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人家 第296节

  果然,吴氏见她喝了两碗小米粥,笑得眼都眯起来了。

  浴室里,洗澡水也准备好了。

  细腰来扶清哑起床过去,那小丫头也来帮忙。

  清哑看着她问吴氏:“娘,这是谁?”

  吴氏道:“这是才买的。昨天买了十个丫头进来,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来的。她们才来,有些事还不懂,刘妈妈教两个月就好了。”

  刘妈妈是从沈家请来的,教导女孩子们怎么伺候主人。

  清哑问:“怎么有这么多人家卖儿女?”

  她实在奇怪,看绿湾村的村民,过得没那么差呀!

  吴氏脚下跟她往浴室里去,一面嗔道:“你忘了细妹了?差不多的人家,哪怕租人家的地种,勤快些日子也能过。就是不能出事。像生病遭灾,来一样就受不起。受不起可不就要卖儿女了!”

  清哑听了心里不舒服,想起昨日的祈福。

  她原是临时起意祈福的,现在倒期望上天真能眷顾百姓。

  吴氏飞快地瞄了她一眼,笑道:“卖儿女有时候也不是坏事。像细妹来了咱们家,不是比以前过好许多了!就是往后,只要她伺候你忠心,放了她也不是不能的事。咱们家不是那狠心的主家,对下人从不随便打骂,那些人还想法子送闺女来呢。唉,一下子我们也要不了那些。他们没卖出去还不好受呢!”

  这话一半说给闺女听,一半是说给那小丫鬟听的。

  ******

  朋友们,终于赶出来了!还有没睡的吗?晚安!(未完待续……)

  

第355章 母女

  

  小丫头头次见清哑,怯生生地看她,满眼羡慕惶恐。

  清哑见她才七八岁的样子,就这样看人眼色,心里闷闷的。

  虽是这样说,到郭家比在她们自己家过得好,可不是还有句老话叫做“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么,为奴为婢怎么比得上自家好。

  她便想起细妹,这次出事她可惊吓坏了。

  主要就是觉得自己护主不利,所以自责。

  想到这她忙问:“细妹呢?”

  细腰刻板道:“练武!”

  出了这样大事,她下狠心搓揉这个徒弟。

  不但细妹,还有几个小姑娘,都跟着她在练武。

  另外,阮秀等人也都在苦练。

  清哑听见不是受罚,才松了口气。

  练武什么的,她却不大管,随她们自己高兴。

  站在浴桶前,吴氏还没有走的意思。

  清哑有些想不通她怎会这样偏爱小闺女——之所以说小闺女而不是说她自己,是因为吴氏对这身子的原主就很宠爱,并非她来之后才这样——据她所知,这世道可是重男轻女的多。

  正想着,吴氏亲自过来帮忙她脱衣裳。

  清哑没闪避,对于这个娘亲来说,接受她亲近才让她更开心。

  于是她找话问道:“娘,咱们村没有卖儿女的了吧?”

  吴氏自豪地笑道:“哪有!从咱们家开了这个坊子,多少人都有事做了。只要他不懒,总能找到活计。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还能不照应些?回头绿湾村就咱们一家发财,街坊邻里穷得卖儿女,人家说起来不骂郭家刻薄才怪呢。如今村里谁家没得好处!就是……”

  说到这,她撇撇嘴没往下说。

  她原要说张家和李家都跟着沾光,怕闺女听了膈应,止住了。

  清哑听后心里的闷消散了些。

  泡在热热的水里,她想:“郭家对社会还是有贡献的。”

  吴氏坐在桶边。不住用水瓢舀了热水往她身上淋。

  清哑道:“娘,我昨天在庙里祈福了。带了好些人一起祈福。”

  她一面说,一面小心地看吴氏脸色,观察她对自己昨日遇袭受的惊吓冲击过了没有。把这件事来试探,并引她开心。

  吴氏满脸开花,“我都听细妹说了。我闺女就是心善!”

  那神情,美滋滋的无法言喻。

  清哑也歪头笑,小声道:“他们都喜欢我!”

  好像得了奖的孩子回来对父母显摆。带些撒娇的意味。

  她前世虽不能言,在爸妈面前却亲密惯了的。比如看电视时,她通常坐在爸妈中间,却很少端端正正地坐着,不是歪在爸爸身上,就是靠在妈妈怀里,他们就像抱懒猫一样抚弄她。今生,她开始和郭守业夫妇还不亲近,等处久了,就融入郭家了。前世一些举止习惯就不经意间流露出来,难免在爹娘面前撒娇。

  吴氏还好些,老闺女么,从小拨拉屎拨拉尿长大的,本就偏爱,母女两个也亲近,哪还经得住清哑再撒娇!

  郭守业可是不苟言笑的严肃汉子,情感比较含蓄。偶尔晚饭后闲聊,老两口将清哑夹在中间坐,她也不多话。悠悠然就靠在老汉肩上。第一次时,老汉侧首看看水灵灵香喷喷的闺女,惊得半天不敢动弹。身为一家之主,他哄过几岁的老儿子郭大贵和大孙子郭勤。但他们长到六七岁后,他就再没在他们面前露过柔情的一面。这堡垒却被闺女给攻了下来。清哑的举止令他心化成一汪水,怕是要天上星星也会想法子摘来给她。

  所以,吴氏见清哑这模样,一下子笑出声来。

  她停止浇水,扬眉道:“那当然!你帮了他们。还不要感谢的,人家心里都有数的很。这世上也不都是……坏人,还是好人多的。”

  差一点的,她又把江大娘搬出来比喻。

  亏她缩得快,才没煞风景说出那死婆娘。

  清哑趁机问:“娘,你没生气了吧?”

  她指的自己被袭击这件事。

  吴氏道:“气肯定是气的。遇见这样事怎们不气!主要还是担心你,想想都怕死了。你回来了,没事,我就什么都不怕了。我算是瞧明白了:没有这事也会有那事。从咱家做这买卖来,事情就没断过。横竖想赚银子就得经历大风浪。银子钱是那么好赚的!”

  清哑见她想得这样开,松了口气,微笑。

  吴氏又道:“哼,也不能就这么算了——”瞥见那小丫鬟出去催水,遂压低声音——“我给你添了这个小丫头伺候,好让细妹腾出工夫练武,将来保护你。除了她,还有好几个。这个小丫头,细腰说身子骨不适合练武……”

  清哑对这安排无异议,因对细腰道:“辛苦你了!”

  冷丫鬟面无表情道:“应该的。”

  清哑忽想起韩希夷来,问:“韩少爷呢?”

  吴氏道:“走了。早上过来,你还没醒,就走了。”

  说起这事,她也有些纳闷,还以为他会等清哑醒来再走呢。

  清哑便有些心虚,想起对韩大少约定的那些“不许”。

  在这些规范约束下,他不走又待如何!

  吴氏丝毫未察觉,问道:“怎们这样巧,又碰上他了?”

  又问韩希夷什么时候到的,干什么去的,去后如何表现等等。

  清哑仰着泡得粉艳艳的小脸,一一回答。

  甚至,她眼中闪着希冀的光芒,等吴氏问她的选择。

  她会说“娘,我要好好想想!”

  可吴氏多精明,仿佛知道闺女心思,就是不问,却有句句不离韩希夷其人其事。

  她不问,清哑也不好主动说起,少不得当无事。

  想起昨日之遭遇,她眼前浮现一脸络腮胡子……

  正出神,吴氏拉她起来。因她在病中,不敢洗头,头发用块大布巾包裹着,单洗身子,所以很快出浴。

  穿衣时,吴氏又絮絮叨叨告诉她城里来信:

  因为织女的贡献,大靖纺织业这几年迅猛发展,两湖经济更是繁荣之极,不但织造业迅猛扩展,也带动农桑和运输等行业。朝廷为此下旨改“锦署衙门”为“织造局”,囊括了织锦和棉纺。

  这其中,霞照比其他地方更加繁华。

  严家便打算在霞照发嫁严未央,理由有三:一,徽州虽是祖籍,无奈太远;二,蔡家在湖州府城,距离霞照近,送亲容易;三,各路商家汇聚霞照,上门恭贺比去徽州更便宜。

  因上述缘故,清哑过些日子便要进城了。

  加上郭家专利引发的风波,霞照又一次风云聚会!

  ******

  今晚只有这么多了,明天尽力补!表拍我!!!(未完待续。)

  

第356章 对比

  

  “骊姬悔泣”之事应验在严未央身上了。

  当初她一心惦记韩希夷,对蔡铭不假辞色,无论从私心从家族利益出发,眼不眨都能举出一堆与蔡家联姻的弊端,然自从对韩希夷死心后,与蔡铭越来越情投意合,大有“骊姬悔泣”之态。

  两湖官商都在津津乐道这桩联姻。

  蔡铭父亲不过是蔡氏一族长房第三子,近日却传出风声:京城蔡老太爷和蔡老太太将来湖州主持重孙亲事,顿时引起各方关注。

  严氏族中更是倾巢而出,赶来霞照,严未央母兄都来了。

  余者各织锦世家和商家也都积极准备恭贺。

  “锦绣五少东”仅谢吟月和严未央两个女少东,其中谢吟月和方初劳燕分飞,令人感叹世事无常;而新进郭少东兼御封“织女”一而再、再而三地退亲,终身悬而不决,叫人不知如何评价。

  对比之下,严未央嫁蔡铭堪称完美姻缘,羡煞无数商家。

  蔡铭的家世和品貌,更令闺中少女嫉妒严未央好福气。

  蔡三少爷此刻正在清园,陪同窗王公子来买竹丝画。

  清园,烟雨阁,烟雨朦朦、风景如画!

  “就这两幅。”王公子道。

  “那好。”方初点头,一面转身吩咐,“圆儿,把这装好。”

  圆儿答应“是”,自叫人细心包装。

  王公子便问买价多少。

  方初爽快道:“两幅四百两。”

  蔡铭和王公子心照不宣地交换了个眼神。

  王公子道:“虽然方少爷有意相让,也不可让太多,否则在下过意不去。再者,方兄既做这买卖,不可坏了规矩。”

  蔡铭也笑道:“方表兄别客气。让一两成也就罢了,让太多他还以为你把不好的卖他呢,他心里没准怀疑你。”

  方初见二人如此说,便又添了二百两。

  王公子笑着给了银票。

  大家方移步去水边凉亭喝茶,一面赏景闲谈。

首节 上一节 296/9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