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52节

  法兰克联军损失两万八千,奥尔良伯爵损失五千余人,剩余的两万多减员来自秃头查理的军队。如果算上之前的小规模战斗,联军损失人数达到三万两千。

  经历这种程度的惨败,法军在短时间内丧失野战能力,维格掌握了下一阶段的主动权。

  返回雷恩,维格举办庆功晚宴,席间,有人拿出一顶王冠献给他,声称这是游骑兵从某个村落找到的战利品。

  维格接过王冠仔细端详,主体是一个黄金圆环,纹有鸢尾花图案,还镶嵌八颗蓝宝石、八颗红色石榴石及四颗紫水晶。

  这东西的价值在于象征意义,他让侍从妥善保管,或许以后能够用上。

  时间流逝,宴会的气氛逐渐热烈。瑞卡德自认为在奔牛桥之战立下大功,他举着酒杯走向维格,提议趁势进攻巴黎,被当场否决。

  “塞纳河是天然的防御屏障,法军残部缩进城内,根本打不下来。”

  瑞卡德的言论引发一场激烈讨论,有人建议攻打加莱,这个计划更加胡扯,根本没考虑渡河的困难,以及深入敌境的风险。

  法兰克底蕴深厚,一场胜利远不足以结束整场战争,维格决定稳妥行事,防止落入先胜后败的处境。

  休整五天,待到士兵们恢复体力,维格开始下一阶段的行动,攻打附近的瑟堡、勒芒、卡昂。

  首要目标是瑟堡,这座港口位于科唐坦半岛北端,与南安普顿的距离为190公里,两地的航行时间短则半天、长则一天半,适合作为后续的补给基地。

  十一月初,维格率领直属师抵达瑟堡郊外。这里曾是贡纳尔向不列颠走私战马的港口,之后走私贸易中断,港口居民人数锐减,只剩下军事防御功能。

  依旧是熟悉的战术,部分士兵在城外挖掘坑道,部分士兵清剿附近的贵族庄园,耗费半个月,不列颠顺利攻占瑟堡。

  维格把驻守任务分派给第五守备团,他叮嘱瑞卡德伯爵:

  “还是老规矩,让俘虏修缮城墙,完事后送去泽西岛看管。”

  开战以来,不列颠共抓获一万八千名战俘,如此庞大的数量,注定是一个极其不稳定且危险的因素。

  假如放在法兰克本土,维格担心俘虏趁机逃离。

  如果安置在不列颠本土,俘虏逃亡的概率降低,然而一旦发生大规模反叛,本土缺乏足够的兵力平息此事。

  综合多方面的考量,维格接受莱夫的建议,把他们安置在泽西岛,俘虏私自逃离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即使他们集体反叛,影响仅仅局限于这一座岛屿,无法波及其他地区,到时海军切断粮食来源,他们只能妥协,或者被饥饿折磨致死。

  临别之际,瑞卡德提出请求,声称自家领地正在动员第二批军队,预计明年会扩充至一千五百人。他觉得自己可以承担更具挑战性的任务。

  维格面容平淡,“不着急,到时候再说。”

  顿沃庄园之战结束,不止是瑞卡德,整个贵族群体的士气高涨,他们主动写信回领地,动员更多民兵前往伦底纽姆集训。

  在他们看来,更多的士兵,意味着更多的立功机会,战后分得的利益越大。

  十二月初,维格返回雷恩过冬,天气严寒,他被迫暂缓攻势。为了打发时间,他开办随军学校,集中培训基层军官。

第349章 兵员补充

  开战以来,不列颠军队遭受四千永久性减员(阵亡、病故以及伤残)。

  收到前线的指示,内阁召开会议,讨论下一阶段的兵员和装备补充。

  首相密查姆提出一个硬性指标,“明年春季,必须有一万士兵输送至瑟堡,你们有什么看法?”

  陆军大臣回应,“各地贵族陆续派来骑士和民兵,预计六千五百人,北郊有六百佩切涅格人在培训,剩余的三千个名额分摊到十二个直辖郡,每个郡不到三百,尚能接受。”

  还要抽调劳动力?

  农业兼教育大臣凯米·野火大惊失色,五万多士兵在外征战,本土的农业产出受到很大影响。假如再抽调人员,一旦军粮短缺,国王肯定会找他的麻烦。

  凯米观望左右两侧的同僚,沉默片刻,提议从芬兰、波美拉尼亚、利沃尼亚等地区招募雇佣兵充数。

  首相:“如今的财政收支勉强平衡,拿不出多余的经费雇人。”

  凯米·野火:“首先,前线运回来的战利品能换五千镑。其次,近期取得大胜,趁着民众情绪高涨,发行第二批战争债券,再筹一万镑。可以雇佣六千多个杂兵。让这群人负责攻城、巷战,性价比更高。”

  这时,坐在长桌对面的工业大臣帮忙说话,“直辖郡只有九十三万人口,矿区、造船厂、军械所同样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再征召人员,恐怕耽误的不只是农业。”

  考虑到多重因素,首相同意扩大雇佣兵规模。

  法兰克领土广袤,战争至少持续两年,迟早要招募外族炮灰。而且顿沃庄园之战收获颇丰,缴获的八千余套盔甲中,有六千套存在修复价值,适合配备给新征募的士兵。

  “可是,”他甩出一个关键问题:

  “冬季海况较差,从东欧输送数千人的部队,此举风险太高。假如拖到明年开春,再把他们运至伦底纽姆培训,预计五月份才能送至瑟堡,恐怕耽误前线战事。”

  屋内沉默几分钟,王储提议让雇佣兵就近在哥特兰岛训练,等到明年开春,无需运往伦底纽姆,径直送往前线。

  这项计划颇具可行性,众大臣没有反对,会议进行到下一个议题——新大陆事务。

  大战爆发,国内暂时对新大陆失去兴趣,首相简略诵读一遍三个定居点的报告,各地的居民数量差不多,仅有三四百人,暂时接触的土著部落较少.

  “有其他问题吗?”

  首相打算结束议题,海外事务大臣赶紧插话,“加勒比总督提供的珍珠价值丰厚,我觉得可以再拨一些人。”

  感受到众人的心不在焉,海外事务大臣长话短说,“泽西岛关押一万八千名俘虏,拨出几百人运往新大陆,对我们毫无损失。”

  首相被这人缠得不耐烦了,“明年四月、六月,海军派遣船只前往新大陆,顺便带上一些俘虏,就这样吧。”

  内阁会议持续到中午,王储前往餐厅吃饭,三弟葛瑞克正在王庭公学就读,餐厅只剩王后和王储夫妇,显得尤为冷清。

  午餐结束,王储审阅各部门发送的公文,如今的他习惯了这份工作,但是内心始终有点失落,没能亲眼见证那场数万人的大决战。

  次日,红隼号和两艘双桅帆船驶离码头,他们有两项任务:

  前往菲英岛,观察北欧联军的近况、

  运输军械和钱财至哥特兰岛,招募东欧雇佣兵、

  忍受恶劣的海况,船队历时半个月绕过日德兰半岛,进入卡特加特海峡。

  早在半年前,卡洛曼兄弟率领的军队攻陷半岛北端的斯卡恩,彻底占领整个日德兰。北欧联军退守在菲英岛,隔着狭窄的小贝尔特海峡与法军对峙。

  海峡最窄处仅有八百米,最宽处达28千米,幸好有足够的水深,波罗的海舰队可以封锁海面,防止法兰克人用小船渡海,进攻战力低下的北欧联军。

  “联军缩在岛上毫无作为,简直是在浪费我们的粮食。”

  怀揣这种想法,上校哈达瓦操纵红隼号前往西兰岛,停靠在岛屿东侧的港口城镇——哥本哈根。

  惨白的太阳悬在头顶,却无一丝暖意,凛冽的寒风刮过甲板,引得众人低声咒骂。

  码头停泊着三十多艘船,船体覆着灰白的薄冰,几个裹得臃肿的码头工人缩着脖子,动作僵硬地搬运着不多的货物,呵出的白气瞬间被风撕碎。

  得知海军抵达,伯爵法韦尔来到码头,热情接待三位船长和军官们。

  推开领主长屋的厚重橡木门,一股混杂着熟肉、麦酒、汗味和柴烟的热气扑面而来,军官们的精神为之一振,几根粗壮的木柴在角落里的壁炉烧得正旺,橘红的火焰跳跃着,时不时传出轻微的噼啪声。

  落座之后,哈达瓦解开厚实的毛皮大衣,连饮两杯温热的麦酒,大口吃着鱼肉馅饼,询问近期战况。

  法韦尔:“联军还剩四千人,一半驻守在菲英岛,另一半驻守在西兰岛。缺少不列颠陆军,联军士气低落,只适合防御作战,发挥不了太大作用。

  一个多月前,有关顿沃庄园之战的消息传至北欧,仍然无法提振联军的战意,反而让他们有种侥幸心理——与其拼死作战,倒不如拖延时间,让陛下独自解决法兰克军队。”

  听到伯爵的抱怨,哈达瓦面容严肃,默默吃完鱼肉馅饼,找了个温暖的房间休息。

  当晚,一股寒潮席卷向南,哥本哈根的气温骤降,哈达瓦决定多待几天,等到气温稍微回升再出发。

  足足过了五日,寒潮仍未结束,气温反而越来越低,地面覆盖着厚厚一层积雪,船员们蜷缩在温暖的房间打牌、下棋,没有半点出海的意愿。

  “呼,活了这么久,第一次遇见这种低温。”

  在外面闲逛一圈,哈达瓦返回领主长屋,无所事事混了一整天。夜晚,他搂着侍女温暖的身躯入睡,忽然觉得这种生活挺不错,再待一段时间也无所谓。

第350章 奇袭

  公元867年12月10日,深夜。

  由于寒潮的影响,平日波涛汹涌、分隔日德兰半岛和菲英岛的小贝尔特海峡,此刻已经冻结。

  放眼望去,月色晦暗,海面变成了一片坚硬、灰白、死寂的冰原,一直延伸到模糊的对岸,寒风呼啸,卷起一阵阵细碎的雪花。

  某一时刻,黑暗中亮起无数星星点点的火光,卡洛曼裹着厚实的皮裘,右手提着一盏昏暗的鲸油灯,带领六千多个法兰克人踏上冰面。

  他们穿着臃肿的冬衣,背着行囊和武器,艰难地行走在冰面上,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空旷的海面,吹得人脸颊生疼,呼吸都带着白气。

  结冰后的海面并非坦途,有的地方光滑如镜,稍不留神就会滑倒,有的地方则布满嶙峋的冰块,行走起来异常艰难。

  为了顺利运输辎重马车,法兰克人在某些光滑的路段铺设干草和树枝,很多士兵连推带拉,车轮压过碎冰,发出沉闷的吱嘎声,在寂静空旷的冰面显得格外清晰。

  “奥丁在上,这群法兰克人疯了?”

  菲英岛的海岸,两个维京哨兵茫然注视着数千个缓慢蠕动的身影,过往的岁月中,小贝尔特海峡确实结过冰,但还是第一次有人冒险在冰面上行军。

  呆滞片刻,哨兵点燃附近的三座篝火,随即跑向两英里外的军营,叫醒正在熟睡中的哈夫丹。

  “法兰克人来了,呵呵,你在逗我?”

  哈夫丹推开身边的侍女,怀疑属下被冻傻了,以至于出现某种幻觉。

  他阴沉着脸穿戴甲胄,披上毛皮大衣,骑马前往西侧海岸,被这幅宛如神迹的场面吓得目瞪口呆。

  “我只不过抢了你们几次,有这个必要吗?”

  哈夫丹纵马返回军营,此刻的维京人宛如一群受惊的绵羊,许多人遗失了自己的武器和盔甲,不适合与敌人作战。

  无奈之下,他放火烧掉营房和辎重,率领部队朝东北方向逃窜,绕过几处树林后,成功摆脱法兰克人的追杀。

  菲英岛守不住了。

  哈夫丹耗费一天时间逃往岛屿东北侧的港口,面对惊慌失措的人群,他宣布自己和卫队断后,说服士兵们有序登船,防止他们因为抢夺船只相互厮杀。

  注视着第一批出海的士兵,哈夫丹忍不住大吼,“如果你们还存着一丝善念,记得叫船过来接我!”

  意外的是,法兰克人没有袭击哈夫丹所在的港口,而是沿着道路直扑岛屿最大的定居点——欧登赛,然后继续向东,直至菲英岛的东海岸。

  前方是大贝尔特海峡,海面较宽,但仍然结了一层海冰。一个勇猛的法兰克骑士踩着雪橇,率先在冰层上探路,后续的士兵同样踩着临时赶制的雪橇,缓慢走向海峡对岸的西兰岛。

  当他们靠近海岸的时候,岸上聚集了一百维京弓箭手,箭矢呼啸着飞向法兰克人的头顶,却没能阻挡这场前所未有的冒险。

  “Deus adjuva!”

  最先上岸的二十多个骑士呼喊着口号,拔出长剑冲向弓箭手的队伍,轻易将其击溃。随后,越来越多的法兰克人上岸,继续向东进军,试图复刻之前的操作,一举攻入瑞典。

  得知法军上岸的消息,正在哥本哈根混日子的伯爵吓坏了。

  第二次法兰克——丹麦战争结束后,西兰岛成为不列颠的海外领地。灾难将至,伯爵本能地请求军方协助防御,“上校,接下来该怎么办,找哥特兰的驻军帮忙?”

  “帮不了,哥特兰、博恩霍姆、维尔扬卡三地的驻军总计一千三百人,只能依靠北欧联军。”

  哈达瓦耐着性子劝伯爵组织防御,哥本哈根拥有一道五米高的木制寨墙,足以抵抗这群法兰克人。

  下午,哈夫丹求援的消息传至哥本哈根,哈达瓦率领船队过去帮忙运输,把哈夫丹的部队运至瑞典西南,驻守厄勒海峡的东侧。

  对比大、小贝尔特海峡,厄勒海峡的结冰概率最低,即便是年纪最大的居民,也未遇见过厄勒海峡冰面可以步行的场景。

  两天后,卡洛曼的军队抵达西兰岛东岸,为了加快进度,许多状况不佳的士兵留在沿途的定居点,他此刻只剩五千人。

  遗憾的是,此时的厄勒海峡没有结冰,他尝试着强攻岛上最大的定居点——哥本哈根。因为气候严寒,士兵行动迟缓,法军没能攻破这道五米高的寨墙。

  随着时间流逝,这股寒潮接近尾声,气温出现小幅回暖,卡洛曼自觉失去渡海的可能,被迫结束攻势,在西兰岛中部休整。

  待了一个多月,厄勒海峡始终没有结冰,最寒冷的季节即将过去,大、小贝尔特海峡随时可能解冻,众多贵族建议国王撤兵。

  “陛下,您完成了一项从未有过的壮举,是时候撤退了,我们并非输给维京蛮子,而是输给了自然现象。”

  他们说的没错,在西兰岛停留期间,仓促集结、人数超过七千的维京联军尝试反攻,结果被法兰克骑士轻易击败。维京联军自此缩在哥本哈根,任由法兰克人搜刮岛上各定居点。

  “撤,”卡洛曼没有违逆军中的集体意志,临行前大肆洗劫两座岛屿,带着一大堆破烂返回日德兰半岛。

首节 上一节 152/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