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第139节

  李宽也不怂他:“彼此彼此!”

  “三弟不也一样吗!!”

  李世民二话不说,张口就骂:“你们就想着争!”

  “李家的面子就是被你们这些争来争去的逆子给丢干净的。”

  李宽耸了耸肩:“父皇,我也想携手共进的!”

  “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其余的,儿臣就不多说了。”

  “懂得都懂!”

  “谁让父皇你自己也是从那个情况里走过来的。”

  李恪暗骂,这个时候还接着刺激父皇。

  我看有一天你被父皇剁成了血沫都不为过。

  听此,李世民冷哼一声:“你自己好好反省吧!”

  李恪很意外为什么父皇不发火了?!

  李宽则表示,估计是父皇听多了这种话,有了抗性。

  【次日。】

  【李恪召集了楚王与晋王,让他们来皇宫小聚一场。】

  【晋王他们犹豫了片刻,便前去赴约。】

  【李治招待了一下,后面,也是直接入主题了。】

  【李治听完后,都有点懵逼了。】

  【这话跟我们这两个当事人商量对吗?!】

  【而李宽则反应平平。】

  【紧接着,更是主动提议,他要离开长安。】

  【这一听,李恪大为一喜:“你真愿?!”】

  【李宽叹了叹息,话中有话:“是的,毕竟再待下去,那后面的结局可就不太好看了。”】

  【李恪就权当没听见这话。】

  【李治这时则沉默了。】

  【他是真的不想离开长安,去自己的封地那。】

  【因为去封地那的缺陷属实是太明显了。】

第150章 楚王妃的温馨的一家子!

  【接下来,李恪与李宽相谈甚欢。】

  【并且,故意留出充足的时间来,让一旁的李治权衡利弊明白。】

  【悄然间,他想清了。】

  【那眼神逐步变得坚定有力。】

  【随即,笑了笑:“陛下,臣也一样。”】

  【“离开长安,去封地。”】

  【他之所以同意,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楚王跑路了的缘故。】

  【没了楚王在朝中帮衬,后面定会被李恪玩死。】

  【终归李恪现在是天生皇权的代表皇帝,借着大义都能慢慢的温水煮青蛙,煮死他。】

  【闻言,李恪眼中一丝错愕之色悄然一现,而后归于平淡。】

  【因为某人那么久没动静,他都以为某人还想留在长安呢。】

  【“噢?!此话当真?!”】

  【李治点点头:“当真。”】

  【可随即调换口吻,说道:“但陛下,臣还是有条件的。”】

  【李恪心情大好,示意道:“你说?什么条件?!”】

  【李治斩钉截铁道:“我想拥有并州的军事力量。”】

  【“什么?!”】

  【李恪脸色一变,笑容收敛,眼中冷峻,严肃道:“你可清楚你在说什么!!!”】

  【李宽则微微皱眉,他这时有点搞不懂李治说这话的企图。】

  【因为当众向皇帝开口要兵权,权当是撕破脸,死路一条。】

  【李治坚定道:“我十分清楚。”】

  【“臣要的不多。”】

  【“只需三千兵马。”】

  【“这三千兵马是臣对自己的保障。”】

  【“同样,也是臣的私兵。”】

  【“再者,对陛下来说,这三千兵马也不足为惧吧!”】

  【“毕竟光长安,便有上万兵马。”】

  【“所以以三千兵马换取臣的让权,是很划算的一件事。”】

  【李恪表面上沉默不语,但不禁在心中诽谤。】

  【是挺划算的,但你可知道你面对的是谁,是九五至尊的皇帝。】

  【在皇帝面前,要兵权,真不怕未来朕举大军兵发并州诛杀尔!!!】

  【而李宽则默默地深思。】

  【突然间,灵光一闪,洞察了李治的阳谋。】

  【顿时,内心感慨不已,真是一手好算计。】

  【李治依旧直视着他,期待着李恪的答案。】

  【李恪犹豫了好一会,才咬牙答应下来:“可!”】

  【李治抱拳道:“谢陛下成全。”】

  【此刻,李宽突然插嘴,出声道:“陛下,臣亦是如此。”】

  【李恪以相当诧异的眼神瞅着他。】

  【闹麻了,怎么连你也凑热闹了!?】

  【这次李恪的答复很快,没几下就应了下来:“可!!”】

  【这是因为他现在的想法,只想把这两个家伙通通打发到封地去。】

  【毕竟未来没有他们的阻拦,只需待他清洗完朝堂,把自己的手下提上来。】

  【那后面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后面,他们又有说有笑的闲聊起来,说着过去的趣事。】

  【一阵过后。】

  【李宽他们两人告辞了。】

  【李恪望着他们那渐行渐远的背影,笑容渐渐地冷了下来:“哼!希望你们拿到兵权后,乖乖在封地里。”】

  【“可若不安分的话,那朕后面只能对你们下手了!!!”】

  李宽看完后,点评一下。

  我嘞个豆,九弟可以啊!

  以进为试探,试探李恪的底线。

  看看会是怎么样,再来做安排。

  当然,这是十分冒险的一招。

  李治敢用,也是成长了许多啊。

  不愧是历史上创造了永徽之治的唐高宗。

  成长起来后,就是有深谋远虑的腹黑潜能啊。

  未来定要防他。

  李恪则想歪了。

  天啊,我居然真的给兵权了啊!

  这难道就是后面导致三国鼎立的导火线吗!?!

  毕竟有了兵权后,他们两个自立为王,那就是把大唐分裂了。

  不对,我想简单了。

  应该不是从这里开始的吧?!

  他有点不太确信。

  看到这,李世民蹙了蹙眉,没有说话。

  整个人是出奇的安静啊。

  【楚王府。】

  【书房。】

  【李宽正在教导自己的儿子,一旁的楚王妃则目光柔和的在看着这父慈子孝的一幕。】

  【李宽微微一笑,温和道:“我听说,你最近在学论语。”】

  【“那我今天呢?”】

  【“就来考考你。”】

  【“如果答的好,那我后面就奖励你一件好东西。”】

  【“我出题了。”】

  【“你觉得孔子说的知不可而为之是什么本意?”】

  【年仅六岁的李阙,溜了溜那清澈的眼珠子,答道:“父亲,孩儿认为,孔子是告诉世人做事时不问可不可能,但问应不应该。”】

  【李宽赞许道:“对,你这理解的通彻。”】

首节 上一节 139/1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