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当时花了大量的警力和时间去侦破。
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张茂辉只是重在参与,毕竟刑事方面,不是他的专业领域。
讨论半天,版纳刑侦队这边的警员都是摇摇头,并没有什么新发现。
这时,陆诚开口问道:
“尸体被发现时已经浸泡超过48小时,初步鉴定为溺水身亡,但口腔和呼吸道的水库水成分与尸体肺部的微量水质分析存在差异……”
“尸检报告提到肺部水质与水库水有细微差异,这个点后来有深入调查吗?”
李建军:“当时认为可能是检测误差,因为差异很小。而且水库水流动态复杂,不同区域水质可能有细微差别。”
陆诚点点头,直觉告诉他这个细节被忽视了。
他翻出一张现场照片——苏晴被打捞上岸时穿着一条浅蓝色连衣裙,右手腕有一道几乎看不见的划痕。
“这道划痕有更清晰的照片吗?”陆诚问。
技术警员调出了放大照片。
划痕很细,不像是正常磕碰造成的。
“法医认为是落水时被树枝或石头划伤的,伤口没有生活反应,是死后造成的。”
陆诚若有所思:水质差异、细小划痕、死者失踪时间与死亡时间的不匹配……
见陆诚认真思考,李建军感觉陆诚应该是想到了什么。
他刚想问,却听陆诚道:
“李队,我想去发现尸体的水库现场看看。”
李建军有些犹豫:“现在?案发已经一个月,现场没什么有价值的线索了。”
陆诚坚持要去看。
若是他看过的现场没有东西,那才是真的没有东西。
“一个小时就够了,派一名技术组的警官给我就好。”
“好吧,小张,你陪陆警官去一趟。”
其他人便继续在会议室里啃骨头,看这么多人,能不能头脑风暴一些东西出来。
洪霖距离市区二十公里,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树林。
时值初夏,水库边上空气潮湿闷热。
小张他带着陆诚走到发现尸体的区域。
“就是这里,当时有晨跑者发现水面有漂浮物,报警后我们打捞上了苏晴的尸体。”
陆诚站在水库边,目光扫视了一圈周围,然后,他开始自顾自“扫描”了起来。
小张看着陆诚的举动,摇摇头。
命案现场往往是勘得最仔细的,都不下五遍了,能发现的都发现了,还轮得到陆诚?
更何况,他还是一双肉眼。
“那里当时检查过吗?”陆诚指向灌木丛。
“现场勘查应该覆盖了周边区域,怎么了?”
陆诚没有回答,径直走向灌木丛。
【蛛丝马迹】触发,特殊视野里,他发现了一处细微的纤维残留,夹在两根树枝之间。
他小心地用镊子取下,放入证物袋。
“这可能是衣服纤维,需要回去化验。”
小张愣了一下,惊讶道:“一个月了,经历了风吹雨打,如果是案发时留下的,还能保存下来?”
“卡在树枝缝隙里,有可能保留下来。”
陆诚继续勘查,又在水库边一片软土处蹲下,“这里有个不完整的脚印,当时记录了吗?”
小张在手机里翻出现场勘查照片比对:“奇怪,这个脚印不在记录中,可能是后来的人留下的。”
陆诚测量了脚印方向和深浅:
“不,这个脚印的方向是朝向水边的,而且部分被水冲刷过,说明是在水位较高时留下的。最近水位下降,才暴露出来。”
小张又愣了一下,他从未注意过水位变化与脚印的关系。
陆诚沿着脚印方向看向水面,脑海中构建着案发当晚可能的情景。
技能【抽丝剥茧】让他将这些新线索与案卷细节结合,形成了一个初步假设。
“苏晴不是在这里落水的。”陆诚突然说。
“什么?可是尸体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啊!”
“尸体可以漂流,也可以被移动。”
陆诚指向水流方向,“根据水文报告,如果尸体是从上游漂流而来,那么落水点可能在……”
他停顿了一下,指向西北方向,“小湾口一带。”
小张皱眉:“啊?小湾口距离这里有三公里多!你是咋确定的?”
“水流速度、尸体腐败程度、发现当天的风向数据。”
陆诚平静地说,“回去后我需要查看更详细的水文资料验证这个推测。”
第273章 一接手就打破僵局!
小张脑瓜子嗡嗡的,他接触这个案子一个月,从未有人提出过尸体可能从别处漂来的假设。
一直以为受害人就是在当前水里溺亡的。
回到局里,一群人还在会议室里讨论案情。
对于陆诚还要去案发现场,大部分人都是不理解的。
案发都过去一个月了,还会有什么发现?
又不是室内,那是在户外。
大家还是按照之前多次勘查过案发现场的线索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但烟抽了好几根,并没有人脑瓜子灯泡一亮,出现什么新思路。
其实按照现有案件资料,如果能通过分析得出一些思路或者侦查方向,以陆诚5级的【抽丝剥茧】能力,都能侧写出罪犯的大致样貌了。
他也不至于再跑案发现场一趟。
案件停滞不前,必须要有新的线索打破僵局。
陆诚去了一趟,真的带回了东西。
小张心里很忐忑,他手里拿着陆诚发现的那一丢丢纤维。
一个月前技术组多次勘查案发现场,还用了快勘仪等设备,却没发现这点东西。
如果这点纤维物质真的成了案件的突破口,他们技术组都得面壁三天了。
还有那个水位降下去之后的脚印!
小张前往技术科提交纤维样本进行化验,然后带着陆诚直奔档案室调取水库区域的详细水文资料。
陆诚看过资料之后,小张复印了几份,然后两个人走进了会议室。
所有人的目光便都看了过来。
李建军心头一跳,看两人的表情,肯定是有新的发现。
不是吧,案发现场都过去一个月了,还能有发现?
如果真是有用的发现的话,那他们刑侦队的一帮技术人员,就有点打脸了。
小郑和小胡早就已经见怪不怪了,很多案子,陆诚都是重勘案发现场,撕开了新的一道缺口。
“人形警犬”的外号不是说说的!
“夹在两片叶子里的一点纤维?”
“水位退下去以后的脚印?”
一群人凝眉思索,然后小声议论。
“水库的位置虽然偏僻,但偶尔也会有附近村民和钓鱼佬去到那里,再加上案发一个月了,新的两项发现,并不一点与本案有关……”
合理怀疑没什么毛病的,但案子目前并无其他突破口,所以,再折腾一下也没什么毛病。
这位陆警官的能力已经展示过一回,大家更倾向于他的方向是正确的!
李建军请陆诚上前讲他的新发现。
没一会儿,白板上已经写满了陆诚的分析。
“各位,下面讲一下我对苏晴案有一些新的发现。”
他打开投影仪:“首先,苏晴不是在水库主区域落水的。根据水文数据和尸体状况,我计算出最可能的落水点是小湾口。”
讨论了这么久,每个人都下意识地认为,受害人的溺亡区域,就在案发附近。
谁都没有去怀疑这个点!
李建军皱着眉头提出疑问:
“小湾口很偏僻,没有直达公路,苏晴的车是在主水库停车场发现的,她为什么会去小湾口?”
陆诚道:“这是个矛盾点之一。我和小张在现场发现的纤维经过初步化验,是某种特殊合成材料,常用于高档户外服装。而苏晴的衣物中没有这种材质。”
小张有点不好意思,纤维的发现,其实跟他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补充一句:“纤维是在离尸体发现处三米的灌木丛中找到的。”
陆诚继续:“最重要的是,我重新分析了尸检报告,再结合水文资料,发现了一个被忽视的细节——苏晴胃内容物中有一种特殊的藻类,这种藻类只在水库西侧的一个特定区域生长。”
李建军心头一跳:“你的意思是……”
“苏晴是在别处被杀,然后被抛入小湾口的水中,尸体随水流漂到发现地点。凶手可能用了船只或其他工具。”
在座的议论不断。
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不是非常明确。
尸体没有明显外伤,除了那道细小划痕。
嫌疑人也都抓来调查过了,无法确定凶手。
“关于那道划痕,”
陆诚放大照片,“我注意到划痕边缘有极微小的金属残留,已经让法医那边进一步化验了。我认为那可能是某种首饰被强行扯下时造成的。”
金属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