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皮克特人漫不经心的眼神,骑兵冲至百步距离,速度再次加快,犹如一股滔天巨浪汹涌而来。
没等四百步兵做出反应,两者的距离缩减至三十步,战马的速度提升至极限,第一排的骑士端平长矛,对准这群傻头傻脑的家伙。
下一刻,枪尖裹挟着难以想象的巨力刺中敌人,轻易洞穿了盾牌以及后面的躯体,骑兵顺势扔开长矛,拔出马鞍处的长剑,驱使坐骑继续冲锋。
短短几分钟,前来拦截的皮克特步兵死伤大半,见识到这副惨状,他们的友军愣在原地,眼睁睁看着那支骑兵重组阵型,然后发动第二轮冲锋
等到这轮冲锋结束,战场西侧的皮克特军队彻底溃散,在溃兵的影响下,整支皮克特联军产生了连锁溃败,原本气势如虹的靛蓝突袭者纷纷逃亡,再也不复之前的狂热神情。
后方,维格眼见敌军土崩瓦解,派遣盾卫前往各部传信:
维京战士原地休整,救治伤员,骑兵和伯劳鸟的山地步兵继续追击,天黑前返回。
“没想到皮克特步兵如此凶悍,假设没有骑兵,一时间恐怕还搞不定对面。”
他回忆起罗马书籍对于皮克特人的记载,部分书籍对于这些盘踞在不列颠北部的野蛮人做出高度评价,声称他们以“无视生死的悍勇”造成帝国军团重大伤亡。
公元117年,罗马第九军团“Hispana”在不列颠北部失踪,数千名士兵自此渺无音讯,成为困扰史学家多年的谜团,其中最合理的猜想是他们与皮克特人交战,自上而下全军覆没。
战争持续到最后,反而是罗马先撑不住了,公元122年,“五贤帝”之一的哈德良在不列颠北部修筑哈德良长城,宣告帝国在不列颠的征伐到此为止。
“呼,幸好我凭借野战一举重创敌军主力,否则让他们据城而守,或者潜入山林展开漫长的袭扰,造成的伤亡绝对比今天多出好几倍!”
半小时过去,南方的增援部队陆续抵达,其中包括了鸦语者率领的医疗队,他们的治疗手段很少,常规流程是用清水冲洗伤口,然后用针线进行缝合。
此外,假如士兵身患感冒、发热,萨满会让他们服用临时榨取的大蒜汁液(含有大蒜素)、水煮柳树皮(含有水杨酸)。
综合下来,伤病员的治愈率确实有所提升,效果远好于北欧萨满世代沿袭的各种草药。维格很是满意,让鸦语者等人记录治病效果,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战后在泰恩镇开设一家医院。
第110章 爱丁堡
得知要开办医院,鸦语者认为此举有利于传播信仰,欣然接受,严格执行维格要求的同时,他还勒令其余萨满保守秘密,免得医学知识被其他人学走了。
休整两天,大军继续北上。
经此一役,皮克特联军阵亡八百人,一千人被俘,再加上伤员和逃亡者,基本丧失了战斗力,四月二十九日,维京人一路畅通无阻抵达爱丁堡城外。
这座木制城堡位于福斯湾南岸的陡峭山崖,山脚坐落着许多低矮的民房,约有四百多户。
定居点外侧是一道简陋木墙,没有壕沟,周围的农田种植大麦和燕麦,还有小部分处于撂荒状态,用于放牧绵羊。
确认周围没有伏兵,维格下令进攻。
在弓弩手的掩护下,维京战士轻易攻破这道木墙,少数坚持抵抗的皮克特居民被杀死,山脚的定居点就此沦陷。
“冲上山顶,别管那些平民!”
约伦喝止那些试图劫掠民房的士兵,让他们跟随自己冲上山坡,进攻山崖顶端的木堡。
距离木堡一百步,守军抛射弓箭,约伦与两百维京人结成盾墙,速度瞬间慢了下来。
咚、咚、咚。
箭雨呼啸而至,撞击在盾面上发出持续不断的闷响,偶尔有零星羽箭穿过缝隙,狠狠扎入某个战士的皮肉,激起一阵高亢的哀嚎。
强撑着走了两分钟,他们距离木堡前方的土堤越来越近。终于,皮克特守军开始投射标枪,连续扔了三轮标枪,维京盾墙已然千疮百孔,最终裂解成无数小块,朝着山坡下方溃散。
丢了面子,约伦请求带领甲士再冲一轮,遭到维格拒绝。
“坡度实在太大,无法使用盾车和撞锤等器械,等到重甲士兵爬至山顶,体力早已经损耗大半。更要命的是,木堡前面还垒了一道四米土堤,攻破土堤之后还要面对围墙,进攻难度太大。算了,让他们在里面待着吧,没必要浪费士兵的性命。”
叹了口气,他刻意让部队放松管制,任由部分平民逃入山崖顶端的木堡,随后勒令士兵在山脚挖掘壕沟,修筑寨墙,做好长期围困的准备。
出于谨慎起见,维格连续修筑两道寨墙,形状类似同心圆,内侧的寨墙抵御木堡守军,外侧寨墙防御敌人的援军。
修筑工事期间,维格找到伯劳鸟,探讨一种适合小规模冲突的阵型。
“山地作战不适合大部队展开,为了应对熟悉地形、擅长短兵相接的靛蓝突袭者,我决定尝试新的战术。”
他盘膝坐在草地上,按照脑海中关于鸳鸯阵的记忆,捡起一些石块进行演示:
(鸳鸯阵,明代戚继光创立的阵法,用于清剿东南沿海的倭寇。)
小队共有十四人,队长和两名盾斧兵穿戴铁甲,然后是四个配备三米长矛的矛兵,两人配备拥有分岔铁尖刺的三米草叉(狼筅的替代品),四个老练长弓手,以及一个背负辎重的辅兵。
“阵法的关键在于配合,纪律第一,武艺第二,尽量舍弃那些好勇斗狠的家伙。与敌交战时,可以进行纵、横队之间的转换,还能拆分成左右两小阵.”
听完领主的奇思妙想,伯劳鸟许久没有说话,此阵似乎可以弥补麾下部队在肉搏方面的短板,然而阵型变换过于复杂,他担心士兵在短时间内难以接受。
“大人,我需要两个月,不,三个月!”
“可以。”
出发前,维格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分为两个阶段:
一,攻占爱丁堡、斯特灵、格拉斯哥等地,这些定居点位于苏格兰的中部低地,地势相对平坦,适合大规模军队展开。
二,占领中部低地之后,进攻方向转移至南方的丘陵地带,肃清南方地区的抵抗,然后再攻打北部高地,北部地形破碎,主要是崎岖的山脉和深谷。
按照目前的进度,攻占中部低地少则三个月,多则半年,有充足的时间让伯劳鸟训练鸳鸯阵。
五月下旬,两道环形工事修筑完毕,维格留下八百人围困爱丁堡,伯劳鸟担任指挥官,趁着空闲时间训练军队。
叮嘱再三,维格率领三千八百人沿着河岸前进,目标是西北方向的斯特灵镇。
斯特灵位于中部低地和北部高原的交界处,附近有许多易于开采的赤铁矿,生产的铁锭供应北欧和不列颠,在维格心中的优先级甚至超过了爱丁堡与格拉斯哥两个主要定居点。
沿着平坦开阔的土地,大军行进一天半,侦察骑兵突然跑到维格身边,
“大人,前方横亘着一条小溪,小溪后方聚集着五百皮克特人。”
“五百人?”
维格抬起左手,示意大军止步,驱动灰马来到附近一处高地,远远望去,前方坐落着一个仅有三十多户居民的村庄,村外流淌着一条蜿蜒小溪,对岸丘陵分布着五百个乱糟糟的皮克特人。
“这是什么地方?”他询问当地向导。
“大人,这个村庄叫做班诺克本。”
班诺克本,历史上罗伯特·布鲁斯击败英王爱德华二世的战场?
维格忽然放声大笑,抬起马鞭指着对岸的沼泽和森林,“这里,这里,还有这里,都适合设立伏兵,对面很明显是在引诱我攻打丘陵的五百人,随后大举进攻我的侧翼。”
真没想到,这伙人竟然用这种粗浅拙劣的计策对付自己,难道在他们心目中,维格·泰恩堡只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莽汉?
伸了个懒腰,他没有继续前进,反而让部队就地烧火做饭。
做饭期间,维格派遣一队弓弩手逼近小溪,射击对岸的皮克特人,顺便派遣骑手通知福斯湾的船队。
“记住,让船队进入福斯河,沿着河道逆流而上,最终抵达斯特灵的北方,耍耍这群头脑简单的家伙。”
吃过午饭,维格没有如敌人预料的那般渡河进攻,而是原地扎营,同时派遣多支小队前往不同的地点,做出造桥渡河的假象。
对此,潜藏在树林中的皮克特人始终没有动静,他们耐心熬到第三天,终于有人按捺不住,开始用弓箭射击不远处的维京士兵。
第111章 河岸
在少数皮克特人的带领下,弓箭手们陆续抛射羽箭,绝大多数箭矢扎进溪边淤泥,吓跑了正在铺设桥面的维京步兵。
眼见伏兵暴露,斯特灵的领主邓肯不再掩饰,率领所有部队放声呼喊,茂密的树林充斥着无数骇人的嚎叫,大片鸟群腾空而起,宛如一团迅速抬升的黑色烟雾。
小溪南岸,维格放下手中的书卷,神色淡然。
“竟然熬到第三天,耐心挺不错,怪不得当年用伏击战术扰得罗马人不厌其烦,逼迫他们修筑哈德良长城。”
作为回应,他派遣重甲弩手靠近溪边,狙杀林地边缘的敌军。
面对这些“铁王八”,皮克特弓箭手难以应付,勉强对射几分钟后退回树林深处,无视维京人的挑衅。
嚎叫声停歇,维格继续坐在树荫下看书,偶尔放目远眺,放松疲惫酸胀的眼眶。
湿热的海风从东南方向的福斯湾吹来,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不远处游荡着一头毛发旺盛的黑山羊,这头生灵无视溪流两岸的杀机,悠然啃食着鲜嫩多汁的草茎。
过了一阵,侦察骑兵赶来报信,说船队顺利驶入福斯河口,预计中午抵达斯特灵北部。
“总算来了。”
维格伸了个长长的懒腰,下令全军烧火做饭,直到维京人用过午餐,树林中的伏兵终于有所反应。
小溪北侧的树林,斯特灵领主一把揪住斥候的衣领,厉声问道:“船队有多少人?”
“总计五十艘长船,足够装载两千维京人。”
听到斥候的判断,周围一大群靛蓝突袭者瞬间慌了神,有人劝阻领主邓肯回援,“北境之蛇过于狠毒,竟然派人绕到斯特灵后方,趁一切还来得及,赶紧返回斯特灵,别在这死撑了!”
撤?
邓肯实在不愿舍弃这处绝佳的战场,溪流北岸遍布树林、沼泽,土质松软,不利于骑兵冲锋。
简而言之,这里是北境联盟唯一的翻盘机会,假如缩回斯特灵死守,迟早会被敌军全歼。
正当他深陷纠结,溪流南岸的维京人走出营地展开阵型,在弓箭手的掩护下,两个百人规模的小型战团迅速渡河,与树林边缘的皮克特伏兵交战。
时间流逝,渡过溪流的维京轻步兵越来越多,经过众人的极力劝阻,邓肯终于下定决心北撤。
然而,两军纠缠在一起,最前方的部队无暇脱身,迫不得已,他只好带着八百人火速撤回西北方向的斯特灵镇。
登上北侧围墙,邓肯望着斯特灵北侧河面上的庞大船队,询问一个面容稚嫩的少年,“敌人多久之前抵达?”
少年杵着一根相当于两倍身高的长矛,小声回应:“大概一顿饭的时间。”
“为何他们一直没有靠岸?”
邓肯突然想到什么,独自跑到福斯河岸边,隔着数十米河面,他发现船队的浆手们正在吃饭,神情悠闲,有人甚至甩出鱼竿钓鱼,丝毫没有主动进攻的迹象。
“不好,我被北境之蛇算计了!船队只是一个空壳子,用来迷惑我们。”
邓肯又惊又怒,忍不住朝着河面放声辱骂,呼喊声吸引了船队的注意,船员们抬出重弩上弦,吓跑了这个涂抹着靛蓝色染料的皮克特人。
小溪北侧树林。
自从邓肯带领主力匆忙返回斯特灵,树林只剩下四百多个陷入战斗的皮克特步兵。面对茫茫多的敌人,他们撑了十来分钟,满心期待友军前来增援,不料收到一个坏消息——邓肯早已带兵撤回了斯特灵。
“见鬼,撤退的时候为什么不打招呼?”
得知自己被友军故意扔下,摩根破口大骂。为了保住身边的六十多人,他无奈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偷偷跑路,任由其他人在树林死扛。
不出半小时,溪流北面的树林遭到肃清,维格开始审讯俘虏。
“你没骗我,树林中的伏兵数量为一千二百?皮克特的机动兵力只剩下这点人?”
算上之前的三千人,皮克特各部只能凑出四千二百机动兵力,会不会太少了?
问过多个俘虏,得到相同的答案后,维格不再纠结,沿着道路继续前进,率军包围了斯特林镇。
骑马绕着围墙逛了一圈,维格发现附近森林遍布,斯特灵镇的北方,福斯河自西向东流淌。再往北,地势越发崎岖,属于北部高地的范围。
“森林密布,有充足的木材供应,适合冶炼生铁。”
目前,从铁矿石冶炼成铁锭,所需的燃料是木炭而非煤炭。煤炭需要经过炼焦,成为焦煤之后才适合冶炼金属,维格没有关于煤炭炼焦的记忆,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能用木炭冶铁。
“如今处于中世纪早期,人口极其稀疏,有足够的森林资源,估计可以一直用到蒸汽机出现”
不知过了多久,维格摒弃杂念,把精力投入围攻定居点。
在他的吩咐下,士兵有条不紊地砍伐木材、修筑寨墙,很快建成一个适合长期驻守的围城营地。
营地位于斯特灵北,福斯河畔,通过水路输送补给,避免辎重车队遭到袭击。
围城营地完工,士兵仍然没有停歇,扛着锄头、铁锹,在斯特灵外围挖掘壕沟,截断这个定居点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围墙上,看着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邓肯内心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