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贵,必定会依照殿下所说的去多多学习的。”
在他看来,楚王去了皇宫一趟没事,那么代表陛下有了改储之意。
那这样楚王未来极大可能登基,所以这时候,为了自家的将来,一定要牢牢表示忠心。
李宽看着未来的大将薛仁贵毕恭毕敬的样子,满意地点点头。
不枉费这些年来,他尽心尽力的为薛仁贵处理好家庭之忧,甚至提拔上来,亲自教授。
李宽接着叮嘱了起来:“对了,记得,现在楚王府的餐食要经过严格程序的检查。”
“还有守卫之类的,晚上要多安排巡逻。”
“不如这样,让他们辛苦点,实行两班倒。”
“当然,待遇也要提高。”
“王府的每个人每月报酬翻一倍,吃食也多加肉。”
“还有严禁喝酒,喝酒容易误事!”
“还有,这封信,你派信得过的人,悄悄送到王妃手中。”
“一定要让她小心。”
“这个时候盯梢的人,很多。”
“或许你可以明面上用数封信来迷惑盯梢之人……!”
薛仁贵接过信,点点头:“属下知道了。”
“属下这就去办。”
“嗯去吧!”
李宽瞅着他离开,眉头微皱,心中呢喃:“这件事还是发生太突然了。”
“一些幕僚都没有跟过来。”
“手下除了薛仁贵外,无可用之人。”
“有点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算了,不想这个,船到桥头自然来。”
第6章 想把长孙无忌砍了的吴王!
魏王府。
众多幕僚齐聚一堂。
体态肥胖的魏王李泰,得知李宽平安无事,整个神情都不好看了。
“父皇处置了我大哥承乾,但放过了楚王!”
“要知道楚王在天幕上也做了谋反之事。”
“难道说,父皇这是有意让楚王当太子吗?!”
“你们说,该怎么办?”
“这?!”
众人幕僚互相看对方一眼。
最终,司马苏瑁站了出来,有理有据的说道:“殿下,陛下皇恩难测,谁也看不透。”
“但不过。”
“不过什么?!”
他娓娓道来:“但不过陛下放过了楚王。”
“这的确说明,陛下已经是把楚王列为太子人选之一。”
“毕竟楚王夺得天下后的功绩,太受到后世人崇拜。”
魏王李泰这一听,脸色更加难看,对人的态度也不太好了:“说这么多弯弯绕绕的废话。”
“有什么办法赶紧说出来!!”
司马苏瑁见状,语气顿了顿,语重心长道:“殿下,你要以孝来破题。”
李泰若有所思:“孝?”
“对。”
司马苏瑁啜饮了旁边的茶水润了润嗓子后,继续道:“因为陛下最不想看到玄武门之事发生。”
“也最不想看到自家儿子自相残杀。”
李泰觉得这个主意不错。
“如何以孝破题?”
司马苏瑁侃侃而谈:“以孝破题,很简单,那就是要在陛下面前尽孝,侍奉陛下。”
“陛下不是患有风疾。”
“我们就从这一方面入手。”
“当然,还要尽快让陛下开口承认殿下的太子之位。”
“不然拖久了,殿下就越难登上太子之位。”
“好。”
李泰茅塞顿开,点点头:“我今后会表现的比任何人都更有孝心。”
“日后,若登上太子之位,我会重重的赏赐你的。”
“谢殿下。”
“嗯。”
司马苏瑁突然又讲道:“殿下,还有一件事,我不知该不该说。”
李泰有些疑惑:“什么事?”
“收到消息,你的弟弟,晋王正在跟长孙司徒私下会面。”
司马苏瑁把那则密信呈了上来。
他们可不会忽略另一位嫡子李治的存在。
要知道,除去楚王李宽外,李治的威胁对魏王也不小。
因而,他们早早在李治的晋王府布局,这才得到这则消息。
当然,李世民第三子、庶出的、因文武双全、性格果敢,被李世民评价为“英果类我”的吴王李恪也在他们的监控下。
为了魏王的太子之位稳妥以及未来不被下一位皇帝清洗、失掉全家性命,他们这是发狠了。
“雉奴?司徒?”
挺着大肚子的李泰,翻阅那密信,难以置信道:“他们两个怎么会勾搭到了一起!!!”
“难道说,长孙司徒也要插手!!!”
他眯起了眼睛,因肥胖,眯成了一条线。
他不惊讶李治对太子之位有垂涎,但现在诧异长孙无忌想要插手。
要知道长孙无忌跟李世民太过亲近,而且还是朝中重臣,顶梁柱。
万一长孙无忌在李世民旁边说李治的好话,那李治夺得太子之位的概率可就大了许多。
“我该怎么办?”
司马苏瑁又献计:“对于司徒没什么好办法。”
“但对晋王可以打消他与殿下争夺太子之位的心思。”
听他这么一说,李泰情绪稍微稳定下了一些。
“说说看?”
司马苏瑁:“晋王生性胆小怯懦,先前又与汉王(李元昌,参与李承乾谋反)多有来往。”
“殿下何不吓他一下,让他死了当太子的心?”
“自然,这一招没用,那就祸水东引,让楚王对上晋王。”
就在李泰等人密谈之际。
其他地方的百姓、官员也在热热闹闹议论天幕之事。
哪怕有禁令下达,但还是止不住这股议论之风。
着实是这瓜太大了,而且还是属于皇家的大瓜。
所有人都爱吃。
其中,因为一些地方较遥远,禁令不能一时间下达,故而有些地方那是大街小巷的讨论。
有些人还给楚王李宽安排了神异身份,说什么他一出生,就有天上金龙来贺,池边开满了青莲……等等。
除此之外。
吴王李恪等人也正朝着长安赶了过来。
吴王李恪实在不想再重复天幕所言之事,被迫害致死。
他这次已经下定决心,只要查出来是谁迫害他。
那他一定要给对方几个大比兜后,再把那人给砍了,以泄他心中之怒。
总而言之,这长安城,今后可热闹许多了。
……
翌日。
太极宫。
太极殿。
手拿笏板的百官纷纷入朝。
百官一入朝,就发觉了不对劲。
“这前方站的身影,是楚王吧?!”
“还真是楚王。”
“楚王怎么来了?是陛下特许的吗?”
“那这事可大发了。”
“陛下,该不会是想选。”言到这就止住,但后面的话,大家懂得都懂。
长孙无忌颇为忌惮的看了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