,潜伏在易于藏身的树林。
空气残留着严冬的凛冽,天色阴沉,云层缝隙漏下几缕微光,勉强照亮积雪斑驳的林地,莱夫趴在路边灌丛,凝视着这条寂静冷清的林中小径。
中午时分,他吃掉小半张硬面饼,从怀里掏出锡壶,小口抿着温热的清水。
陆军部配发的锡壶质量很好,即便是隔夜的清水也没有变质,不像过去的皮革水囊,尝起来总有种淡淡的怪味,反复清洗也无济于事。
用餐结束,莱夫的身体泛起一丝困倦,他抓起一捧残雪擦拭脸颊,然后踹了下旁边打瞌睡的士兵,继续这段漫长枯燥的等待。
下午,马蹄的敲击声由远及近,沉闷而规律,莱夫的眼神扫视周围,示意部队保持静默。
很快,五个模糊的骑影从林子另一头穿出,轮廓在稀疏的光线下逐渐清晰,他们裹着厚实的毛皮外套,弓着背抵御寒风,马匹喷出的白气如雾,显得疲惫不堪。
马蹄声越来越近,潜伏在路边的两个战士骤然发力,猛地向后一拽,一根绊索从雪地抬起,领头的马匹轰然摔倒,骑手在惯性的作用下连续翻滚十来圈,很快没了动静。
剩余的四个骑手惊魂未定,慌乱地拔出长剑,试图控住受惊打转的坐骑。只可惜为时已晚。
一支羽箭深深扎入一个骑手的眼窝,他连哼都未及哼出,便仰面栽倒。另一个被侧面射来的羽箭穿透左腋的锁子甲缝隙,身体剧烈地一颤,软软地伏在马颈上,抽搐着。还有一人拨转马头,试图转向撤离,结果遭到大片羽箭的覆盖性射击,连人带马当场阵亡。
最后的幸存者不再挣扎,举着双手,急促地说着法兰克语,莱夫让人把他拽下马背,吩咐部队清理痕迹。士兵们把尸体拖入路边早已掘好的坑洞,覆上泥土和枯枝败叶,遗落在现场的羽箭也被带走。
临行前,有人最后检查一遍路面,用树枝小心扫去众人踩踏留下的足印,又踢了些松散的积雪覆盖其上。
此地重回寂静,仿佛什么也不曾发生,几只漆黑的渡鸦落在冷杉树梢,疑惑地四下张望,相继发出聒噪的叫声,怀疑是它们找错了地方。
日落时分,莱夫带领小分队返回一处废弃村落,这里是他们的临时集结点,村落中央的长屋散发着浓烈的刺鼻煤烟,熏得人睁不开眼。
“陆军部的人是不是搞错了?拿这种劣质煤炭糊弄我们!”
抱怨几句,他拆开找到的五封信件,吃力地阅读这些晦涩难懂的拉丁语。
不好!
读完一封书信,他赶忙翻看剩余信件,随即收拢起来揣入怀中,跑到庭院的马厩,“通知副营长,让他接管军务,我有急事回埃斯比约!”
深夜,莱夫找到指挥所,推开门,看见弗罗德和几位侍从正在整理地图,“我截杀了一队信使,有紧急军情!”
两分钟后,维格披着大衣走出卧室,迅速看了一遍五封书信,发现这场战争变得更加棘手了。
“日耳曼人”路易失踪后,三个儿子(卡洛曼、“年轻人”路易、“胖子”查理)按照法兰克人的传统分家单过,分别获得巴伐利亚、萨克森、士瓦本,相互之间矛盾丛生。
然而在这件事情上,三兄弟罕见地达成一致,认为这是铲除维京威胁的最佳时机,卡洛曼和胖子查理没有趁机突袭萨克森,反而集结部队前来相助,争取一次性打进瑞典。
“幸好我来得快。”
维格把信件传给侍从们,走到桌边,拿出六个代表法兰克人的蓝色兵模,放置在南部区域。
围绕地图看了几分钟,他向莱夫吩咐,“让你的人撤回来,不宜惊扰敌军。”
“是!”
三月十五日,新一批船队抵达埃斯比约,除了预定的部队,道格拉斯伯爵带着二百个高地人主动参战,原因是太无聊了,不愿错过这个上阵砍人的机会。
“如你所愿。”
维格事务繁忙,没时间搭理他们,让道格拉斯跟随禁卫营行动。
他此刻拥有五千八百士兵,算上近期招募的六百多个丹麦民兵,总兵力扩充至六千二百。
估算时间,卡洛曼和胖子查理已经动身了,维格不再犹豫,率领部队迅速南下,行军三日,在丹麦南部堵住法兰克人的援军。
为了迷惑敌人,维格的先头部队使用的是挪威王国的剑斧旗,而且混杂了临时征募的六百步兵,导致方一交手,法军前锋汇报给中军的信息是:进展顺利,即将打垮敌人。
五分钟过去,法军信使传递的信息变成:战况焦灼,敌军意志顽强,似乎是挪威王国的禁卫军。
又过了几分钟,一个背部中箭的骑手跑到中军,向卡洛曼报告,“情况有变,对面是北境之蛇的军队,陛下,我们撑不住了。”
说罢,骑手跌落马下,卡洛曼揪住他的衣领急促提问,只可惜骑手昏厥过去,彻底失去意识。
他爬上马背,望着横亘在北方的小片橡树林,以及陆续从树林钻出的溃兵,思绪混乱,内心反复萦绕着一个问题:
“维格·泰恩堡什么时候过来的?”
战场北侧,得知第一步兵团击退敌军前锋,维格暗道不妙,他原计划让部队示弱,没想到伯劳鸟一不留神没有收手,提前暴露战斗力和己方身份。
下一刻,前方传来战报,敌人的中军正在仓促变阵,他们撤回了即将冲锋的骑兵,转而让辎重马车首尾相接,在前方布设防线。
“临时变阵?想不到卡洛曼有胆量做这种高难度操作,既然如此,我也要换种战术了。”
第297章 持斧卫队
维格临时做出调整,他让第一步兵团和丹麦民兵进入橡树林,做出大举进攻的假象。与此同时,他带领主力绕过正面,从战场西侧迂回前往法军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