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介绍完,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大家都进入了思考时间。
这案子,看起来像是流窜作案或者临时起意的性侵杀人,现场被处理过,线索少得可怜。
马邦德皱着眉头,看向几位老刑警:“都说说看,有什么想法?”
一个老刑警摸着下巴:
“流窜作案可能性大吧?厂区管理相对松散,仓库位置又偏,容易被盯上。就是这现场处理得……有点太干净了,不像生手。”
另一个接口道:
“也可能是内部人员,熟悉厂区环境和监控死角。但动机呢?劫色?仇杀?”
“线索太少了……”
讨论了一圈,都觉得这案子棘手。
线索太少,方向模糊,排查起来工作量巨大,还容易走弯路。
陆诚一直安静的坐在角落里,脸上没什么表情。
但已经有很多双目光,都望向他。
都说他破案厉害,那么,就展示展示吧。
马邦德开口道:“小陆警官,说说你的看法?给我们指点指点迷津。”
后半句一般听起来是恭维的话,但放在陆诚身上,就完全不是了。
现在马邦德对陆诚有种盲目的信心,觉得这小伙子眼里能看到他们看不到的东西,脑子里能想到他们想不到的东西。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陆诚身上。
欧阳雄和李明更是竖起了耳朵,想听听看这位“大神”能有什么见解。
陆诚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黑板上的照片和示意图,不紧不慢的开口:
“几个地方,我觉得可以再深挖一下。”
他拿笔指了指那张显示尸体位置和拖拽痕迹的现场平面图:
“第一,搏斗痕迹的‘表演’成分。”
陆诚用笔虚点着几处标注,
“大家看,这些桌椅歪倒、杂物散落的位置和方向,乍一看很混乱,但仔细看,它们倒下的角度和受力点,有些过于‘均匀’和‘刻意’了。”
“更像是有人为了制造混乱假象,故意推搡形成的,而不是真正激烈搏斗中自然产生的。真正的搏斗,痕迹会更集中、更凌乱,受力点也会更明确。”
第335章 找点硬骨头给陆大神啃啃!
命案,陆诚大大小小也参与了十多起。
其他案子更多。
抛开年纪,他也是一名老刑警了。
影视剧里的那种高智商变态杀人案,现实中其实很少遇到。
这起案子,又是似曾相识的刻意制造混乱现场。
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猎人,更何况,凶手还不如狐狸。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
陆诚的目光投向那微量蓝色纤维的放大照片,
“这根纤维。技术队判断是衣物纤维,颜色是靛蓝色。这种颜色,在机械厂的工作环境里,常见吗?”
负责厂区排查的民警愣了一下,下意识回答:
“常见啊,厂里很多工装都是蓝色的,不过深浅不一……”
陆诚接过话,
“但正因为常见,反而可能是个突破口。凶手穿着工装作案,或者本身就是厂里人,利用工装作为掩护,事后处理掉,这很合理。”
“但问题在于,他为什么要在现场刻意清理,却独独在死者指甲里留下了这么一点?是清理时疏忽了?还是……这根纤维本身,就是他想要留下,或者无法完全清除的?”
他看向技术队负责人:
“这根纤维的材质,能确定吗?是普通棉布,还是混纺,或者有其他特殊成分?它的磨损程度、附着物,有没有更详细的分析?”
技术队负责人赶紧翻看报告:
“材质是常见的涤棉混纺,磨损程度中等,附着物……除了灰尘,好像还有一点极微量的……油污?对,类似机械润滑油的那种。”
陆诚点点头:
“我的建议是,侦查方向可以重点聚焦在机械厂内部,尤其是昨晚案发时间段内在岗、并且有机会接触到仓库区域的男性职工。”
“重点排查对象:第一,拥有或能接触到靛蓝色工装,且工装袖口、前胸等易被抓挠部位有近期破损或异常磨损的人员。”
“第二,其工作内容需要频繁接触机械设备、身上容易沾染润滑油的人员。”
“第三,性格内向或平时存在某些心理问题,可能对死者王倩存在单方面臆想或积怨的人员。”
他顿了顿,补充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另外,仔细核实所有相关人员大前天九点半到十二点之间的不在场证明,不要只听信口头说法,想办法寻找客观证据印证。尤其是……那些表现得过于镇定,或者主动提供不在场证明的人。”
一番抽丝剥茧、逻辑严密的分析下来,会议室里安静得只剩下呼吸声。
刚才还觉得迷雾重重的案子,被陆诚这么一梳理,方向瞬间清晰了。
有人能想到第一点,但想不到第二点。
想到第二点,却想不到第三点。
陆诚把能发现的,都串联起来了。
从搏斗痕迹的真假,到生物检材缺失背后的心理,再到那根看似普通却可能蕴含关键信息的蓝色纤维……
每一个点都切中要害,把侦查范围从大海捞针缩小到了厂内特定人群的精准筛查。
其实大部分案件的推理都大同小异。
用略微装逼的话说,陆警官都能闭着眼睛说出一番道道来。
技能【抽丝剥茧】白获得的?
“我……我去!”
“陆警官,你这脑子是八核的吧?”
“一开口就是一股老刑侦味儿,一点违和感都没有。”
欧阳雄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大拇指打着转儿。
他的表情略显得意。
这位破案大神是他去江海请来的,装个小逼不过分吧?
一帮人昨天见识了陆诚的追踪和审讯,今天又见识了他这种从细微处构建逻辑链条的恐怖能力。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观察力了,这是一种近乎直觉的、对犯罪心理和现场逻辑的深刻洞察。
他们刑侦支队没有一个年轻警察能做到的,老的也不行。
不是,差距这么大的吗?
陆诚愣了一下,挠挠头,在自己警队发号施令惯了,这里是临江。
他朝马邦德笑笑道:“不好意思,马队,喧宾夺主了,还是你来布置任务吧。”
马邦德一挥手,满不在意。
他巴不得陆诚发号施令,自己费那脑细胞干嘛?
案子有了方向,他激动得站了起来:
“好!就按陆诚同志说的办!立刻行动!重点排查机械厂内部符合条件的人员!”
“技术队,再对那根纤维做更精细的分析,看能不能找出品牌或者批次信息!排查组,核实不在场证明要细之又细,尤其是那些‘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方向既定,行动迅捷。
各行动组立刻扑向机械厂。
按照陆诚划定的范围,很快,一个名叫赵干的维修工浮出水面。
此人性格孤僻,平时就有些阴阳怪气,曾因偷看女工洗澡被警告过。
他穿的正是靛蓝色工装,而且同事反映,他大前天上班时袖口好像就有个不太明显的破口,今天却换了一件。
旧工装声称洗了还没干。
他的工作需要经常检修设备,身上总有油污。
最关键的是,他提供的大前天九点半到十一点的不在场证明——在宿舍睡觉。
只有他同宿舍一个睡得比较死的工友模糊的证词,缺乏强有力的客观证据。
当警方秘密提取了他换下来还没来得及洗的工装。
从宿舍柜子里找到。
技术队立刻在其袖口破损处内侧,检出了与死者指甲缝里那根纤维材质、颜色、磨损程度及附着油污成分高度一致的纤维。
并且,在工装前襟一个不起眼的位置,还发现了极微量、与现场地面尘土成分相似的颗粒。
面对这些几乎锤死的物证,赵干俯首认罪。
他交代,自己长期对王倩有非分之想,昨晚见她独自去仓库,便尾随其后,欲行不轨,遭遇激烈反抗后,恼羞成怒将其掐死。
为了伪装现场,他故意弄乱物品,制造流窜作案的假象,并试图清理自己留下的痕迹,但没想到还是在死者指甲里留下了自己工装的纤维。
他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没想到警方这么快就找上了门。
觉得自己有点天真。
案子就这么水灵灵的破了。
有人感觉到脑瓜子嗡嗡的,咋回事,为什么觉得这个案子挺简单的啊?
破起来好顺利的嗦。
“顺利?那是因为陆警官来了才顺利。”
“没来之前,你脑子就跟机油糊住了一样。”
哦,原来是这样。
就像猜谜,没揭晓谜底之前,哇,好难猜。
陆诚一揭晓谜底,哇,这么简单,这不小儿科嘛!
命案破了,消息不胫而走。
这破案效率,这精准度,简直像是在罪犯身上装了GPS,还附赠了犯罪心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