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人家 第813节

  梅氏听得眉开眼笑,就是嫌阮氏说得太俗了些。

  若是阮氏能说得文雅些,那就更完美了。

  “唉,到底是乡下的,没受过专门教养,能回答这样也算不错了。”梅氏这样想道,大度地原谅阮氏粗俗。

  严氏却隐隐听出阮氏一些用意。

  正想着,就听阮氏话锋一转,对梅氏道:“说起来,我们巧儿才真的平常呢。乡下丫头,粗粗笨笨的,大奶奶怕是瞧不上。”

  转眼就将同样的问题扔回给了梅氏。

  严氏心里咯噔一下,急忙看向梅氏。

  那眼神很具有压迫和威胁性——你敢说瞧不上试试!

  梅氏自然不会蠢到说瞧不上巧儿,可是她也不知怎么夸呀。

  关键是她觉得巧儿确如阮氏所说很“平常”,没什么好夸的。

  照理说,这件事对梅氏来说并不难。若在某个汇聚的场合遇见人家的姑娘,随口奉承夸赞一番,有什么难的?但那是与自己不相干的,说的再好听,说完就算;巧儿就不同了,将来要嫁入严家的,梅氏作为未来婆婆,岂能随便夸?比如,人人都夸巧儿聪明伶俐,然梅氏最不喜巧儿的“聪明伶俐”。她心里一直认为巧儿就是凭着小聪明把严暮阳哄上手的。等巧儿进门,她第一件事就要敲打巧儿,别弄小聪明、小手段。现在要她夸巧儿聪明,她怎么愿意夸出口呢?

  如果让她夸王瑛,她便能很轻松地夸出来。

  梅氏这么笑容一顿,又一犹豫,阮氏立马感受到了。

  当下,阮氏固然淡笑不语,清哑也不悦地盯着梅氏。

  严暮阳等了半天没听见母亲说话,也抬眼看究竟。

  方纹也看着表嫂,纳闷想:“巧儿那么能干,夸几句不是很容易吗?就算不能干,奉承几句也简单,表嫂怎么说不上来?”

  王瑛努力低头,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如果不是怕太突兀,她都要起身避入里间去和巧儿作伴了。

  严氏感觉到强烈的危机,急得直瞪眼。

  若她能代替梅氏说,肯定当仁不让。

  问题是阮氏指明说“大奶奶怕是瞧不上”,严氏就算有本事把巧儿夸得天上少有地上没有,也不能代替梅氏回答,并让阮氏满意,因为阮氏就是要问梅氏,梅氏才是巧儿将来的婆婆。

  梅氏被严氏无形压迫,再者也要把这场面应付过去,便干笑一声,道:“巧儿才不粗笨呢,连皇上都夸赞过的。说她……”

  说到这她顿住了,记不得皇上说什么了。

  可见,她对巧儿有多不上心。

  清哑安静道:“皇上说郭家后继有人,又出了一个织女。”

  梅氏忙道:“对,对!巧儿从小跟着郭织女,是织女一手教出来的,还能差了?纺织女红、厨艺、琴艺、设计绘图,哪一样不是拔尖的!她还会武功呢。咱们这样人家,虽不是武将世家,能会个三招两式的也不错。比如上次慈善中心闯入了刺客,若不是巧儿恰好救了众姑娘,要多死多少人?那些人谁不感激她!巧儿行事也大气,听说太皇太后、靖安大长公主都当众夸过的。我一来京城,常听见人夸巧儿。就连曾经和她结仇的慧怡郡主,如今也和她成了好朋友。可见巧儿会做人。这样的好姑娘,我怎么敢挑剔看不上呢?我要是不珍惜,别人正好等在那抢呢,不知多少人家排队等着……”

  她先还搜肠刮肚,后来越说越顺。

  因为这都是她从别人口中听来的。

  以前她对巧儿不屑,所以听了也不以为然;今儿要用到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从记忆中翻腾出来,摆果碟似的一股脑都往桌上端,不知不觉摆了满满一大桌。

  她自己也数得心惊了,原来巧儿这样盛名?

  严氏满意地笑了,总算把这节给应付过去了。

  严暮阳也笑了,松了一口气。

  清哑……没笑,她看出梅氏言不由衷。

  阮氏淡淡地笑,她对梅氏之前犹豫很上心,看来这个亲家对这门亲是相当不满意,只因为无可奈何才屈服。

  阮氏不满意,梅氏同样不满意。

  她觉得自己的话金贵的很,字字珠玑,就这么心不甘情不愿地甩给巧儿,感觉十分肉疼;忽然看见严氏满面笑容,又欢喜起来。

  ********

  二更求清仓月票(*^__^*)(未完待续。)

  

第1129章 嫁妆问题

  

  昨晚设定的七点定时发布,不知为何后台抽风,明明已经显示发布了,可是书页那里却看不到。幸好我上来看见了,马上去找编编大人解决。抱歉的很!

  ……………………

  她想:“反正说都说了,也收不回来了,索性再大方些,姑太太也喜欢了,传到老爷耳朵里老爷也喜欢。至于将来,巧儿进门后我是婆婆,想怎么管教就怎么管教,何必争眼前一时之气。”

  她想的很好,要在人前表现大气量。

  然而,说话不比写诗词文章,写诗词文章可以细细推敲词句,不合适的还能删改。而人们在交往中,有些话总是不经大脑便脱口而出,常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人们都想表现挥洒自如、从容大气、应对得体,事实上很难做到,那只是人们理想中的自己。

  即便平常从容大气的人,也不能在任何情形下都能保持。

  睿明郡王夫妇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王妃想在纺织会展上露脸,结果反而丢脸,心里不快,加上事先就对清哑有成见,认为织女的名声是像捧红牌一样捧出来的,心里存了这个念头,也未经斟酌,下意识便说出让清哑和青楼红牌一起弹琴义演的话。这并非她平日为人行事的作风。以至于后来引出更大风波,终于闹得和方初郭织女结仇。这是他们夫妇生来太顺遂,从未经历过这种强烈翻转的挫折,骤然失了平常心的缘故。

  所以,人们才常常自省,要“谨慎言行”。

  梅氏想着要表现大气,说出的话却有些偏离。

  她笑道:“从我们姑太太这边论起来,郭家和严家也算老亲了。方家娶了郭织女,家业兴旺、子孙繁盛,这谁不知道!可见郭家女儿是真的好。在江南,提起绿湾村牌坊郭家,那是人人夸赞。想当年,郭织女出嫁,十里红妆,羡煞多少人!到现在还有人说呢。那陪嫁怕有一百多万呢,光宫中的赏赐就不知多少……”

  严氏急忙打断道:“说起来都是方家沾了光,人财两得。”

  又环视众人笑道:“所有娶媳妇的都是人财两得。只有嫁女儿亏:辛辛苦苦养那么大的女儿嫁人就已经很难受了,还要搭上一笔嫁妆。要不世人都不愿养女儿呢。所以,我们做婆婆的要善待儿媳。”

  清哑和王瑛都敬佩地看着严氏,还是她会说话。

  阮氏笑道:“太太真会说话。以方家的家世家业,哪会在乎那些嫁妆。方家看中的是我们姑奶奶。若是我们姑奶奶不好,抬再多嫁妆去,方家也不会稀罕。一样的,我们也是看中了姑爷人品。不然的话,我们姑奶奶也不会请赐牌坊了。”

  严氏赞道:“二*奶奶这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她觉得,阮氏比自己还会说话。

  然刚这么想罢,就听阮氏又说了一番话,不由笑容一僵。

  阮氏对梅氏道:“大奶奶有所不知,我们姑奶奶的陪嫁不全是郭家陪的,大多是几大世家添箱的,为了还郭家转让技术的人情。不然,郭家能有多少家底?哪能陪嫁那么多。就是你们织锦世家嫁女儿,也不能陪那么多。当然,这人情原也是我们姑奶奶挣回来的。我公婆最讲公道,郭家一点没留,全部都添进我们姑奶奶嫁妆里了。”

  梅氏红了脸,讪笑道:“郭家行事就是大方。”

  她也听说了清哑的嫁妆是九大世家添箱外加宫中赏赐凑成的,然私心认为:郭家乡下人家,最会算计的,未必舍得将添箱全部都给了织女,肯定截留了不少。如今巧儿嫁了严暮阳,比方初更胜一筹,难道不该多陪些?所以言语试探。

  阮氏这一解释,她闹了个大红脸,面上下不来。

  严暮阳也觉不对,脸也红了,有心解释,又无可解释。

  就听清哑又道:“巧儿陪嫁不会比我少。”

  众人都诧异地看向她,阮氏也吓一跳。

  阮氏以为清哑要为侄女添箱撑腰,那得多少?她又不止巧儿一个侄女,若不能公平对待,会引起娘家怨怼的。

  然清哑道:“巧儿的才能都装在脑子里。这才是根本。”

  言下之意:将来巧儿不会少为严家赚钱。

  严氏瞪着清哑,眉心直跳。

  这几个不省事的东西……

  她听出来了,阮氏唯恐梅氏期望太高,巴望巧儿也会像姑姑一样风光大嫁,故而先把话说开——清哑陪嫁那么多,是情况特殊,巧儿不可能跟她姑姑一样陪嫁。织锦世家嫁女也陪不了那么多。

  清哑更绝,直接说的巧儿本人就是一个会下蛋的金鸡,嫁去谁家,就会一直帮那家下金蛋,嫁妆算什么!

  这都是梅氏一番话引起的。

  严氏暗恨梅氏不会说话,又怪阮氏丝毫不相让。

  她急忙道:“所以说,女儿好才最重要。哪怕她什么都不会呢,只要人贤惠,‘妻贤夫少祸’,将来相夫教子,必定能兴旺家业。”

  阮氏忙道:“到底是太太,说的话比我们就是不同。”

  严氏一笑,果断站起来,道:“摆饭了。走,咱们去那边屋。”

  于是众人纷纷站起来,往厅堂去。

  严暮阳急忙告辞,去前面和男人们坐席。

  出去时,心里带着隐忧——似乎母亲和郭伯母之间有些不对味,母亲不喜巧儿,可千万别出岔子才好。

  王瑛偷偷地松了口气,心想吃了饭就去找秋姨娘。

  忽然又想:不行,不能在秋姨娘那多待,回头婆婆以为她对秋姨娘嘀咕刚才的事、笑话她就不好了,还是去找巧儿。

  心中计较已定,就跟着大家去了。

  巧儿没出来,另外要了饭菜,带两个小表妹在房里吃。

  等外面人都走了,无悔才对巧儿道:“表姐聪明,不笨。”

  她听阮氏说表姐“粗粗笨笨的”,觉得不好,表姐那么聪明,会讲故事,会做衣裳,会做饭,还能跳上房顶抓鸟儿给她,为什么二舅母还说表姐笨?要不是巧儿不让她出去,她都要跑去跟阮氏理论了。

  巧儿正微笑呢,回味刚才两亲家交锋情形。

  似乎、好像,她亲娘要略胜一筹。

  听了小表妹的话,她开心地抱着她用力亲了下,道:“那是!无悔最聪明。丹青第二聪明。表姐第三聪明。我们三个是最最聪明的女孩子。谁娶了我们都是天大的福分……”

  两个小女孩被她逗得扬起清脆笑声。

  金锁和银锁也高兴地笑了。

  ********

  感谢各位朋友投票打赏支持水乡!最后一天啦,求清仓月票!(未完待续。)

  

第1130章 这就是缘分啊!

  

  再说清哑等人,去厅堂入席。

  梅氏在阮氏手上没讨到丝毫便宜,不禁对这个未来亲家重新认识,也体会到清哑说的“我二嫂很厉害”不是假话。阮氏的确很厉害,而且是和蔡氏不同的厉害——梅氏听说过蔡氏的泼辣粗野——阮氏的厉害表现在心机手段上,一点亏都不肯吃。

  梅氏总算明白郭巧儿的聪明伶俐传自谁了。

  她越发后悔这门亲事:一个过于伶俐的儿媳就够她受的了,再加一个同样有心机手段的亲家,将来还不知怎么难缠呢。

  可是到了这一步,就算还没定亲,也是不可能回头了。

  她心中难受,食不下咽,根本不知吃的东西什么味道。

  阮氏也在心里掂量梅氏:原以为她大家出身,就算心里不喜这门亲事,面子头上总要做个样子,谁知把嫌弃摆在脸上,活像郭家女儿嫁不出去,要巴结嫁给严暮阳一样。这口气谁能忍?与其被她这样瞧不起,还不如将巧儿嫁去玄武王府,好歹为郭勤将来当官寻个依靠,也免了巧儿将来被婆婆揉搓。

  心里这么想,她对梅氏便淡淡的,不大理会她。

  清哑心情还算平静,主要是她对二嫂有信心。

  虽然梅氏自视甚高,但梅氏和阮氏比道行差远了。

  她微笑着,亲自帮阮氏搛菜。

  阮氏并不谦让,都笑着接了。

首节 上一节 813/9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