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参战吗,殿下应该知道我们和法国才刚刚签订了条约,上次战争失败之后,我们的军队并没有恢复元气,这个要求是不是...”卡尔大公说到这里迟疑了,看向克莱门特,意思很明显。
“哪怕不直接进攻法国本土,起码也要出兵维护贵国在意大利地区的利益吧。
难道大公指望着西班牙军队或者英国军队帮奥地利守住意大利的利益吗?”克莱门特的这番话算是相当尖锐了,道理也相当明白。
你奥地利不出力的话,还想要这么多好处,是不是有些过于异想天开了。
卡尔大公也算是知道了克莱门特的底线,对于这个条件还是很满意的。
毕竟距离上次被法国人打到维也纳郊外也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奥地利军队其实早就重新整编恢复了元气,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这年头的士兵,训练个两三个月就足以在战场上使用了。
除了对于北意大利的领土之外,真正让卡尔大公下定决心的,还是这次联军势如破竹的军事行动。
在经历了普鲁士和奥地利先后退出战争,以及南法优势全丢之后,西班牙和英国并没有选择退出战争,而是很快策动了这波意大利攻势。
而且,目前看起来基本上是成功了,不出意外的话,法国的意大利军团就要消失。
损失一个主力军团,哪怕是皮糙肉厚的法国也损失不小,那么联军获胜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至于和法国人签订的条约?
卡尔大公没放在心上,条约这种东西,说有约束也确实有约束,说是废纸,有的时候就是废纸。
想到这里,卡尔大公举起举杯对着克莱门特开口道:
“殿下说得有道理,既然殿下这样有诚意,我再推三阻四反而有些不合适了,我在这里答应殿下,奥地利意大利军团,明天就将正式加入战争。”
得到了这个回答,克莱门特脸上笑开了花,也连忙举起酒杯道:
“合作愉快!”
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克莱门特并没有在威尼斯多做停留,连夜离开威尼斯,返回维罗纳。
事实上,克莱门特这次来威尼斯寻求奥地利的帮助和出兵,根本不是为了他所谓的击败法国人,而是另有目的。
和法国的战争有必要吗?
这个问题,克莱门特很早就有了答案。
眼下继续在对法国的战争中进行投入,其实是迫不得已的选择。
如今,法国意大利军团已经基本成了瓮中之鳖,奥地利参战不参战,对于意大利战场的局势根本没有影响。
而拉着奥地利人参战,甚至派出使者再度游说普鲁士和俄国参战,其实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借着法国军队的一场大败,以及各国加入战争,迫使法国人坐上谈判桌,结束这场反法战争。
西班牙不是英国,对于法国没有那么大的仇恨,法国也没什么利益值得西班牙去获得的,作为一场政治仗,打到现在的程度,政治目的已经是完成了,也该思考体面的退出战争了。
给奥地利许诺众多利益,将奥地利拉入居中,不仅能在接下来和法国人的和平谈判中为联军一方增加筹码,更能为未来爆发的反法战争做准备。
法国大革命的本质,在克莱门特看来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共和,而是对外战争没能获取利益,导致的本国利益受损引发的大规模不满。
否则,这无法解释历史上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期间法国一系列的对外扩张行为。
即便法国名义上说得好听,是输出革命,但实际上不过是通过战争去获得利益,满足国内发展罢了。
所以,法国和欧洲各国的战争,还将会继续,直到法国人被彻底打败,无力通过武力的方式获得利益,战争才会结束。
之后拿破仑三世为什么卖命的玩内政和外交,不就是因为法国人已经不再能用军事实力压服欧洲了吗?
既然之后的战争还会爆发,那给法国人塑造一个,西班牙人不好打,打西班牙没有收益的印象,就极其重要了。
只要在和谈时,西班牙对于欧洲土地没有需求,全部去拿海外殖民地,等到下一次战争爆发,西班牙不主动参战的情况下,法国基本上不太可能来招惹西班牙。
历史上西班牙原本也不在法国人征服目标之内,只是西班牙自己的表现太过离谱,卡洛斯四世父子之间还能爆发权力内斗,才给了法国人可乘之机。
但现在,西班牙国力强盛,内部毫无问题,除非法国人疯了,否则在西班牙展现出不弱的军事实力之后,法国人绝对不会轻易再和西班牙开战。
毕竟,先不说比利牛斯山脉的问题,除非法国能灭亡西班牙,否则他们从西班牙身上能拿到什么呢,海外殖民地吗?
法国人拿到手,难道能守得住吗?
还不如进攻其他国家,起码能保证胜利果实能拿在手上。
历史上,哪怕是拿破仑都没机会染指海外殖民地,路易斯安那都逼着低价卖掉,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这,就是克莱门特的战略目的,以战促谈,让奥地利等国成为法国的目标,西班牙偷偷发育。
等到两边打得差不多的时候,西班牙再加入战争,摘取胜利果实,和胜利者站到一边就好。
就在克莱门特星夜兼程往回赶的时候,法国意大利军团高层,也终于知道了意大利北部被西班牙人攻击的消息。
莫罗带着军队赶往热内亚的途中,遇到了热内亚方向派来的法军信使。
从信使中,莫罗得知了让人震惊的消息,拉法耶特心心念念的西班牙主力,居然已经绕到了法国主力的身后,进攻他们的补给线。
维罗纳已经陷落,热内亚处于危险之中。
莫罗当机立断,一边派人继续收集情报的同时将消息传给罗马附近的拉法耶特,一边让部队抓紧赶路,准备驰援热内亚,守住这个重要的节点。
可惜,莫罗的动作还是慢了一步,当他距离热内亚还有两天路程时,已然得到了消息,热内亚已经挂着西班牙的旗帜了。
他,来晚了一步。
莫罗并没有选择趁着西班牙军队立足未稳展开攻击,热内亚可是港口城市,天知道西班牙有没有从海上运援军过来,他这不到一万人,单独去打热内亚无疑是送菜。
于是,莫罗只能后撤,撤回比萨,等待着拉法耶特的主力和指示。
而拉法耶特此时,正撵着联军主力一路南下,逐渐逼近那不勒斯,最终在福尔米亚停下了脚步。
联军在这里,得到了那不勒斯王国临时从国内征调的一万多兵力的补充,恢复了不少战斗力。
考虑到再退就要退到那不勒斯郊外了,英军指挥官迪伦准备在福尔米亚和法国军队展开决战。
那不勒斯国王连自己的王室卫队都派了过来当援军,说明那不勒斯国内也凑不出军队了。
如果不打,让法国人深入那不勒斯国境,那整个那不勒斯王国就有濒临崩溃的风险。
别忘了,那不勒斯国内可是也有着所谓的共和党人的,这些人看见法国军队到来之后肯定会作乱的,迪伦不敢再撤了。
就在迪伦率领的联军和拉法耶特率领的法军,在福尔米亚试探性的交手了几波,眼瞅着要进行决战的时候,拉法耶特也收到了来自后方的消息。
“什么?西班牙人在打热内亚,他们是怎么绕过去。”拉法耶特吓得不轻,立刻叫停了一切作战准备,下达了命令。
“热内亚不能有失,撤吧!”
当夜,法军士兵趁着夜色连夜撤走。
等到第二天清晨,迪伦看着空荡荡的法国军营时,都傻了眼。
不是,敌人呢?
第59章 拉法耶特投降
拉法耶特跑得很快,没有被迪伦追上。
一路撤回罗马的途中,拉法耶特接到了两个消息,分别是米兰和威尼斯的丢失。
这下,拉法耶特已然想明白了一切。
一定是奥地利人的帮忙,否则西班牙军队怎么可能绕过他的军队,直插意大利北部呢。
至于怎么经过的,那还用说吗,肯定是走的海路。
随即,拉法耶特连罗马城都没有入,而是选择直接去找莫罗汇合。
到了现在的地步,联军的战略意图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切断法国意大利军团和本土的联系,之后包围歼灭他们。
因此,此刻拉法耶特应该做的事情,已经不再是守住意大利了,而变成了为法国保存意大利军团,避免这支法军主力陷入敌人的包围。
所以,汇聚所有力量,尽量朝着国内突围就成为了拉法耶特的唯一选择。
不过,此刻拉法耶特反应过来也有点晚了,事实上法国意大利军团被包围也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在拉法耶特朝着那不勒斯进军的这几日内,西班牙军队已经收复了皮埃蒙特地区,帮助撒丁王国重新在该地区建立了统治。
与此同时,奥地利在威尼斯地区集结的四万军队,也在卡尔大公的率领下,南下对佛罗伦萨开启了进攻。
当然,对于拉法耶特的意大利军团而言,也不全是坏消息,也还是剩下好消息的。
其中最大的好消息就是,伴随着皮埃蒙特地区的丢失,法国本土已经知道了意大利战场的局势,知道拉法耶特陷入了联军的重重包围。
如果,拉法耶特能够在意大利多坚持一段时间,说不定就能等到巴黎的援军。
不过可惜的是,由于陆路和海路交通已经完全被联军所封锁,拉法耶特注定不会知道这个消息。
所以,当拉法耶特选择率军突围,而不是在意大利地区坚守待援的时候,法国意大利军团的覆灭,就已然成为了定局。
巴黎,当法国第一执政巴拉斯得知了意大利战况时,立刻就坐不住了。
要知道,当初他将拉法耶特重新拉出来,任命为意大利军团的司令时,军方虽然没有太大的意见,但国民议会内却褒贬不一。
原因很简单,拉法耶特是个“保王党”,虽说拉法耶特也支持进步和人权,但选择的是君主立宪而非共和,这也导致国民议会中许多议员不满。
不过,在热月党人和军方都同意的情况下,那些反对的声音最终没能改变拉法耶特的上任。
可是现在,拉法耶特上任不到半年,原本一切稳定的意大利局势居然就急速恶化,这对于巴拉斯来说,可谓是极其糟糕的消息。
一旦拉法耶特的意大利军团被重创,亦或者法国丢失了意大利,那么不仅意味着巴拉斯通过拉法耶特制衡军方,掌握军权的努力失败,也会严重打击他的政治声望。
作为政府首脑,是不能犯错的,犯错,就要下台,他之前无数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于是,巴拉斯不再耽搁,立刻就准备组织大军去救援拉法耶特和他的意大利军团。
然而,巴拉斯本身对于军队就没有什么掌握力度,军中唯一的“嫡系”拉法耶特在意大利还生死未知,这场救援意大利军团的会议商讨下来之后,巴拉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军方继续扩充权势。
军方并没有拒绝救援拉法耶特,他们对于拉法耶特这位法国名将还是很尊重的,意大利军团也是自己人,不可能见死不救。
他们对巴拉斯的要求,就相当简单,之后巴拉斯的共和国政府和国民议会,将不再干预军队的任何将领任命。
换言之,从今以后,任何军队的统帅提名和任免,就要变成军方自己说了算了,巴拉斯原本还有的一些人事权力,此刻将消失殆尽。
这样的要求,换做是之前,巴拉斯无论如何是不可能答应的。
但现在,巴拉斯别无他法,只能答应下来。
继续拖下去,但凡拉法耶特和意大利军团出一点意外,那他这个第一执政的位置,可就不保了。
他可不是卡尔诺,还有着军队大佬的保护,一旦下台,说不定和罗伯斯庇尔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保住现有的地位和生命重要,还是插手军权重要,对巴拉斯而言不难选。
见到巴拉斯让步之后,法国军方的动作也很迅速,立刻采取了行动。
拿破仑的南法军团,被下令停止进攻鲁西永,他的老上级卡尔托将军,将从巴黎带来五万法军,并征调他的南法军团三万人,凑齐八万大军救援意大利。
历史上,卡尔托作为一个平庸的将军,最终是被巴黎政府换帅了。
不过,这个位面中,由于联军主动放弃了土伦,让这位卡尔托将军获得了不小的战绩,并且由于重视炮兵,他并没有轻视炮兵出生的拿破仑,反而给了拿破仑不小的支持。
最终,卡尔托在巴黎事变前夕的封赏中,受封上将,也算是法国军中的一号人物。
只可惜,之后巴黎事变,卡尔托本人和雅各宾派关系非同一般,因而快速被从军中拿下,他原本的南法军团司令的位置,也变成了拿破仑。
可以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位卡尔托将军恐怕就将寂寂无闻了。
但随着卡尔诺的光速倒台,阿巴斯又是借助军方力量上台,没办法压制军队,此前和雅各宾派同样有着关系的皮什格鲁成为元帅,变成军中话语权最大的一人,卡尔托也重新获得了重用,被任命为了布列塔尼军团司令。
救援意大利军团的最优解,自然是派上一次打穿意大利的拿破仑或者卡尔诺去最好。
但卡尔诺如今身份敏感,不可能重掌军权,而拿破仑崛起速度,已经引起了皮什格鲁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