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第67节

  【可意外出现了。】

  【这个意外还得从承德八年说起。】

  【承德八年!走商之风越发浓烈,不少世家走私禁器,积累大量财富,财富差距愈发悬殊。】

  【同时,大唐各大臣也大多被金灿灿的财富给迷花了眼,伸手吃卡、收钱办事等各类事常有发生。】

  【但在唐承宗与楚王的联合看管下,这种情况还勉强能遏抑。】

  【两仪殿内。】

  【唐承宗错愕道:“楚王,你说该收手了?!”】

  【楚王:“是的,必须收手了。”】

  【“当然,要缓收、慢收、渐收,不可急收。”】

  【唐承宗不解道:“为什么要收手,现在不是大唐盛世来临了吗!!”】

  【“断了商业对大唐又没有好处。”】

  【“还会让大唐经济倒退。”】

  【楚王沉吟道:“陛下,当初执行通商制度的时候,就有讲过,达到一定程度后,该压制商业,还是要抑制商业。”】

  【“并渐渐地把重心转移到农业上,这样才会达到平衡,才不会让大唐在商业上一路狂飙,最终走向失控。”】

  【内心极度不愿收手的唐承宗,不满道:“可现在还没有达到我期望的那样啊。”】

  【“把吐蕃等国以经济战灭掉,这才是重中之重。”】

  【楚王琢磨一下后,知晓他不愿中止,当即,眉头微皱,再度说道:“陛下,现在就可以了。”】

  【“收手后,吐蕃各国经济会快速崩溃瓦解。”】

  【“到时,只要派兵抵挡一阵子后,渡过他们凶猛的攻势期,便可轻而取之。”】

  【唐承宗没有回话。】

  【楚王直言不讳:“陛下,这是不愿?”】

  【唐承宗见他直言,叹了叹:“二弟啊,不是我不肯,而是参与此事的人太多了。”】

  【“宗亲、各大封王、世家等等派系,都结成了蜘蛛网,根本是动弹不得。”】

  【“所以此事重大,容我深思熟虑一阵吧。”】

  【楚王没有理会他口中的说辞,只能说他变了,被虚假的大唐盛世的繁荣给迷惑了。】

  【因为按照他的设定下,这种情况是可以解决的。】

  【故此失望了,不再劝:“那陛下不愿,臣知晓了。”】

  【“那就继续下去吧。”】

  【唐承宗一愣一愣的:“你不再劝?!!”】

  【楚王不回答,而是这样讲,因为他才不想为此丧命呢:“陛下,可容我回封地待一阵子。”】

  【唐承宗明白他话中意思:“你这是担心?”】

  【最终,沉默了一下,同意了:“也好,朕准了。”】

  【“朕会派三百骑兵护送你的。”】

  【楚王:“谢陛下。”】

  【唐承宗望着楚王离去的身影,心中知道,他们已经是分道扬镳了,不再是同一路人了。】

第72章 唐承宗为了称心的荔枝,大动干戈!

  李世民见此,皱起了眉头,神色一直变化。

  果然是留有后手。

  可那个后手会是什么呢?

  李泰眼珠子一转,还没有整理好说辞,便茶言茶语的说道:“没想到大哥与二哥后面居然会是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分道扬镳了。”

  “这还真是可惜。”

  “要我说啊,二哥你不应该出手帮大哥。”

  “大哥他不值得你尽心尽力的帮啊。”

  至于他为什么会敢在又敬又怕的李世民面前,多次出声讥讽李承乾。

  除了脑子有点问题外,他还有点破罐子破摔了。

  听到此话,李宽只是笑笑,不搭话。

  而这时候,经过大起大落的李承乾,可忍不了这口气,立刻回击了:“青雀,你这话可不对劲了。”

  “有分裂兄弟之情的行为啊!”

  “我们同为父皇的亲生儿子,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李泰一听,面色骤变,难看至极:“我哪有!”

  “我只是在为一心为大唐着想的二哥惋惜!”

  “觉得,大哥背信弃义的行为,不妥不妥啊!”

  李承乾又刚想回击。

  却见李世民那威严似猛鹰的眼神正死死地瞪着他们两个,声音似从牙缝里挤出。

  “闭嘴!!”

  当场,他们又不言语了。

  而看戏的李宽差点都噗呲一声,彻底笑出来了。

  四弟这家伙真是又菜又爱玩!

  明明说不过大哥,非要多次跳脚挑衅。

  不过大哥的话,也确实锋利,能次次回击,而且还尽占上风。

  经过这一打岔后,天幕又接着推移剧情下去了。

  【消息灵通的官员与世家知晓此事后,纷纷表示不满了。】

  【尤其是大量从世家上在科举上以花钱或走关系考上的、已经被银子迷花了眼的中低层官员,愤懑不已!】

  【“听说,楚王建议陛下要终止通商政策?”】

  【“我打探到的也是如此,可这射出来的箭,哪有往回收的道理啊!”】

  【“是啊!明明是他当初提出来的经济论,怎么还想主动终止呢?搞笑吧!”】

  【“对,哪里能终止,一终止,我手底下的那些人怎么活,难道要他们去讨饭吗?!我估计,真要那时候,连讨饭都讨不上了。”】

  【“我从家里走通关系来当官,不就是为了要从商人、百姓那里拿银子,哪有说终止就终止的道理。”】

  【“依我看,是楚王多管闲事。”】

  【“本来抓些表面上的贪官,混混功劳,不就好了,非要插手进去,真不怕,性命也要赔了进去。”】

  【“慎言慎言!”】

  刚瞅到这,李世民脸铁青铁青的。

  世家!

  又是世家!!!

  当初修《氏族志》你们也是一样。

  李泰等人的脸色也都不好看。

  毕竟天幕中那些家伙在暗喻楚王的性命他们想取走就取走。

  那连他们的皇家子弟性命是不是也会被那些家伙取走。

  要知道他们可是皇族啊!

  各大臣则纷纷偷瞟李世民的表情,察言观色着,生怕李世民下令铲除世家,拔大唐的根。

  李宽则淡然处之,他知道唐朝没有糊名制的科举上的危害。

  会让大批关系密切的世家子弟,在科举上考上好名次,纷纷当上好官,而寒门至此再无出头之日。

  什么?你说他明明知道,可为什么不去改革,增加糊名制?!

  这说的容易做的难。

  动世家的蛋糕,第一天就被悄悄整死,都不为过。

  【后面,那些勾结在一起的世家群体,纷纷商议该如何。】

  【“那现在该怎么办?”】

  【“我听说陛下没有第一时间同意,说明陛下犹豫了。”】

  【“我打听的消息也是这样,我还听说楚王貌似走了,也连夜带家人与幕僚回封地去了。”】

  【“楚王他走了?!”】

  【“他走了,说明他想终止通商政策的心也不是那么坚定,那说明事情还有转机。”】

  【“那或许我们什么都不用做,陛下也就不会终止通商政策了。”】

  【“不!我们不能这么坐以待毙!我们还得让陛下知道通商制度能给他带来更大的好处。”】

  【“怎么搞?”】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送陛下那个!!”】

  【“什么那个?说来听听。”】

  【“当初陛下废太子时期,发生了一些事。”】

  【“比如行为亲近突厥,让突厥人。”】

  【“这个行为陛下至今还没有改。”】

  【“故而朝堂上,才会有那么多突厥人当大臣。”】

  【“这个我知道,但又跟通商有何关联。”】

  【“哎!莫急莫急!且听我说完。”】

  【“陛下曾爱一位名叫称心的人,我们只要找到相似之人,并通过商路贡献给陛下,展示通商的好处。”】

  【“那这样,陛下就会知道我们的心意,不会终止通商政策了。”】

  【“明白了。”】

  【“好,就这么定了。”】

  【“大家一起发动人脉,联系手底下的商人,来私下找找。”】

首节 上一节 67/17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