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冰海霸主 第162节

  一道雷霆响彻四方。

第372章 秘密武器

  瞬间,一团巨大的、夹杂着猩红火光的浓烟从炮口喷涌而出,炮身猛烈地向后反冲,浓烈的硫磺气息随风弥漫开来,笼罩了整片草地。

  咳咳,好刺鼻的气味。

  维格从土坑踮起脚尖,发现百步外的木制寨墙被炮弹轻易贯穿,他命令工匠更换目标,瞄准不远处的石墙。

  石墙相对坚固,铜炮连续轰击十几次,终于砸出一个大洞。

  此时,铜炮的炮身急剧升温,工匠用蘸水的拖把清理炮膛,炮口冒出一股股白色蒸汽。

  主管凑过来解释,“陛下,炮身温度太高,必须冷却一段时间,否则会炸膛。”

  “明白。”

  维格尊重一线技术人员的意见,他转过身,注视着皇储和三位大臣。四人静静呆滞在原地,脸上最先浮现的并非喜悦,而是某种接近于畏惧的震撼。

  密查姆摘下皮帽,用手背擦拭额头的汗珠,嘴唇蠕动:“这是什么武器?”

  “火炮。”维格注视着远处垮塌的石墙,眼神流露出难以言喻的兴奋。

  下一刻,他走到旁边的土坑,从桶中抓起一小撮火药,思维快速运转。

  现阶段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是青铜炮过于笨重,不适合野战快速机动。其次是火药的产量低,而且蕴含太多杂质,严重削弱了爆炸威力。

  木炭、硫磺、硝石,这是配置火药的三种原料。木炭容易制取,硫磺来自冰岛火山,最麻烦的是硝石。工匠从老旧墙基和畜棚的墙壁刮取硝土,其中蕴含大量杂质,工匠们努力许久,仍没有找到合适的提纯方法。

  “父亲,这种武器仅限我们拥有?”皇储低声询问。

  “东方的大唐帝国拥有火药,据说有场战斗使用了抛石机投掷火药,但他们的火药蕴含太多杂质,纯度还不如我们的火药,只能作为燃烧性武器,威力和火油罐差不多。”

  维格抚着下巴,注视着正在搬运火炮的工匠,他们找来十二匹挽马,费尽周折把火炮运回仓库,草地残留着一道深深的痕迹。

  陆军大臣皱起眉头,“陛下,铜炮移动速度缓慢,假如遇上阴雨天气,土地泥泞湿滑,恐怕一天也走不出五英里。”

  鉴于火炮糟糕的机动性,大臣们一致认定它不适合野战,只能用于攻城和守城,或者作为舰载武器。

  接下来,维格父子和大臣们前往厂房,观摩铜炮的铸造过程。

  工匠首先制作陶土模具,确保厚度均匀、内壁光滑,然后在窑中低温烧制成坚硬的陶模。

  隔壁厂房,工匠尝试熔炼青铜,他们往砖砌熔炉投入铜块、锡块,比例维持在10:1。

  另一侧,畜力驱动庞大的风箱,持续不断地鼓入风力,从而维持炉内高温。等到首席工匠判断金属溶液达到要求,他用铁钩打开熔炉出口。岩浆般的炽热铜水顺着沟槽流入埋在地下的模具空腔。四名工匠用长杆不断戳刺流动的溶液,以排除气泡。

  浇铸完成,铜炮需要冷却一段时间,然后工匠敲碎外模,得到粗糙的炮管毛坯,进行打磨炮膛等工序。

  观摩至下午三点,维格没有干涉工匠的铸炮流程,仅仅提出三条有关射击的建议:

  设计新型炮架,方便调整火炮的发射角度。

  装填时,用火药包取代散装火药,提高装填速度。

  每发射一次,在炮管表面划上一道标记,防止用的次数太多,稍不留神炸膛了。

  观摩结束,维格给工匠们发完赏钱,乘坐马车返回皇宫,途中仍在回忆有关早期火炮的信息。

  按照原先的时间线,14世纪,西欧最早出现的是一种短粗身管火炮,发射大口径石弹,称之为射石炮。弹道较高,因此射击精度差。而且这类火炮非常笨重,不适合野外机动,通常是攻城方在城外现场铸造,极其耗费时间。

  15世纪,欧洲开始整体铸造青铜炮,炮身延长,炮管内壁均匀,可以承受更高膛压,威力进一步提升。

  (1453年,奥斯曼围攻君士坦丁堡,铸造的乌尔班大炮可以发射数百公斤的石弹,给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造成显著破坏。)

  总体来看,军械所生产的铜炮处于15世纪的科技水平,这个时代的冶金技术落后,短时间内难以提升火炮威力。

  此外,军械所还尝试过用铁铸炮,成本仅有青铜炮的三分之一。代价则是更高的炸膛率,铁炮计划因此搁置。

  十月,地中海,西西里岛。

  获得锡拉库扎海战的胜利,东罗马舰队乘胜追击,沿着西西里海岸清扫摩尔船只,截断岛上摩尔陆军的补给和援兵。

  半个月过去,舰队指挥官尼基塔斯·奥里法斯返回锡拉库扎,从本土得到一个坏消息:

  原计划从雅典出发的一万士兵临时变更方向,前往安纳托利亚平定异端叛乱。

  “这是什么意思?缺乏陆军,我如何收复整个西西里岛?假设叛乱没有平定,难道我一直无法得到援兵?”

  奥里法斯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使者没有正面回复,只是劝指挥官耐心等候。

  “究竟要多长时间?”

  奥里法斯震惊于同僚的无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仍未击败那群由底层贫民构成的异端军队。

  他暗自心想:“如果尼尔斯没有退休,估计这场叛乱撑不过两年。”

  失去援军,西西里岛的局势进入僵持阶段。这时,有位访客主动找到奥里法斯,提议帮忙作战。

  “你是?”

  访客摘下斗篷,露出一张二十来岁的年轻面庞,“我是阿尔弗雷德,威塞克斯王位的继承人,前些年在法兰克的某座修道院生活,之后跟随难民逃亡意大利,目前在查理皇帝的宫廷任职。”

  奥里法斯听说了近几年的变故,查理曼遗留的法兰克诸国被维京大军轻易占领,大量法兰克难民涌入意大利,为了谋生,他们的确需要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

  “好,我立刻向君士坦丁堡写信,请求巴塞勒斯的同意。假设你们无法获得土地,秃头查理还愿意出兵吗?”

  阿尔弗雷德露出苦笑,“当然,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

第373章 维京帝国的现状

  十一月,奥里法斯获得巴西尔的同意,他用船队把那不勒斯的法兰克人运往西西里,包括九千步兵和一千骑兵。

  事实上,阿尔弗雷德声称可以提供两万人,却被奥里法斯婉拒。他担心法兰克人数量太多,到时候赖在西西里岛不走,反而又是件麻烦事。

  冬季,地中海盛行西风,海况最为恶劣,北非的摩尔人难以输送大规模援军。趁着这个宝贵的时间段,奥里法斯率领一万五千人出征,清剿岛上的摩尔定居点。

  进攻期间,奥里法斯惊奇地发现,法兰克人掌握一种高效的攻城技术——掘壕攻城。

  如果在平原地带攻城,法兰克士兵只需二十天就可以挖掘一条通往城墙下方的通道,然后点火焚毁支撑坑道的木架,造成城墙垮塌。

  “真有创意,谁想出来的办法?”

  听到雇主的夸赞,阿尔弗雷德略显尴尬,“从维京人学来的,他们就是利用这种方法,仅用两年半就攻占阿尔卑斯山以北的法兰克土地。”

  紧接着,奥里法斯询问破解方法。作为回报,他承诺此事结束,把俘获的摩尔船只和水手交给法兰克人。

  阿尔弗雷德用树枝在地上作画,介绍反制措施——以坑道制坑道,可以大幅延缓攻城方的掘壕速度。

  奥里法斯详细记录这种战术的操作流程和优缺点,上报给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希望加快国内的平叛速度。

  随后,他沿着海岸逐步推进,目标是岛屿西部的巴勒莫。

  借助战力强悍的法兰克骑士,东罗马顺利攻陷这个最大的摩尔定居点,近乎全歼了城内守军,收复整座岛屿只是时间问题。

  十二月,伦底纽姆。

  临近年末,各地的报告陆续输送至内阁,人口和国土面积扩张,致使内阁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经过首相的请求,年度会议拖延至871年1月5日。

  上午,九位大臣进入内阁会议室,向皇帝汇报870年的各项情况。

  截至目前,不列颠本土拥有二百八十万人口,北欧三国的总人口约九十万,新占领的法兰克诸地,人口约一千万。

  另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领地,例如利沃尼亚、哥特兰岛、博恩霍姆岛、加纳利群岛、亚速尔群岛、新大陆定居点,合计八万人口。

  总体来看,帝国约有一千三百八十万居民,看上去领土广阔,人口众多,但大部分领地的控制力低下。

  皇帝掌控程度最高的是不列颠的直辖领地(十八个郡),一百三十万居民。

  其次是不列颠的贵族领地,一百五十万居民。

  再然后是海峡南岸的直辖领地(二十个郡),一百八十万居民,情况复杂。

  诺曼底曾经是贡纳尔的封地,居住着许多改信的诺曼人(维京人),这类群体向来慕强。既然维格征服了法兰克,这些诺曼人很乐意接受泰恩堡教团的传教,服从皇帝的统治,叛乱程度较轻。

  过去的数十年,布列塔尼地区被法兰克人多次进攻,当地民众深受其害,早已厌倦战争。他们默认了皇帝的统治,叛乱近乎于无。

  剩余地区,诸如法兰西岛、奥尔良、鲁昂、加莱、佛兰德斯.民众反感皇帝的统治,经常爆发小规模叛乱。

  建设行政体系、移民、平叛,这些工作占用了内阁的绝大多数精力。首相推测,把新获得的二十个郡治理成真正的核心领地,至少需要一代人的时间。

  除了以上三类领地,剩余的广大区域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

  对于欧陆的公爵、伯爵们,维格的要求是保持稳定,尽量维持各自的财政平衡,别惹出大规模叛乱。

  对于小埃里克、哈夫丹,以及下辖的北欧贵族,维格不指望这个群体的忠诚度和赋税,他看重的是北欧的人口。

  按照规划,内阁会持续吸纳挪威和瑞典的维京人,迁移至巴黎、鲁昂、佛兰德斯等直辖郡,提升帝国对于该地区的控制力。

  维格对于北欧具备压倒性优势,而且拥有萨满的支持。北欧贵族们不敢反对他,勉强争取了一些金钱补偿。

  相比贵族群体,底层的北欧民众踊跃响应这项政策,从寒冷贫瘠的北欧迁移至富庶温暖的西法兰克,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福报。

  首相诵读这方面的简报,“今年,一万多北欧人迁移至巴黎郡,当地遗留了大量的王室、贵族、修道院地产,足够安置这些移民,总体情况稳定。

  明年,内阁打算招募三万人,分别迁移至加莱郡、布鲁日郡和康布雷郡,每个郡一万移民.”

  上午九点半,会议进入下一个关键议题——财政。

  新征服的领地收不上农业税,但维格获得一个领土广袤(大约一百万平方公里)、人口众多的庞大市场,不列颠的手工业迅速发展,商业税翻了一倍,如今仍在迅猛增长。

  得益于此,870年的财政收入暴增,达到十一万五千镑。同时,帝国的行政、教育、医疗体系也在扩张,总支出突破七万镑。

  “盈余四万五千镑,预计两年内还清欠款。”维格的手指叩击桌面,觉得目前的财政状况良好,开始讨论欧陆局势。

  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的战争。情报系统侦测到,阿方索正在组建海军,袭击摩尔人的运输船队,保护己方海岸线。

  依照维格的想法,从零开始组建海军费时费力,阿方索还不如把这笔资金用于陆军,攻占摩尔人的沿海城镇,俘虏敌人的水手和造船工匠,从而获得更先进的造船和航海技术,节省时间。

  海政大臣:“他们的战舰是什么船型?”

  维格递过去一份文件,“柯克船,以及摩尔人的斜三角帆船。阿方索请求购买双桅帆船,被我拒绝了。”

  为了保证海上优势,维格从未把新式帆船卖给外部势力,而且规定只有不列颠本土有资格建造新式帆船,防止造船技术向外扩散,影响自身的海上霸权。

第374章 波美拉尼亚

  介绍完伊比利亚,维格把话题转移到近期最热闹的西地中海。

  在法兰克残部的协助下,东罗马在西西里进展顺利,远远超出维格的预料。他决定采取守势,让哈达瓦专注于近海巡逻,不要招惹风头正盛的东罗马海军。

  “拖上一段时间,阿拔斯帝国总会出手,我们没必要参与。”

  接下来是北意大利。

  四位公爵的报告大同小异,从下半年开始,法兰克残部减少了袭击次数,转而把主要精力用于修筑防御工事,企图用堡垒群阻挡维京人的陆上进攻。

  意大利南部拥有大量的优质火山灰,有效提高了法兰克人的建设效率,他们参考罗马时期遗留的资料,已经建好了十五座石砌堡垒。

  皇储若有所思,“修筑堡垒一方面是加强防御,同时,也是为了消耗难民的精力,防止他们扰乱意大利的秩序。我猜测,871年会有更多堡垒完工。”

  维格对此不以为意,“拖延时间对我方更有利,等到国力恢复,我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

  然后是中欧的摩拉维亚,当地在进行大面积的信仰转换,局势动荡不堪。情报系统的探员顺利潜入摩拉维亚的大、中型定居点,尝试联络神庙萨满和部分利益受损的贵族。

  为了应对这个方向的战争,维格决定派遣未满编的第三、四野战师,以及两个守备团和一千五百骑兵。

  开春后,这些部队陆续前往易北河上游的马格德堡,随时准备干涉摩拉维亚的局势。

首节 上一节 162/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