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大帅 第305节

第435章 磨刀赫赫(三)

轰动一时的弹劾案被推到了十月十日,这让孙文和国民党上下都觉得十分沮丧,虽然他们政治斗争经验不足,但是什么叫夜长梦多他们是知道.可孙文也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他毕竟是一个没有军队的国民政府主席。原本还有一个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兼职的,可这个职务在王隆中交还国民政府主席的时候给吃了回扣了。

至于国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们也乐于这个弹劾案表决推迟,什么是**,其实这些议员比国民党那帮理想主义者要理解的更透一些。**在本质上和zhuanzhi是一样的,同样是建立在力量的基础上的。只不过zhuanzhi制度追求的是一边倒的绝对力量,而**追求的是力量的平衡。前者简单高效,后者麻烦拖沓。但是任何一个智商正常的人都会选**主,因为只有在力量平衡的社会,人类才能有谈尊严和自由的资格。

所以尽管大家知道现在的力量虽然并不是真正的平衡,更多的像是王振宇根据个人政治意愿和喜好施舍的虚伪的平衡。但是再不好也总比没有要好吧,反正国民代表大会的两院议员们现在很享受对一个一个议案讨论表决的日子,很享受休会之后打着各自委员会的牌子到政府对应部门视察并且指手画脚的感觉。许多经历过袁世凯时代国会的议员更是表示这已经是真正的**了,虽然王振宇认为这还只是**的形式而非本质。搞政治的都不是傻子,国民党这个时候提出弹劾案差不多就是要拿整个国民政府去跟王振宇这个军事**者玩命了,议员们再渴望权力也不会去跟风,毕竟到手的权力才是最真实的权力,其他的说得再动听也是鬼扯。所以梁启超刚提出来按正常程序走,这帮孙子就立刻举手同意了,能拖一天算一天,这一点连国民党的议员也不例外。难怪国民党在历史上会输掉大陆,一点组织纪律性都没有,压根就没把孙文这个伟大领袖,伟大舵手,伟大导师放在眼里。此外还有一个因素,按照当初成立国民政府的约定,明年就是正式大选的年份了,届时整个南京的权力机构都要洗牌,估计再也不会出现章太炎这种一边反对政府一边却拿着政府官位的人物了。可以说未来的民选政府将是一个朝野分明的政府。

虽然大家都认为王振宇不是**派,但是却无可否认这个人掌握着国民政府最大的权力和势力。他甚至都不用出动军队,仅仅是利用其控制的中华开发总公司就可以决定大部分企业的政治支持方向。毕竟那几百万产业工人在投票的时候是很容易被自己的上级蛊惑的。这还不算已经膨胀到百万人规模的军队这个大票仓。更重要的是,虽然地方上实行的县人治县,但是几乎每一个县的既得利益者都把王振宇视为这个制度的保护人。所以那些一辈子最远也就到县城,别说南京,连省城长啥模样都不知道的农民会把选票投给谁拍拍脑袋就知道了。当年为什么湖广地区的农民杀长毛那么奋勇,照理说会分地给他们的长毛和他们没有冲突啊,其实全是曾国藩之流的功劳,秀才老爷们说他们是坏人,所以俺们就杀他们,天!所以袁世凯说国民素质太低还是有点道理,只是后面半句不适合**就有点牵强附会了,两者存在必然联系吗?扯远了,还是把目光投向俄国。

在遥远的鄂木斯克,全俄统帅高尔察克的首都,这里看不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实施战时**的萧条,也看不到一点战争的痕迹,灯红酒绿,一片和平的气息。

在离高尔察克官邸不太远的一个酒吧里,两个长着东方面孔却一点也不起眼的年轻人正在酒吧的一个死角里一边喝着酒一边聊着天。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职业,国民政府国家安全总局高级特工:奠骜中校和刘莫涵中校,他们是目前二个在俄国境内活动的间谍小组的负责人,这是他们第一次接头。

奠骜中校,云南富源人,军情系统出身,虽然之有27岁,但却是个有六年经验的老特工了。1913年在安江加入军情局,经过培训后曾被派往北京执行了为期半年的潜伏任务,期间既没有参加铁血救国会的工作,也没有参加名动京师血洗执法处行动。但是他却做了一件很让人意外的事情,仅仅半年的时间里,这个潜伏在六国饭店当领班的家伙居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而此后由于在策反徐树铮的行动中做出巨大贡献(嗯,就是开车送杨度去见徐树铮)而被提升为中校,这次更是因为会说俄语被派来了鄂木斯克。

刘莫涵在资历上就比奠骜要差上一点了,而且出身还不纯正,既非党务调查部出身,更非军情系统嫡系。人家在加入国安之前是混黑社会的,这个来自浙江金华的小伙子原本是在杜月笙的恒社门下当随从,从十四岁拜老头子算起,在黑道混了足足十年。最初因为跟人不准,加上所处的俄国租界本身就不怎么样,跟法租界没得比,所以混的不是一般的烂,后来投靠了辛亥革命时期突然崛起的法租界流氓大亨杜月笙就不一样了。杜月笙也需要一个熟悉俄租界情况的人替自己扩张生意,刘莫涵就十分幸运的被扶持了。可惜祸之福所系福之祸所依,一心想当大老板的刘莫涵运气欠佳,生意做的很一般,唯一的好处就是很善于和俄国人打交道而已。民国六年,国安局奉命筹建远东站,需要优秀的俄国通,刘莫涵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选中了。起初刘莫涵还不答应,后来一顶少校的帽子砸过来他就晕了,要知道他祖上可从没出过一个官,世代都是佃户,于是他他毫不犹豫的入伙了,再然后他就被派到了西伯利亚吹冷风来了。。。

“工作还顺利吗?”开口问话的是刚刚抵达鄂木克斯的刘莫涵。

奠骜摇摇头:“还在进行中,我也刚来没多久,之前的五个小组都没从高尔察克那里获得信任。这个俄国海军上将很谨慎,对于外国势力似乎是存在天生的抵触。还是你小子走运啊,居然替玉帅搞定了那个中亚什么国,这次大功一件是跑不掉的了。说吧,上面派你来鄂木克斯怎么说?有什么任务要交给我吗?”

刘莫涵并没有急于回答奠骜的问题而是低头喝了口咖啡后又看了一下四周的情况才道:“是阿拉什自治共和国,确实没难度,很轻松,但是后续还存在问题,传达完指令我还要回奥伦堡继续完成我的任务,这片土地最终能否回到我们的祖国手里还是个大大的问号。扯远了,奠处长,我想知道鄂木斯克和高尔察克最近的情况如何?”

奠骜再次摇摇头,然后把一块七分熟的牛排塞进了嘴里,好好的嚼了半天才吞了下去,然后才说话到:“一切表象都是假的,高尔察克的军队自四月份在伏尔加河让所谓的红军击败后,一败再。别看这个鄂木克斯眼下看来是灯红酒绿,实际上已经是人心惶惶了,等在看高尔察克将军扭转战局。不过根据我观察和经验,要实现这一点很难。”

“不会吧,我刚才可是在火车站看到了,英法协约国援助的物资可是一个车皮接一个车皮的拉过来了,怎么可能打不赢?”刘莫涵邹了邹眉头疑惑的问道。

奠骜好容易把整块牛排吞下去了,端起一杯伏尔加喝了一口,忍住喉咙的辛辣道:“没有的,给再多的武器和弹药都是扯淡,他们没有信仰,或者说不愿意为信仰去牺牲,战争打到这个时候还幻想着和平。那些布尔什维克就不一样,跟历史上的穆斯林一样,要么信仰我,要么去死,你说这种情况下,高尔察克他们怎么可能获胜?另外我觉得玉帅那边动作要快点了,做好战争的准备,不然接下来中亚地区估计没我们什么事情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刘莫涵点点头,掏出一支烟点燃:“那你接下来的任务也简单了,上头没有干涉俄国内战的打算,一心只想从俄国内战谋取利益。而且他们的着眼点和日本人还不一样。日本人盯着的是高尔察克的那批黄金,而上头要的则是高尔察克手下的这些俄国人。根据调查,这里有一百多万俄国中产阶级,他们有文化有思想有技术,一旦被布尔什维克赶出俄国,那么接下来就能为我所用。西北站的计划是把这些人安置在新疆地区,这样未来的西北地区工业化速度就会大大加快了。”

奠骜想了想:“明白了,不过高尔察克这个人是个沙文主义者,我们未必能做通他的工作,所以还是要做两手准备。我自己这边努力去和高尔察克接上关系,而在俄国普通民众这里我们最好也下点功夫,做点秘密宣传,把希望放在高尔察克一个人身上是什么危险的事情。”

刘莫涵把最后一口咖啡喝进肚子里,点了点头,拿起礼帽往头上一戴就走了。。。

第436章 磨刀赫赫(四)

战争对于人类来说永远都是痛苦的记忆,但恰恰是因为这个记忆的痛苦,人类才会珍惜和平的来自不易。对于这一点王振宇感触很深,后世的时候,他总是喜欢看战争片,不过很快他就看出战争片的不同意义来了。比如说看好莱坞的战争片,你感受到的是真实,是残酷,是人性的光辉,看完之后你接受的是正能量,你会厌恶战争,会谴责战争的领导者。而看中国的战争片,尤其是抗日片,你看到的是幽默,是滑稽,战争变成了一本万利的买卖,战争的领导者成为你崇拜的对象,杀戮被你视为人生的价值。没有人性的光辉,没有对生命的尊重,你被洗脑了,而且这种洗脑的效果往往只有在死亡降临到你自己身上的时候才会消失。。。

王振宇曾在一次军内高级将领会议上如是说:“我讨厌战争,我讨厌流血,我讨厌死亡。可我依然毫不犹豫的把麾下那些年轻的士兵送上前线执行死亡任务,这不是我心狠,这也不是我拒绝文明。而是因为周围到处都是野蛮人和疯子,我能做的就是用一代人的牺牲去换取后人幸福和平的生活。这个时代注定是军人要大出风头的时代,所以先生们,你们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努力吧,去名垂青史吧!去让将来哪些和平时期的军人羡慕你们吧!”

但是有这样一些军人,他们可能很少穿军装,他们甚至很少摸武器,他们和敌人把酒言欢,但是他们才是这个民族真正的无名英雄------国安总局第一任局长周斓的离任演讲节选。

奠骜就是这样一个无名英雄,在和刘莫涵的秘密会晤结束后,他又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必须想办法接近高尔察克,这是奠骜给自己的使命,而且不打折扣必须完成。

和往常一样,奠骜又一次公开请求拜访高尔察克将军,至于自己的身份也依然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商人,拜见的理由则是希望高尔察克将军能够照顾自己在俄国的生意。够老套吧,一般来说高尔察克将军的卫士会在手下贿赂之后明白无误的告诉奠骜,将军很忙,所以请下次再来!这一次的拜见奠骜同样也不抱任何希望,当卫士告诉他最高统帅可以见你的时候,他居然哦了一声调头就走,唬得卫士一愣之后连忙拦住他:“高尔察克将军要见你!”

幸福来得太突然,让奠骜都有些措手不及。他整了整自己的西装,然后跟着卫士第一次进入到了高尔察克将军的府内,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居然被直接领进了将军的书房。

这个是一个身材瘦小但目光深邃的俄国中年男人,他的肩头肩负着整个俄罗斯帝国的生死存亡,虽然这个帝国严格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了。他那充满沧桑的脸上刻满了失望,无助以及冷漠的情绪,身子靠着单人沙发的靠背,眼睛死死的看着墙上的全俄地图发呆。在奠骜走进房间的那一刻,他甚至都没有回头或者做出任何欢迎的举动。

奠骜对此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一动不动的站在高尔察克的身后,默默的等待着。。。

时间过了许久,寂静的房间里突然传出高尔察克将军的一声叹息:“尊敬的中国朋友,我知道你一直想见我,可我不想见你,所以一直也没有见你。现在我突然很有兴趣想知道,你为什么要见我?不要说照顾你生意之类的话了,我讨厌拐弯抹角,有什么就说什么吧!”

奠骜却没有急于开口,他稍微想了想道:“尊敬的高尔察克将军,我想您愿意在当前这个局势下接见我这么一个卑微的中国商人,实在是太惊人了。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您需要能够为您提供帮助的朋友了。”

奠骜的话无形中打开了高尔察克的话匣子,严格来说这位帝俄海军的将领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客,更多的时候他是一个纯粹的军人,这样的一个人怎么可能是列宁和托洛斯基这种不择手段要实现gc主义的战士们的对手呢?

“呵呵,你真的是很了解我这个苦命的俄国人。伟大仁慈的沙皇陛下居然被哪些该死布尔什维克灭门了,天啊,上帝啊,居然是灭门。1905年的时候沙皇对他们的待遇仅仅是流放西伯利亚,就因为在沙皇的眼中,这些革命党人是他的同胞。”

“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很像我听过的一个俄国故事,农夫与蛇的故事”奠骜接话道。

高尔察克沉重的点点头,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故事,沙皇陛下让他们活了下来,结果却是被他们反咬一口,连小公主都没能逃脱毒手。上帝啊,我们俄国为什么会出这么一群食人恶魔?居然如此漠视他人的生命。”

奠骜表示认同的点点头,心里却不怎么认同,高尔察克嘴里的食人恶魔可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大公无私的存在,不是大公无私的人会天天想着要去解放全人类,甚至为了援助世界革命饿死本国人民也无所谓的吗?

亏得奠骜的俄语很不错,所以书房里也没有翻译在,所以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声讨布尔什维克开始说开了,而最惊讶的是,奠骜发现高尔察克这个家伙居然真的会说中文。。。。。。

高尔察克抓起身边的一拼伏特加,大口大口的喝了半瓶大声骂道:“英国人,法国人,日本人都不是东西,对了还有你们中国人。你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北边的那个叫张作霖的大军阀勾结日本人强行收了中东路,如果不是我需要的物资必须走这条铁路,我真的不介意丢下布尔什维克那帮杂种现去收拾你们中国人。还有你们的那个国民政府在阿拉木图做了什么别以为我不知道,我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这个局面了,上帝啊!”

“英国人,法国人和日本人难道不是你的朋友啊?”奠骜故作不知的问道。

“狗屁的朋友,高尔察克怎么可能有这么卑鄙无耻的朋友?”高尔察克听到这话愤怒的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并且狠狠的把手里的半空酒瓶扔向墙角,剩余的伏特加立刻浸湿了灰白色的墙面“奠骜,我的兄弟,你知道吗?我的军队需要武器,需要补充,他们这些沙皇陛下的朋友当初恳请沙皇陛下参战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现在需要恢复俄罗斯帝国的时候就推三阻四,要这要那了。我从喀山获得了六百吨黄金,这是世人皆知的秘密。结果了,法国人和日本人都打上了这笔黄金的主意。我实在是没办法,各给了这两只恶狼五十吨黄金,不然的话,估计那帮捷克人立刻就会兵变了。事情到了今天这个局面,你说说,我,究竟还能相信谁?这个世界上还有谁值得相信?哈哈哈哈。。。”

看着疯狂大笑的高尔察克,奠骜甚至自觉不自觉的同情起他来。对于高尔察克的个人过往,国安局是做了详尽调查的。他的先祖接受了伊斯兰教,取土耳其语的“高尔察克”为自己的新姓氏。他的曾曾祖父称为伊利亚斯—帕沙?高尔察克,为奥斯曼帝国大臣,曾在第四次俄土战争勇敢地对俄罗斯人作战,但1739年在摩尔多瓦的霍津成为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卡缅斯基的俘虏。此后,他的子嗣便自称来自顿河的哥萨克,效忠新的祖国,为保卫俄罗斯而英勇战斗了。他的父亲瓦西里?伊万诺维奇?高尔察克(1837-1899)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立过功、流过血、负过伤,当过法国人的俘虏,被释放后成为海军火炮工程师,1893年少将军衔退伍。1888年,他13岁时便考入圣彼得堡海军学校,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他还通晓四种外语,其中包括对外国人来说晦涩难学的中文。19岁那年,高尔察克以第二名的成绩从海军学校毕业。他原本可以获得第一名的,但他拒绝接受,因为他认为同班的菲利波夫同学比他更优秀,理应荣获这个桂冠。他从不沽名钓誉。他一生中曾做出过许多这种骑士般的举动,尽管有时不免遭到同事的揶揄和讥讽。他也从不敛财谋私。

用国安局人物情报分析小组给出的结论,这是一个正直的,光明磊落的俄国人。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王振宇选择放弃和布尔什维克合作的可能性,而寻求通过高尔察克获得西北的安全。

奠骜摇摇头道:“高尔察克将军,我知道有一个人一定能够值得您的信任并帮助您摆脱眼前的危险,您手里的黄金在目前的战局下已经不是您的资本而是您的催命符了。这个能够帮助您的人必须由您本人亲自去见他一次,否则您真的可能走不出困局了。”

高尔察克听到这话愣了一下轻声问道:“你就是这个人派出来的说客吧,告诉我,他是谁?”

“王振宇”奠骜毫不犹豫的自报家门。

高尔察克想了想道:“这是个人物,据说他的军队在法国打败了德国人,凡尔登反击战,一次很伟大的胜利,你的建议很好,但请您先回去,且容我考虑下,很高兴能和您一起喝酒。。。”

第437章 磨刀赫赫(五)

奠骜拿着自己的礼帽站起身来,突然对高尔察克说了一句:“将军阁下,战争是长期的,不是计较一日短长的时候,更为重要的是生命,哪些您的追随者的生命。人首先是要活下来,然后才能考虑其他的。那位可靠的朋友对于您的黄金兴趣不大,他更希望跟随在您身边上百万俄罗斯精英能够活下来,那不光是俄罗斯的希望,更是人类的希望。”

高尔察克听到这句话,突然目光如炬的看向奠骜,似乎被说中了什么,奠骜去没有再说话,只是弯腰鞠躬转身离开了。

正当俄国内战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中国的内战也已经是在磨刀赫赫,快要开场了。

“你就是孙美瑶”在徐州的北伐军司令部,刚刚被任命为北伐军总参谋长的白崇禧十分平静的看着眼前的一个山东汉子然后说了这句话。

这个名叫孙美瑶的山东汉子点点头:“感谢青年军的兄弟在徐州收拾了张宗昌这个狗肉将军的土匪兵,替俺们沂蒙山地区死难的乡亲们报了仇。”

白崇禧没有说话,前年山东民变的事情他是知道。事实上正是因为这场民变,当时负责徐州地区作战任务的陶峙岳才能从容不迫的完成兵力部署,而已经击败吴佩孚侵入河南的张宗昌才不得不回师山东。可以这么说,眼下南北的军事对峙格局的最终形成,和这次民变是分不开的。但是这次民变的最终结果青年军却不是特别关心,因为这一次民变确实是在他们计划外的,当时无论是军情局还是党务调查部都没有参合其中,而等他们打算派人去联络这支起义军的时候,民变已经被张宗昌调集大军以雷霆之势给扑灭了。

而孙美瑶的大哥孙美珠就是这次民变的带头人,当时在和张宗昌大战三场之后,作战水平低下的起义军自然是被直鲁联军打的溃不成军。

孙美珠带着二千多号人朝着胶东地区撤退,不成想这个时候驻扎在青岛的日军出动了,双方在诸城发生了遭遇战,孙美珠在这次战斗中被日军击毙。而残余的人马在当时只有19岁的孙美瑶带领下再次逃回到了沂蒙山地区,幸运的是,直鲁联军已经大举进攻徐州去了,所以孙美瑶活了下来。

首节 上一节 305/3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